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都坪话里的兼类词“筒”
2017-01-28王丹利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广州510610
⊙王丹利[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广州 510610]
四都坪话里的兼类词“筒”
⊙王丹利[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广州 510610]
“筒”在四都坪话里的词义表现非常丰富,兼具名词、量词和助词的功能。“筒”作为量词在汉语普通话里比较少见,但在四都坪话里很常见。“筒”和“个”在四都坪话里存在交叉使用情况,本文描述了四都坪话里兼类词“筒”的使用情况。
四都坪话 名词 量词 助词“筒”
一、引言
四都坪乡位于张家界市永定区南端,与永顺边境和沅陵边境接壤,一乡连三县。在《中国语言地图集》中图B11的《江西省与湖南省的汉语方言》中,四都坪话处于西南官话成渝区最南端,南近乡话区,地处方言区的边缘交界地带。通过方言实地调查,我们发现四都坪话里的“筒”是一个兼类词,可做名词、量词和助词。
“筒”在汉语普通话里通常用作名词,鲜少用作量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以下简称《现汉词典》)里“筒”[t‘uŋ]的义项有三:“①粗大的竹管;②较粗的管状器物;③(~儿)衣物等的筒状部分。”可见是将“筒”视为名词的。量词“筒”在吕叔湘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的正文条目及其附录《名词、量词配合表》中均未见收录。《汉语方言词语调查词目表》量词部分也未见“筒”字。2010年版的《量词词典》认为“筒”是表示容纳的物量词,并释义为“用于筒状物容纳的东西:一筒米”。只把“筒”视作容纳量词。“筒”的助词的用法暂未见相关文献记载。
在四都坪话中“筒”不仅可用作名词,也可做助词,最常见的是做量词。“筒”做名词时有多种形式变化,词义也更加丰富;“筒”的量词用法并不仅限于容纳量词。本文在描述“筒”的名词用法的同时,着重考察“筒”的量词和助词用法。
二、四都坪话里“筒”的名词用法
作名词用时,四都坪话的“筒”不能独立成词,常与别的成分组合使用。“筒”有四种形式:原形“筒”,儿化形式“筒儿”、子缀形式“筒子”和重叠儿化式“筒筒儿”,“筒”念作“[t‘uŋ]”。如:
1)筒子:苞谷筒子 身筒子 树筒子 根筒子 筒子骨
2)筒:电筒 滚筒 吹火筒 筒骨
3)筒筒儿:筒筒儿 竹(子)筒筒儿
4)~筒儿:苞谷筒儿 竹筒儿 靴筒儿
这四种形式存在一定的互换关系,例如:
5)搞节竹筒儿做响炮儿玩。 (“竹子筒筒儿”亦可)
6)搞得餐竹筒(筒)儿饭吃。 (“竹筒筒儿饭”亦可)
7)弄吹火筒吹火。 (“吹火筒”也叫“吹火棒”)
8)老班子人会打渔鼓筒(儿)。(“渔鼓筒儿”亦可)
9)路边有筒滚筒。 (“滚筒”是一种混凝土做的用来滚压夯实路面的粗大管状重物,“滚筒”不儿化)
上述例句中的用法和《现汉词典》里的释义相近:例5~7里的“筒”表示竹管,例7的“吹火棒”和“吹火筒”都是竹筒制作的吹火工具,例8~9的“筒”表示管状器物,但《现汉词典》里的义项③在四都坪话里通常指称鞋靴或鞋靴的筒状部分,此时“筒”原形念作[t‘uŋ224],儿化式念作[t‘uŋ22],如:
10)买双半筒儿。 (“半筒靴儿”亦可)
