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主术训: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研究》*
2017-01-27□
□
在西方对中国哲学的研究越来越热的背景下,该书对其是一个有益的增补。安乐哲(Roger T.Ames)博士选取了这样一个高度专业的课题,聚焦于汉初《淮南子》哲学文集中的一部具体篇章—《主术训》。然而,这样一个看似狭窄的话题,却是从一个宽泛的角度来进行研究的。安乐哲巧妙地从《主术训》(Art of Rulership)中所包含的政治思想出发,追根溯源到先秦。他在“概念重绎”(conceptual reconstruction)上的实践可谓是一次大胆的尝试。结果他认为该篇极富思想性的学术论文有着引人注目的深意和创意,是一部出类拔萃的具有独创性的调和主义著作。这样看来,安乐哲完全否定了劳思光教授的断言—“《淮南子》一书,作为一理论著作看,可取之处甚少,可作为一种资料。”①劳思光:《中国哲学史》,第2卷,第121页。译者没有找到原文,但是找到了劳思光的《新编中国哲学史》,2005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对应的原文是“《淮南》一书,若作为一理论著作看,可取之处甚少,可作为一种资料,代表汉代人心目中之‘道家者’,则是最适当之文件。”—译者注的确,这是对《淮南子》最新、最正面的再评价。
该书由截然不同的两部分组成。前六章(第1—164页)分析了《主术训》的六大核心概念,即:“史学”(History)、“无为”(Noaction)、“势”(Strategic Advantage)、“法”(Penal Law)、“用众”(Utilizing the People)和“利民”(Benefiting the People),将它们分别与先秦时期的儒家、道家和法家进行对比,以此来证实其别致且富有吸引力的思想成分。该书的后一部分(第165—209页)是中文《主术训》的完整英译,毫无疑问这对于英语阅读大众来说是很有价值的。结尾部分的参考文献、章节列表以及总索引提高了该书的使用价值。
安乐哲博士在文章中体现出来的辛勤与智慧随处可见。他常常凭借其洞察力进行论证。例如:尽管法家的术语、类比、隐喻和引喻被频繁地采用,也不能判定《主术训》本质上是一篇法学之作,这样说很具有信服力。当然,这样的言论也并非是全新的。大约近二十年之前,萧公权教授在他的经典著作《中国政治思想史》中颇具说服力地论述了《淮南子》的调和特质。②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45年。汪荣祖教授在这里所参阅的是牟复光(F.W.Mote)翻译的英文版,普林斯顿: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79年,第577页。中国近代学者韦政通也总结道,《主术训》的作者对先秦法家的严格性进行了明显的修饰,事实上,旨在将统治者置于律法的管控之下。①韦政通,《中国思想史》,第1卷,台北:水牛出版社,1980年,第441页。尽管如此,安乐哲还是用更大量的证据分析论述了他对该论文的独创性见解。
在安乐哲的分析中,一个主要的缺点就是在追溯思想的演变过程中,他仅仅局限于道家、法家和儒家这三个先秦的思想学派,其他的学派如在《淮南子》中有突出地位的阴阳学说和名家却被完全忽略了。更令人遗憾的是,《主术训》与汉初黄老学派的思想关系也没有被提及。众所周知,黄老学派的政治思想与先秦道家明显不同,对汉初朝政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淮南子》中也可找到其精确的痕迹。在以《淮南子》的政治思想为中心的研究工作中似乎很难忽视掉黄老思想对朝政的关怀。
也许作者对政治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也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作为主持撰写《淮南子》的皇室子弟淮南王,刘安提出了一个“对于集权控制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事实绝非这么简单。既然我们已经知道刘安打算密谋反叛之后自杀,那么他的举动是否可以被视为政治抗议?甚至是造反呢?抑或是欲增强萌生于汉初时期而如今却日渐式微的黄老政治思想,通过使之与影响力逐步上升的儒家和法家思想相融合所进行的一次思想上的努力呢?任继愈教授又提出另外一个问题,即《淮南子》也许反映了在汉武帝执政之前中央与地方政治集团之间的思想冲突。②任继愈,《中国哲学史》,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56页。在《淮南子》主要论述的研究工作中,所有的这些问题都是值得重视的。
安乐哲博士告诉我们,该书只是他翻译《淮南子》长期计划中的一小步而已。希望这些评论可以为他完成计划提供建设性意见。
捷克翻译家李素荣获第十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之“青年成就奖”
李素(Zuzana Li)是捷克当代汉学家,热爱中国文学,创办了“新”(“XIN”)出版社,翻译出版了很多中国当代文学作品,将很多中国优秀文学作品译介到捷克。2014年,由李素翻译的中国作家阎连科的《四书》获得了捷克年度最佳译著奖。此外,她还翻译了中国畅销书《狼图腾》。2016年在北京国际出版论坛上,李素获得了由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发的第十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之“青年成就奖”。
李素曾于1995年在北京语言大学学习汉语,之后又于2003—2006年在北京大学跟随温儒敏教授学习中国现代文学。目前李素在布拉格查理大学(Univerzita Karlova v Praze)远东研究所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