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合型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17-01-28黄嘉曦

科学中国人 2017年24期
关键词:服装设计服装人才

黄嘉曦

怀化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复合型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黄嘉曦

怀化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按照服装设计行业对人才提出的要求,并结合当前高等服装设计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文提出应该应用“职业模拟”这一服装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坚持开放性、实践性的人才培养理念,通过模拟服装设计师角色的方法,不断深化其实践感知,最终培养出人格素质高、能力强、创新性高、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复合型;服装设计;人才培养;培养模式

服装企业对服装从业者的要求是要有创意、懂技术,具备各方面知识与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改变以往旧有的培养模式,纳入新型的培养模式,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型服装设计人才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就提出“职业模拟”这一服装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对其内容的研究和实践开展做出如下论述。

一.优化服装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背景分析

(一)服装设计行业对人才提出的需求

长时间以来,我国服装业产品都有大量库存,且呈每年越来越多的趋势。由于服装产品存在着流行性和时效性的特点,所以可以理解服装业有库存的这一问题,而努力减少库存和解决库存问题也是服装企业应该具备的能力。但是如果每年的服装库存还是呈递增的趋势,那便要予以积极的反思了。库存问题的存在不仅是和营销手段存在联系的,还和服装设计师的设计创新力、市场应变能力不足有着密切的关系。

另外,近些年来我国服装行业一直处于转型的阶段,品牌服装产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出口形势也日渐回暖。在此态势下,服装行业急需大量的设计人才,尤其是那些创新力强、市场应变能力高且综合素质好的复合型人才最为吃香。

(二)复合型服装设计人才的培养内容

结合服装行业当前的人才需求来看,我们应该采取何种有力的举措才能培养出复合型的服装设计人才,促进他们就业呢?以下就分析了几个方面。

1.德才兼备

这是复合型人才的基本内涵。首先,服装设计人才应该是职业道德水平较高,且有积极的敬业精神的,其次,专业素养也是必备的。

2.创新力

创新是人才必备的一项条件。服装业是错综复杂的,不仅需要从业者能够吃苦耐劳,有强大的抗压能力和职业精神,而且其创新性的具备可以说是决定着行业发展的关键内容。

总的概括说来,复合型服装设计人才,应该是有较强的抗压能力、职业素养高、德才兼备、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人才。

(三)现阶段我国服装设计人才培养的不足之处

长时间以来,我国高校的服装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都是重理论、轻实践,直接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弱、创新能力差、综合素质低,不能满足社会提出的复合型人才这一要求。

首先,服装院校并不具备较强的市场意识,不能明确市场需要什么样的服装设计人才,由此一来,在课程的布置上与教学模式的实施上,不能积极的与时俱进、不能做好有效的改革创新,未能和市场用人机制有效衔接。当前的服装市场下,人才就业环境已经实现与市场需求的接轨,也就是说,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有着最终的决定权。所以说,对服装设计人才的培养,必须要能够迎合市场需求,按照市场对人才提出的需求来确定教学目标,完善教学模式。

其次,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缺乏服装相关内容的实践经验,在专业知识上也没有时效性。而只有先不断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才能将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反之必然会阻碍到学生受良好的教育。

最后,在教学方法上还是有很大的欠缺。我们应该彻底认识到,服装设计师不仅能拿笔,也能拿剪刀,应该是想象力、创造力都强的动手能力者。而现阶段我国的专业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上还是做的不够好,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大量实践证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对人才提出的要求了,所以,服装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必须要进行改革、创新。

二.“职业模拟”人才培养模式的内容和实践

(一)基本理念

“职业模拟”这一模式,是以员工式学生的培养方法为基本原则,做人性化、灵活、有效管理的一种培养理念。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应针对不同学生设计出具体的职业化实训目标,并按照某服装品牌的项目实施进行教学与作业布置,使学生能够在一个职业化的氛围下进行体验式、深入实践的学习。

在体验式、启发式的这一教学理念引导之下,促进学生人格素质和职业精神的养成,强调学生要以正式、更高的职业标准来要求自己,提高理论水平的同时,强化实践能力。该模式是将课堂视作为企业进行教学的实施,与服装设计岗位的实时需求相结合,更有助于帮助学生深入角色,促进职业模拟有效性的提高。

(二)实践方法

学生在教师引导之下组成3~%人一组的虚拟品牌服装设计小组,对市场上的某一实际品牌做服装产品的设计工作。

1.小组确定3~5人的自由结合,前提是这几个人都有统一或者是类似的设计缝合,保证合作的有效性。

2.品牌调研

对小组成员确定感兴趣的品牌进行市场调研。比如说如果确定的是爱登堡这一男装品牌,则应该对该品牌在市场上的定位、季节性商品投放以及产品风格路线等内容进行深入把握,为设计思路的开拓奠定基础。

3.设计实施

通过之前的市场调研和市场定位,对综合资料做分析、整理,以此来保证设计的产品符合市场流行趋势。加强灵感的收集和提炼,激发原创设计灵感的诞生。设计图的绘制要有如下明确内容:品牌固有元素、流行趋势元素以及原创性设计元素。并且要彰显出所设计产品的实用性、艺术性以及时代性。必须要注意,所设计的产品应该是下一个季度流行所需的,确保市场对商品的积极反应。

4.面辅料的设计使用

根据设计图确定面料,所设计使用。具体来说,所使用的面辅料要符合研发思路,并能够凸显出实用性和艺术性的效果,裁剪需合理,对其应用在产品设计中的多种价值进行突出强调。

5.产品制作

依照设计方案,尽量完整且合理的制作出实物。该环节一定要确保制作的高标准,要以1:1的质量要求与工艺技术来制作成品,以此来保证实训的质量和水平。

6.产品评价

服装行业中把作品的实物称作是样衣,是产品投入批量生产之前用来评价效果和质量的1:1样品。在课堂上,学生也要以样衣来对自己的设计水平进行检验。可以让同学之间互相穿着样衣做静、动态的展示,教师作为评委进行打分。

7.与实际品牌商品的比较

对学生所设计出来的样衣作品,应该在下一季度来临之后,和其相应选定的品牌热销商品做对比,对设计之间存在差距进行确定,并总结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对自己水平做进一步的提升。

结束语

“职业模拟”这一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提出,是指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模拟服装设计师的角色,实现其为设计的主体,进行主动、实践的设计创作。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综合水平,继而培养其成为复合型的人才,满足社会对服装设计人才提出的复合型要求。

[1]霍恒洁.区域经济布局下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考试周刊,2014,25(74):173-173,174.

[2]朱文利.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读写算(教研版),2015,5(7):41.

[3]苏江,黄文萍,郭琳等.基于“三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政校行企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以服装设计专业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 2015,13(9):244-245.

[4]朱琰.对江苏省服装设计类研究生人才培养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5,15(20):94-95.

2016年怀化学院校级一般科研项目“现代电脑绣花技术在湘黔苗族传统刺绣图纹的传承与创新研究”(HHUY2016-44)和2014年湖南省社科规划办项目“湘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艺术基因保护与创新发展研究”(14JD46)的研究成果之一。

黄嘉曦(1984-),女,湖南怀化人,怀化学院设计艺术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讲师,研究方向:民族民间服饰艺术。

猜你喜欢

服装设计服装人才
人才云
几何思维在服装设计上的应用
服装设计中的“国潮”思维
基于服装设计要素的气质分析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道具服装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段辉红服装设计作品
毛遂自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