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子战略文化研究与中国特色战略文化创新

2017-01-27郑苗苗

孙子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兵学战略思维孙子兵法

郑苗苗 杨 新

孙子战略文化研究与中国特色战略文化创新

郑苗苗 杨 新

《孙子兵法》诞生2500多年来,研究文献日见丰富,为《孙子兵法》战略文化研究及创新中国特色战略文化提供了充足的素材和可以借鉴的研究范式。本文初步回顾并阐释了孙子战略文化研究方面的文献情况及意义,提出了运用孙子战略文化研究文献构建中国特色战略文化理论体系的若干思考。

《孙子兵法》 战略文化 文献

在当今时代,“战略文化既是一个宏大而艰深的文化命题,也是一个错综而混沌的时兴问题”①宫玉振:《中国战略文化解析》,军事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页。。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战略文化理念,创新中国特色战略文化,已经成为一个紧迫而重大的时代性课题。《孙子兵法》无疑是中国传统战略文化的代表性著作,对于创新中国特色战略文化具有现实的借鉴价值,因而回顾孙子兵学文献中与战略文化创新相关的文献情况,深入研究《孙子兵法》战略文化思想,思考中国特色战略文化创新方法与途径,既是孙子学研究的必然选择,也一定会加速中国特色战略文化创新的学术时代的到来。

一、与战略文化研究相关的孙子兵学文献综述

与战略文化研究相关的孙子兵学文献,主要是指文字资料。扼要梳理与战略文化研究相关的孙子兵学文献,是深入研究《孙子兵法》战略文化和创新中国特色战略文化的重要前提。

(一)研究《孙子兵法》战略文化的孙子兵学文献

目前,能搜集到的纸质和电子资料基本情况如下:

关于《孙子兵法》战略文化研究的著作,主要有姚有志主编的第六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孙子兵法与战略文化》,杨新等著《孙子兵法战略文化研究》和《孙子兵法战略思维》;从中国知网搜索到的研究《孙子兵法》战略文化的学术文章仅有6篇,分别为杨新的《孙子兵法战略文化研究范式、现实意义及传播理念》《孙子兵法和战略文化思想及其现代价值》《孙子兵法与中国特色海洋安全战略文化构建》,李际均的《孙子兵法与战略文化》,夏旻的《孙子兵法的柔武本质与中国核战略文化》,吴如嵩的《中外战略文化交流的特殊平台——见证七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盛会》。第七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孙子兵法与现代战略》、第八届《孙子兵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孙子兵法与和谐世界》中,也有一些论文论述了孙子战略文化思想。另外,杨新在《南京政治学院学报》和《滨州学院学报》发表了十余篇《孙子兵法》战略思维研究学术文章,也属于孙子战略文化研究的范畴;关于《孙子兵法》战略文化研究的学位论文,从孙远方、苏桂亮编著的《中外孙子兵学博硕论文备要》收录情况来看,则仅有董晶晶的硕士学位论文《孙子兵法战略文化研究》一篇。以“孙子兵法战略思维”为题从中国知网进行搜索,没有检索到相关的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以“孙子兵法战略文化”为题从中国知网进行搜索,亦没有发现相关的博士学位论文。

