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提升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2017-01-27

法制博览 2017年34期
关键词:合法权益法律意识农村居民

郭 靖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

论提升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郭 靖

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0

法律意识是公民理解、尊重、执行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重要保证,是在一定的法律观念,法律意识的指导下实现的,通过本次的送法下乡法律宣传活动发现,农村居民普遍法律意识不足,使得自身权益受到更大的侵害。本文从本次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如何提升等方面进行论述。

法律意识;农村;合法权益

“任何一个民族社会主体的法律意识都使社会制度得以产生,运作和发展的必要精神条件,是法律得以高效率实现的内在精神动力。”提升民众的法律意识,极大的帮助农村居民形成法律至上的法律观念,有助于推进农村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法律实施效果,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但现阶段我国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普遍薄弱,极大的限制了我国法律的推广与普及,不利于法律的完善和保障居民自身的合法权益。

一、农村居民法律意识问题

(一)依靠道德、习俗、风俗等的族长族规制

农村的小集体,小家族制是制约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的主要原因之一。原始的族规,族长评判制度和风俗习惯是农民从小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促使农村绝大多数居民在自身受到侵害第一时间不是寻求司法救助,而是通过族长的个人意愿来评判。这种方式虽然有时候可以保护自身利益,但更多的是凭个人判断和亲疏远近,从而损害当事人的合法利益。

(二)“打官司丢人”“忍一忍风平浪静”

近代以来农村居民虽然法律意识逐渐增长,但更多的存在着“打官司丢人”、“民不与官斗”、“忍一忍风平浪静”等不正确的观念。从而使农村居民在受到侵害时一般选择“忍”。殊不知这更加不利于法律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

(三)不违法就不必知法,学法

在本次社会实践中,我们发展有一部分的居民对于法律不热衷,甚至出现抵触的现象。认为“反正我也不违法,等我违法再来了解它”等思想。殊不知等违法或者受到侵害之时才了解法律为时已晚。

(四)程序观念薄弱,不如走人情,靠关系

自古以来的民不与官斗等思想促使许多农村居民不敢走司法途径,认为打官司要靠“人”,要走人情,讲关系,不然就会“吃不了兜着走”。传统农村民众法律思想促使其对程序观念的错误理解。

二、提升农村居民法律意识义不容辞

(一)有利于保障农村居民合法权益

农村居民对于法律的了解存在的极大的偏差,使得其合法权益无法及时得到有效的保障,极容易酿成大祸。农村居民对于法律的薄弱成为中国由“法制”走向“法治”的巨大障碍。农村居民不知法,不懂法,使得农村居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提高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具有重大意义。

(二)促进法律的发展与完善

农村法律意识的提升,有利于农村居民法律意识的提升,更有利于我国法律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促进我国法制健全。

(三)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依法治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促进依法治国进程,加快社会和谐发展,保障农村居民的合法权益,更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

(四)加快“中国梦”的实现

“规章只不过是穹窿顶上的拱梁,而唯有慢慢诞生的风尚才最后构成那个穹窿顶上不可动摇的拱心石。”这是习近平主席引用卢梭的语言来说明法治思维与法律思想对于“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提升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不单单是保障私权利,更是促进中国发展,维护公权力的重要途径。

三、提升农村居民的法律意识的途径

(一)推动法律与乡村规范的整合

乡村传统风俗习惯,族长族规制使得乡村人民对于法律保持着“敬而远之”的态度,不利于农村居民对于法律进行认识,理解,保护自己的私权利,促进乡村现状与法律的融合,制定合乎农村居民生活的法律法规,加强对于农村居民对于法律的认识和理解,推动法律与乡村规范的整合,促进法律与乡村规范的整合。

(二)为乡村居民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

乡村居民对于法律的理解,除了害怕诉讼的不利后果之外,更多的是无法接受高额的律师费用,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定期提供必要的普法宣传以及法律援助咨询等。所以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是提高农村居民法律意识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

(三)大力推进农村法律宣传

农村居民对于法律认识不足,无法用正规的方式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政府部门定期派遣司法部门下乡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大力推进法律宣传,从而极大的促进农村居民自身的法律意识。

(四)加大法律教育培育法律价值观

针对农村居民的法律空缺,制定合适的法律教育方法,定期普及法律教育,让农村居民更加全面的理解法律对其的保障作用,可以给村民开展讲座,组织律师、法律援助者进行现场援助等,让农村居民拿起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积极加强对于法律的教育与宣传,促使农村居民形成其法律价值观,做懂法的新公民。

现代社会,法律是社会管理,公民行为的普遍规则,是社会运行的底线,法律意识是现代公民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让法律意识成为农村居民的内在动力,成为实现法治的重要基础,有利于促进国家发展,保障公民法律权益。提高农村居民法律意识,共建美丽中国梦。

[1]王丕琢.农民法律意识的调查与思考[D].山东大学,2008.

[2]李鸿雁.当前农民“偏好”非法律方式解决纠纷的成因探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7.2.

[3]张学亮.中国农民法律意识现状探讨[J].求实,2004.2.

D920.0

A

2095-4379-(2017)34-0107-01

郭靖(1996-),女,汉族,河南洛阳人,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本科在读。

猜你喜欢

合法权益法律意识农村居民
自流井区:即时调处欠薪案件 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青海:建立“绿色通道”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宣传与法律意识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探讨培养青少年法律意识的意义及途径
青少年合法权益 我们共维护
为游客的合法权益支起保护网
论公民法律意识对纠纷解决策略选择的影响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
俄罗斯农村居民就业、收入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