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汉卿杂剧词汇研究概述*
2017-01-27王中强
王中强
关汉卿杂剧词汇研究概述*
王中强
关汉卿杂剧用语雅俗兼备,词汇量丰富,不少学者已做过词语研究工作,大致可分为文献校注类、辞书训释类、专著论文类三种。这些研究成果丰硕,但系统、全面对关汉卿杂剧词语进行研究的工作尚未开始,且前人研究中尚有不足之处,我们拟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展开分析,进一步深入研究关汉卿杂剧词汇。
杂剧;关汉卿;词汇;校注
元杂剧在中国古代戏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着很高的艺术水平,而关汉卿杂剧又是其中的代表。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将关汉卿评为“元人第一”,学者们对其关注度也逐渐上升,尤其在1958年关汉卿被评为世界文化名人之后,全国掀起了对关汉卿及其杂剧的研究高潮,大有形成“关学”之势。此后,学者们对关汉卿杂剧进行了多维角度的研究,成果丰硕。关汉卿杂剧不仅有着杰出的艺术性,而且也具有重要的语料价值,研究关汉卿杂剧词汇,对于探究近代汉语有重要作用,不少学者已做了这方面的工作,成果迭出。本文拟对关汉卿杂剧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要概述,对其杂剧词汇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展望未来的研究趋势,以期为汉语史和词汇学研究提供一些帮助,祈请方家指正。
一、杂剧研究总况
关汉卿杂剧今存18种完整本,3种残本,是现存元人杂剧数量中最多的。但因刊刻传抄过程中文字讹误,字句错乱,致使部分杂剧的归属问题引发学界争论。尤以《山神庙裴度还带》《包待制智斩鲁斋郎》《尉迟恭单鞭夺槊》三剧争论较多,被认为是他人所作。如赵景深《关汉卿和他的杂剧》(1958)、傅惜华《关汉卿杂剧源流略述》 (1956)、邵曾祺《关汉卿作品考》(1957)、严敦易《元剧斟疑》(1960)等文皆有论述。此外,记录杂剧剧目的《录鬼簿》、《太和正音谱》等书的记载时有乖舛,相互矛盾,使学界对部分杂剧的作者产生怀疑。目前学界就此类杂剧的归属问题仍难以达成一致意见,近年来仍可见零星的论文提出“新论”或“新证”讨论。不过,多数整理关汉卿作品的今人集本还是将这类剧本作为关氏作品收录。
剧本分析与解读历来是关汉卿杂剧研究的重镇。王国维、胡适、赵振铎等学术大家较早地开始了研究,建国之后形成研究热潮,然因受“左”的政治思想影响,大多数的研究思路都从阶级批判的立场出发,他们认为关汉卿杂剧是对社会黑暗现象的批判与反击,反映出当时的民族压迫和阶级矛盾,将关汉卿视作反抗封建统治和异族压迫的斗士。在当时的政治氛围下,文学研究不可避免地受到政治运动影响,虽不乏创见之作,但整体的研究很难反映出文学本身的特点。改革开放后,这种状况得以改善,研究者逐渐从历史和文化背景下审视文本,研究方向也回归到文学本身,关氏杂剧的艺术价值和意义得到了极大的挖掘。如陈俊山《元代杂剧赏析》(1983)、翁敏华《关汉卿戏曲选评》(2002)、许子汉《元杂剧的声情与剧情》 (2003)。一些学者专注于作品中的社会生活及风俗习惯,为我们全面赏析杂剧提供了新的视角。如罗斯宁《元杂剧和元代民俗文化》对关汉卿杂剧中女真族风俗习惯的论述,吴国钦《关汉卿杂剧中的民俗文化遗存》对元代婚礼习俗做了较为详细的分析[1],结合《酉阳杂俎》《东京梦华录》等笔记,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宋元时期婚俗礼仪的特点。
关氏剧作中旦本戏尤多,这引起了研究者的兴趣,对杂剧中女性人物形象的分析与解读也成为一大研究重点。古时女性地位低下,是在婚姻和爱情上无法自由,许多古代文学作品都曾描述,但关氏杂剧中的女性却具有较强的反抗意识,她们不盲从权威,对迫害极力抗争,即使直面死亡也不愿妥协,这种自发的斗争意识是别类文学作品中所罕见的。如《窦娥冤》一剧,相关的研究资料难以尽数,人们从几乎各种角度分析,“对它的研究评论涉及美学、伦理学、心理学、地理学、宗教学、音乐学、史学等诸多学科”[2]。其中讨论较为集中的论题在主题思想、人物性格、悲剧的原因几方面,