(二)与战略文化研究相关的孙子兵学文献

首先是关于战略文化研究方面的著作、学术文章、学位论文。这些文献,是研究战略文化和《孙子兵法》战略文化可资借鉴的材料。从出版物和中国知网搜索情况来看,已经有非常多的研究成果。战略文化研究方面的代表性著作,国内主要有李际均著《论战略文化》、宫玉振著《中国战略文化解析》、赵景芳著《美国战略文化研究》、姚有志主编《大国雄魂:世界大国战略文化》、乐后圣著《文化军事战略》、郑汕主编《印度战略文化与国防政策》等。另外,李际均著《军事战略思维》、许嘉著《美国战略思维研究》、杨新著《军事战略思维研究》、毕文波和严高鸿主编的《当代中国军事战略思维》、李少军主编的《国际战略报告:理论体系、现实挑战与中国的选择》等著作,也有与战略文化研究相关的内容。国外战略文化研究的代表性著作,主要有鲁斯·本尼迪克特著《菊与刀》、江忆恩著《文化现实主义:中国战略文化与历史上的大战略》、肯·布斯著《战略与民族中心主义》、彼得·卡赞斯坦著《文化规范与国家安全:二战后日本警察与自卫队》、彼得·卡赞斯坦主编的《国家安全文化:世界政治中的规范与认同》、肯·布斯和拉塞尔·特鲁德主编的《亚太地区的战略文化》、福里斯特·摩根著《胁迫与日本帝国的战略文化:对21世纪强制性外交的意义》、约翰·格伦等主编的《新现实主义对抗战略文化》、科林·格雷著《核战略与国家风格》等。①赵景芳:《美国战略文化研究》,时事出版社2009年版,第11~20页。国外具有代表性的关于战略文化研究方面的学术文章主要有弗朗西斯·福山的《历史的终结》、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的《大失控与大混乱》、亨廷顿的《文明的冲突》、杰克·斯奈德发表的兰德公司报告《苏联战略文化:对有限核行动的影响》、杰克·斯奈德的《战略文化概念》和《帝国的神话:国内政治与国际野心》、科林·格雷的《战略的国家风格:美国案例》、布拉德利·克莱因的《霸权与战略文化》、罗宾·勒克姆的《武器文化》等。②赵景芳:《美国战略文化研究》,时事出版社2009年版,第11~15页。

国内关于战略文化研究方面的学术文章,以“战略文化”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上搜索,有300万条之多;以“战略思维”为关键词搜索,也有100多万条——这方面的情况不一一列举。涉及战略文化研究方面内容的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以“战略文化”在中国知网上进行全文搜索,有56万余篇;涉及战略思维研究内容方面的硕士和博士学位论文,以“战略思维”在中国知网上进行全文搜索,有38万余篇——这方面的情况也不一一列举。另外,我军院校和一些科研机构的硕士、博士学位论文,对于我军的战略文化以及美国、英国、印度、以色列、日本等国的军事战略文化和军事战略思维,也有专题的研究成果。

其次是与战略文化研究直接相关的孙子兵学文献,即运用《孙子兵法》研究各种问题时涉及战略文化和战略思维方面的著作、学术文章、学位论文。迄今为止,《孙子兵法》研究著作到底有多少部,这是一个很难统计的数字,但一些资料统计说《孙子兵法》现今已被翻译成29种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据“孙子兵法全球行”报道:日本迄今已出版《孙子兵法》书籍达200多种,相关书籍400多种。据王长河《台湾研究孙子兵法廿年》一文披露,1990至2009年,台湾出版相关《孙子兵法》专业书籍计285册。美国的《孙子兵法》的英译本独占鳌头,有17种版本。韩国也是热衷于出版、普及和研究《孙子兵法》的国家之一,自1953年以来,已陆续出版了百余种韩文版相关书籍,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每年都有新作问世。从这些统计与报道中不难推断,全球范围内的《孙子兵法》研究著作一定是数量惊人的。关于《孙子兵法》研究方面的学术文章,以“孙子兵法”为题从中国知网进行篇名搜索,共搜索到了2600多篇文章;以“孙子兵法”为关键词进行期刊全文搜索,有34000余篇文章;以“孙子兵法”为关键词进行博硕论文全文搜索,有11000千多篇学位论文;以“孙子兵法战略文化”和“孙子兵法战略思维”为关键词从中国知网进行博硕全文搜索,分别有7000和5000余篇学位论文涉及了战略文化与战略思维方面的研究。

二、孙子兵学文献对战略文化研究的现实价值

上述研究《孙子兵法》战略文化的孙子兵学文献及与战略文化研究相关的孙子兵学文献,对于进一步研究《孙子兵法》战略文化理论和创新中国特色的战略文化理论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指明了《孙子兵法》战略文化研究的方向和基本范式

从上述孙子兵学文献来看,当代孙子兵学研究有两大突出弱点:一是简单阐释孙子各方面兵学思想的较多,学术著作和学术文章大多在低层次诠释上徘徊;二是简单地选择一些孙子兵学思想,结合军事斗争、企业管理、商战竞争等进行如何应用方面的探讨,也基本上属于低层次思考。因而,当代孙子兵学研究的重点究竟应当向何处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王普丰的《孙子兵法是中国战略文化的瑰宝》、吴如嵩的《以战略文化为龙头推进<孙子兵法>研究》等文章,则提出了一个重大的《孙子兵法》研究课题——《孙子兵法》战略文化研究。这一课题的提出,无疑指明了今后《孙子兵法》研究的一个重点方向。因为,《孙子兵法》是中国传统战略文化的代表性著作,《孙子兵法》超越战争和军事的大战略思想,不但蕴含了丰富的战略文化思想,也是中国传统战略文化的重要根基,因而大力挖掘《孙子兵法》的战略文化思想,应是当今孙子兵学研究非常重要的突破方向。

