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实施与借鉴
2017-01-27任杰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任杰(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日本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实施与借鉴
任杰(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尽快恢复经济,日本政府先后制订和出台了一系列技术性贸易措施,在食品农产品、化学品、日用消费品、医药等领域加强非关税性管制。分析日本技术法规、技术标准、产品质量认证制度、合格评定程序、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和绿色技术壁垒等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性贸易措施, 总结日本在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过程中积累的宝贵经验, 可为我国构建符合国际规范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促进对外贸易提供借鉴。
技术性贸易措施 技术法规 技术标准
迄今为止,日本制定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被公认为全球标准最高、管控最严厉、检验检测最严格的制度体系。日本在实施技术性贸易措施的过程中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1 日本技术性贸易措施
日本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主要包括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产品质量认证制度与合格评定程序、绿色技术壁垒、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和近年来逐步实施的“蓝色贸易壁垒”等。
1.1 技术法规
日本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以法律法规为基础,比较有影响的法律法规包括《动植防疫法》《家畜传染病预防法》《食品卫生法》《药事法》《出口检查法》《工业标准化法》《出口设计法》《产品责任法》等,通过立法形式,建立对进出口商品进行检验管理的依据。这些法律和法规明确规定了进出口产品的生产、加工、经营、销售单位以及商品检验、海关等执法部门的法律义务和责任,对违法者进行法律制裁。同时,要求不论出自何地的产品,均要在满足一定的品质和规格要求之后,才能进行生产、销售和使用。
1.2 技术标准
日本的标准按照制定部门可以分为国家级标准、专业团体标准、政府部门标准以及企业标准4个类别。
(1)日本工业规格。日本工业规格(JIS)是日本国家级标准中最重要、最权威的标准,几乎涉及到各个工业领域。主要包括:产品标准(产品形状、规格、质量、性能等)、方法标准(试验、分析、检测与测量方法和操作标准等)、基础标准(术语、符号、单位、优先数等)。《日本工业标准法》于 2004 年6 月修订,并于 2008 年 10 月 1 日起全面实行新的JIS 标志认证制度。修改的主要内容有 :将原来的国家认证变更为由第三方民间机构(登录认证机构)进行认证;废除指定商品制(即政府指定可以标注JIS 标志的产品范围)、扩大认证对象产品至 JIS 定义的所有工、矿业产品及其加工技术;扩大申请者范围,从仅限于日本国内外的制造商或加工业者增加至商社、进口商以及海外的出口商。
(2)日本农业标准规格。日本的农业标准化管理制度(JAS)是对日本农林产品及其加工产品进行标准化管理的制度。任何在日本市场上销售的农林产品及其加工品(包括食品)都必须接受 JAS 制度的监管。其内容一般包括:使用范围、用语定义、等级档次、测定方法、合格标签、注册标准及生产许可证认定的技术标准等。近年来,JAS 标准体系不断调整和扩充。日本已对 393 种农林水产品及食品制定了相应的规格,这些严格的规格要求堪称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日本市场的枷锁。2006 年 3 月 1 日,修订后的《日本农林物资标准法》开始实行,其中对 JAS 制度进行的修改包括 :增加了有关流通方法的标准、把注册认证机构移交给第三方民间机构、扩大能够加贴 JAS 标志的范围等。
(3)民间标准。JIS 和 JAS 是典型的日本政府部门制修订的标准,除这两个最基本的标准外,日本的民间标准几乎遍布各个行业甚至精确到产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日本钢铁协会(ISIJ)的标准和日本汽车工业协会(JASO)的标准等[1]。
1.3 产品安全标志认证
日本的产品安全标志认证(PSE)是日本的一项强制性认证,就如同我国的 CCC 认证。日本的《电气装置和材料控制法》(DENTORI)规定,498 种产品进入日本市场前必须通过安全认证。其中,165种 A 类产品应取得 T-MARK 认证,333 种 B 类产品应取得 S-MARK 认证。其中,B 类产品分为简单布线套管和接线盒、100V ~ 300V 间的简单单相马达、家用电热产品、家用电动或电玩产品、使用光源的民用或家用产品、家用及商用电子产品以及其他100V ~ 300V 间的电器产品 7 个部分。从 2001 年 4月 1 日起,日本 DENTORI 正式更名为《电气产品安全法》(DENAN)。新的体系将由非官方机构来保证产品的安全性,不但替代了原来的“T”标志,而且还加强了对进口商的惩罚措施[1]。
