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践导向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实践*
——以温州城市大学为例

2017-01-27吴思孝胡剑波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师资技能专业

吴思孝,胡剑波

(温州城市大学,浙江温州325000)

实践导向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实践*
——以温州城市大学为例

吴思孝,胡剑波

(温州城市大学,浙江温州325000)

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师资供不应求是温州近几年的客观现实。温州城市大学作为地方成人高校在学前教育成人专科(脱产)建设中以课程改革为切入点,从课程目标聚焦、课程内容分类、教学方式多样、学习动机促进四个方面调整培养方案,提高教学质量;从成立学前教育研究机构、调剂补充优质师资、突出核心骨干引领作用、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四个方面加强师资团队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养;从让学生走向舞台、搭建学生技能展示平台和实施素养学分等方式,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学前教育;实践导向;专业建设;课程改革

Abstract:The quality of preschool education teachers in short supply is the objective reality of Wenzhou in recent years.City University of Wenzhou as a local adult college preschool education in adult college(Full-time)in curriculum reform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in the construction,focus,from the course objectives course content classification,teaching modes and learning motivation to promote the four aspects of adjusting the training program,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from the establishment of Preschool education research institutions,adjust the supplement of excellent teachers four,outstanding core leading role,reasonable alloca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team,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teachers;from the stage,let the students go to build students'skills display platform and implementation science literacy grading three channels reform assessment methods,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ability of students.

Key words:preschool education;practice orientation;specialty construction;curriculum reform

在浙江省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学科共建和“十二五‘普通本科高校新兴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专业”项目引领下,根据区域学前教育师资紧缺的现状和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温州城市大学文法与艺术学院立足校情,针对学生特点和学校办学特色,开展以实践为导向的学前教育成人专科课程改革。“基于问题、全面行动、实践导向”是本次改革的逻辑起点。

一、问题提出背景

(一)发展高层次的学前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视0至3岁婴幼儿教育。”“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加强学前教育管理,规范办园行为。制定学前教育办园标准,建立幼儿园准入制度。完善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幼儿教师资格标准,切实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温州市人民政府在相关文件中提出“要逐步扩大初中毕业起点五年制学前教育专业培养规模,扩大高中起点学前教育本、专科招生规模,积极探索构建学前教育中高职衔接一体化师资培养体系……。加快市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建设,争取升级为招收初中毕业起点五年制温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并增挂温州市学前教育师资培训基地。”①学前教育的发展是基于国家和区域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是精准解决目前温州学前教育优质资源不足、城乡发展不平衡、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等“短板”的重要途径。

(二)发展高层次的学前教育是区域学前教育发展的需求

合格优质的师资是教育资源的关键因素。近几年,温州一直存在与绝大多数城市一样的学前教育入学难的现象,实际上是缺少以高素质师资为核心的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当前,优质资源不足,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仍是温州市学前教育发展的“短板”。《温州市发展学前教育第二轮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提出“到2017年,全市幼儿园专任教师大专及以上学历比例达到80%以上,专任教师持有教师资格证比例达80%,力争达到85%。”然而,现状却不容乐观。以2014年为例,全市幼儿教师持证(教师资格证)上岗率48.14%,大专以上学历持有率68.32%,与全省幼儿教师持证上岗率74.17%,大专以上学历持有率74.87%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②。温州每年培养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学生4 000多人,其中绝大多数是中等职业学校毕业中专文凭学生,而能进入大专院校接受高层次学前教育专业学习的人数不到1/4,2015年全市共招557名全日制大专以上学生(含3+2,不包括成人专科学生)。由此看出,目前温州缺的不是中等层次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而是大专学历层次的毕业生。