少数学者虽然只是从各自的理解和不同的角度研究了《孙子兵法》的战略文化思想,没有系统深入地揭示《孙子兵法》的战略文化理论体系,也没有形成《孙子兵法》战略文化研究的基本范式。但是,这些探索无疑开拓了学者们研究《孙子兵法》战略文化理论的视野,为今后的孙子战略文化思想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孙子兵法战略文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比较系统地探讨了孙子战略文化思想的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和内容体系,《孙子兵法战略文化研究》一书则以此文为基础,进一步探讨了《孙子兵法》战略文化研究的范式、孙子战略文化的传播与创新等方面的问题,无疑探索出了一个研究《孙子兵法》战略文化理论的比较好的模式,而且指明了进一步创新研究《孙子兵法》战略文化的范式问题,对于今后研究《孙子兵法》战略文化理论,无疑具有借鉴与参考价值。循此研究范式进行孙子战略文化研究,定能推出更多的研究成果,而范式的创新,则又能进一步推动《孙子兵法》战略文化研究的不断创新。

(二)是创新《孙子兵法》和中国特色战略文化的基础和方法论导向

战略文化研究起源于20世纪上半叶的美国,成熟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中国的战略文化研究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而《孙子兵法》战略文化研究则是近几年的事情。但是,从上述研究战略文化的文献情况来看,我国的战略文化研究成果数量上远比西方要多,研究模式和视角虽然多以借鉴西方为主,但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模式,对于战略文化内涵与外延的理解,也远比西方丰富。因而这些成果对于研究《孙子兵法》战略文化理论和构建中国特色的战略文化理论体系,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材料,同时也提供了研究的方法论参考,如果加以认真的研究和梳理,必能形成中国特色的战略文化研究方法论和研究范式。

另外,数百万条战略文化和战略思维研究方面的文献资料,几乎涉及战略文化和战略思维理论本身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适用领域,因而对于拓展《孙子兵法》战略文化研究的视野大有裨益。《孙子兵法》战略文化研究无疑应当在坚持现有研究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研究方向,不但要继续深化孙子战略文化思想的战略观念、战略思维模式、战略行为选择偏向模式方面的研究,还应当进一步拓展到孙子的价值观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思维方式文化、科技文化、管理文化、和合文化等更多领域,建立起既系统又分化的《孙子兵法》战略文化体系。而《孙子兵法》战略文化研究已经形成的一些研究模式和取得的研究成果,对于建立中国特色的战略文化理论体系,则具有参照作用。

我国目前的战略文化和战略思维研究成果虽然数量颇多,但缺乏基本的研究范式的统揽,因而难以建立中国特色的战略文化研究方法论和研究范式。所以,借鉴《孙子兵法》战略文化研究的模式,无疑会对构建中国特色的战略文化理论体系形成比较科学的研究范式起到参照作用。总体来看,纯粹的孙子兵学研究文献、研究孙子战略文化的孙子兵学文献,以及战略文化和战略思维方面的可资孙子兵学研究的文献,我们都可以视之为孙子战略文化研究文献,对于研究《孙子兵法》战略文化和构建中国特色的战略文化理论体系,都是非常宝贵的研究材料,我们应当进一步完善这方面的文献数据库,为繁荣孙子兵学研究和研究孙子战略文化及构建中国特色的战略文化理论体系服务。

三、关于借鉴孙子战略文化研究创新中国特色战略文化的若干思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余年来,不但有效地维护了自身的国家安全,而且由于以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引领而日益强盛起来。但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仍然任重道远,因而我们的时代仍是一个需要战略文化和战略思维的时代。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兴起的战略文化和战略思维研究的热潮,也正是由于存在这种需要使然。不过,这些研究还只是阶段性的成果,没有系统化,没有形成符合当今时代特征的战略文化和战略思维理论体系。所以,我们应当梳理现有研究成果,加快中国特色战略文化理论的创新,使我国的战略决策、战略实践具有坚实的战略文化支撑。基于目前孙子战略文化研究的现实情况,本文提出以下若干创新中国特色战略文化方面的思考:

