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LOFT”创意到“学园城一体化”的职教样本研究
2017-01-27徐登喜
徐登喜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温州325003)
从“LOFT”创意到“学园城一体化”的职教样本研究
徐登喜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温州325003)
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之路如何走,这是职业教育大国向职业教育强国迈进的必答题。浙江创意园在协同育人、社会服务的创新中,因校、因地制宜,走出了自己的特色办学之路,创建了一种“学园城一体化”的职业教育品牌。深入分析园区的办学和社会服务,其样本的借鉴和启示显然。
LOFT;学园城一体化;协同育人;创新教育
温州首家创意园——“浙江创意园”(又称“学院路7号LOFT”)自从2008年在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文中简称浙工贸)正式开园至今,已经过十年。截止2017年底,创意园入驻46家广告传媒和产品设计企业,每年产值过亿元,仅2017年来自全国的110余个高校、政府团队来园考察学习。创意园的“创意”真乃名副其实,时逢大兴创新创业的举国战略背景下,浙江创意园吸取和发扬温州人敢为天下先的创业精神,走出了一条紧扣时代脉搏、深度引领社会产业、协同共赢的职业教育模式,深受社会的关注和好评。
一、充满生机和创意的“创意园”
LOFT是风靡全球的一种艺术时尚。LOFT的原意是“在屋顶之下存放东西的阁楼”。如今LOFT常指那些“由旧工厂或旧仓库改造而成的,少有内墙隔断的高挑开敞空间”。由于LOFT的内涵集动态性、开发性、原生性、艺术性、文化性等特征为一体,上世纪90年代以此作为艺术时尚广被推崇,从而催生了一个新的产业——LOFT创意产业。相对社会而言,浙江创意园的“创想”,就是以温州作为目标,逐步在温州形成多元文化生态产业链和创意服务产业集群规模,促进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使文化创意产业成为金融危机下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1]建园初期,浙工贸与温州报业集团联手将LOFT引入学校,使之成为高校服务地方经济转型升级、推动高职教育新一轮改革的助推器,因此备受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浙江创意园”的创意和创新,对于一所高职院校的吸引则还有别样创意,这也是学校引园入校的思考,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LOFT所富有的文化元素正是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内容。LOFT的本真与原生是其最根本的特征,但它还具有博大的兼容性和可塑性,使之总与社会发展、时代变迁而相映生辉。该创意园入驻的是学院冶金厂原来的厂房,古朴厚重的印迹,标示着厂校发展的历史,浓缩着几代创业人深厚的情感和精神。让“生产车间”转变为“文化创意基地”,外感的物质形态没变,而内在的品质形态却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文化创意产品替代了物质产品、有形生产转化为创意生产,文化产业主势引领新兴产业文化的开发,这无疑又将成为地方高校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新领域。
第二,“连体式”的校内与校外工学结合一体化基地建设。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轴线上,工学结合的路径大致经历了校内以拟景模拟为形式的校内工学结合和以真实性生产为特征的校外工学结合两种形态。但实践表明,职业教育工学结合校内外两种机制的运行彼此是不可替代的。如何整合两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机制,建设一个有机地把教学性工学与实践性工学结合起来的基地,这正是该校创意园的创意。
第三,全面推进高职的教学改革。创意园建设的主旨之一就是探索高职人才培养新模式,而关键是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改革的束缚。学校工业、动漫、艺术、广告与包装、鞋类、眼镜等六个设计专业抱团入驻创意园,通过校企一体的项目实体,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走出了可喜一步。
二、“学园城一体化”的亮丽转身
浙江创意园的创意初衷,是职业教育与社会服务理念驱使的产物,它有别于单纯的产业和学校教育,骨子里有“先天”的产教整合、校企合作的“基因”。因此,从LOFT的表象到“学园城一体化”的嬗变,也是职业教育发展和校企协同育人的顺应。从教育的视角,“学园城一体化”,“城”是学校所在城市,在此泛指政府,政府主导主要是指办学方向、政策导向、项目资金管理的主导性;“园”是园区,是园区产业集群的统称,泛指行业企业,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中,是实践育人的主力;“校”泛指学校,是育人的主体,也是学园城联动一体化的具体策划者和组织、协调、实施的执行者。[1]“学园城一体化”具体有三种释义和定位:
