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方Moocs研究差异分析及发展趋势

2017-10-19朱雪桢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学者领域理论

朱雪桢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经贸学院,浙江温州325003)

中西方Moocs研究差异分析及发展趋势

朱雪桢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经贸学院,浙江温州325003)

Moocs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正成为一个学科交叉、研究领域交叉、研究主题交叉融合的研究领域,也正成为国内外课程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目前我国Moocs研究正处于初级阶段,以国外研究理念和实践项目的介绍为主,整体趋于以研究领域内某一分支进行深入剖析和扩展的“树形分析”研究模式。相较于国外学者普遍呈现出的“实践—反思—改进—提升”的环状延伸研究模式,我国Moocs研究应改变思辨型研究为实证性研究,将研究重心从国外的引进回归到本土化的研究上,通过实证性研究,提升Moocs理论和实践研究水平。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我国Moocs研究将从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两个方面持续深化。

Moocs;研究模式;发展现状;未来趋势;比较研究

Abstract:After years of development,Moocs has become a research field of interdisciplines,research field and research topics.It is becoming a hot issue in the field of curriculum studies at home and abroad.Currently,the research of Moocs in China is in its primary stage,mainly introducing foreign research theories and practicing projects with the research model of a field branch's in-depth analysis and extensive“tree analysis”.Compared with the extended ring study mode“Practical-Reflection-Improvement and Upgrade”presented by foreign scholars,the Moocs study in our country should be changed from speculative research into empirical research.The research focus should be returned from overseas introduction to the local research as well.Through empirical research,Moocs theory and practice research level are thus improved.For a long period of time in the future,the Moocs study in our country will continue to deepen in two areas--macro and micro research.

Keywords:Moocs;research model;Development status;future trend;comparative study

美国新媒体联盟于2013年2月发布了《2013地平线报告高等教育版》。该报告立足世界高等教育机构的现状,以宏观的研究视域展望未来五年间的教育发展前景,包括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简称慕课、国内亦有学者翻译为“幕课”)、平板电脑、游戏与游戏化、学习分析、3D打印、可穿戴技术等六项新兴技术。未来五年关注的主题在于“开放”(“开放”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无论是数据抑或是资源的开放,本质上都是为了顺畅获取数据和信息;慕课正被广泛视为传统大学课程的补充和替代;未来大学毕业生的岗位技能更多是通过非正式学习获得;运用新的信息资源个性化定制学习体验和测评绩效越来越成为研究的焦点。学生通过互联网访问大量资源,促使教育者不断转变角色。由此可以看出,Moocs研究正成为一个学科交叉、研究领域交叉、研究主题交叉融合的研究领域,已成为国内外研究领域的核心和热点课题。然而Moocs研究作为一个新出现的研究领域,国内外在研究范式、研究路径和研究内容上呈现纷繁化、多样化的趋向,更为重要的是Moocs已经深刻地影响了国内外高等教育,值得我们密切关注、研究和不断实践。因此很有必要通过对比分析,探索中西方对比下的国内Moocs的研究现状,准确描绘国内Moocs研究取向,更好呈现未来Moocs的研究趋势,以把握未来若干年我国Moocs研究领域的知识图景。

一、Moocs的发展

通常意义上来说:Moocs即为Massively Open Online Courses的简称。对于Moocs的概念,国内外目前尚未形成较为统一的共识。维基百科中对于“Moocs”的概念这样定义:一种针对于普罗大众的在线课堂,受众可以通过信息网络来学习的在线课堂。

Moocs课程是远程教育的最新发展,是世界开放教育资源逐步演进的结果。Moocs在当前学界尚未有定论,其具备两个显著特点已获得大众共识:Open access开放共享和Scalability可扩张性。开放共享指Moocs的参与对象广泛,参与形式灵活,它是让大家共享的。可扩张性是相当于传统课堂。许多传统课堂针对于一小群学生对应一位老师,但Moocs里的“大规模”课堂是针对于不确定的参与者来设计的。

(一)Moocs的萌芽

从文献上看,世界上Moocs研究始于2008年。戴夫·科米尔(Dave Cormier)和布莱恩·亚历山大(Bryan Alexander)在2008年首次使用Moocs,用来描述加拿大学者乔治·西蒙斯(George Siemens)和斯蒂芬·唐斯(Stephen Downes)的“联通主义和联通的知识”(Connectivism and Connective Knowledge)课程(即CCK08)。然后Moocs课程模式则最早可追溯至2007年和2008年的两个开放课程项目:美国犹太州立大学的大卫·威利(David Wiley)教授基于wiki在2007年开设的“开放教育导论”(Intro to Open Education,INST 7150) 和加拿大瑞基纳大学 (University of Regina)的阿来克·克诺斯(Alec Couros) 教授于2008年1月开设了网络课程“社会性媒介与开放教育”(Media and Open Educa⁃tion)。这两个网络课程项目为Moocs课程模式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和技术准备,可说是Moocs课程的萌芽。

