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磨蚀理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2017-01-28吴微

科学中国人 2017年24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外语学习者

吴微

吉林医药学院

语言磨蚀理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吴微

吉林医药学院

本文结合外语磨蚀的研究成果,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提出改革大学英语教学策略,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评价体系,同时建立立体化教学模式,强化外语学习,使外语学习者达到磨蚀阈值之上,并开设后续语言课程,进一步保持和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提高外语学习效率。

语言磨蚀;教学模式;教学效果

1.语蚀理论

语言磨蚀(Language Attrition),简称语蚀,指双语或多语言使用者,由于某种语言使用的减少或停止,其运用该语言或语言某一部分的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减退或丧失的现象。国际外语磨蚀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初兴起,现已逐渐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在指导外语教育理论研究与教育实践,外语教育政策规划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与国外的同类研究相比,国内有关外语磨蚀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钟书能,蔡寒松,倪传斌等学者基于国外文献的回顾和梳理,分别从不同视角对语言磨蚀进行了相关的探讨,并针对这一理论提出了一定的教育学反思。

2.大学英语优化教学模式研究

针对我国现阶段外语教学耗时低效的现状,本研究拟以“外语磨蚀的影响因素分析”为切入点,从语言习得的逆过程,即语言磨蚀的角度来丰富和完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课题组在充分分析语言磨蚀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取实验方式,将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及研究,并根据实验及研究结果,构建一套有助于提高学生语言抗磨蚀能力的大学英语优化教学模式。

实验基于如下假设:基于语言磨蚀理论制定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实施能更好地让学生获得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外语抗磨蚀能力以及大学英语教学效率。研究方法如下:选取140名英语水平一致或相近的14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采取随机的方式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次,对语言磨蚀的影响因素进行充分分析,语言磨蚀的影响因素包括语蚀前外语水平、受蚀时间、与受蚀语的接触、年龄、外语习得方式、社会情感因素和读写能力等。课题组拟在对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教学内容、学习强度、学习动机以及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探讨后,制定出一套同时具备实时教学效果和抗磨蚀效果的教学模式,并将其运用于实验组的教学过程及训练中。

与之相反,对照组则采用原有的教学模式。实验为期三个学期,期间以考试测评、问卷调查、师生访谈等方式对不同两组研究对象进行跟踪测评及调查,并以研究论文的形式对阶段性研究成果及教学思考进行阐述。最后,拟定出一套适合语言磨蚀理论指导下的英语教学评价标准和调查问卷,并在实验末期,对两组学生进行最终的英语水平测试及问卷调查,同时综合阶段性的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

3.基于语言磨蚀理论的研究,针对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几点建议

3.1 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

由于语言磨蚀理论中的重点问题主要集中在词汇方面,所以教学中要教授学生掌握词汇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在教学中注重听,说技能的同时,强化语言输出,以此减少磨蚀。此外,根据研究发现,以听和读的接受性技能为主的课堂培训出来的学习者的外语技能比以说和写的产出性技能培训出来的学习者的能力更耐磨蚀。由此可见,在高校英语课堂上,应多组织一些听和读等明示作用较强的训练。同时减少母语使用,将他语干扰程度降至最低。

3.2 优化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有着班级学生数量多,以教师讲授为主,重输入,轻输出等弊端,要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提高外语抗磨蚀效果,就需要改革传统的单向输入课堂教学模式,并转向为自主式的教学模式发展,并利用网络平台,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等方式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语言学习环境。同时加强语言教学结构层次紧密性,系统传授语言知识点。

3.3 增强后续课程,防止语言磨蚀

语言学习者在语言磨蚀前的语言水平是影响磨蚀的核心因素。在英语课堂的固定时间里,应着重加大语言输入力度,具备了语言的有效输入,才会有更好的语言输出。大量有效的语言输入可以培养学生更好地养成英语语感从而更快地接近英语学习的关键阈时期。大三,大四仍然是语言磨蚀的快速期,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尚未达到关键阈时期,因此,可以在高年级开设以英语为媒介的专业课程,以及专业英语课程,双语教学是最好的选择,既保证学习专业又巩固提高了外语。

3.4 优化教学评价标准

在教学评价标准上应该有所转变。要做到由重视外语语言要素转向运用语言的实际能力的转变,由强调书面转向口头,书面相结合,由重视结果转向重视过程,重视共性转向重视个性等。同时,评估方式由完全以考试,测验成绩为依据转向更多关注学生在外语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讲求动态与静态相结合,建立一套更加科学,合理的外语教育评价体系。

3.5 重视影响语言磨蚀的非智力因素

高校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个人情感和学习动机等心理作用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并帮助学生建立结合自身的认知与英语学习的一套完整体系,由此可以让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激励,体验回报带来的学习成就感,让其在有所新知有所收获的基础上又产生更高的学习愿望。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可以在原来传统的语言教学基础上,引入丰富而又高层次的语言交际活动,比如配对讨论,小组讨论,集体辩论,模拟采访,专题演讲,个人陈述及演示等,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外语教学中的每一种教学模式均会对外语习得产生共时的影响,同时还会对外语能力的磨蚀产生历时的远期影响。因此,优化出一种实时教学效果和抗磨蚀效果均好的外语教学模式,将更大程度地提高并巩固学生的外语水平,减少语言的磨蚀,提高外语教学质量和效益,同时也将赋予外语教学更多,更大的现实意义。

[1]Lambert,R.&Freed,B.The Loss of language skills[M].Rowley, Mass:Newbury House,1982.

[2]蔡寒松,周榕.语言耗损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4,27(4):924-926.

[3]倪传斌,延俊荣.外语“磨蚀”的影响因素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1):50-54.

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研究课题;课题题目:基于语言磨蚀理论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优化研究;课题编号:吉教科文合字(2016)第211号。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外语学习者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Washback Studies Used in Practice Teaching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