二、版本著述与作品整理
关汉卿杂剧散见于多种古抄本或刊本种,《元刊杂剧三十种》是现存最早的元杂剧刊本,收录关氏杂剧四种。此书初由明代李开先收藏,入清后转入藏书家黄丕烈之手,名作《元刻古今杂剧》,清末民初由罗振玉发现并收藏,现存于中国国家图书馆。1914年日本京都帝国大学从罗振玉处借出原书,请名工陶子麟覆刻一部,题为《覆元椠古今杂剧三十种》,今有《古本戏曲丛刊》第四集影印本。此本文字多错漏,且科白不全,不过文字最接近杂剧元原貌,价值较高。
除元刊本外,大部分流传至今的重要杂剧版本都是明代的钞本或刊本,它们保存了绝大多数的元杂剧,现介绍如下:
1.《古名家杂剧》。明陈与郊编,万历十六年(1588)龙峰徐氏刊行,明赵琦美校。《古本戏曲丛刊》第四集影印,原本现存于国家图书馆。
2.《杂剧选》。明息机子编,万历二十六年(1598)刊本,明赵琦美校。《古本戏曲丛刊》第四集影印,原本国家图书馆藏。
3.《古杂剧》。明王骥德万历年间刊本,今有明顾曲斋刻本。《古本戏曲丛刊》第四集影印,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藏。
4.《脉望馆钞本校本古今杂剧》,又名《也是园古今杂剧》。明赵琦美钞校,除上述的《古名家杂剧》《杂剧选》两种刻本外,其余都是钞本,抄校的时间约在万历四十二至四十五年 (1617)间[3]。《古本戏曲丛刊》 第四集影印,国家图书馆藏。
5.《元曲选》。明臧晋叔编,有万历四十三、四十四年 (1616)刊本,杂剧数量为明刊本中最多。今有商务印书馆影印明雕虫馆本。
6.《古今名剧合选》。明孟称舜编,崇祯六年(1633)刊本,分《柳枝》《酹江》二集,今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藏,《古本戏曲丛刊》第四集影印。
民国时期已有学者整理元人杂剧及散曲,或是整体收录,或是就专人作品进行辑录,其中有关汉卿杂剧的整理文集。建国后,关氏作品整理本更多。这些文集做了校勘、注释、翻译、考证工作,对于保存与研究关氏作品有重要作用。现简介如下:
1.卢冀野《元人杂剧全集》,1935年上海杂志公司出版。
2.王季烈《孤本元明杂剧》,1939年商务印书馆初版,1957年中国戏剧出版社重版,内中收录多种关汉卿杂剧孤本,价值较高。
3.吴晓铃《关汉卿戏曲集》,1958年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
4.隋树森《元曲选外编》,该书收入《元曲选》以外的部分关汉卿杂剧,并进行校勘,改正之功颇多。
5.北京大学主编《关汉卿戏剧集》,197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文革”后第一步关汉卿戏剧集,期间受政治运动影响,编纂工作时有中断,一般认为整理水平不高。
6.吴国钦校注《关汉卿全集》,1988年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对关氏作品做了校勘和简注,每篇末附校勘记。
7.王学奇等《关汉卿全集校注》,1988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此书注释详细,考证丰富,在释义方面多有创见,惜未有校勘记,无法得知具体语句整理的文本。
8.蓝立蓂《汇校详注关汉卿集》,2006年中华书局出版。该书以上文所述最早见的关汉卿杂剧版本为底本,用其他诸本为校本,以众多今人整理本为参考。该书进行繁式校勘,每一校注条下列出诸家观点,可谓集成之作,是目前整理关汉卿作品最为完备的著作,地位重要。
关氏杂剧的版本系统大体可分为二:其一是选本,收录部分关汉卿杂剧,元明古本多是此类,古时的通行本是《元曲选》;其二是全集本,今人所做的整理文集多是,他们还做了注释、考辨工作。对关汉卿杂剧做词汇研究应当以较早的古本为研究底本,尽可能地接近语言原貌,但同时也要采纳今人整理本的成果。
三、杂剧词汇研究现状分析
关汉卿作品词汇研究方面的成果很多,不仅有专著、论文,一些断代语言词典也收录了不少词语。其中既有以整体元曲词汇为研究对象的,也有专注于关汉卿杂剧语词的。我们根据内容进行概括分类,共分为三大类,分别是文献校注类、辞书训释类、专著论文类,以此分析关汉卿杂剧词汇的研究现状。