(二)中外研究者对于Moocs的界定

1.国外学者

对于Moocs的概念进行界定,国外的阿曼学者Ken·Masters博士针对massive和open两个方面阐述了他对Moocs的理解。他认为大规模(massive)主要是指大量的学习者参与课程,也指课程的活动范围规划化;开放(open)则意味着学习者来自世界各地,在信息来源、评价过程、学习者使用的学习环境等方面都是开放的。

国外学者麦考利(McAuley)和科米尔(Cormi⁃er)等认为Moocs将社会化网络、某研究领域的学者和网上开放信息资源进行衔接、整合,以社交媒体为媒介进行一定范围内的讨论、思考、分享资源,并在众多参与者的交流探讨中形成最终产品。

2.国内学者

作为我国最早将Moocs介绍到国内的学者,华南师范大学焦建利对于Moocs的含义和特点进行了界定。他认为慕课是以在线教育的形式来开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是大规模(mas⁃sive)。Moocs的“大规模”不仅是指学习者或者受众数量庞大,也指参与教师或指导者的数量、规模庞大。第二是开放(open)。Moocs是近十年来世界开放教育资源运动(OER)的延续,也是开放教育潮流同现代信息技术完美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是在线(online)。在线是Moocs的重要特征,也是它存在的基础。第四是课程(course)。Moocs和大学的传统课程有相似之处,但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现将两者比较如表1所示。

由此可见,目前学者们对Moocs的理解主要存在四种不同的认识取向,而取向的差异往往导致研究重点的巨大差异。一是将Moocs理解为一种远程教育或在线教育的扩展;二是将Moocs理解为一种教育模式;三是将Moocs理解为一种在线教育平台;四是将Moocs理解成为一种课程形式。

表1 国内外学者关于Moocs研究观点之比较

二、中西方Moocs的研究回顾

(一)国际的研究

自2007年美国犹太州立大学的大卫·威利(David Wiley)教授基于wiki开设的“开放教育导论”课程起,各种形式的Moocs实践在世界范围内全面铺开。追根溯源,Moocs的研究从2000年左右开始,围绕最初的“开放教育资源”(OER)开始,其研究的载体呈现出多种多样,既有mit的开放课件(open course ware),也有开放资源软件(open source software),也有以凤凰城大学为代表的开放大学开放学习(open university open learn),以及大卫·威利的开放内容(open content)。研究者通过不同的形式自觉或者不自觉地践行着Moocs理论。之后,随着研究探索的不断深入,诸多学者开始从不同视角对应用项目进行总结和评价,逐步完善Moocs研究图景。Moocs作为近年来一种新的课程形式,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的反响。通过对近年来的文献分析,Moocs的研究总体呈现以下趋势:以介绍Moocs课程模式和理论基础为主。

(二)国内的研究

1.研究初状

国际的慕课研究主要集中Moocs的理论模式,结合实际课程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实证研究逐步推进Moocs课程理论,而我国学者李青、焦建利等率先将Moocs理论引入国内学术界,并积极对Moocs理论进行研究。李青在《MOOC:一种基于连通主义的巨型开放课程模式》一文中通过对十门Mooc课程的调查和分析,介绍了Mooc课程模式的发展过程,剖析了其运行模式和技术特点,初步讨论了慕课的优势与劣势,以及适用范围,在国内研究中具有一定代表性。

2.介绍与评析阶段

慕课研究以介绍Moocs课程发展历程、评析世界知名Moocs项目为主。Moocs课程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发展形式,自有其从诞生到逐步形成的过程。探究其形成过程以及形成过程的成因对于把握Moocs的未来发展趋势及课程研究来说意义重大。因此国内不少学者深度探析了Moocs课程的发展历程,并对目前世界上知名的Moocs平台,如Cours⁃era、Edx、Udacity进行了比较分析,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学者吴维宁等在《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Moocs)——Coursera评析》中对于Moocs的发展历程以及Coursera项目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剖析,对于国内学者了解Moocs的发展现状具有很重要的借鉴价值。

