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2017-01-28刘求明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科学中国人 2017年18期
关键词:高职教育学生

刘求明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刘求明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明显晚于、落后于西方,但是,在我国政府大力倡导和全力支持下,我国高校急起直追,经过几年摸索,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在数目和学生数占据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由于自身教育模式、育人理念、盲目“跟风”等方面原因,导致教育不能有效跟进,人才培养不能适应时代需要。为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改革高职教育现状,促进大学生更好就业和创业,高职院校应该创新理念,更新方式,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更加适合国家建设、地方发展需要的具备创新意识、创业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创新创业;高职;就业

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经历了高校自发式探索,教育部引导下多元化探索和全面推进阶段,其中以2010年教育部发文《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为标志,创新创业教育进入全面推进阶段。然而,几年实践表明,全面推进过程中,高职院校(后称高职)明显落后于本科院校(后称本院)。例如:2015年“全国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湖北省赛区”比赛,全省申报项目2200多个,获奖项目161个,其高职获奖24个,占奖牌总量14.9%,全部为铜奖,金奖没有一项、银奖也没有一项。2015年湖北省高校125所,本院66所,高职59所,在校总人数120余万,两者各半,在高校总数、学生总量占有近半江山的高职,与前者在同一平台鏖战,花同等时间,做同等努力,取得成绩却不足前者四分之一,仅17.5%,这里当然体现老师素质、学生质量等方面巨大差距,然而问题的根本性在于,创新创业的要件是精神、技能、实践等三要素,这些要素并不必然制约于文化知识素质,否则有部属高校参赛,其它高校学生就只能喝西北风了。所以这里相提并论双方学生创新创业竞争力并非必然不对等,结果的差异,说明着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就是双方在创新创业宣传、教育、研究等方面存在差异,前者优于后者。本文拟就高职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重要性方面做简要论述。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源于本院的自发式探索,国家依托部属高校成功经验加以全面推进,各地方高校依托自身办学实力和政策支持,全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成绩斐然。然而,高职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推进中步履维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和职业教育模式没能有效融合,忽视了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的教育

高职办学模式是产学研结合,主要强调学校与企业、学校与社会、学校与行业的结合,目标在于培养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所以高职高专教学上,是特别强调学生的实践教学,强调校企合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即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能力,“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对高职而言,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就业;对国家而言,是培养适合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也就是蓝领和初级白领,网络语言称之为“银领”。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的培养,在这里是不被重视,至少不被当作重要组件提请注意,只是偶尔或者作为附件提出来,其教育的影响和推进自然也就无限缩小,以致于多年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口号随处能见,高职学生内心却很迷茫,不知何谓创新,何谓创业,甚至于“创新”、“创业”命题含义都不甚了了。这是自1998年国家高校扩招,尤其2004年高职教育全力发展的以来,留下的致命不足。

(二)育人理念转型不足,师资培养滞后

公办高职大多转型于普通专科层次高校或者升级于普通中专学校,转型过程中,大批从事一般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学教师开始“转型”,经过艰苦卓绝的再学习,再教育,纷纷转为偏重应用型学科教师,例如,语文教师改授礼仪课,数学、英语、物理教师改授企业管理、市场营销、数控技术应用、电工技术应用等等,众多教师放弃自身熟悉的理论、实践研究领域,转而开拓新的认识空间,其间的付出和人格的分裂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在开辟新的思维领域过程中,学校并没有从新的领域提出创新建设的要求,教师本人也基于被动地位而忽视了它的培养和引起足够的重视,所以教育理念依然在传统领域徘徊,在新的领域缺少创新创业教育的自觉和能动性,造成学校整体在创新教育理念上滞后。

这种理念在领导意识层面同样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同时由于实践层面致力于“三位一体”模式的应用和推广,创新创业教育则趋于边缘化,以至于在教师的培养培训方面,无所建树,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搭建方面也无所建树,所以,大部分高职严重欠缺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创新创业教育不能得到有效保障。

(三)创新创业教育“跟风”有余,整体规划不足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共识,当然也是高校的共识,其实早在2010年,教育部发文提倡“创业引领计划”,鼓励大学生创业,高职便积极响应,经过几年摸索,一些高职取得显著成效,形成了独特的个体经验,在全国出现了“几只独秀”局面,例如:浙江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等等,拿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来讲,该校在2011年提出建设“创业型大学”口号,经过几年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绩:校园“创业餐厅”、“创业街”、“创业园”随处可见,个别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创业赢利几十万,全国同类职校纷纷前往参观学习,纷纷效仿,在各自校园建设创业园、创业基地,开设创业班,等等。学习先进经验,改善措施,促进工作是弥补自身智识和经验不足的有效手段,然而简单的模仿却能导致事情偏离本来的方向,有时甚至走到其对立面,问题的症结就在这里,效仿者不是把创新创业教育同专业教育相融合,与课程体系相衔接,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宣传和教育,而是单纯以学生创业成功为目标,以精英培养为方向,创业园建设为依托,推进一种类似“三夹板式”的教育模式——外面光滑,里面粗糙,缺少真材实料——,这种教育模式缺少整体规划,在理论上背离了创新创业教育本质,实践上也不符合国家“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战略,大部分学生也不能从中得到教育和启发。