1.文献校注类
今人整理本除了改正讹误外,还做了释词、正音工作,主要以王学奇等《关汉卿全集校注》(1988)、蓝立蓂《汇校详注关汉卿集》(2006)为主,两部著作释义较多,论证详细,对研究关氏杂剧词汇有一定帮助,可作为词汇研究的一种形式。
王学奇是研究元曲的大家,曾考释不少元曲词语,其主编的《关汉卿全集校注》收录关氏杂剧和散曲,是书考证字词,探索语源,以现代方言印证,颇有创见。如《调风月》 有“兔胡”一词,王校本注:“同‘兔鹘’,金代的一种腰带;即今人所说的‘腰硬子’—一种比较宽的腰带……今河北安国县仍把这种腰带叫兔鹘。”虽然有些释义尚可商榷,但这种研究方法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值得借鉴。此外,王校本也对俗语进行了解释,如“求灶头不如告灶尾”[4]413,意即灶头有火,灶尾才有东西可以吃,需央求别人。又如“撺断的上了竿,掇梯儿着眼看”,比喻劝别人去干什么事,却使他没有退身步[4]259。杂剧中的疑难词,王校本未做解释,以待备考,这体现出了王先生求实严谨的学术态度。如《拜月亭》 第二折 [牧羊关]:“这大夫好调理,的是诊候的强。这的十中九敢药病相当。阿的是五夜其高,六日向上,解利呵过了时晌,下过呵正是时光。”“解利”一词,王校本解释稍嫌繁琐,结论亦不确定。“下过”未做解释,其他校注本及辞书亦未见释义。我们认为两词是医学术语,其中“解利”还是医学常用词,指施药以使肌肉之间血气通畅,习见于医药典籍。《中国医学大词典》:“解利,开通而同利也。”其词自古已有,《灵枢·本脏》:“卫气和则分肉解利。”唐王冰注《灵枢经》:“歧伯曰:‘五藏坚固,血脉和调,肌肉解利,皮肤致密,营卫之行……故能长久。’”宋韩祗和《伤寒微旨》 卷上:“又将中风与伤寒以一法治之者何?盖病人始得病后,脉与证俱见,若投解利药,必不能愈。”“下过”与“解利”对文,义相近,此段叙述蒋世隆逃亡途中得病,王瑞兰延医诊治,经过一段时间后康复,“下过”亦是针对治病而言。“下”有去除、除掉义。《周礼·秋官·司民》:“司民掌登万民之数……岁登下其死生。”郑玄注:“下,犹去也。每岁更着生去死。”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盖酒后嚼之,则宽气下痰,余酲顿解。”可知“下”可与病症等对象搭配。又“过”有病症义。《素问·五藏生成》:“咳嗽上气,厥在胸中,过在手阳明太阴。”马莳注:“过,病也。”《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故烦懑食不下则脉络有过,脉络有过则血上出,血上出者死。”《中国医学大辞典》:“谓人之有病,如有过失也。”故“下过”当是解除病症之义,其义与“解利”近似。考“下过”意思及用法,两词可独立使用,当是述宾结构的短语,而非词。
蓝立蓂《汇校详注关汉卿集》博采众家研究成果,引证丰富,亦有创见。该书所用杂剧底本与王、吴二本多不同,故文字常见互异,但因此才使我们更全面了解不同版本的关氏杂剧,掌握词汇面貌。如《双赴梦》第二折 [梁州]:“再不看官渡口剑刺颜良,古城下刀诛蔡阳,石亭驿手挎袁襄!”“挎”,蓝立蓂据徐沁君《新校元刊杂剧三十种》异文改作“摔”,则文中“挎”亦当是摔义。一些词语的释义也有独到之处。如《调风月》第一折校记第30条释“资隐”,谓“资”疑是“咨”,细也。隐,犹思量,以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中“隐”的释义为证[5],说解似可信服。不过,据笔者考察,“资隐”似可做别解。“咨”可通“资”,有询问之义,《礼记·表记》:“事君先资其言。”郑玄注:“资,谋也。”“隐”有审度义,《尔雅·释言》:“隐,占也。”郭璞注:“隐度。”《广雅·释诂一》:“隐,度也。”是二字义近,则“资隐”似当是近义复词。
2.辞书训释类
