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技能大赛培养模式在职业教育中的借鉴

2017-01-28李世霞

科学中国人 2017年24期
关键词:集训职业院校大赛

李世霞

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

技能大赛培养模式在职业教育中的借鉴

李世霞

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

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技术教育有大赛,近年来职业院校借助技能大赛这一平台,为企业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企业技术骨干,技能大赛培养模式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借鉴性,不断总结技能大赛先进经验,完善技能大赛培养模式,将其应用于日常职业教育中,为“中国制造2025”储备技术人才添砖加瓦。

技能大赛;职业教育;培养模式;先进经验

2015年“五一”劳动节及“十一”国庆节期间,中央电视台先后推出两季《大国工匠》特别节目,将聚光灯对准到一位位技艺精湛、匠心筑梦的工匠身上,引发社会对大国工匠的关注。但客观而言当前中国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与《大国工匠》里熠熠闪光的工匠相比,差距显而易见,“大国工匠”还只是庞大技术职工队伍中及其少数的佼佼者。技工人才明显短缺,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奇缺,成为中国由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的短板,如何补上这块短板,改革技工人才的培养模式成为职业教育者探索的途径。

一、职业教育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得到全社会的认可

1.转变观念,学而优则仕,学而优则商。现代社会,虽然一个人的学习成绩、学历并不能完全说明一个人的工作能力,但不可否认的现实是,多数学生家长在孩子高中毕业报考高等院校时,职业院校和技工学校很多时候还只是“第二梯队”。使得技能教育和职业教育面临尴尬的局面:学校招不到学生,家长不愿意学生来,只有学习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才不得不来。这直接导致进入技能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人群综合素质相对较低,非常不利于优秀技能人才的培养。

2.观念质变,需要社会的舆论引导,而加强社会对“一技傍身”的重要性的认识,迫在眉睫。当然,观念的最终改变,还是要用事实说话。随着职业院校和技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以及收入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成才的道路并非只有考大学一条道,学技术也能成为成才的观念正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家长的认同。曾正超一个19岁的技术工人,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焊工比赛中获得金奖,他的师傅被称为“工人中的院士”,可见国家越来越重视技能教育,重视技术工人。

二、建立健全技能大赛监督机制,以数据分析为基础,促进技能全面提升

1.建立专业的集训团队。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选手的培养大部分选择一两个技能训练教师全权负责选手的技术指导,一两个技术指导教师难免导致选手技术的单一化,因此组建集训团队,集思广益,制定合理的培训方案,针对培训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讨论归纳总结,融合意见达成共识,从而缩短培训过程中所走的弯路。

2.积极筹措资金支持,全力保障集训工作顺利开展。焊接焊接项目需要耗费较多的经费:(1)各种类型的钢材,焊条、焊丝、保护气体等焊材;(2)焊后需要进行射线或超声波等无损探伤检验;(3)大量的用电等;(4)焊机、场地工位的配置。焊接项目集训需要巨额资金的支持。

3.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学生的集训学校采取1-2人负责,集训老师凭经验判定试件的好坏,试件没有科学的检验检测手段。这造成学生技能水平的提高周期相当长,要利用检验检测手段,尤其是对试件进行外观分析和射线探伤,根据数据分析结果,不断调整优化焊接工艺参数,以达到最佳焊接效果,最优成绩。

4.分阶段严格执行训练计划,逐步提高选手技能水平。第一阶段培训主要是有关技能大赛技术工作文件的学习,有关评分规则、标准的学习,竞赛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际操作技能的学习;第二阶段培训主要是技能大赛竞赛项目相关专项操作技能学习,健康和安全防护竞赛心理,思想政治和爱国主义教育,体能锻炼等全方位、全面培训;第三阶段培训主要是专家组和教练、选手根据技能大赛组织最终确定的竞赛项目图纸和技术要求,试验、确定每一个项目的每一个细节,确保每一次模拟竞赛的成功率和稳定的得分率。同时加强心理、体能及思想政治培训,并在赛前将选手调整到最佳竞技状态。

三、规则与安全同步,不断提升职业素养

在生产中发生的大量安全事故,分析原因其中大部分是由于工人生产过程中不注重安全防护措施,安全职业素养低等原因造成,所以在日常训练中,严格要求选手按规定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安全操作设备、保持操作工位整洁、有序摆放工器具等,将规则和健康安全的训练贯穿集训全过程。在精神上,以大师为楷模,学习他们对技艺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为民族工业奉献自己的先进事迹激励选手们的拼搏精神。在体能上,由于各级大赛要求选手连续完成参赛项目,这对选手的体能提出较高要求,所以在日常训练中加强选手的体能训练。在心理上,在各种环境下,通过各种方式锤炼选手,不断提高选手心理素质及临场应变能力。在品德上,时常教育选手要懂得感恩,要做好人。

四、结论

近几年,职业技能大赛与教学衔接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一次本土化的、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开创新的有益探索,是教、学、做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新思路。职业技能大赛与教学衔接的主要目的在于体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综合近年来在焊工技能大赛与教学衔接上的具体做法,结合大赛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我们感到:赛教结合是把焊接技能大赛和日常教学相结合,把技能大赛纳入教学,这是提升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重要形式。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焊接技能大赛知识对教学成果进行评价的一个环节,最主要的工作应该是把职业技能融入到教学中,以大赛带动教学,促进赛教一体化。

[1]罗春元.借技能大赛平台推动技能型人才培养[J].科技信息,2012(17)

[2]孙伶俐,阚文婷,张珊,唐研.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大赛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商业,2011(11)

嘉峪关市科学技术局科研项目:“嘉峪关市冶金技术重点实验室”(项目编号15-14)。

李世霞(1979-),女,讲师,工程硕士,研究方向:耐热钢焊接、焊接技能大赛培训方案。

猜你喜欢

集训职业院校大赛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技能大赛赛前集训中各要素的关系研究
健康中国背景下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全国优秀乒乓球青少年大区集训竞赛模式研究
最美证件照PK大赛
说谎大赛
“7匹狼”征联大赛启事
一道国家集训题的简证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