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国民教育资源培育国防交通人才的思考与实践

2017-01-27唐锡军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士官国防军事

唐锡军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杭州 311112)

依托国民教育资源培育国防交通人才的思考与实践

唐锡军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杭州 311112)

依托国民教育中的人才资源和知识优势为军队培养优秀人才,是当今世界军事人才培养的主流趋势,也是提升军事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在《国防交通法》颁布施行的背景下,以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工作实践为例,分析了依托国民教育资源培养国防交通人才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依托国民教育资源培养国防交通人才的体制机制,提出了依托国民教育资源培育国防交通人才的“四融合”教育创新模式。

人才培养;国民教育;国防交通教育;资源融合;创新教育模式

0 引 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讲话中强调“人才是建军治军之本,是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中的决定性要素”,并指出 “要发挥国家教育资源优势和我军院校特色,健全军事人才依托培养体系,培养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印发《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指出要统筹利用国民教育和国防教育资源,提升军事人才质量,推动军事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拓展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范围,构建地方师资力量、科研设施、创新成果向军事人才培养开放服务的政策制度,使军事教育和国民教育深度融合,完善军民融合的人才培养使用体系,提高军事人才培养开发的整体效益。依托国民教育的人才资源和知识优势为军队培养优秀人才,是当今世界军事人才培养的主流趋势,也是提升军事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1]。

1 国民教育与军校教育融合优势分析

当前,国民教育与军校教育融合成为诸多学者研究的热点。地方高校与军事院校相比,各有其特点和优势。地方高校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和手段先进,信息交流广泛,知识创新能力突出,理论体系和科学原理学习扎实,无论在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学内容,还是硬件设施、地域布局上,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军事院校注重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其军事性和专业性、实用性较强,学员的实践基础夯实,师资力量积淀厚实,实践与理论结合紧密,特别是部队院校的纪律严明、忠诚守责、令行禁止等特色素养对高校教育和学风建设等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目前军事院校尤其是士官学校正从学历教育向任职教育转型,学历教育功能进一步弱化,从美国、德国、英国等欧美发达国家看,依托军事院校开展士官学历教育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军事院校将主要承担任职教育,学历教育将主要依靠普通高校[2]。逐步建立以国民教育为依托、以院校培养为渠道、以部队自训为基础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体系上互为衔接、内容上紧贴需求、模式上协调配套的培养路径,可有效提升军事人才培养的质量[3]。国民教育与军校教育的深度融合有利于实现军地两种培养方式的优势互补,有利于提升高技能军事人才的培养效率,也有利于推进地方普通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

2 交通职业院校培养国防交通人才的实践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交通运输部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国家骨干高职院校。近年来,学校积极践行国家军民融合战略,围绕“强健学生意志体魄、增强学生国防和忧患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目标,发挥专业优势,主动搭建平台,促进军民融合,为国防交通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2.1 主要做法

一是创新性开展定向培养士官生试点工作。2016年起,学校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合作开展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技术两个专业海军士官培养,成为浙江省第一所、全国第四十四所定向培养士官试点院校。同时,学校出台了《士官学员素质教育计划》、《士官学员综合素质考核办法》等制度,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军地融合、联培联训的国防教育管理制度体系。学校的士官生培养工作得到了海军政治部领导的肯定,学校也成为海军士官培养的标杆。

二是军地联合开展准军事化技能人才培养工作。近年来,学校与武警杭州士官学校深度合作。学校为武警杭州士官学校培训了汽车和船艇专业学员2000余名;武警杭州士官学校为学校20000余名学生提供军事训练和理论教学,协同制订了学校《军训管理规定》、《第二课堂成绩单管理办法》等规定,并针对实施准军事管理的专业建立了“一日生活制度”,对出操、内务、训练和请销假等做了详细的规定。同时,学校组建了国防教育社团——励行队,将军事科技活动和校园文化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过硬的军政素质。准军事化技能人才培养成果得到了社会和行业的广泛认同,近五年上海铁路局共招收学校毕业生2000余名,占其招收总人数的40%。

三是强化军民融合要素保障。学校一方面注重军事理论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培训工作,构建了一支“多元化”军事教学团队;同时将国防教育理念植入铁路运输、道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等优势特色专业建设中,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建设和日常管理中融入国防教育要素。另一方面,学校加大对国防教育的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力度,把军事训练和军事理论教学纳入年度预算,每年投入不少于100万元用于学生军事教育、准军事管理、军事理论课程建设、军事技能训练、国防教育活动等工作;同时学校投入300万元建设水上体能训练中心,投入60余万元建设校内军事体能综合训练基地,为提高学生军政素养做好保障。