(一)构建中国特色战略文化理论体系必须深入探讨的问题

我国的战略文化研究已经进入到需要构建理论体系的时期,但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战略文化理论体系、如何构建这个理论体系,却是一个非常难的问题。

首先,是否需要构建各个领域中的战略文化理论体系?文化是一个涵盖非常广泛的概念,政治、经济、军事、国防、外交、企业管理与竞争等各个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战略文化是文化的核心。从逻辑上来讲,似乎各个领域都应当有自己的战略文化,但我们真的需要在各个领域都建立起自己的战略文化理论体系吗?文化如果无所不包,就不成其为文化,战略文化也应是如此。因此,构建中国特色的战略文化理论体系,应当认真思考战略文化到底涉及什么样的实践领域这个基本的问题。

其次,是否应当构建不同层次的战略文化理论体系?学者们认为,文化是分层次的,有两分说,即分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有三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有四层次说,即分为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有六大子系统说,即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等。①http://baike.haosou.com/doc/5366095-5601798.html 好搜百科“文化”词条。笔者认为,剖析文化的结构层次,也可以分为物态文化、制度文化、方式文化和价值观文化四个层次,其中的方式文化又包含了行为方式文化和思维方式文化。然而,不管怎样剖析文化的结构层次,文化无疑都是具有多层次性的。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战略文化也是有多层次结构的。但是,构建战略文化理论体系,是否也应当在上述的某个层次结构中分层次进行构建呢?逻辑上讲,是应当在各个不同层次上构建战略文化理论体系的。但是,战略文化之所以被称之为战略文化,是因为战略文化不同于一般的文化。因为,战略文化有两个基本的要素,一是“战略”,二是“文化”,不属于战略实践层次的文化,显然不是战略文化。因此,在各个层次都建立战略文化理论体系,似乎既不可能,也不需要。可是,战略文化又必然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各个层面的文化的积淀,战略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根本不可能离开各个层次的文化,因而构建战略文化理论体系,确实需要认真思考是否需要构建不同层次的战略文化理论体系、怎样构建不同层次的战略文化理论体系这个基本的问题。

再次,是否需要一定的研究范式来构建战略文化理论体系?一般而言,构建理论体系是需要特定范式的,范式不同,构建的理论体系也必然不同。从上述大量的孙子战略文化研究文献来看,许多研究成果是没有范式的,研究者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或自己的特长,对战略文化的概念、内涵、外延和内容等问题,各自进行表述,虽然反映了孙子战略文化的各个方面,但却因为没有较统一的范式而难以构成体系化的战略文化研究成果。所以,战略文化研究确实应当有一定的研究范式。但是,运用一定的研究范式来研究战略文化,又会带来研究的局限性,难以反映战略文化的全貌,并且形成不同范式间的冲突。例如,美国的战略文化研究,先后经历了“机械决定论”时期、“工具论”时期和“干预性变量”时期,对于战略文化的概念、研究内容和功能,各自的认识都是不同的,很难说哪个时期的研究模式更加科学或合理。我国的战略文化研究,多数学者的研究并没有一定的范式,存在着对战略文化概念定义过于宽泛、战略文化研究成果缺乏可操作性的问题,有的学者研究战略文化的方法完全是经验性的,存在方法不严谨的问题。少数学者则试图在借鉴美国和西方战略文化研究范式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研究范式,但也多以借鉴美国的战略文化研究范式为主,缺乏本体论和方法论,因而也难以科学反映中国特色的战略文化传统和现实需求,难以构建面向未来的中国特色战略文化理论体系。所以,创新中国特色战略文化,确实需要我们深思是否应当确立科学的研究范式、怎样确立科学的研究范式、是否应当有不同结构或层次的研究范式的问题。

上述三方面的问题,不但是运用孙子兵学文献研究《孙子兵法》战略文化必须解决的问题,也是创新中国特色战略文化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把这些问题解决好了,才能解决战略文化研究的总体方向问题。

