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动手能力 活化信息课堂

2017-01-27包雪松

中小学电教 2017年10期
关键词:动手动画信息技术

☆ 包雪松

(如东县童店初级中学,江苏如东 226400)

培养动手能力 活化信息课堂

☆ 包雪松

(如东县童店初级中学,江苏如东 226400)

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加剧,每一位学生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站稳脚跟,就必须在掌握必要理论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作为一门以锻炼学生技能操作、动手实践为主的课程,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供了重要平台。新课改形势下,初中信息课教师要积极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活化信息课堂,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初中教学;信息技术;动手能力

信息技术的运用已成为当今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的重要课程载体,也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新形势下,如何借助于信息技术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成为信息技术教师思考的问题。文章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从五个方面简要阐述了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方法策略。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主动精神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很多学生在开始接触信息技术时充满了期待,学习热情高涨,但是由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是从理论知识传授到实践操作应用的过程,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学习会降低学生学习的热情,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导致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影响了其在未来学习过程中动手能力的培养。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投入到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中,为培养动手能力奠定基础。

如:在教授“信息与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一课时,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理论性较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既影响了学习效果,也不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甚至会影响其未来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制约动手能力的培养。为此,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制作成一幅幅图片,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在欣赏中认识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明确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通过多媒体展示,充分发挥多媒体声像兼备、图文并茂的优势,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到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中,为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体现主体地位,创造操作平台

传统教学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教学理念不但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无法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也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在实践操作中,学生才能真切地感受到知识的获取过程,提高掌握知识的能力,也只有通过实践操作才能让学生掌握技能,培养和提高动手能力。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好指导,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如:在教授“制作作文选——制作正文”一课时,教师先讲解正文编辑的重要性,然后让学生收集自己的优秀习作,并插入到文档中,再利用Word编辑工具对文档的字体、段落、语法等进行初步编辑,最后,对文档美化修饰,提高文档的观赏性。通过文档的实践操作,体现了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的机会,也使学生掌握了文档编辑的具体过程和方法,激发了对计算机操作的兴趣,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

三、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动手能力

学生在信息技术知识和能力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很多教学内容仅仅依靠学生自身难以理解和掌握,而教师又无法进行针对性地教学,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就需要发挥集体的智慧,积极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是新课改倡导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学习形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学习,在合作中进行动手实践、演示操作,不但巩固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动手能力,使自身得到全面发展。

如:在教授“数据处理与统计——Excel中函数的应用”一课时,由于很多学生对函数掌握的较差,再加上计算机操作能力不强,很难熟练运用公式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处理,这就需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分组,然后让学习水平较好、计算机操作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演示,最后,学生根据演示情况进行动手实践,教师做好课堂指导。通过这种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得到提高,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激发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对于培养其动手能力、调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起到重要的作用,也为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四、联系生活实际,实现学以致用

信息技术是一门特殊的学科,轻理论重实践是其鲜明的特点,同时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也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学习时,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减少空洞乏味的理论阐述,加大实践操作的力度,将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所学的知识积极应用到生活中,实现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的有机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学习目的,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如:在教授“网站规划”一课时,由于网络已经成为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学生已具备初步的网络运用能力。教师可以在学习新课内容后,结合班级具体情况,让学生利用网络搜集一些文字、图片素材,制作一个简单的班级网站,将与班级活动相关的内容上传至网站,作为学习、娱乐、交流的平台。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将学生的实际生活与所学内容相联系,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使其体会到网络的无穷魅力,从而产生强烈的动手欲望,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五、建立激励机制,实行因材施教

信息技术课重视实践操作,而有的学生恰恰缺少动手能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手忙脚乱,错误百出,如果教师不能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教学,放任这种现象发展下去,很多学生必然会丧失学习的信心,对信息技术课程产生抵触心理,影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效果。为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因材施教,通过这种教学策略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激发进一步实践操作的兴趣,提高信息技术学习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如:在教授“制作一个简单的动画”一课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置不同的要求。对于操作较为熟练的学生要求做出具有一定情境的动画,对于水平一般的学生则要求制作一个简单的动画即可,而对于操作能力较差的学生则仅仅要求能会使用动画软件即可,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动画软件的使用和简单动画作品的制作,使其在学习中都有所收获。同时,针对学生制作的动画进行评比奖励,进一步激发其动画制作的积极性,提高学习自信心,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其动手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总之,动手能力是学生必备的一种重要能力,信息技术能够为学生的动手操作提供机会。在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通过兴趣激发、主体体现、小组合作、联系生活、因材施教等各种措施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活化信息课堂,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1]刘璋耀.“做”趣的课堂——浅谈动手操作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J].教师,2017,(18):71.

[2]施云春.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13):102-103.

湖北鹤峰:“1+3”模式加快新教师成长

近日,湖北省鹤峰县举行“国培计划(2017)”新上岗教师培训,63名新教师集中“充电”。

为提升新教师的教学技能,该县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中心的专家对新教师进行了教学业务专题培训,然后由学科教研员组织,从备课、讲课、说课、议课4个环节开展试教。

据悉,该县一直注重新教师培养,大力推行“1+3”新教师培养模式,即“1次集中培训”和3次专业培训(1次亮相课培训、1次示范课培训、1次一对一帮扶培训),组织新教师开展集中培训,帮助新教师快速成长。

(汪正玺)

G434

A

1671-7503(2017)19-0048-02

[编辑:庄丰源]

猜你喜欢

动手动画信息技术
Clifford hits the big screen
我也来动手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做个动画给你看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动画发展史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动手吧,把水“洗”干净!
我的动画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