一是“学园城一体化”是一种开放式的高职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理念。在现代科学技术广泛普及、学科边际日益模糊、跨领域工程近乎常态的社会背景下,无论是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改革或是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传统的封闭式改革实验和单打独斗式的个体努力都显得势单力薄。因此,高职教育的改革决不是孤立的,它必定是国家总体改革的一部分。“学园城一体化”,浙工贸以其创业型高校的实践探索为基础,释义高职领域综合改革理念:即学校以协同育人为中心,园区以集聚资源为优势,城市以和谐发展为共识,政产学研资源共享、利益共赢、责任共担,协同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2]
二是“学园城一体化”是一种互动式的市场配置资源有效整合机制。教育与经济相关,高职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更为紧密。因此,只有遵循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规律,高职教育改革才会取得成功。高职院校办学水平提升,除表现在新型劳动力培养质量提高外,还表现在富集的高校人力、智力、技术、文化等资源服务社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提升。“学园城一体化”,正是本着“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3]的思想,从经济体制改革的主旋律中思考、探索市场配置高职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机制。
三是“学园城一体化”是一种协同式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路径创新。高等院校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是集聚高端要素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发动机,是先进思想先进文化的策源地,是提升城市品位的动力源。近年来,浙工贸发挥创业型高校的机制活力,积极整合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协同政府和社会力量,以知识资本、技术资本和物质资本相融合,组建了多家集教育与生产为一体的法人实体,并以园区为平台促进创业型人才培养、创业型经济发展、创业型城市建设的协同推进,走出了一条协同创新、联动发展的特色路径。
三、“学园城一体化”协同育人样本的意义
(一)育人宗旨的坚守与贯彻
从协同育人层面分析“学园城一体化”,学校、教师、园区、企业、政府,不同合作者在价值取向上虽有不同,但社会正能量的弘扬、和谐发展仍是主流。另外,市场化规律不仅是经济运行要遵循的,人才培养同样也要遵循。以目前社会发展迅猛的网络经济领域为例,“学园城一体化”的协同育人的机理可分解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打造人才培养专业链。网络经济是建立在高科技基础上,以知识和技术创新为灵魂的经济,其经济形态表现为信息经济或知识经济。作为市场新型经济的先行者,专业人才和专业技术的需求极为广泛,特别对于市场经济发育高度成熟的温州更为迫切。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学院及时对专业进行调整,先后设置了电子商务专业和物流专业,为电子商务及现代物流保驾护航。同时结合网络经济开辟线上拓展市场新途径,开发移动产品服务新项目,以专业人才的宽口径改造原有专业,如国际贸易、市场营销、计算机应用等,使之更好地与社会接轨,处理好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关系。
第二,鼓励和倡导创新创业。连续多年学院设立专项基金100万元,鼓励和支持师生投身创业。还设立了创业学院、专门工作室、开放式创新应用实验室等机构,为师生创新创业提供资源、培训和政策扶持。如温州名购网总部位于浙江创意园内,既是学院电子商务实训室也是师生创业的“真战场”,利用网络技术推广温州名特优产品,并且可以网上定制瓯绣瓯塑等传统工艺礼品。[4]瓯塑工作室师生团队创作的《雁荡秋色》大型瓯塑作品“入驻”北京人民大会堂浙江厅,这也是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创意有机结合的代表成果。
第三,培育电商发展大环境。借助温州网络经济促进会等行业协会,紧密与温州行业对接、政府对接,依托专业的浙江省网络经济高级人才培训基地、温州市电子商务技术支撑与人才培养公共平台,每年保持社会培训达8 000人以上,完成了温州市及下辖多区县近十项电商发展规划项目,支持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成功扶持农村青年创业十多项。在平台的支撑下,电子商务专业近几年在教学改革、社会服务、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等方面成绩显著。近年来,共获省级以上一等奖23项(跨境电商3项),其中,2017年专业团队荣获省级以上一等奖5项(含跨境电商1项)、市级金奖2项,获全国电子商务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二)“学园城一体化”路径的独具匠心
在走内涵特色发展之路,致力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理念下,学院充分发挥高校体制机制创新的改革自觉性、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的实践自主性,重力推进“学园城一体化”建设,从而探索创业型高校的内涵之路。