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版了一系列断代语言词典,如龙潜庵《宋元语言词典》(1985)、江蓝生、曹广顺《唐五代语言词典》(1998)、李崇兴《元语言词典》(1998)、许少峰《近代汉语大词典》(2008),这些词典主要收录某一时期的词语,涉及面广,其中也收录了杂剧词语。此外,另有专门针对元曲及关汉卿作品的辞书,如袁世硕《元曲百科辞典》(1989)、李修生《元曲大辞典》(2003)、蓝立蓂《关汉卿戏曲词典》(1993)。其中前两部辞书是百科性质的,介绍元曲的题名、作者、曲牌、关目知识,普通词语相比较少。蓝立蓂编写的《关汉卿戏曲词典》是第一部关氏作品的专书词典,收录了作品中的字词和短语,共计6130条,涉及风俗习惯、典章制度、方言土语、外来词语、戏曲用语等,是我们研究关汉卿杂剧词汇必不可少的参考书。
《关汉卿戏曲词典》(以下简称《词典》)收词丰富,部分词语释义颇见功力。如《双赴梦》第三折 [醉春风]:“安喜县把督邮鞭,当阳桥将曹操喝,共吕温侯配战九十合,那其间也是我、我!”“配战”未见前人解释,《词典》 释为匹敌。《玉篇·酉部》:“配,匹也;媲也。”《书·君牙》:“对扬文武之光命,追配于前人。”祢衡《鹦鹉赋》:“配鸾皇而等美,焉比德于家禽。”“配战”即是匹敌作战之意。又如“呵”,是蒙古语动词条件式的直译,表示假设或一个动作引出另一个动作[6],具体解释详细。不过,《词典》 也存在一般辞书难以避免的缺憾,诸如释义不确,义项不完整等。如“媳妇”一词在关氏杂剧中常见,至少有妻子、儿媳妇、新婚女子、女仆四种意思,而《词典》只列有妇人自谦称和女仆两个义项,概括不全。又如“陪话”一词,《词典》 直接解释为赔话,以词释词,仍需读者了解“赔话”的意思,不如《汉语大词典》“赔不是,赔礼道歉”的解释准确。此外,《词典》“附录”有“待质条目”,有23个待考词语,以备学界研究,体现出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
上述的问题是辞书编纂中常见的情况,我们无需过多苛求,但《词典》在编纂体例上存有一个大方向问题,作者也在体例中说明:“分析意义仅限于关汉卿著作中的用法,不涉及其他,也不做源流考证。”[7]即词语的解释仅限于关氏作品,例证及释义皆不出此范围,似乎过于窄小。若就曲牌、科范等专名而言,词语范围无可厚非,但普通词语的解释也仅限于关氏作品,则未免浅尝辄止,难以取得博取广录的效果,且词语考释未能上溯源流,于词汇研究而言实为一大不足。因此,未来能够在学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写一本类似于《关汉卿杂剧语言词典》的辞书,进行共时和历时层面的分析,为汉语史研究提供帮助,应当是我们努力的目标。
3.专著论文类
元杂剧多用方言俗语及外来词,常有字面普通而义别的词,因此,杂剧词语也是汉语史研究的一个重点。较早对杂剧语言进行研究的是徐嘉瑞的《金元戏曲方言考》(1948),其后张相的《诗词曲语词汇释》(1953)扩大范围,解释疑难词语和常用口语、语气词,时代涉及由唐至元的近代汉语时期,题材范围有诗、词、曲、杂剧,内容广泛,是真正意义上的曲词杂剧专释书,学界评价甚高。此后陆续有朱居易《元剧俗语方言例释》(1956)、陆澹安《戏曲词语汇释》(1981)、顾学颉、王学奇《元曲释词》(1983一1990)等专书问世。《元曲释词》共四卷,词目约三千条,包括字、词、短语,语料以元杂剧为主,兼以散曲、南戏、诸宫调、明清剧本、小说佐证,是疏释杂剧词汇的集成之作。另外,方龄贵《元明戏曲中的蒙古语》专释戏曲中的蒙语词,关氏杂剧词语如“五裂蔑迭”、“抹邻”、“米罕”等,皆考释详细,结果令人信服。这些释词专著对于深入研究关汉卿杂剧词语,了解元代语言概貌有很大帮助。
不过,此类著作在词语解释中较少探寻语源,对于词汇研究而言,深度尚待进一步挖掘。如关汉卿杂剧中有“胎孩”一词,又可作“台孩”、“抬颏”、“胎骸”,诸家解释多为气概轩昂,威严傲慢之义,此系随文释义。“胎孩”本义及语源并未探明,我们对词语的形成过程也不清楚。曲彦斌《民俗语言学》指出“台孩”是大方、安逸之义,今河北、山东一带的方言仍在使用,其本字或是“泰和”[8]。《汉语方言大词典》 收有“胎咍”,属东北官话,指舒服、自在。可知“台孩”之轩昂、威严义当是安逸、舒适在具体语句中的活用。其实,“台孩”是一个连绵词,上古已有,其写法多变,有“台儗”、“佁儗”、“怠疑”、“诶诒”、“輆軩”、“咍台”多种形体,皆取读音相近之字形。“台孩”形式的词最早出现在《庄子》中。《庄子·山木》:“侗乎其无识,倘乎其怠疑。”郭象注:“怠疑,无所趣也。”又《达生》:“公反,诶诒为病,数日不出。”《大词典》“诶诒”下有两个义项,一为神魂不宁而呓语,或说懈倦貌;一是痴呆义。目前,学界尚未对此词的理解尚未达成一致,有学者就“台孩”最初的痴呆、懈怠义发展为杂剧中的安逸、舒适义做了尝试性的说明,指出上古汉语时期,“佁儗”有迟缓不前义,引申可指闲缓,从而可指舒适、安逸,其说法较为客观可信[9]。我们要做的就是深入探寻词语的成词理据和演变路径,这样才能全面掌握词汇演变的规律。
