APP下载

浅析中医药信息化的未来发展

2017-01-28高玮彤

科学中国人 2017年24期
关键词:中医药人工智能医院

高玮彤

日照市第一中学东校区

浅析中医药信息化的未来发展

高玮彤

日照市第一中学东校区

近年来中医信息化成为我国发展重点项目,中医药的信息化也成为了当今十分火热的产业。分析中医药信息化的发展模式,总结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对中医技术的发展方法,并且提出有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加快我国中医信息化发展进程。本文首先从了解中医药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入手,提出了对中医药信息化的预期,进而分析未来国家中医药发展将会带来的影响。

中医药;信息化;发展

一、中医药信息化的现状

1.1 什么是中医药信息化

中医药信息化简单来说是中医的知识和互联网相结合的产物,中医药健康信息化产品作为十二五期间中医信息化重要支撑产业的重点项目之一,是以互联网为载体,以现代科技信息技术为手段,核心的技术中有通信技术,云计算,物联网等,是这些现代化技术与传统的中医服务业相结合的总称。中医信息化已经运用到很多方面,比如在中医的预约挂号,云支付,中医在线咨询,中医药房,云中医院。病人可以通过更加多样的方式,来接受中医药相关服务。通过信息化手段,优化居民就诊流程,提供更加便捷有效的现代化服务。同时也能节约医院的空间、时间资源,提高医疗效率和服务质量。

1.2 中医药信息化需求分析

在中医的信息化中首先考虑的是中医药的服务相关者,中医药服务的开展要考虑多重利益关系,比如医生,护士等这些都是服务提供者,以及药品的提供者药房。患者的消费对象就是自身相关疾病和健康问题。这些是中医信息化系统中的主体,在做信息化系统开发时,必须要考虑这类多元综合性主体。当然患者的需求也是发展信息化的重要因素。患者需求主要是健康管理,便捷就医,个性化诊疗,优质医疗。健康管理主要是对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进行全面检测并向患者提供咨询服务和对身体危险因素进行干预。此外还可以对患者进行疾病预防,目前在市面上已经有了对应的应用程序对患者健康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并给出相应的指导措施。便捷就医就是让中医便捷服务变成可能,是对中医的信息化发展,比如提供挂号,减少等待的时间、云支付解决了医院的空间不足问题。

1.3 中医药信息化发展的困境

中医信息化发展现阶段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在于推广,虽然有国家的推动作为强大的背景支撑,但现阶段我国中医信息化的切实推广力度仍不够大,应该发挥出政府的宣传等功能,不断地推广中医信息化产业的发展。然而要考虑的是中医信息化系统的模式化问题,现在作为刚刚开始推行的中医信息化可能存在模式不完善的问题,最后还要找到信息化平台和实际的治疗之间的差距在哪里,这些都是信息化发展所遇到的困境。

1.4 中医药信息化发展的预期

中医信息化会在建设中医四诊和远程诊断治疗方面有重大的突破。中医四诊是中医重要的方法,把传统的四诊和现代技术结合在一起,通过标准的数据形式显示,通过分析人体的各种参数和检查数据可以得出对人体健康问题的诊断,并且根据相应的中医药疗法采取最有效的解决措施。

二、中医药信息化未来发展预期之一:“互联网+”模式分析

2.1 个人+医院模式

个人+医院的模式是通过移动互联网技术来使患者就医,目的是为了方便患者便捷就医,提高服务体验。通过简化且优化到医院就诊的繁琐程序,实行网上挂号在线预约,候诊提醒,网上支付等便捷的方式。如在打印检查的结果也是采用互联网和检查报告相结合的方式,并在治疗期间医生可以通过电子档案和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来对患者进行评估和实时监督。如在开处方的时候,可以智能化的推送相对应的中药来对患者进行治疗,最后通过智慧药房,可以把药送到本人手里。

2.2 个人+医院+药店模式

个人+医院+药店这种模式可以在线完成很多的功能,比如挂号,诊断等一系列的繁杂工作,也可以在网上进行转诊,通过中西医结合的体检,帮助用户收集健康数据,建立电子病历,并对用户提供线下的治疗方案,结合智能化物流服务,实现精准药品配送,确保药物及时送到患者手中以最大程度发挥药物时效性。

2.3 个人+基层卫生机构模式

这个模式主要是为了服务于基层居民,当下,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这种模式可以有效解决对老年人的远程医疗问题。也可以通过佩戴可移动设备对老人进行实时监控,可以预防疾病发生。相关信息数据在线下进行收集,经过线上的统计和数据分析反馈到线下基层医疗服务机构。

三、中医药信息化未来发展预期之二:人工智能

3.1 人工智能的运用优点

人工智能可以加快中医信息化的发展,可以通过程序化集合中医名家的经验智慧,运用机器人技术提供相关保健服务。通过机器来跟踪判断患情,及时更新健康记录,调整药物用量及理疗方案,优化药物组配方案从而达到对患者最好的治疗效果。还可以让医生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中的机器进行系统化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3.2 中医诊断的客观化

中医诊断的客观主要指的是望闻问切的客观化,望诊客观化是以中医诊断学为理论基础,结合数字图像技术来分析,客观的判断患者的体质状况,减少人为的误差。其中“问”是最重要的,它是收集信息最广,最直接的方式。计算机的人工智能技术为中医的问诊提供了技术支持,可以通过数据库储备对应相关的病症,从而给医生的诊断提供有效的参考。“切”是主要包括脉诊,最新的传感技术为中医的脉诊提供了新思路,也是为脉诊客观性提供保障。

3.3 网络远程诊疗的可行性分析

网络诊断是近期十分流行的诊疗方式,通过现代化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手段,建立不同区域的医疗单位之间、医师和患者之间的联系,完成远程咨询、诊断等信息交流任务,形成专家之间及其与患者之间的一种全新的诊疗模式。患者在家可以接受各大医院专治医生的指导,并且得以治愈。

四、结语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化的发展,大力支持学科交叉,通过中医诊疗的数字化和中医教育信息化项目来提高中医药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中医药的信息化可以解决患者就医难的问题,也为患者节约了看病成本。总之,计算机技术在中医药信息化建设中的运用,需要不断创新。才能全面的提升中医信息化的水平。

[1]张兵,张卫星.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22(5)614-647.

[2]孟群.“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应用于发展研究[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4-5.

猜你喜欢

中医药人工智能医院
欢迎订阅《基层中医药》杂志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欢迎订阅《基层中医药》杂志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萌萌兔医院
认一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