第一,立足教育力提升,做好内功修炼。“学园城一体化”重在协同育人,学校整体教育能力的提升是关键。学校教育力的主要要素包括管理能力、教师教学能力和学生学习能力,“三力”合一,学校的发展潜力将是巨大的。针对协同性的特点,依托园区学校逐步形成了跳出教育发展教育、跳出教育评价教育的体制机制;制定了教授工程、博士工程和双师素质工程,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逐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三三制”,即形态上园区化校企一体办学、产教一体教学、学做一体学习的教学;能力上重在培养学生岗位核心能力、岗位迁移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最终以毕业证书、职业资格证书、顶岗工作经历证书的考核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
第二,着眼社会服务能力,打造学校品牌形象。“学园城一体化”协同育人的目标,还取决于学校对社会、对合作企业的主动服务的能力强弱密切相关。为了发挥学校在协同发展中的主体优势,学院十分重视与行业企业、政府行政管理部门投资控股或成立科研机构、或独立二级学院,逐步形成了颇具影响的品牌效应。例如学校成立的区域文化研究中心,致力于研究温商、侨商、刘基文化、非遗文化等特色区域文化,多角度开展地方文化的开发与研究,通过高峰论坛、专题调研、成果推介等方式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普遍受到社会好评;再如知识产权学院、网球学院、文化创意学院、温州时尚研究院等,社会筹资,有力推进了学院的内涵发展。
第三,集聚创新能力,走个性化特色化办学之路。“学园城一体化”不是传统的校企合作形式的复制,它首先需要体制创新为保障。“产权+市场契约”这是学院探索“学园城一体化”实践的成果,其内在要素是利益共赢机制。依此学校进一步开辟了“创业教育+资本资产经营+自主办学”的“一体化”体制,建构了政府、行业产业、学校、研究院所,市场联动的机制,由此形成新型的“一体化”办学格局。
党的十九大全面绘就了我国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具体要求,这其实也是中国特色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根本方向。中国职业教育模式只能从中国国情定制,决不可能靠复制和“输入”。“学园城一体化”无疑是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模式的探寻。从协同创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实践表明,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是复杂的社会性问题,多主体下的协同育人,需要协同的体制机制保障,需要协同的利益分配,更需要协同的价值认同。学校要在协同育人中赢得主动,必须认真做好协同文章。
[1]叶小静,王舒,王丹容.LOFT打造“创想”温州翅膀[N].温州日报,2009-11-19.
[2]贺星岳.现代高职的产教融合范式[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
[3]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新华社.(2013-11-15)[2017-06-21].http://www.gov.cn/2013-11/15/content.2528179.htm.
[4]何向荣.构建高职“学园城一体化”模式[N].光明日报,2013-12-21(010).
ASample Research on Vocational Education from Idea of“LOFT”to“Integration of School,Garden and City”
XU Deng-xi
(Zhejiang Industry&Trade Vocational College,Wenzhou,325003,China)
It is a significant problem for th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from a large country to a powerful county to consider how to put forward th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with Chinese specialty based on the integration of university-industry cooperation.In the innovation of cooperative education and social services,Zhejiang creative garden has been running school with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school and local conditions,and created a brand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with“integration of school,garden and city”.With a deep analysis of school education and social services of the garden,an obvious sample reference and revelation are made in this research.
LOFT;integration of school,garden and city;co-education;innovation education
G717.21
A
1672-0105(2017)04-0038-04
10.3969/j.issn.1672-0105.2017.04.008
2017-09-28
徐登喜,男,硕士,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思政。
邱开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