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场“组团式”的抢救战

2017-01-27胡珺

兵团工运 2017年5期
关键词:组团式麻醉科援疆

□胡珺

一场“组团式”的抢救战

□胡珺

3月14日凌晨2时,一师医院的急诊监护病房里响起了阵阵热烈掌声,这是大家在庆贺4名援疆专家及医院的6名学科负责人共同携手,齐心协力,成功抢救了一急危重气道狭窄患者的掌声,这是胜利的掌声,也是喜悦的掌声。

3月13日晚23时,一师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们依如往常地在忙碌接诊着各类急诊病人……

此时,一辆120急救车闪烁着急救灯、鸣叫着急救笛,快速驶入了第一师医院,为急诊科送来一位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明显凹陷的呼吸困难病人。

急诊科罗兴文医生快速为病人查体并询问病史,才知病人曾患有脑出血,并做过气管切开手术,曾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时考虑为气管疤痕挛缩、致使气管狭窄,出现呼吸困难。如不立即为其实施气管插管改善通气,患者就会在短时间内因窒息而死亡。

罗医师立即联系急诊监护病房的值班医师前来会诊,在查看了患者的病情后,值班医师发现该患者病情严重且复杂,便立即打电话向急诊科主任吴燕作了汇报。吴主任接到电话后,立即赶到科室,在完善相关检查后,收住急诊监护病房。

一场紧张的抢救战斗在急诊监护病房就此展开。吴燕主任一边打电话联系医务科、麻醉科的专家及急诊科援疆专家张裕方前来参与抢救;一边立即组织全科医护人员全力投入到抢救战斗中……

与此同时,患者的病情也惊动了师医院的援疆专家、副院长陈正和辛维政,麻醉科援疆专家张德林主任。普外科二病区刘顺顺主任和麻醉科曹振刚副主任也闻讯赶来,做好了参与抢救的准备。

4名援疆专家、以及师医院6名学科负责人立即展开了患者治疗方案讨论工作。大家认为:该患者存在严重的气道狭窄,不能采用普通患者的方式去开展治疗。讨论决定应借鉴国内其他医院的成功经验,并在利用有限的医疗设备,决定在钢丝引导下,先用大的气管插管套小的气管插管,再在可视喉镜及纤维支气管镜下完成气管插管,暂时打开患者不通畅的气道,建立了人工气道,使患者呼吸顺畅。

最后,患者的插管是成功了,但气道只是暂时打开了,因为内径只有4.5毫米的气管导管(一般为2-4岁儿童使用),让急诊监护病房医护团体的心仍高悬、紧绷着……为此,大家一夜未眠,时刻严密观察着患者的病情变化。

10个小时后,急诊监护病房医生们担心的问题还是出现了。患者因气道的压迫,导管太细,呼吸再次出现困难,二氧化碳分压急剧升高,病情再次加重。急诊科主任吴燕再次联系医务科,援疆专家张裕方再次联系援疆专家团队进行抢救。

在十几分钟内,师医院医务科、麻醉科、神经外科、甲状腺外科、呼吸内科二病区,以及急诊科专家快速急聚,各抒己见,重新讨论制定了治疗方案。最后大家达成共识,在征求患者家属的意见后,决定采用“钢丝引导下,逐级更换不同型号的气管插管”治疗方案,从根本上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的现状。

时间就是生命!急诊监护病房副主任方红伟迅速做好了气管插管的前期各项准备工作,援疆专家、辛维政副院长担任现场指挥,急诊科吴燕主任负责调配医护人员;刘顺顺主任率先经气管插管导入引导丝;麻醉科曹振刚副主任经口放置可视喉镜;援疆专家、张德林主任拔出患者气道插管,并经导丝插入5号气管导管;急诊监护病房田甜护士长吸净气道分泌物,及时为患者接上呼吸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密切配合下,插管成功。患者的呼吸顿时顺畅,口唇开始慢慢由紫变红了,初战告捷。

随着人工气道的重建成功,患者的气道再次通畅。在充气扩张后,大家又准备开始更换插入5.5号气管导管的各项工作。如更换插管失败,加之患者本身存在严重的气道狭窄,极有可能出现严重的缺氧,后果将不堪设想。

最后,在4位援疆专家和第一师医院6个学科负责人的齐心协力下:5.5号、6.0号……逐级更换着不同型号的气管。终于,插管更换全部成功完成,患者呼吸通畅正常。

此时,看着患者通畅的呼吸,红润的口唇时,满脸汗水的援疆专家们和医院全体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们的脸上都露出了微笑。

援疆专家、张裕方主任说:“作为一名医生,尤其是急诊科的医生,对生命要时刻保持敬畏,不然我们就不配作为一位称职的医师。4.5号气管导管是给2-4岁的小儿使用的,而患者是一名成年男性,通气够不够,患者痰液能否充分吸出,会不会出现导管堵塞、不通畅……尽我们最大能力抢救病人,是医生的天职。”

此次连续两天与死神争夺时间,虽然使患者气道打开,但所做的那么多努力都是为后续治疗争取时间,气管插管最多只能在患者气管处安放一周左右,后续手术的难度才是关键,如此难处理的手术部位,急诊科援疆专家张裕方想到了他的后方——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3月17日,张裕方主任与患者家属沟通过后,邀请他们一起来到师医院内科楼9楼的远程会诊中心,与浙医二院呼吸科主任徐浩进行现场说明患者病情,咨询后续治疗方案,并提出希望能邀请徐主任来边疆救治这一患者。

经过与后方专家协调与患者家属沟通,3月21日18时,后方专家徐浩主任乘飞机到达阿克苏机场,立刻带着自己的一名助手马不停蹄地赶往师医院。20时30分,师医院的手术室里,麻醉科、呼吸科、急诊科等科室负责人已准备就绪,等待着徐浩主任启动这场救治手术。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紧张手术,徐浩主任成功为患者实施了气管镜下气道探查+气管狭窄扩张术,目前患者各项生命指标稳定并已出院。

“此次能成功抢救这位气道狭窄患者,真是创造了我院抢救史上的一个奇迹!假如没有援疆专家团队的参与和指导,没有医院多学科负责人的共同协作,单凭我们急诊科的力量,是很难获得成功的。这次多学科合作抢救成功,也为我科今后提高急诊抢救水平积累了经验。相信在“组团式”援疆专家团队的帮扶下,在全院各科室的积极协作下,我们一定会创造更多的奇迹,挽救更多群众的生命。”急诊科吴燕主任说。□

猜你喜欢

组团式麻醉科援疆
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麻醉科住院医师术前访视
麻醉科住院医师在疼痛科轮转期间临床教学实践与探索
市属三级综合医院麻醉科医师人力配置实践与分析
全国生态环境系统“十四五”对口援疆工作会议在乌鲁木齐召开
麻醉科特色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查房模式探索
援疆的夜晚
青海:“组团式”医疗破解因病致贫
“组团式”教育援藏
放眼大局抓细节——组团式城市的综合交通规划
医疗“组团式”援疆模式应加快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