1.4 严格的检验检疫程序
日本凭借其先进的技术水平和较高的生活标准,对进口工业产品和农产品在安全、卫生方面提出严格的要求和审核程序。所有进口食品都必须通过日本厚生劳动省管辖的食品检疫所的检查和海关手续之后才能够进入日本国内市场流通。日本检验检疫程序严格,如果企业被发现一次违反农残标准,厚生劳动省就会将对该产品的检验频度由 10%提高到30%,12 个月内如果再次违反,厚生劳动省将对整个国家同一产品的检验频度提高到 100%。这些要求表面上对本国产品、进口产品一视同仁,但由于执行过程中手续繁杂,并在做法上具有歧视性,因而对进口商品形成了贸易障碍。我国是对日本农产品的出口大国,日方严格且繁琐的检验检疫程序进一步加重了中国生产商的负担。
1.5 “肯定列表制度”
2006 年 5 月 29 日,日本有关部门对所有进口农产品实施“食品中残留农业化学品肯定列表制度”(简称“肯定列表制度”)。该制度涉及 302 种食品、799 种农业化学品、54782 个限量标准,涉及全部农产品、全部农兽药和饲料添加剂,涵盖了肉类、水产品、蔬菜、水果等几乎所有日本从中国直接进口的农产品。该制度也被视为日本最为典型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根据“肯定列表制度”,日本避开了复杂的 WTO 申请程序,对没有参照标准的农药残留均可执行“统一标准”,从而最终达到非关税贸易壁垒的目的。
1.6 对于“指定添加剂”的管理制度
日本对食品添加剂实行极其严格的限制。部分食品添加剂虽已经联合国粮农组织及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且被广泛应用,但日本未将其列入获批准的食品添加物清单,或者是即使批准也设定较高的标准,含该类添加剂的产品在对日出口时依然可能受阻。日本通常将某一种食品添加剂的允许使用范围仅限定于本国生产的传统食品,从而对进口食品形成阻碍。此外,日本食品添加剂的检验程序价格昂贵而且费时,也不利于外国食品进入日本市场。经过多次修订,截至 2011 年 3 月 15 日,日本“指定添加剂”名单上的安全添加剂已达 413 种[1]。
1.7 日本版“REACH”加强对化学品的管理
2008 年 11 月,日本政府表示,将在 2010 年以法律形式要求从事化学品业务的相关企业就化学品的产量、进口量以及用途等每年向政府报告一次,目的是对可能造成环境和健康危害的化学品进行严格管理。这项制度被称为日本版“REACH”。日本版“REACH”对两万多种化学品规定报告义务。政府通过对企业报告资料的汇总分析来把握化学物质总量,并监督其不会对环境和国民健康造成损害。同时,政府还将公布危险性较高的“优先评价物质”,并把有害化学品由 354 种增至 462 种,对危险化学品将实行从供货商到生产的全过程管理。该项制度的实施涉及日本包括化学品生产、汽车、电器等数千家企业。2009 年 7 月 30 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厚生劳动省、环境省联合发布通报《修订关于化学物质控制法的内阁法令》,共有 12 种化学物质的生产或进口须经授权,有 11 种则禁止进口 ;2010 年 2 月5 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发布 G/TBT/N/JPN/325 号通报,将润滑油、液压油、粘合剂(源自植物和动物的介质除外)等 12 种化学物质指定为禁止进口产品[1]。
2 日本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实施对我国的借鉴
从日本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制定与实施可以看出 ,日本已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有力保护了国内产业,值得我国借鉴与学习。我们应该结合我国国情,参考国际规范构建我国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
2.1 建立完善技术法规体系
(1)加大法规标准的制定力度,将技术规范纳入法规。根据我国的安全管理要求,在涉及安全、卫生、健康、环保、反欺诈等诸方面制定强制性标准,制定和实施对国外相关技术产品有一定针对性、抑制性和限制性的有关法律、技术标准和检验制度,把未达到技术标准的产品拒于国门之外。
(2)要根据我国实际需要 , 借鉴国际经验 ,针对现存技术的法律法规体系的缺陷 , 进行填补空白、充实完备立法工作。促进技术法规、标准、认证认可与检验检疫工作的协调统一。
2.2 建立完善技术标准体系
日本的科学技术水平比较高,而且在某些领域居于技术垄断的地位。日本制定的技术标准大多数比国际标准还严格,当外国产品进入日本市场时,不仅要求符合国际标准,还要求与日本的标准吻合。据此,日本既可以促进本国低标准的产品出口,又可以通过严格的强制性技术限制有效地阻止外国产品对本国市场的冲击。与日本相比,我国建立的技术标准还有比较大的差距,不仅标准体系不够完善,有些产品还缺少标准,而且有些标准低于国际标准或日本标准,对于符合我国标准的产品可能不符合日本的标准或其他发达国家标准,对于出口产品来讲不得不实施“双重”标准。因此,我国要借鉴日本经验,建立完善标准体系。
(1)认真研究我国技术标准与日本等发达国家及国际技术标准的差异性 , 逐步接纳国际标准 , 力求按产品的性能来阐述产品的技术标准,加速我国技术标准立足于国际市场的步伐。
(2)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 , 参加国际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 通过直接参与国际标准的制修订 ,可以及时了解国际上相关产业发展的最新动向,有利于将我国技术标准纳入国际标准。