3.本土化研究

研究慕课结合Moocs理论,实施本土化研究。Moocs被誉为必将引起高等教育重大变革的课程理论只有同中国本土学术土壤结合,才能生长出符合中国本土实情的Moocs理论,显得更有实际意义。顾小青等学者前瞻性地审视当前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本地化诉求并对如何实现本土化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进行了分析,针对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所引发的真正的挑战以及如何应对这些挑战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4.反思及展望

反思Moocs课程存在弊端及未来展望。Moocs的大规模爆发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绝大数学者对于Moocs不吝溢美之辞。也有部分学者持更加谨慎的态度,他们对于早期教育技术时尚转瞬即逝的历史记忆犹新。更加理性的将Moocs置于教育技术和开放/远程学习演进的广阔背景中进行分析,从而理性提出Moocs所带来的革命最终体现为变革大学在其经营运行模式核心中所缺失的东西,即拥抱开放。同时也指出Moocs所带来的革命,必将迫使参与其中的院校重塑使命,并将前所未有地关注教学质量和学生,还可能创造出降低成本的发展趋势(约翰·丹尼尔爵士,2013)。

三、中西方Moocs研究的差异分析

(一)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对比分析法,以我国和西方Moocs研究领域的核心文献为研究对象,从关注趋势、发展阶段、研究模式三个维度进行对比分析,在全面比较分析中西方Moocs研究差异的基础上,最终根植于国内研究,探讨我国Moocs研究领域的现状、挑战及未来趋势。国内文献主要来源于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CNKI);国外文献则通过Emerald、spring⁃er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字段均为“title=moocs or title=慕课or title=幕课”;检索时间限定为1999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研究初检到2054篇国内文献、809篇国外文献,经过去重并删除有关会议通知、广告等资料,最终分别得到有效文献国内137篇、国外768篇。

(二)Moocs研究发展阶段比较

前文在对国内外Moocs研究领域进行梳理归纳的同时,近十年的国内外Moocs研究总体呈现出以下三个阶段:早期探索阶段、反思发展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以下将通过对各阶段文献内容的剖析,解释阶段划分的依据。

1.早期探索阶段

在该阶段,国际范围内的文献资料主要以介绍Moocs在各个学科领域的实践应用。而我国则以翻译或介绍国外研究理念和具体的实践项目为主。翻译或述评了许多Moocs研究文献。其中李青、焦建利、吴维宁三位学者分别于2012和2013年先后发表了3篇文章,较全面地介绍了Moocs基本理念、发展历程、国外典型学习项目,为国内研究者开阔了视野。其中学者顾小清将2013年定义为中国Moocs元年。

2.反思发展阶段

在该阶段,国际国内在Moocs研究领域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在局部的研究领域呈现一定的波动趋向,符合反思的表现具象和特点。国际研究在该阶段仍旧以Moocs实践为主。国外部分学者对于Moocs所带来的在社会领域和学术领域的巨大影响,具有较为清醒的认识,从更加理性的角度去审视Moocs同早期网络开放课程的区别,将Moocs置于教育技术和开放/远程学习演进的广阔背景中审视Moocs的理论基础和发展趋势。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我国Moocs研究比国外要晚3~5年,相较国际范围内呈现的反思发展的特征,我国在该阶段的研究总体态势上,在研究内容的范围、学术文章的发表比例上均呈现出较为丰富且初现蓬勃态势。但囿于我国传统的研究习惯和研究范式,研究总体呈现出理论思辨繁多,但应用实践或实证研究缺乏的不足。

3.蓬勃发展阶段

2013年以后,Moocs在国际国内研究都进入了蓬勃发展阶段,大量的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文献发表也呈井喷之势。研究领域拓展更宽,研究方法也呈现出多样性和综合性,各种研究方法和技术融合研究也纷纷涌现。这对于我国推进Moocs研究具有极为丰富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三)Moocs研究模式比较

根据国内Moocs的研究文献所呈现的整体特点,我国的Moocs研究表现为一种“树形分析”的拓展研究模式。而国际范围内的研究模式则呈现出“环状循环”态势。“树形分析”是指我国的研究多为选择研究领域的某一个课题或分支进行深入推进和剖析。以Moocs研究为例,我国的研究者或对各种Moocs进行探索或研究Moocs课程中学习者的地位或研究Moocs所带来的价值选择等。这些研究彼此联系不够紧密,更多表现为理论层面的阐述和解释,多为理论思辨和经验总结,缺少广泛应用的经验,因此对于后续研究的持续深入将会遇到瓶颈。但如果系统化整理这些研究,并逐步推进就能呈现出一幅完整而细致的Moocs资源研究图景。因此,如何整合这些分支中的研究成果并将其付诸实践,将是我国“树形拓展”发展模式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见图1)。

