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一带一路”建设中农业的战略地位*
2017-01-27李思经
■ 李思经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北京 100081
论“一带一路”建设中农业的战略地位*
■ 李思经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北京 100081
目的/意义党的十九大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写入党章,体现了党中央对“一带一路”建设的高度重视。农业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准确把握其作用和地位,对实现“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意义重大。方法/过程本文基于农业的基础地位以及产业关联理论,利用定性分析方法,从现代农业发展、粮食安全、国际合作等视角分析研究农业产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战略地位。结果/结论本文得出3个结论,一是“一带一路”农业的发展是确保各国经济基础稳固、实现粮食安全的重要保证,为此,就要加强各国农业生产基础能力建设。二是做优做强农业产业可以系统解决“一带一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为此,就要实现各国战略规划和工程项目对接,凝民心聚民力,发展现代农业。三是要全面加强农业国际合作,推进一二三产业的国际融合,整体提升“一带一路”国家经济现代化水平。
“一带一路” 农业合作 战略地位
党的十九大把“一带一路”建设作为推动我国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要举措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内容,并写入了党章,体现了党中央对“一带一路”建设的高度重视。自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以来,“一带一路”建设又开启了新的篇章。新时代下,建设好“一带一路”战略意义非凡、历史使命重大。
纵观“丝绸之路”的发展历程,农业和农产品贸易的交流和往来既是路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内容,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中,无论是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斯洛伐克、立陶宛、匈牙利、保加利亚等中东欧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居多的东亚、中亚、南亚、东南亚地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均居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借助农业“一带一路”建设推进本国经济发展具有强烈的现实需求和深远的世界意义。
中国作为农业大国,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合作,是加快推进我国农业“走出去”,提升全球农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为此,2017年5月,农业部联合发改委、商务部和外交部共同发布了《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农业合作的愿景与行动》,顶层设计了“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原则、合作机制、合作框架和重点,以及未来合作方向[1]。将农业领域作为“一带一路”合作建设的重要抓手,对于确保全球粮食安全,提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推进全球经济一体化,意义重大。
1 提升农业生产能力是“一带一路”国家经济基础稳固和粮食安全稳定的重要保障
农业“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对于维护区域乃至全球粮食安全,缓解和应对贫困问题、维护周边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安全意义重大。近年来,气候变化、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物质能源、金融投机活动等非传统因素冲击农业生产,加剧了农产品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实现粮食安全与营养、解决饥饿与贫困的形势十分紧迫,另外,中国与周边一些邻国的交界地带贫困和农业发展问题突出,不断威胁周边地缘政治和经济安全,因此,亟待通过开展农业合作,共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安全。
1.1 “一带一路”国家粮食产量直接影响全球粮食安全形势变动
粮食安全是全球性问题,世界各国高度重视。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64个国家人口总数为32.1亿人,占全球人口的43.4%,全球近一半人口对粮食需求波动直接影响全球粮食安全水平[2]。水稻、小麦是沿线国家的主要粮食作物,亚洲是全球稻米贸易量最大的地区,生产、消费以及进出口都位居全球第1。2016年稻米产量为43,483.9万吨,占全球的89.9%。东亚、南亚和东南亚地区是稻米的主要出口地区,其中印度、泰国、越南、巴基斯坦等是主要稻米出口国,2016年占全球出口总量的80.9%,粮食问题的重要性毋容置疑。
1.2 改善“一带一路”国家农业基础条件提升了沿线国家粮食生产能力
“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但农业发展水平和程度差异较大,许多国家面临耕地面积不足以及土地生产率低下的双重矛盾。从占有的耕地资源来看,“一带一路”65个国家的耕地面积几乎占到了全球耕地面积的一半,但若考虑人均占有的耕地面积,则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尤其在中东和北非地区,耕地资源短缺问题更为突出。从单位面积耕地产出情况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如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波兰、匈牙利等中东欧国家单位面积土地生产力水平较高,而俄罗斯、蒙古、中亚5国、西亚、南亚诸国单位面积产量水平均较低,其中最突出的是蒙古、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国家,其单位面积农产品产量仅相当于中国的1/4水平。可见,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和农业用地生产率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发展的迫切需求。有些国家虽然粮食基本自给,但仍然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从硬件条件来看,“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电力设施保障不足,水利设施老旧匮乏,仓储设施远远不能满足需求,物流体系尚不发达,交通运输条件恶劣。从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入手,改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产环境,可以提高农民应对气候变化、自然灾害、极端天气的能力,大大降低农业生产风险。从软件环境来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服务体系建设普遍滞后,农产品市场信息渠道不畅通,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不高。为此,要加强农业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农业项目设计上,应该使更多农业相关主体参与到项目的筹备与建设阶段,自下而上建立起有关农业政策、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农产品品种、农业生产、流通、市场等农业信息数据库,为农民提供适应性、可持续性的社会化服务,着力促进农业全产业链服务的软件环境优化。随着“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改善、农业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完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环境将得到大大改观,粮食生产能力会相应提高,进而通过农业资源互补、调剂余缺,缓解“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粮食安全问题[3]。