(三)发展成人专科学前教育专业是学校发展的需求

温州城市大学前身是温州广播电视大学,有着33年的办学历史,特别是在师范教育方面专业,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学校从1983年开始普通师范专科学生培养(2006年停止招收普专生),2007年开始成人专科(脱产)生培养。学校培养的大批优秀师范毕业生被输送至全市各个中小学校(幼儿园),成长为这些学校教育教学与管理的中坚力量。2014年,学校提出基于学校办学实际,依托课程改革,推进成人专科学历教育。目前,学校办学设施设备完善,有各种学前教育办学所需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能同时满足1 200位学生学习和生活。学校拥有40余位从事学前教育专业学科教师,其中正教授1人,副教授14人,博士2人,所有人员均为硕士研究生学历以上。学校通过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团队建设,打破校内学院界限,构建理论与实践、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复合型课程团队,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增强与幼儿园的深度衔接。已有的办学经验和优质的办学资源,让学前教育专业成为省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唯一的学科共建项目,温州的学科建设方案成为全省学前教育(成脱)专业的改革模板。学校将以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为突破口,扩大招生规模,提高办学质量。

(四)改革是学科发展的内在诉求

2015年,笔者通过对2014、2015级学前教育专业80多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发现:1.学生学习动机不强烈。学生来校学习的主要原因有:高考成绩不好、被家长老师“骗过来”、没有更合适的地方学习,他们来校的目的是打发时间,混个文凭;2.学生对教学内容不感兴趣。学前教育偏于教材和理论的内容,授课方式相对单一,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反映教师对学生学习问题较为淡漠,对学生的学习态度颇多指责;3.学生对未来没有愿景。他们对专业发展和学习内容抱有怀疑态度,看不到未来的发展方向,如无法在毕业季参加资格考试,不一定去当幼儿园老师等;通过对部分任课教师的座谈和个别访谈,我们发现,教师普遍反映自己的教学动力不强,学生上课不配合、参与度不高;课堂上学生上课迟到、随意讲话、教学时间随意走动,教材内容偏理论,没有实践经验实操环节不好把握等。诸如此类的问题颇多,如何激发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二、实践导向的改革行动

成人专科学前教育专业属于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的学历教育范畴,招生对象主要是具有高中学历的学生。目前学校的招生对象来自职业高中毕业生约80%,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同等学力学生约20%;该专业学制三年,脱产学习时间两年半,岗位实习半年,实行学分制。原有的教学方案是以中央电大为基础,省级电大统筹安排。

(一)强化实践,调整培养方案

经过多方调查和论证,我们对已有的电大系统的成人专科学前教育学生的培养方案进行系统性调整,增强实践内涵,强化实践教学。新的课程方案试图体现以下设计思路:

1.课程目标聚焦实践。课程目标聚焦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强调教学中的实践能力提升。(1)核心思想。以课程改革为核心,按技能专长分层教学,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2)培养目标。培养“一专多能”的合格的学前教育师资,“一专”即熟练掌握一门专业技能,即“声乐、键盘/钢琴、舞蹈、美术、口语、英语”等技能中任何一项;“多能”即综合能力,培养学生专业的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3)突出实践。课程方案体现出5个增加,即增加课时容量,增加专业精神培育,增加技能课程,增加学生选修课,增加学生技能分层;体现2个减少,即减少理论课程内容,减少照本宣科教学方式;体现3个“化”,即课程模块化、模块项目化、项目课题化。上述所有的变化都是基于学生与工作岗位匹配的实践能力的获得和提升。

2.课程内容突出实践。(1)课程模块化。在专业培养方案中,我们基于省电大教学系统要求的规定动作的前提下,增删保留了47门课程③。其中,24门必修课,23门选修课。分别体现在公共基础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能课、职业延伸课和综合实践课等五个板块中。(2)模块项目化。我们把五个模块涉及的47门课程分成三个项目组,即理论组、技能组和实践组,每个项目组实施负责人制。理论组负责公共理论和基础理论课程,技能组负责音乐、美术、舞蹈、口语和英语课程,实践组负责每个学期的实践环节。项目组负责人牵头相应课程的师资竞聘、教学方案拟定与落实和过程监控等工作;任课教师通过说课形式呈现对任教课程的授课内容安排、教学目标、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评价考核等。技能组指定音乐、美术、舞蹈、口语和英语各自课程负责人,负责三年技能课程实施方案制订和落实。条件成熟,可通过竞标形式寻求具体课程负责人。(3)项目课题化。项目运行以省市学前教育共建项目和学校教学改革专项为契机,结合学校校长课题、省市课程资源建设和其它项目立项为依托,争取经费倾斜和政策支持。研究和实践成果可以迁移到学校的教学改革和学前教育相关的社会培训项目中,体现研究创造价值。

