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医联体转会诊平台的建立与研究

2017-01-28张晋伟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信息处

科学中国人 2017年24期
关键词:联体中医药医疗

张晋伟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信息处

中医医联体转会诊平台的建立与研究

张晋伟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信息处

面对社区医疗卫生机构“门庭冷落”、大医院“扎堆就诊”的“失衡”就医现状,今年以来我市启动了“大院带小院、专家到社区”的医疗模式方便了群众看病就医,基层医疗质量得以提升,实现政府得民心、群众得实惠、医院有效益的共赢局面。

中医;会诊;研究

“看病难”到底难在哪儿?说到底是到大医院找大专家难。以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的名老中医为例,一个知名专家半天门诊限号30~40个,很多患者“望号兴叹,一号难求”,有限的医疗资源根本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而在社区医院,一个中医师每天只有3~4个病人,形成鲜明对比,造成了大量地医疗资源闲置,浪费。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个别社区医院技术水平不高,需要培训提升。另一方面则是百姓就诊观念有偏差,对社区医院无法完全信服。

而中医医联体将重点围绕远程会诊中心、培训中心、影像诊断中心、检验诊断中心、转运中心等项目的共建,通过硬件、软件、平台、服务和医疗互联网能力的应用,实现医联体内医疗资源共享、远程会诊、学科建设等全方位的医疗健康服务,提升医联体内成员综合服务能力,用来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就医难的问题。

按照上下联动、资源共享,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原则,本系统平台充分发挥医疗互联网的优越性与便利性,组织同级或下级单位医生签约,成为系统内部的签约医生.接诊过程中通过掌上医院APP发起远程会诊,同级或上级医院签约医生通过文字,图片或视频模式进行问诊.通过基层医生对患者病情描述和号脉情况给出治疗的指导建议.过后可通过药物物流配送体系,给异地患者提供必须药品.如需到院就诊,可通过APP预约预留号源.提前预约检查等等项目.极大的方便患者就医。

1 综合平台建设

基于互联网的中医医联体转会诊平台体系分为医院管理机构、医联体转会诊平台、智能设备、医生手机APP客户端、居民健康大数据档案五个部分,各部分均通过网络实时传输,搭建联通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社区医院—患者的综合服务平台。

1.1 系统平台软件开发

①系统平台软件开发前期调研;

②确认系统平台架构方案;

③系统平台软件开发;

④系统平台搭建完成。

1.2 手机APP开发(如图所示)

通过下级医师采集相应的脉象信息,并通过互联网直接将数据发送到医院的手机APP或者医生工作站,医生在得到精确、直接、数字化的脉相信息后,还可进一步与患者进行音频、视频的交流,充分获取望、闻、问、切全部信息,并开具处方,甚至发起更多专家参与会诊,相关的数字化诊疗信息进入医院数据库并形成健康档案,不仅方便主诊医师随时调阅和临床研究的需要,还为患者评价中医疗效提供了客观依据。

设计功能包括:预约信息、我的咨询、双向转诊、业务指导、综合查询、院间会诊、电子处方、检查检验和侧边栏包括的消息中心、个人设置功能。

1.3 二级医院、社区机构医疗基础信息网络系统建设和医院转会诊平台搭建

(1)二级医院、社区机构医疗基础信息网络系统建设

合作二级医院、社区进行网络基础项目建设。

(2)医院转会诊平台搭建

①天津市中研附院-长征医院外网网络设置、调整;

②中心数据库服务器与平台搭建。

课题所需大型设备服务器、磁盘阵列、网闸、防火墙医院已经具备。

2 数据对接,系统调试,中医医联体转会诊平台试运行

①智能设备试点运行,实现设备与系统平台的初步对接;

②智能设备技术修正,平台与不同机构数据对接并进行压力测试;

③系统调试,中医医联体转会诊平台体系试运行。

3 中医医联体转会诊平台正式运行,并进行示范推广应用

未来,中医医联体将继续探索建设学科联盟的新模式、新机制,并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将中医药输出国门,让”一带一路“沿途省份和国家的群众享受到高效、便捷、优质的中医药健康服务。

[1]谢晴宇.基于系统复杂性的中医远程诊疗体系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

[2]陈亚平.某三甲医院门诊疑难病例会诊现状分析与探讨[D].中南大学,2014.

[3]李鹏忠.医院社区远程心电监测应用的调查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3.

猜你喜欢

联体中医药医疗
欢迎订阅《基层中医药》杂志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欢迎订阅《基层中医药》杂志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游离尺动脉联体穿支皮瓣修复手指较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医联体:“联体”更要“联心”
医联体,“联体"更要“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