1.3 挖掘“一带一路”国家农业资源优势减缓了我国保障粮食安全的压力
“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因此,我国要统筹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牢牢把控粮食安全的主动权。“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要素资源优势,通过与这些国家和区域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提高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4]。中亚和非洲的许多国家地区耕地、劳动力资源丰富,通过帮助这些国家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供良好的农业技术服务,加强农业从业人员和企业经营人员的培训,可以提高这些国家的粮食生产能力。根据需求和国际关系,在适宜的国家建立国际粮食储备库,以此稳定我国国内粮食供需波动,应对我国抵御各种农业自然灾害的能力。还有些国家自然环境优越,可以与这些国家开展农业科研合作,在这些地区建立良种培育场,广泛开展科学实验,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良种,为我国农业科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实现互惠共赢[4]。同时,利用各自的技术和资源优势,对于促进我国农业转型升级,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意义重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农业的结构优化调整也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2 做优做强农业产业是系统解决“一带一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的重要抓手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和五大合作领域之一。民心相通才能让“一带一路”行稳致远。“一带一路”倡议和行动只有使沿线各国人民受益,沿线的建设才能得到各国的理解和支持,国际合作才会有安全保障,“一带一路”建设才会具备民意基础。而“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多为农业大国,农业GDP占国民经济比重普遍较高,从事农业人口比重较大,因此,以促进沿线各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重点抓手,凝聚民心,是保障“一带一路”建设顺利实施的根本出发点。
2.1 “一带一路”国家农业建设规划,与各国发展战略相融相通
“一带一路”战略从谋划到实施,均立足于沿线国家的发展战略或愿景,从蒙古的“草原之路”、哈萨克斯坦的“光明之路”到土耳其的“中间走廊”计划,从越南的“两廊一圈”、文莱的“2035宏愿”到埃及的“苏伊士运河走廊经济带”计划等,无不体现着沿线各国融和一体、共谋发展的美好愿景。近年来,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与上述国家规划或战略实现了积极对接,国家之间的合作潜力得到了进一步的释放,如中蒙俄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等是我国“一带一路”战略与这些国家战略的完美对接,农业合作又在其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此外,“一带一路”农业规划的设计与工业、交通、运输、服务业等其他类项目的设计相互衔接,以农村发展为基础,以农业发展为支撑,与其他产业的建设发展相得益彰,形成“一带一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机制。
2.2 “一带一路”农业建设将农民权益作为重要保障内容
“一带一路”实施以来,中国与沿线各国积极开展职教合作,从国家层面到企业层面,对农民等相关农业从业人员广泛开展基础技能培训,提升了农民素质,推动了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改善“一带一路”沿线农业技能人员短缺问题;从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入手,改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产环境,提高农民应对气候变化、自然灾害、极端天气的能力,降低农业生产风险。沿线各国农民的利益和诉求得到充分尊重,他们就会积极支持并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沿线安全形势就会相应改变,形成发展的合力。
2.3 “一带一路”农业项目的实施不断增进民间互信
“一带一路”汇集了世界历史上四大文明古国发源地: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古代印度和古代中国,灿烂辉煌的农业文明曾盛极一时,农耕文明高度发达,农耕体系极其完善,农业资源优势互补,具有农业发展合作的历史根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大多为发展中国家,农业发展优势各异,现代农业发展阶段相似,农业产业合作具有现实基础[5]。此外,“一带一路”沿线工程和项目的开发区域也主要集中于农业聚集区。通过一系列工程和项目的实施,相关国家和区域能够在农业合作开发中互相学习、相互借鉴,通过学习传播各自的农业文明和现代农业发展经验,加强民间互动,增进互信了解。
2.4 “一带一路”农业发展,有利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方面,人类命运共同体要求在追求自身利益时能够兼顾他国诉求,因此,诸如共同面对的粮食安全问题、农村环境恶化问题、资源短缺问题、农村人口素质提升问题、一二三产业如何实现融合发展问题等,就成为“一带一路”成员共同面对,共同解决,协同合作的共性问题。另一方面,要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政治制度不同、发展水平各异、经济规模不等、文化差异较大,因此,以“共商”谋平等,以“共建”谋合作,以“共享”谋共赢,已在多数农业大国达成共识。通过农业的稳健发展,为“一带一路”其他产业的深化合作打下稳固的民心基础。
3 开展农业国际合作是全面提升“一带一路”国家经济现代化水平的重要途径
开展“一带一路”战略合作要基于平等的政治和文化认同框架,“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多为农业大国,乡村经济、文化和社会制度是这些农业大国社会政治经济形态的重要体现,加强对“一带一路”各国乡村文化、社会结构以及治理体系的相互了解,不仅有助于各具优势的乡村资源得到优化利用,减少盲目性,而且也是中国不断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重要抓手,是中国实现与“一带一路”各国“政策相通”的切入点。另外,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命脉,“一带一路”各项战略的实施都与农业发展具有非常紧密的关系。为此,构建新型的“一带一路”农业国际合作关系,能够推进国际一体化战略的顺利实施。
3.1 农业国际合作有利于推进各国乡村经济文化融合
“一带一路”沿线多国乡村文化底蕴浓厚、乡村治理体系多样,社会组织结构各异。通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相互合作开发,优化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加强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互补,有助于各具优势的乡村资源得到优化利用,减少盲目性。对于我国而言,可以依托“孔子学院”的语言沟通优势,搭建乡村社会文化传播和交流平台,采用灵活多样的组织方式开展文化交流,加强沟通学习,建立跨国友好乡镇,从乡村文化融合视角凝聚“一带一路”发展合力。
3.2 农业国际合作有利于推进国际农业产业链一体化进程