(二)创新中国特色战略文化的主要着力点

创新中国特色战略文化,除了要先解决上述问题,还需要找准着力点,既要梳理中国特色战略文化的传统,又要以需求牵引战略文化的发展。

首先,要科学总结中国的战略文化传统。中华民族是战略文化高度发达的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战略文化传统。但是,对于这些传统的战略文化,我们今天并没有予以科学地总结。即使如《孙子兵法》,尽管其有关战略文化研究的成果颇为丰富,但事实上也还没有完全反映其科学的战略文化的思想和价值。其他如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传统文化,以及包括《吴子》《六韬》等在内的大量兵家典籍,都有着丰富的战略文化思想,但关于这些方面的战略文化研究基本上还没有着手。当代中国特色的战略文化理论体系构建,不可能脱离我们民族悠久的战略文化传统和丰富的战略文化资源,因为它们构成了当代中国特色战略文化理论体系的基础和重要内核。所以,我们需要以孙子战略文化研究为动力,大力加强中国传统战略文化方面的研究,让辉煌的中国传统战略文化在构建中国特色战略文化理论体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其次,以需求牵引中国特色战略文化的发展。战略文化研究是为我国的战略实践服务的,因而发展中国特色战略文化必须突出需求牵引。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国既需要坚定不移地坚持走和平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需要有效维护日益复杂的国家安全,更需要维护与我国发展利益和综合实力相称的国际地位。然而,允许我们战略犯错的空间很小,甚至容不得有较大的战略失误,因而战略文化应当成为我国战略实践坚实的文化支撑。从国家战略实践层面看,我国的战略实践包含了国家发展战略、国家安全战略和国家军事战略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的战略实践,从战略决策的制定、战略行为模式的选择,到战略实践的指导,都需要相应的战略文化支撑,因而我们必须从国家发展战略、国家安全战略和国家军事战略三个层面的需求出发,牵引这些领域中战略文化理论的创新,并以此保证这些领域中战略决策的科学性和战略指导的超前性、主动性和灵活性。但是,这三个层面的战略文化创新,不仅要以自身的发展需求作牵引,也需要以其他国家作参照。因为,战略是互动的,知彼知己,才能百战不殆。所以,我们还应当大力加强他国战略文化研究和比较研究,高度关注具有战略雄心和拥有战略实力的国家的战略文化底蕴及其发展,从而牵引中国特色战略文化理论体系的构建。在不断调整和发展的未来多极化国际战略格局中,在发展利益和国家安全利益不断冲突和调整的过程中,我国的发展进程、大国地位及国家安全,不仅取决于我们国家硬实力的发展,更取决于战略文化这一软实力所具备的功能、影响力及其发挥程度。

综上所述,我们认真梳理孙子战略文化研究文献,科学认识其价值,切实解决好中国特色战略文化理论体系构建的途径与方法,既是繁荣孙子学和构建中国特色战略文化理论体系的需要,更是实现中国梦的战略实践的需要。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文化强国战略,我们应当充满文化自觉、自信意识,以文化自强行为,弘扬中国战略文化传统,努力构建中国特色战略文化理论体系,让中国特色的战略文化创新发挥推动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促进世界和平的作用。

(责任编辑:李兴斌)

The Studies of Sun Zi’s Strategic Culture and the Innovations of Strategic Culture with the Special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Zheng Miaomiao Yang Xin

Over more than 2,500 years sinceThe Art of Warcame into being, a lot of research documents have been turned out, which have provided abundant raw materials and research modes for the research of strategic culture ofThe Art of Waras well as innovating the strategic culture with the special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is article looks back to and reviews the documents and significance concerning the studies of Sun Zi’s strategic culture and puts forward some ideas concerning applying the documents related to the studies of Sun Zi’s strategic culture top building up a theoretical system of the strategic culture with the special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B22

A

2095-9176(2017)03-0100-07

2017-02-07

郑苗苗,女,江苏省教育考试院教育管理助理研究员;杨新,南京大学军事教研室副教授。

Kew Words:The Art of War; Strategic Culture; Documents

猜你喜欢

兵学战略思维孙子兵法
兵学商用人物
——刘家文
兵学商用人物
——徐小林
《孙子兵法》组歌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战略思维
“ 孙子兵学与建军之路征文”启事
“四个全面”是辩证统一的战略思维
战略思维:领导干部的必备能力
学习毛泽东战争指导上的战略思维品格
谈对《孙子兵法》原文的理解
涌入日本的《孙子兵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