近年来从语言角度研究关汉卿杂剧词汇的主要是一些单篇论文和学位论文,如罗立新《关汉卿剧作复合词研究》(2001)、王淑华《关汉卿杂剧复音词研究》(2005)、许巧云《关汉卿杂剧“被”字句研究》(2006)、崔凤飞《关汉卿杂剧连词研究》(2010)、陈玉艳《关汉卿杂剧副词研究》(2011)、翟丽君《元杂剧称谓研究——以关汉卿杂剧为例》(2012)、刘翌《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称谓词汇研究》(2015)。这些文章多将研究方向放在词法 (尤其是虚词)、修辞、语用、句法等方面,对关汉卿杂剧的某类词进行分类,找出其在修辞或语法方面的特点,论证关汉卿杂剧的艺术特色。如《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称谓词汇研究》研究女性称谓用语,对词语进行分类,并从文化角度分析说明元代女性的社会地位。此类论文多对关汉卿杂剧词语做客观描写与定量分析,比如划分复音词结构类别,分析构词方式,但对语词的解释和分析较少。个别文章涉及词语解释,也存在问题。如《关汉卿剧作复合词研究》一文将“跐定”看作补充型复合词,然跐义为“踩、踏”,是个单音节动词,其中“定”是作补语,二者是述补结构组合,并非词。目前对关汉卿杂剧实词作专门系统、全面研究的工作相对较少,仍具有一定的研究空间,我们拟对关汉卿杂剧中的词语进行研究和梳理,以期全面了解其剧作语言面貌。
四、前景展望
对于关汉卿杂剧词汇,前辈时贤已做了大量考证与释义工作,成果丰硕,今后我们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并深入研究关汉卿杂剧词汇。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工作要做:
1.全面探索语词。尽可能将每个词语都做到详尽考释,梳理出词语的发展与变化轨迹;研究常用词兴替变化,对于描写断代时期的语言面貌有着重要作用,关氏杂剧中使用不少宋元时期的常用词,我们可由此上溯,观察在中古上古汉语时期此类词语的演变。
2.收集并整理、解释俗语。这里所说的俗语包括学界常说的熟语、常用语、惯用语、歇后语、成语等,尽管此类语汇的范围大小及标准仍有讨论,但并不影响我们对内容进行研究。关氏杂剧常用宋元时代民间俗语,以使文句通俗,其实俗语中也蕴含丰富的词义,而且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对词汇和文化研究都十分重要。如《救风尘》中赵盼儿讽刺周舍吝啬虚伪,说“窨子里秋月——不见这等食”,“窨”是地下室、地窖,“食”通“蚀”,意即在地窖中看不到月亮,更看不到月食,言周舍不会请她吃饭,“食”是双关语。古书中“食”、“蚀”可通用,《诗·小雅·十月之交》:“日有食之。”孔颖达疏:“日食者,月掩之也。”马瑞辰通释:“《汉书·刘向传》 引《诗》‘日有蚀之’……是日月食字本作蚀,经传作食者,省借字也。”此外,我们可以借助俗语所反映的语言现象了解元代社会现实,分析当时的社会状况,《裴度还带》中有“十谒朱门九不开”一语,“朱门”指权豪富贵之家,这里是说书生裴度求谒无门,难得赏识,可以看出元代读书人艰难的求进之路。
3.进一步研究外来词。关氏剧作外来词较多,历来的疏释和考证工作对词语复词语释义基本无多大异议。不过这些词语考辩多是直接引用古书或辞书进行解释,较少描写分析外来词的音节情况,我们认为这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因为汉语记录外来词多是直接音译,所以我们希望进行蒙汉词语对照,描写蒙古语词的音节结构,与汉语音译词进行比较,进而找出这些汉语记录蒙古语词的一般规律或特点。如“哈剌”,义为杀,而现代蒙古语读为“阿剌”,反映了词首辅音h的脱落。