“一带一路”建设会推进农业产业链的国际化进程,使各国农业生产资源得到优化利用,育种育苗科研国际合作广泛开展,农产品加工技术在市场角逐中提高,区域贸易规则制定能力全面提升。“一带一路”国家具有不同的要素资源优势,“一带一路”建设会加快各国农业资源优化利用的步伐,农业产业链的国际化趋势也会加快[6]。从国际农业产业链的掌控力来看,谁掌握了产业链发展的关键环节,谁就把控了市场。因此,各个国家重点在育种技术、优质种子、农产品核心加工技术等方面开展合作,提高各自的核心竞争力。为此,在新一轮的国际农业产业链大融合中,“一带一路”国家要充分利用自己农业发展的相对优势,提升农业核心技术,提高农产品贸易规则制定能力,推进世界农业一体化进程。
3.3 农业国际合作有利于更大范围推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
农业产业的稳定发展与转型升级是二三产业创新的前提。“一带一路”国家农业产业的整体发展,要求沿线区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能力的提升、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农村服务能力的提高和农村金融服务的创新。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相较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我国农业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可以为一些沿线国家开展在育种技术、种植技术、农业机械化等方面的基础培训[7]。也可以利用我国的电商优势,支持“一带一路”国家加强物流体系建设,使一二三产业在融合中协调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优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互惠共赢的发展目标得以实现。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农业合作的愿景与行动[N]. 农民日报, 2017-7-8(01).
[2] 郭静利, 盛彩娇, 李思经. 一带一路农业科技走出去的政策思考[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7, 19(11): 1-7.
[3] 宋双双. 在“一带一路”战略下扩大对外农业合作[J].国际经济合作, 2014(9): 63-66.
[4] 黄益平. 中国经济外交新战略下的“一带一路”[J]. 国际经济评论, 2015(1): 48-53.
[5] 郭静利,粟若杨. 中国与土库曼斯坦农业合作前景分析 [J]. 世界农业 , 2016(11): 183-187.
[6] 丁琳琳, 郭静利. 农企走出去要关注八大问题[N]. 农民日报, 2017-6-7(03).
[7] 牛坤玉, 宁爱照, 郭静利. 以绿色丝路理念引领“一带一路”农业对外投资[N]. 农民日报, 2017-7-8(03).
The Strategic Position of Agriculture in the “One Belt and One Road” Construction
Li Sijing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Development, CAAS, Beijing 100081
Purpose/significanceThe 19th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put the enhancement of the “One Belt and One Road” construction into the Party Constitution, which embodies the Party Central Committee’s high attention to the “One Belt and One Road” construction.Agriculture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One Belt and One Road” construction, and accurately grasping its role and position is of great signi fi cance to realize the “One Belt and One Road” strategic conception.Method/processBased on the basic position of agriculture and related industry theories, this paper used the qualitative analysis to study the strategic position of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 in the “One Belt and One Road” construction in terms of the moder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the food safety,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Result/conclusionThis paper draws three conclusions: the development of the“One Belt and One Road” agriculture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stabilizing the economic foundation of each country and realizing the food safety, and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each country’s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basic capacity; vigorously and properly developing the agricultural industry can systematically solve the underlying problems in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One Belt and One Road” countries, and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each country’s strategic planning and project docking, rally popular support, unite the power of the people, and develop the modern agriculture; we need to comprehensively strengthen th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agriculture, promote the international integration of the primary industry, the secondary industry and the tertiary industry,and improve the economic modernization level of the “One Belt and One Road” countries as a whole.
the “One Belt and One Road” agricultural cooperation strategic position
2017-11-17
2017-12-04 本文责任编辑:唐果媛
S9
10.19318/j.cnki.issn.2096-1634.2017.06.04
*本文系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项目“‘一带一路’研究专题”(项目编号:CAAS-ASTIP-IAED-2017-06)研究成果之一。
李思经(ORCID:0000-0002-0246-8948),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公共安全战略专业委员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研究员,博士研究生,E-mail:lisijing@caa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