四是搭建高水平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平台。近年来学校下属单位省交通运输科学研究院投入近600万元,持续开展了“装配式公路钢桥和大跨径斜拉装配式公路钢桥战备桥”研制,战备钢桥跨度从110m扩大到130m,架设水平不断提升,为抢险救灾和战时应急保通提供了技术保障。同时,学校作为浙江省国防交通协会常务理事单位,积极发挥自身优势,组织师生承担了大量交通战备工作,为行业提供国防教育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2.2 问题与不足

普通高校承接军事化人才培养工作处于由探索实践向初步融合的过渡阶段,还存在顶层规划和统管体制缺乏、政策法规和运行机制滞后、有共识难落实等问题。联系到国防交通教育实际,以下几方面亟需得到解决和突破。

一是国防交通教育有待于拓展广度和挖掘深度。目前,国防交通教育多限于“时段性”活动,常态化、普及性教育机制不够健全;国防要求与交通专业结合不够紧密,专业教育更多地注重经济建设和毕业生就业等问题,而非国防教育;国防交通教育内容普遍没有纳入到交通专业院校的课程之中,交通院校现有的课程设置和技能培养难以满足国防交通活动的专业需要。

二是课堂人才培养模式与课外实战要求存在差距。课程设计与战场需求联系不够紧密,教学内容与部队实践相脱节,贴近军事前沿领域和任职岗位需求的能力培训欠缺,教育内容无法及时回应教育对象对重大现实问题和热点问题的关切。军事化教育的教材、实训装备还不够丰富,相关的保密要求还不够明确。课堂外,国防交通教育往往更多地体现在建设和谐校园、美丽校园、人文校园上,政治氛围、军事氛围、打仗氛围不够浓厚,缺乏历史的厚重感和精武尚武的“内在基因”。

三是国防交通教育军民互动性不足。大多数交通类院校在进行国防交通教育活动时尚未真正形成校内外互动,校内外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尚存差距。特别是在国防交通人才培养中,进行军地结对共建、军民互动、资源共享、融入军事实战化“要素”等还有差距,大力推进国防教育效果的重要载体呈现上差距不小。

3 深化国防交通人才培养的思考

3.1 国防交通人才培养途径

国防交通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军队“能打胜仗”的双重支撑,与军民融合其他领域相比,国防交通具有更加鲜明的国防和经济双重属性,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是跨军地、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跨国界的综合性和基础性军民融合领域。《国防交通法》明确要求“设有交通相关专业的院校应当将国防交通知识纳入相关专业课程或者单独开设国防交通相关课程”[4]。因此,积极利用交通院校资源,主动服务于国防交通人才培养,抓好国防交通教育,是贯彻强兵富国思想、落实国家安全防务发展观念的具体体现。

一是完善军事教育与国民教育相融合的士官培养模式。将士官教育融入国家职业教育体系,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实现最大限度教育资源共享,是世界主要国家军事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5]。国防交通涵盖铁路、公路、水路、航空等交通运输领域,历来是国家安全防御体系的重点领域。交通院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师资、教学设施设备等资源优势,在交通工程建设与养护、工程机械、道路运输装备、航海技术与装备、工程测量与测绘、航空飞行器、通信技术等领域,按照军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整合培养目标,融入专业建设,优化课程设计,强化纪律作风与养成教育,努力培养政治坚定、业务精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军队输送合格的技术士官。

二是推进国防交通专业保障队伍建设。现代战争显著特征是“快吃慢”,迫切要求战略投送快速高效。国防交通专业保障队伍,是在平时生产建制基础上抽组编成的,主要担负战时或特殊情况下运输、抢修、防护、应急通信等任务。交通院校要充分发挥装备性能研发、运输组织管理、技术支持保障等优势,为国防交通专业保障队伍建设提供运输组织指导、技术人员培训、装备维修维护等服务,提升国防交通保障能力。

三是贯彻国防要求抓好交通人才培养。要将国防交通知识纳入交通院校相关专业课程,单独开设国防交通相关课程,做到全动员、全覆盖;在专业建设中,深入排查、分析铁路运输、道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等优势特色专业,认真落实国防要求,按照交通基础领域统筹目标,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模式,完善教学保障;在日常管理中,融入国防教育内容,不断提高学生的军事素质。

3.2 国防交通人才培养机制

国民教育要以士官生培养为借鉴、以贯彻国防要求为切入点、以准军事化管理为抓手、以军事教育要素投入为保障,充分利用优势资源,积极探索培养目标融合、知识技能融合、军地文化融合、校园内外融合的“四融合”培养机制。