3.教学管理强化实践。常规的课堂教学存在一些弊端,如一本教材,一讲到底,一套试卷,一写到底;一直以来存在教学内容不够丰富、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学生缺少参与、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课程改革后,我们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教学方式的调整:(1)提倡课堂微变革。我们提倡教师在已有教材基础上的自主增删教学内容,提倡教师课堂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多样化,如课外材料选用、网络课程、视频、微课等;提倡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如讨论、外出参观、学生演示等。并在学前教育学科共建项目的核心课程中选择3~5门率先启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变革(目前已有学前教育学、教育政策与法规、课程论等开始变革)。(2)评价方式多样。在满足电大系统所需的考核和评价方式基础上,尽可能把课程考核和评价权下放给任课教师。提倡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提倡多种形式考核学生。如学生主题发言、创造性提问、节目排演、舞台表演、作品展示、专业证书获得、毕业设计、毕业汇演等都可以成为课程的考核形式。(3)上课时间多样。原有的课程学习时间是上午8∶45~11∶15,下午1∶30~4∶15,每半天一门课程,2.5小时,学生学得辛苦,老师教得疲惫,教学任务重,学习效果一般。为了提高学习效果,经多次师生座谈会后,错位安排课程内容,如技能类课程与体育课程穿插在理论课程中,有效切换身体运动和脑力运动的不同类型学习,并变换课时节数和课程安排。上午和下午各为两节大课,即一个半小时为一门课程授课时间,一个半天安排两门课程。按照不同的课程要求,形成了半天的大课、两小节课、隔周课、专题讲座等不同的课程类型。

4.教学对象分层。由于学生在专业技能上的差距较大,学校按学生能力和趣向选择,对学生的专业进行分班、分层教学。公共课合班统一上课,技能课分班分层授课。按学生专业能力与已有学习活动进行初始分班,班内进行分层教学。第四和第五学期,按学生学习情况,特别是技能学习情况酌情分班。原则上分音乐、美术、舞蹈、英语等班级。学生以所选的技能为个人发展的专业方向,熟练精通此类能力,综合提升其它能力。此种分班方式,实施导师制。实施个性技能培养导师制,由任课教师任导师,负责学生的技能培养。导师负责学生分班后的入口和出口整个技能过程性培养。

以社团或沙龙的形式为抓手,原有管理班级不打破前提下,形成相对专业的分层教学。通过自愿申报和老师遴选,开设技能类的社团(如声乐、键盘/钢琴、舞蹈、美术、口语、英语等),增加学生技能学习的难度。目前有声乐、舞蹈、手工、心理等社团,有固定场所和时间进行排演,有专业教师定期指导。

5.激发学生学习动机。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1)增加学生机动时间。一周教学时间内至少得留出两个半天机动,其中一个半天用于各类专题讲座和集体活动,另一个半天或以上学生自主安排。(2)增加学生职业认同课程。新生要开展校情教育和职业规划教育,每一学期初要开展始业教育,提高学生对学校和专业的认同感;开设系列化的专题讲座,邀请幼儿园实践专家、校内外专家和知名校友从“专业精神培养”和“专业技能提升”的角度开展系列讲座。如增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手机摄影技巧”“电影欣赏”课程,提高了学生人文素养和学习兴趣。(3)提高学生学习活力。开展大学生系列课余活动,如共读一本书、共赏一部电影、知识竞赛、教学技能比赛、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体育类比赛、才艺展示等,增强职业认识,丰富业余生活。增加学生选修课程,丰富知识结构。(4)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学校促成森马集团副总裁南云女士个人出资,捐赠资金一百万元成立“加成助学基金”,每年的利息,重点用于资助学前教育专业品学兼优的学生,为获奖学生提供去优质幼儿园进行实践进修、推荐就业的优惠条件。2016年已奖励了第一批学生。