4.利用语义场理论分析同义词或近义词。关汉卿表达意思时常一语多词,语言表达能力强,这些词语不但意思相近,而且构成语素也多相似,在后来的演变中,一些词语消亡或者改变了用法。诸如关氏杂剧中有多个表示撮合男女,化解误会的词:圆和①《汉语大词典》对“圆和”的解释是衔接、吻合,没有表示和解的义项,应当补充。、圆成、成就、完成、和谐、配合、成合、合成,词语内部构成语素意义接近,都有完成、圆满义,在用法上也近似,不过有的词义或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发生改变。我们拟对这些词语进行语义描写分析,研究其发展变化的路径,以期找出变化的原因。
[1]吴国钦.关汉卿杂剧中的民俗文化遗存 [J].戏剧艺术, 1999(3).
[2]张勤,张娥.近20年来《窦娥冤》研究综述 [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3]郑振铎.跋脉望馆钞本校本古今杂剧 [M]//郑振铎.西谛书话.北京:三联书店,1998.
[4]关汉卿.关汉卿全集校注 [M].王学奇,吴振清,王静竹,校注.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88.
[5]关汉卿.汇校详注关汉卿集 [M].蓝立蓂,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6:13.
[6]杨耐思.《关汉卿戏曲词典》评介 [J].辞书研究,1995 (5).
[7]蓝立蓂.关汉卿戏曲词典·凡例 [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8]曲彦斌.民俗语言学 [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1989:147.
[9]王虎,张明辉.也说“胎孩”[J].汉字文化,2007(6);萧红.释“胎孩”[J].长江学术,2008(3).
(责任编辑:周立波)
Summary of Researches on Vocabulary Guan Hanqing’s Dramas
WANG Zhongqiang
Guan Hanqing’s dramas have a large quantity of words and expressions,both elegant and vulgar.Many scholars have work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words,and made great achievements.These researches could be classified as three kinds,namely text proofreading and annotation,lexicographical work and personal work.However, the systematic and comprehensive study is still required.Further study on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Guan Hanqing’s dramas should be made in depth on the basis of predecessors’researches.
zaju;Guan Hanqing;vocabulary;text proofreading
J803
:A
2017一01一03
王中强 (1992—),男,安徽亳州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南京 210097)
本文的研究得到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汉语史语料库建设与研究”(编号:10&ZD117)、江苏高校优秀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 (PAPD)及南京师范大学优秀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