一是坚持培养目标的融合。立德树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军事素质培养有利于提高青年学生的爱国意识和国防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利于学生走出狭隘的自我,提升集体意识和奉献精神;有利于促进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和身体心理素质的提高,培养坚忍不拔的毅力、不畏艰难的勇气、勇于拼搏的气概;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文明的言行举止和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优良作风。这些品格和意志,不论在军队还是在地方,不论对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培养还是个人的持续发展都是不可或缺的,是支撑民族进步、个人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是坚持知识技能的融合。交通院校要突出国防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紧密结合,按照“在经济建设中贯彻国防需求,在国防建设中合理兼顾民用需要,促进要素交流融合,提高资源共享程度”的要求,注重融合共享。在专业体系和课程设置上落实国防教育目标,在专业教学和思政教育中把国防需求融入其中、渗透其内。构建完善“三维两轴一体”士官人才培养模式,即构筑校、军、政三维协同联运机制,确立军事素养和职业技能两个重要培养轴心,实施课堂、实训与操作等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

三是坚持军地文化的融合。军队文化价值指向,从人性价值层面发掘官兵生命意志中奋争拼搏的精神资源,引导他们勇于实现生命价值;从社会角色层面定位合格军人的人格标准,塑造当代军人精神风貌;从意识形态层面牢固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充实官兵精神信仰;从文化观念层面实施精神塑模,营造积极向上的军营文化环境。军队文化以其深厚的精神内涵,展现了育人方面的独特魅力。交通院校应当根据航海、铁路、航空等行业服从指挥、严守纪律、吃苦耐劳、敢于担当的特点,充分吸取军队文化的精华,增强学生开拓创新、主动作为的进取意识,培育拼争第一、勇于超越的战斗精神,营造敢于担当、敢为人先、争创一流佳绩的行业文化氛围。

四是坚持校园内外的融合。一方面推进校内军事体能训练基地与校外国防教育基地融合建设。校内以军事实战化训练和身体素质提升为目标,融入军事实战化“要素”,建设野外生存训练场、格斗训练场、体能训练场等军事素能和行为特质的训练基地,不断强化军事管理色彩,营造军事氛围,提升军事化水准;校外积极探索国防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完善军、校之间教育资源的共享机制,为学生军事集成训练、军营生活体验作好保障。另一方面推进军事训练、战地救护、国防教育等活动的开展。校内立足于第一课堂的教学、讲座,组织编制《军事课教学大纲》,实施军事教育;校外立足于第二课堂的军事训练、国防科技学习,定期开展“军事风采展”、“消防应急演练”、“人民防空演习”等活动,力争做到国防教育“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4 结 语

依托国民教育资源培养军事人才,是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着眼我军跨越式发展做出的战略性决策,是军队培养高素质人才适应新军事变革的必由之路。逐步建立以国民教育为依托、以院校培养为渠道、以部队自训为基础的新型军事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体系上互为衔接、内容上紧贴需求、模式上协调配套的培养路径,可有效提升军事人才培养的质量。

[1]周江.中美依托国民教育培养军事人才比较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12.

[2]胡志刚,胡生明,范玉芳,等.新军事变革背景下外国军事院校任职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2006,27(3):40-44.

[3]周长峰,刘燕.依托国民教育资源培育军队人才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1,(12S):148-149.

[4]姜鲁鸣.建设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的基础工程——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交通法》的解读与思考[J].国防,2017,(1):54-58.

[5]陈明贵,陶叶斌.士官教育融入国家职业教育体系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4,37(3):102-104.

ReflectionandPracticeonTrainingQualifiedPersonnelforNationalDefenseTransportationDependonNationalEducationResource

TANG Xi-jun

(Zhejiang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s, Hangzhou 311112, China)

It is a dominant trend to train army personnel depend on national education human resource and knowledge advantage. And it is also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issuing and implementation National defense transportation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combing with the practice example of Zhejiang institute of communication, the practical significance of training qualified personnel for national defense transportation depend on national education resource is stated, it’s problem is also analyzed and the institution mechanism is studied. Finally, ‘integration of the four’innovative education mode is proposed.

qualified personnel training;national education; national defense transportation education;resource integration; innovative education mode

E251.3

A

10.3969/j.issn.1671-234X.2017.03.016

1671-234X(2017)03-0075-04

2017-08-23

唐锡军(1966-),男,浙江龙游人,研究生,E-mail:txj@zjvtit.edu.cn。

猜你喜欢

士官国防军事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国防小课堂
国防小课堂
定向培养女兵士官教育管理要突出“四心”
士官院校计算机教学内容改革探讨
论新时期士官院校教学改革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咱是士官
军事幽默:局
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