(二)加强师资团队建设

2.调剂补充优质师资。在师资的安排上,打破校内学院界限,把学校所有在编教师纳入到师资库备选,聘任校外兼职教师和幼儿园园长担任客座讲师;在师资使用上,以组建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团队为目标,打破原有单学科师资队伍建设思维,以课程为单位组建备课小组,“1+1”搭班教学的模式(1位校内老师为主+1位校外老师),合理配置教学资源。由校内教师担任备课组负责人,把控课程教学的设计、要求以及教学的进度等。同时,借助专业优势,与学生处一同组织优秀的专业老师,选拔优秀学生组建合唱、舞蹈等社团。

3.突出核心骨干引领。以课程教学为引领,突出骨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作用。胡忠英教授创新课堂教学,主持《教育学》“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被列为浙江省2015年度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项目;积极引领成人专科学前教育发展,承担浙江电大成专学前教育共建专业建设。吴思孝博士负责学前教育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和学前教育政策与法规等核心课程的授课工作,提出并落实以培养学生专业精神为抓手的系列课程,有效促进“师范+技能”专业建设;王喆副院长负责学生教育教学实践环节,吴王宁老师作为研究中心主任承担学前教育《声乐》等系列课程,重点负责技能课程的示范引领落实。

(三)改革考核方式

教学改革首先是课程的改革,课程的改革需要评价方式的配套。学院通过让学生走向舞台、搭建竞赛展示舞台、配合学校的素养学分等方式,促进课程评价效果。

1.多元化评价的实践。2016年上半年,学院提出“让学生走向舞台——创新考核方式”设想,把学生的评价权利让给任课教师。学院的技能类教师要求每位学生都要通过正式表演的方式向观众全面展示自己一学期的学习成果。“让学生走向舞台”是基于“学生是舞台的主角”的基本理念。考核是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一种,期末考试的改革是最为学生所津津乐道的,很多学生表示考核方式从以往“一张试卷”到“技能展示”,不仅仅能更好的考察专业技能学习效果,通过舞台展示锻炼了心理素质,全面的展示自身的综合技能。学期末的多项专业课程中,授课老师通过相应的考试改革帮助学生提升内部学习动机,声乐、钢琴、视唱练耳、口语等技能课程均采取学生正式表演的方式进行考核。声乐和钢琴课程更是安排在报告厅,学生统一正式着装,体验演奏的专业氛围,提升专业自信心。对于实践性较强的理论课程,则采取社会实践和论文报告相结合的方式考核,改变以往学生死记硬背、考过即忘的考核弊端。与此同时,学院与教务处还通过筛选对专业技能突出的学生进行专题立项,优选教师专题培养。考核方式的变革有利于让每一位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都能在教育规范的基础上发展特长,形成专业优势,真正实现“一专多能”的人才培养模式。

考核方式从以往“一张试卷”到“技能展示”,全面考察学生专业技能学习效果。声乐、钢琴、视唱练耳、口语等技能课程均采取学生正式表演的方式进行期末考核,考察专业技能学习效果,通过舞台展示锻炼学生心理素质,全面展示学生的综合技能。

2.技能竞赛搭建展示舞台。组织学前专业声乐、键盘、舞蹈三项技能大赛,在全体学前专业的学生中,各海选出20位优秀学生,参与声乐、键盘、舞蹈单项技能比赛,充分展示学生学习成果;组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手工成果展示,每位学生结合学前教育相关课程,独立创意手工作品,并在全校展现。既培养了专业技能,提高了实践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认同感。

3.增加实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和品德涵养是学生健康发展的基础。2016年,学校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养成教育,提出实施素质学分的设想。素质学分主要是指专业教学计划中除专业课程学分之外的内容,涵盖了思想品德、人文修养、社会能力、专业技能和职业创新五个方面。学生必须同时修满专业教学计划规定的各类专业课程学分和规定的素质学分方可毕业。学生素质学分共计6学分,以学期为审核认定单位时间,分4个学期考核,每学期1.5学分。学院把学校素质学分的要求与专业课程学分有机结合结合。

虚拟水理论的提出,为区域农业产业结构的合理优化提供了新的视角。以自治区种植业“十三五”规划发展为依据,设定不同的情景,从虚拟水战略对生态环境、水资源消费和社会环境正反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

