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2017-01-27
声音
习近平:中越应妥善管控分歧,推进海上合作
越共中央总书记阮富仲于2017年1月12~15日对中国进行了为期4天的正式访问。中越两国领导人对中越未来的合作发展充满了希望与期待。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就进一步发展中越关系提出了7点建议。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此访恰逢中越建交67周年及两国传统新春佳节即将来临之际,体现了越共中央和总书记同志对中越两党两国关系的高度重视。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越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两国传统友谊日益巩固,政治互信不断深化,务实合作成果累累,人文交流更加活跃。我们对中越关系的良好发展势头感到高兴。
为了进一步发展中越关系,有7点建议,一是加强高层引领,增进政治互信。两党两国领导人保持经常接触,为推动双边关系发展发挥重要战略引领作用。二是深化两党合作,促进交流互鉴。两党关系对两国关系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双方要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交往格局,深化治党治国经验交流互鉴,共同提升执政能力和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三是深化务实合作,加快战略对接。要发挥双边合作指导委员会的统筹协调作用,深化两国互利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四是拓展两军交往,深化安全合作。双方要深化两国执法安全交流合作,落实已经签署的合作机制和协议。五是活跃民间交往,夯实民意基础。双方要密切两国人民特别是年轻一代交往,加强教育、文化、新闻、旅游、体育等领域合作。六是妥善管控分歧,推进海上合作。双方要加大战略沟通力度,继续增进互信,为海上问题的解决奠定扎实的政治基础,同时推进海上共同开发与合作。七是加强国际协调,维护共同利益。中方支持越方举办2017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在国际传播的舆论场,中国应该“借船出海”
“‘一带一路’软力量建设高端论坛暨中国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跨学科智库联合体启动仪式”于1月7日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近20名专家学者参会,就提升中国“软力量”,助推“一带一路”建设等议题发表主题演讲。
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学者陶一桃:跨越制度、文化的约束,建设一个具有包容性的认知共同体,对于“一带一路”掷地有声地实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传媒大学校长胡正荣:在国际传播的舆论场上,我们应该“借船出海”,利用对象国的媒体、专家、权威人士和意见领袖等来讲述“一带一路”的意义,加强软实力的建设和输出。有些话,从当地人口中说出来,比我们自圆其说效果更好。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刘中民:“一带一路”倡议从提出到现在已有3年,中国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互通、资金融通等经济方面取得了诸多成就;在文化软实力方面,中国正在努力与沿线国家拓宽“民心相通”的“情感共振”地带。相对于经济方面,文化沟通涉及到深层次的价值观念,本身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一带一路”得到众多发展中国家的响应,这不仅仅是一种共同“分享蛋糕”的经济交流,也是一种构建和平机制,达成广泛共识、形成主体多元化的文化和民意交流。中国企业“走出去”要有信心更要有耐心,这样才能使文化软实力的积累越来越深厚。
港媒:“一带一路”将让中国—东盟经济更紧密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月8日刊发题为《中国的“一带一路”正改变东盟》的文章,文章表示“一带一路”令中国—东盟经济更紧密。文章具体内容摘录如下:
在西方的政治思维变得更具孤立主义色彩之后,许多发达经济体把目光转向了本国国内。此时中国却主动寻求对外接触,寻求与经济伙伴建立更强的贸易和投资联系。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这一主动对外接触政策的典范。而鉴于东盟对于中国的重大经济意义以及地理位置上的接近,“一带一路”倡议的一个重点就是东盟经济体。
东盟和中国正致力于推动2020年双边贸易额提高一倍,达到1万亿美元。“一带一路”倡议将在这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它将加强东盟成员国之间以及东盟成员国与中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使世界上两个最具活力的经济区域进一步靠拢。
如果西方主要经济体收缩其传统的全球经济联系,那么,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必将填补由此产生的一些空缺。
对东盟成员国而言,这个倡议将有助于填补基础设施的欠缺并促进工业发展。该地区将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心,占据得天独厚的位置。
对中国来说,“一带一路”倡议将提供一个绝佳平台,供其发展与亚洲邻国的关系,同时促进其自身高铁网络的发展,并出口高端技术和服务。中国铺设了超过2万公里的高速铁路轨道,它拥有的高铁里程超过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
基础设施融资迄今为止一直是大多数东盟国家的难题。除了新加坡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排除的马来西亚以外,东南亚国家总体上都面临巨大的基础设施融资缺口。
中国“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项目的种子基金主要来自中国政府,也得到了中国各商业银行的支持。该倡议规模宏大,气势不凡,设置了中国未来几年的投资愿景。
实施“一带一路”议程需要高度的相互合作、理解和信任。但若能仔细分析和处理相关的监管、政治和金融风险,它就会为东南亚和中国带来优质且持久的经济增长——尤其是在全球形势变幻不定的当前时期。
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应结合比较优势,减少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
对于同样具有廉价劳动力优势的越南、泰国、菲律宾等东盟国家而言,制造业差异化发展无疑是使其从东盟诸国中脱颖而出、获得长远发展的最优途径。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英在接受中国《国际商报》记者采访时也给出了自己的观点:
对于越南而言,拥有悠长海岸线的优越地理位置、更年轻的劳动力以及更大的对外投资开放程度是其比较突出的优势。越南的水泥制造业也十分发达,全球排名第5;汽车制造业正在加速发展,有120多家生产汽车零部件及车身和组装的厂家;油气工业也正在发展,年产原油近2000万吨,成品油的自给率接近50%。
由于长期累积的比较优势,泰国2015年生产汽车191万辆,出口120万辆,是东盟最大的汽车生产制造和出口大国,也是全球第12大汽车生产大国。泰国汽车制造装配业发达,与其国内发达的公路交通网络不无关系,其中通过老挝或者越南与中国连通的公路就有9条之多。泰国基础设施比较发达,电力充裕,这些都非常有利于发展汽车等制造业。此外,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低也是泰国经济稳定、吸引外资的一个优势。
菲律宾最大的优势是劳动力优势,成本低、素质高,人才识字率在95%,仅这一项就吸引了大量西方制造业转移至菲律宾。
而中国,一方面是东盟主要的出口国和原材料进口国;另一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建设是推动中国制造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之一。随着“一带一路”构想加快推进,东盟国家仍然需要加强同中国的合作。这种合作可以考虑结合越南、菲律宾、泰国等东盟各国所拥有的制造业比较优势和中国高端产业的比较优势。此外,应加强中国与东盟合作机制的升级,提升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结构互补,尽快推动产业内分工和细化产品分工,减少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