11)袜子塞到鞋筒儿里头。 (“鞋子筒筒儿”亦可)
除了《现汉词典》里的释义,四都坪话的“筒”还可表示“柱状物或粗壮的躯干”的意思,如:
12)烧苞谷筒儿。 (“苞谷筒筒儿、苞谷筒子”亦可)
13)一根树可以锯三截树筒子。(“树筒筒儿”亦可)
14)身筒子粗,穿紧身衣不好看。(“身筒筒儿”亦可)
例12的“苞谷筒儿”指“玉米粒脱离后的玉米棒子”,例13的“树筒子”指“较粗的原木”,例14的“身筒子”指人体躯干。
二、四都坪话量词“筒”的用法
量词是四都坪话里“筒”的主要用法,量词“筒”是四都坪话的常用名量词。量词“筒”的用法有以下几种:
1.容纳量词“筒”
表示所容纳事物量的“筒”常用重叠儿化形式“筒筒儿”和儿化形式“筒儿”,一般不单用,如:
15)a:一筒筒儿饭 b:一竹筒儿饭
c:一筒儿饭 d:*一筒饭
16)a:一筒筒儿笔 b:一笔筒儿笔
c:一筒儿笔 d:*一筒笔
17)a:一筒筒儿雪 b:一鞋筒儿雪
c:一筒儿雪 d:*一筒雪
“筒”在以上a、b和c三组结构中的用法都宜看作名词借用为量词,表示“筒状器物所容纳事物的量”;a、b两组结构比较常见;c组的“筒儿”和d组“筒”不是容纳量词儿化的关系,这和典型容纳量词“碗、杯”等不同,试比较:
18)a:一碗碗儿饭 一杯杯儿水 一筒筒儿饭
b:一碗儿饭 一杯儿水 一筒儿饭
c:一碗饭 一杯水 一筒饭
例18里“碗”和“杯”的a、b、c三种形式都属于容纳量词,“筒”的容纳量词用法只有a、b两种形式;a形式可兼表名词形式“MM儿”和容纳量词,b形式表示主观少量;但c形式中,“碗”和“杯”仍是容纳量词,表客观容纳量,而“筒”的意义比较抽象,不表示容纳量词,如:
19)一筒饭一吃我个儿不愿动哩。(吃完饭我就不愿动了。)
20)一碗饭一吃我个儿不愿动哩。(吃完一碗饭我就不愿动了。)
2.个体量词“筒”
个体量词“筒”在四都坪话里使用频率较高,常见形式有:原形“筒”和其他组合形式。
原形“筒”称量名词时,可组成数量短语、指量短语,如:
21)他屋有一筒儿、两筒女儿。(他家有一个儿子和两个女儿。)
22)喂得有三筒猪、十几筒鸭子。(喂着三头猪、十几只鸭子。)
23)鞋孔儿进e筒岩子儿。(鞋子里进了一颗石子儿。)
24)一筒小时打破五筒盘子。(一个小时打破五个盘子。)
这些“筒”都可用“个”等义替换,但在语感上用“筒”比用“个”粗俗。另外“筒”的感情色彩带贬义,“个”偏褒义,如:
25)他屋那筒女儿灭卵用哩。(*那个儿灭卵用哩。)
26)您屋这个女儿孝心好啊。(*这筒小儿孝心好啊。)
例25表示对女儿的批评,例26表示对女儿的赞美,两例的“筒”和“个”不能互换。
另外,数量短语“数词+筒”和四都坪话的其他常用量词相比,词汇形态变化较少,比较如下:
27)a:两筒人 /鱼 b:*一筒儿人/鱼
c:*一筒筒儿人 /鱼
28)a:两个人 /鱼 b:两个儿人/鱼
c:两个个儿人 /鱼
29)a:两根鱼 b:两根儿鱼 c:两根根儿鱼
a结构中的量词可互换;b、c结构中量词“个、根”的儿化和重叠儿化是成立的,可表主观小量,但个体量词“筒”不儿化,没有表主观小量的对应形式。
3.“筒”的特殊用法
“筒”在四都坪话里有以下几种特殊组合形式:
(一)“指示代词+筒+家伙+名词”,表示对其后名词某一性质的强调,如:
30)那筒家伙鱼至少有十斤重。(鱼形体特别大)
31)这筒家伙树我怕要五筒人才抱得住。(树干形体粗大)
32)那筒家伙□[ŋə23]肥得连路都走不动哩。(孩子形体很肥胖)
33)这筒家伙鱼灭吃尝。(鱼味道不好)
34)您屋那筒家伙哥哥哦。(表达对哥哥的消极评价)