从2015年开始,学校在整合校内外学前教育资源的基础上,以“知识、能力、素质”为要素,通过完善培养方案、突出能力培养,培育师资团队,加大管理力度、规范教学秩序,改革教学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开展专业竞赛、营造赛训促学的良好氛围,初步构建“学历+技能+素养”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反思和展望

(一)实践反思

实践是教学的起点也是终点。学前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学生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较强的实践能力。根据学生职业成长规律,结合课程教学实际,设置教育见习、课程实训、跟班实习、顶岗实习四个层次递进的实践教学过程,构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为区域内输送合格的教师是我们改革的初衷,根据近几年对毕业学生的调查发现,从学校毕业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绝大多数进入到生源所在地较好的民办幼儿园。在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背景下,以实践为走向的改革无疑能很好契合学科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改革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劲头提高了,教师的改革意愿增强了,课堂教学方式、评价方式和师生关系处理上都有非常大的变化。学生喜欢课堂、沉醉于技能学习、师生交流畅通无疑是最有力的注释。

(二)对策建议

一是明确招生计划。由于受学校师资和办学条件限制,建议招生计划做适当限制,每年为4~6个班级,限定班额,入学前增加面试;二是提高教师待遇。由于学校办学特点,随着生源扩大,外聘人员增加,外聘教师待遇显得较低,好的师资难以聘任。建议增加外聘教师课时费用,倾斜校内任课教师课时计算,促进校内教师专注于教学;三是完善教学设施。增加学前教育方面的图书资料、视频资料和教学器材,特别是音乐、舞蹈和美术等专业教室和琴房配置;四是争取考证资格。由于特殊的原因,当前学前教育成专脱产的毕业生在读期间无法报考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建议学校向省、市有关部门反映,帮助协调解决此问题。

(三)发展方向

一是提升项目开展中资料的收集、整理、归纳和宣传的意识。围绕教学常规和教学改革开展,在学生教学质量提高、专业技能掌握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等方面可以做一些主题式的资料梳理;二是加强学前教育学科共建项目策略落实。加强与省电大联系,加强对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中方案的落实和过程的督查,进一步提高学科共建的效率;三是提升学科共建参与教师的教学能力。通过教学沙龙和主题研讨,继续通过听课、评课、外出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倡专业教师外出学习交流,提升新教师的教学技能。四是发展全日制“3+2”学历教育。在我国师范教育由三级培养模式转为二级培养模式的十年多时间里,温州缺少一所专事于大专层次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学校。可在条件成熟的前提下整合资源发展大专层次的高等职业院校。

注释:

①温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温州市发展学前教育第二轮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的通知》(温政发〔2015〕33号)文件。

②潘舒畅.2014年温州教育“年检”报告出炉[N].温州日报,2015-06-30.

③2016年下半年根据省电大要求,增加了3门课程,目前共有47门课程。

[1]洪秀敏,庞丽娟.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制度保障与政府责任[J].学前教育研究,2009(1):3-6.

[2]庞丽娟.加快学前教育的发展与普及[J].教育研究,2009(5):28-30.

[3]张娜.学前教育课程模式设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4]刘焱.对我国学前教育几个基本问题的探讨——兼谈我国学前教育未来发展思路[J].教育发展研究,2009(4):1-6.

[5]谷战涛.电大成人专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思考——以石河子广播电视大学为例[J].云南开放大学学报,2013,15(1):19-22.

(责任编辑:邱旭光)

Practice-oriented Curriculum Reform of Preschool Education--ACase Study of Wenzhou City University

WU Si-xiao,HU Jian-bo
(Wenzhou City University,Wenzhou,325000,China)

G420

A

1672-0105(2017)03-0081-05

10.3969/j.issn.1672-0105.2017.03.018

2017-04-18;

2017-06-25

2014年浙江省“十二五”普通本科高校新兴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教育方向)”(浙教高教〔2014〕110号:233);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成人高等专科教育共建专业(学前教育方向)

吴思孝,男,教育博士,副教授,温州城市大学社区教育研究所所长、文法与艺术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成人教育、教师教育、老年教育;胡剑波,男,温州城市大学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研究方向:党建、思想政治教育、老年教育。

猜你喜欢

师资技能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劳动技能up up!
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师资介绍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