(3)充分利用 WTO/TBT 和 WTO/SPS 有利条款 ,研究和制定为保障我国正当目标和适当的保护水平而设置必要的技术标准门槛,将一些我国企业能够达到而外国企业难以达到的,或我国国情特有的技术指标制定成国家标准。建立以自主知识产权为基础的标准体系 ,构筑我们自己的技术标准门槛 ,增强我们的国际竞争力。
2.3 建立完善产品认证体系
在日本,农产品身份证是一项非常重要而又特殊的质量认证制度,早在 2002 年,日本就开始实施牛肉身份证认证制度,2003 年,又相继在全国推行大米身份证认证制度,即只有标明了认证号码、生产者姓名、产地和品种等各种身份信息的大米才能进入日本市场,否则将不能进入日本市场。日本还利用环境标志对进口产品进行限制,不仅要求产品质量达标,而且产品生产、运输、销售和消费的全过程都要有利于环境,对人体健康无害。2011 年 4 月,中日签署《中国环境标志与日本生态标签互认协议》,标志着中日两国在环境认证领域的合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有利于消除双方的非关税“绿色壁垒”。同时,我国应结合日本的 JAS 认证体系及优良农产品认证、食品身份证认证、食品企业注册等在日本使用比较广泛的农产品认证体系建立中国农产品认证体系,从而争取与日本的进口要求达到无缝衔接,提高中国出口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4 加强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的预警工作
我国政府各有关部门应在充分利用 WTO 各 成员 在《TBT 协 议》和《SPS 协议》中提供的相关技术标准的基础上,加强对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技术性贸易措施的评估和预警工作,及时向中国涉及农产品等出口企业提供 WTO/TBT 和 WTO/SPS 通报,发布预警信息,及时提供国际上农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的发展动态以及主要农产品贸易对象国的技术法规等,提早准备和应对,突破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封锁,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3 结论
综上所述,日本等发达国家建立的技术性贸易措施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安全、环保意识的提高而产生的国际性贸易规范措施,既在限制贸易自由化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消极意义,同时也是我国乃至全球经济面临的一大机遇。我国政府、主管机构、出口企业以及行业组织等必须把握好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通过技术创新、标准创新、国际合作逐步完善国内的技术性贸易措施体系建设;出口企业与行业组织等通过产业优化、质量提升等来提高我国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积极应用国际技术标准的同时,从根本上完成对国际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突破。
[1] 商务部产业损害调查局. 日本技术性贸易措施实施情况[N].国际商报,2012-08-02(A05).
The Implementation of and Lessons from Technical Trade Measures in Japan
Ren Jie ( School of Economics, Jilin University )
After World War II, in order to restore economy as soon as possible,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has formulated and issued a series of technical trade measures to strengthen non-tarif f regulation in food products, chemicals, consumer goods, medicine and other area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jor measures of Japanese technical regulations, technical standards, product quality certi f cation system, conformity assessment procedure, sanitary and phytosanitary measures and green technical barriers, summarizes the precious experience accumulated by Japan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s for China to build a technical trade measures system in line with international norms and promote foreign trade.
technical trade measures, technical regulations, technical standa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