例句中的“筒”可看作“一筒”的省略,表示所称量的事物的某一属性特征超出了一般量值范围。强调形体特征时,通常表示所称量事物形体较粗;强调非形体特征时,通常语义带贬义。可以说此时的“筒”和“个”不同,试比较:
35)a:那筒家伙鱼哦。 (鱼大或鱼不好)
b:那个家伙鱼哦。(鱼多)
36)a:那筒家伙树哦。 (树大或令人不满意)
b:那个家伙树哦。(树多)
a例句中“那筒家伙”侧重鱼或树的非数量属性,但b句中“个”的语义指向“家伙”,“那个家伙”侧重“鱼”“树”的数量之多。
(二)述宾结构中的“筒”,主要有以下四种组合形式。
①“一+筒+N+V”,如:
37)一筒笔一买个儿有ə中界时儿哩。(买个笔时间就到中午了。)
38)一筒雪一落,么事都不要做的哩。(一下雪什么事都不用做了。)
②“V+筒+N”,如:
39)洗筒衣服干一个上午。(洗个衣服用了一个上午。)
40)洗筒冷水澡干感冒哩。(洗个冷水澡洗感冒了。)
③“V(的)+筒+疑问代词+N”,如:
41)吃(的)筒么子饭哈?要那门多钱。(吃的什么饭?要那么多钱。)
42)读(的)筒么书哈?几年么都还没学得。(读的什么书?几年什么都没学到。)
④“V(的)+筒+疑问代词”,如:
43)你这是搞(的)筒么哈?(你这是干吗啊?)
“筒”的上述四种形式的内部结构都是述宾结构,其中例37~38的“筒”前“一”不能省略,强调动作行为;例39~43“筒”前不能加“一”;c、d中的疑问代词仅限于“么(子)”。四都坪话里这些“筒”可换作“个”。“筒”用于述宾结构的宾语前,并不计量具体事物的数量,而是与石毓智、雷玉梅提到的“个”的宾语标记功能一致,强调某一具体的动作行为,本文认为“筒”不仅强调述宾短语所表示的具体动作行为,更重要的是还强调宾语的具体内容。
三、结论
四都坪话的“筒”用法很多,兼具名词、量词和助词三种功能。用作名词时“筒子、筒筒儿、筒儿、筒”等四种形式,而且词义超出了《现汉词典》里的释义,可表“竹管,粗的管状物或柱状物,鞋靴、树木、人体的筒状部位”等意思。量词用法相对复杂。容纳量词“筒”以重叠儿化形式最为常见,在词义上保留了“竹筒、筒状物”之意。个体量词以原形“筒”最常用,词义上可以看到名词义素“粗”的影响。特殊用法“那/这+筒家伙+N”可以看作指量短语的扩展,“筒”的个体量词特征较明显。“筒”用于述宾结构的中间在语义结构上算是数量短语的引申,但不属于量词用法,或可看作助词。关于“筒”在西南官话中的分布和使用还有很多问题值得进一步调查和研究,本文仅就四都坪这个方言点的“筒”做了初步分析,希望为汉语量词方言类型学研究提供一些语料支持。
[1]曹志耘.汉语方言地图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2]胡思忠,胡宇.量词词典[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10.
[3]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
[5]石毓智,雷玉梅.“个”标记宾语的功能[J].语文研究,2004(4).
[6]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研究室资料室.汉语方言词语调查条目表[J].方言,2003(1).
作 者:王丹利,暨南大学华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编 辑:康慧 E-mail:kanghuixx@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