二、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

创业方面,我国的平均水平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全球创业观察(GEM)统计),大学生创业比例不到毕业生总数1%,而发达国家一般占20—30%,高职高专的比例更低,所以尽快转变教育理念,深化人才培养模式,从传统的职业技能教育模式转变为职业技能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成为当务之急。

(一)创新创业教育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国家长治久安的需要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战争不再是国与国关系的常态,经济实力作为国家实力的首要构成,其作用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显现出来”(摘自《大国方略》之“大国必须具有经济实力”)。在充满竞争的国际社会中,经济实力决定了国家间博弈的基本态势,国与国的竞争,实质上演变为经济实力的竞争,经济实力的首要构建首推科技创新,“高校是知识创新的主力军,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制度创新的重要方面军”(摘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没有高校的创新,科技创新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缺少科技创新支撑的经济只能是低端、脆弱、依赖、饮泣吞声的经济,也是没有任何前途和“钱途”的经济,它不足以为本国人民制造福祉,更不能维护本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尊严,在森林法则占主导的国际环境下,随时存在被“开除球籍”的风险。所以,发展经济,建设“创新型国家”首推科技创新,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生力军”,开展创新教育,推动科技创新,知识创新,推进制度创新,进而推进大学生创业,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更加壮大国家实力,是当前甚至是永恒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对在数目和学生人数上占据半壁江山的高职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同样是当前甚至是永恒的义不容辞责任和义务。

(二)创新创业教育是改善职业教育现状,培养更多合格人才的需要

传统教育主要是知识教育,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能动性,普遍出现了高分低能的现象,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来,尤其从2004年到今天,职业教育在培养学生主动性、能动性和实践性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产学研“三结合”教育模式得以推广和落实,大量合格人才被培养出来,然而,动手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培养远非职业教育的终端,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同样是高职教育应有之义,在某种程度上甚至于优于一时技能的学习和领悟。

信息化社会,科技日新月异,传统之“一技在身”理念,早已有违时代变迁,纵观天下,科学理论更新无时无刻,技术更新无时无刻,过时之技术被淘汰无时无刻,墨守成规,抱残守缺结果只有一个,不是被自己淘汰,就是被社会淘汰。只有不停学习,不停调整,不断掌握新科学、新技术才能顺应时代变化,所以,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才是根本,从这个角度分析,现代化教育必然是终身学习之教育,单纯交给学生技能,忽视创新意识的培养,忽视终身学习的教育不能算是成功的教育。

关于创新创业教育问题,哈佛商学院教授斯蒂文先生说:“创新创业教育是不拘泥于资源约束的前提下把握机会,整合资源。课堂教学和课外培养双环节都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必不可少的环节,要想培养具有创新和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期的大学生,必须从教育、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潜移默化的培养,才能培养出综合素质过硬,适应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哈佛大学是美国最古老、最著名的大学,百度360关于哈佛商学院词条介绍:“ABC著名电视评论员乔·莫里斯在哈佛350周的年校庆时曾这样说道:‘一个曾培养了8位美国总统、33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32位普利策将获得者,数十家跨国公司总裁的大学,她的影响足可以支配这个国家……。’”能够取得如此巨大成绩的著名高校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方式及其对人才培养的定义,其借鉴作用自然具有一般意义上的意义。

(三)创新创业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需要

现阶段,大学生就业难依然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以创业促进就业,可以有效缓解大学生就业问题对社会的压力,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统计,自1990年以来,该校毕业生和教师平均每年创建150多个新公司,截止1999年该校毕业生已经创办了4000家公司,雇佣了110万人,创造出2320亿美元的销售额,对美国特别是麻省的经济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这里,大学生创业不仅能有效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对当地甚至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能作出巨大的贡献。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晚,但是“学如不及,犹恐失之”,短短十数年,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同样取得了巨大进展,大学毕业生创业人数占比达到1%,按照2016年高校毕业生765万计算,创业毕业生有7.65万人,吸纳就业人数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创新创业教育是引导学生创业的重要保障,北京工商大学毕业生周玉琢——媒体称之为“最美的90后CEO”——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过一句话,她说:“大学课堂外的创新创业课堂、讲座以及各种培训、比赛、对学生未来就业和创业都有好处。”周玉琢的观点大体代表了大部分成功的创业学生共同心声,也充分证明了一个实实在在的话题:“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创新创业教育对个人人格的成熟与完善,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促进,对社会文化建设的完善等方面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文中多有论述,这里不一一展开。至于关于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研究和探索,本人将备另文论述。

[1]顾骏.大国方略.上海大学出版社,2015年7月

[2]《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能走偏》中国青年报,2015年12月

[3]周建民.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

猜你喜欢

高职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生写话
高职田径教学中拓展训练的实施
高职教育动画人才培养研究
关于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