图1 “树形分析”研究模式图

而国际研究领域由于多年来形成研究习惯和研究范式的不同,总体呈现出“环状循环”的研究模式,具体表现为实践应用→总结反思→提炼升华→再实践应用的循环延伸模式(见图2)。

图2 “环状循环”研究模式图

在国外关于Moocs研究的初期阶段,多篇文献基本表现为对Moocs的实践的介绍或者描述性的文章。而在反思发展阶段,集中体现为Moocs的实践后的反思或评述性的文章占据主要地位,纯理论性的文章并不多见。在蓬勃发展阶段,研究者开始基于各类模型对各领域所实施的应用进行评价反思,并将提炼、升华后的理论重新指导、扩展实践应用研究。这种实证性的研究模式对于提高教育实践的效果要远好于思辨性的研究方式,并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中,使研究保持螺旋状的发展态势。

四、国内外Moocs研究的未来趋势

Moocs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它既包含了课程模式又包含了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既有理论环节亦包含实践环节,既要理论支持又需技术支持,因此它是一种综合而立体的教育形式。目前Moocs研究国内外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也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是其理论体系还远远未能成型,在很多的理论层面还需持续推进和研究,这些理论层面的持续推进和研究必须根植于实践研究之上,形成理论与实践并进的研究态势将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Moocs研究的需求。未来Moocs研究将在以下几点方面成为研究热点

1.持续推进在线教育理论研究

Moocs作为一种在线课程,在线教育理论是其理论基础。随着Moocs的应用研究和实践研究的持续推进,作为其理论基础的在线理论研究必将引起学界的关注。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我们将看到现有理论的持续深化研究,会有更多新的在线理论的出现。同时鉴于Moocs本身具备的综合性和复杂性的特点,Moocs的理论研究将呈现多元化,多角度、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态势。

2.Moocs研究的衍生理论研究将进一步完善

Moocs所带来的是整个高等教育一个革命,它呈现在世人面前时完全不同于传统教育的状态,在Moocs课程中,原本的师生关系、知识产权,师生角色等原本的生态完全被颠覆。Moocs是否能够完全取代传统教育,现在还言之过早,但是它带给传统教育的冲击却是可以预料的。因此随着Moocs研究的逐步发展,Moocs的运行模式、可持续发展模式,以及处于Moocs之中的教师权益、知识产权、文化差异等衍生理论必将得到进一步的研究和深化。

3.关于传统大学机构和组织变革理论必将受到人们的关注

2012年初,Coursela的创始人塞巴斯蒂安?史朗(SebastianThrun)说传统教育也许只能存活十年。而另外一位外国学者阿曼达.瑞珀莉(Amanda Rip⁃ley)则说象牙塔的秋天到了(The Fall of the Ivory Tower)。无论是传统教育的消亡还是象牙塔的秋天,Moocs带来的冲击必将引起高校的机构和组织变革却是可以预料的。

4.Moocs所带来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学习策略和评价模式的研究必将得到重视

正如维基百科指出的Moocs所具备的最终两个特征:开放共享和可扩张性。这两大特征是横亘在现在教师和学习者面前两座高山,如何开放共享,如何保持课程的可扩张性,什么样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才能同开放共享和谐同步,什么样的学习模式、学习策略和评价策略能够保证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什么样的模式和策略能在适应全球性大规模学习的同时又能满足个性化的学习,这些都将是有趣而又有难度的挑战。

[1]熊雪娇.国内外MOOC研究现状[J].科教导刊,2016(6):48-50.

[2]李亚员.国内慕课(MOOC)研究现状述评:热点与趋势:基于2009—2014年CNKI所刊文献关键词的共词可视化分析[J].电化教育研究,2015(7):55-60.

[3]梁莹.我国MOOC研究现状综述[J].新媒体研究,2016(19):91-92,109.

[4]宋文.MOOC在我国高校本土化建设初探[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5.

[5]白宇飞.MOOC宏观研究与微观探索[M].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邱旭光)

DifferenceAnalysis and Future Trend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oocs Research

ZHU Xue-zhen
(College of Economy&Trade,Zhejiang Industry&Trade Vocational College,Wenzhou,325003,China)

G434

A

1672-0105(2017)03-0092-05

10.3969/j.issn.1672-0105.2017.03.020

2017-04-25

朱雪桢,女,硕士,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商务英语教学法,教育管理,教育发展。

猜你喜欢

学者领域理论
电子战领域的争锋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坚持理论创新
学者介绍
神秘的混沌理论
将现代科技应用于Hi-Fi领域 Perlisten S7tse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2020 IT领域大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