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校辅导员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

2017-01-26于雅岑

职工法律天地 2017年14期
关键词:辅导员心理健康心理

于雅岑

(300134 天津商业大学 天津)

关于高校辅导员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

于雅岑

(300134 天津商业大学 天津)

目前,随着高校学生各方面压力的增加,各种心理危机事件频发,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的中坚力量,更应该多渠道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增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大学生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线工作者,主要任务就是培养优秀的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不仅是身体生理的健康,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心理健康。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德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应积极参与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中来,做好大学生身心发展的引导者,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成才。

一、高校辅导员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当前,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创新性国家”理念的日益深入,国家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同时,在新时期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今的大学生能否担负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任,不仅取决于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水平,还取决于他们是否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因此,高校思想教育工作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然而,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频发,他们在面对学业、生活、人际关系、职业发展等方面都需要积极的引导。校园中已暴露的由心理问题引发的各种现象不时发生,给学生、家庭、学校乃至社会带来很多不良的影响,阻碍了学生成才和和谐校园的建设,因此,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和对策,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对于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教育质量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方面,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他们的全方面协调发展;有利于提高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另一方面,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个体、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迫切需要。

另一方面,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坚持以生为本,关注个体成长,促进大学生全面成才的迫切需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教育逐步实现大众化,因而升学和就业的竞争压力日趋增大。近年来,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大,大学生人数也大幅增加,他们的素质和结构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因心理问题而影响学业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影响学习发展稳定的不良因素。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优良品格,增强他们承受压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有效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二、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

所谓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各种环境中能保持一种良好的、积极的心理效能状态。据调查,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总人数已超过一亿人,在我国疾病总负担中的排名跃居首位,而精神病和人格障碍犯罪也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大学生是心理障碍的高发人群,精神疾病已成为大学生休学、退学以及死亡的主要原因。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生长在改革开放的年代,思想活跃,善于接受新鲜事物。由于大学生生理和心理上的特殊性,容易出现各种心理矛盾和冲突;加之如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各种矛盾错综复杂,更加剧了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严重性。目前,高校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适应环境的能力差。大部分新生都会存在环境适应方面的压力,一方面是生活环境的变化,远离家人的关心和照顾,与周围的同学也还未建立起共同熟悉的生活圈,相当一部分同学缺乏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和适应平衡能力,失落感较强。另一方面是学习环境的变化,不论是学习方式还是同学之间学习成绩的差异,都导致学生产生较大的学习压力,自信心不足。

二是人际关系不和谐。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适应校园环境和社会生活,担当社会角色形成健全人格的基本途径。然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高校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出现一些不和谐的因素。由于人家交往能力与交往需求之间的矛盾性,有些学生自我意识过于强烈,加之缺乏人际交往经验,经常在人际关系出出现各种冲突,影响了个体的健康成长。

三是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大学生处在生理和心理趋向成熟的阶段,心理活动活跃,情感丰富,但是对于情绪的管理能力较弱,思想不稳定,情绪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承受挫折的能力差,有的学生因为考试或者情感而情绪低落,甚至选择极端的方式面对挫折。因此,对于自我情绪的控制能力强弱,直接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是学习和就业的压力。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的规模也逐年扩大,因此面临的学习竞争和择业压力也越来越大。由于大学和中学的学习模式差异明显,并且有些学生对自己所选择的专业不感兴趣,在学习方面有很多的困扰,进而产生厌学情绪和自卑感,有的甚至出现了焦虑和自暴自弃的心理。另外,随着就业制度的不断完善,双向选择的就业方式增加了就业难度,许多大学生对就业形势和自身条件缺乏足够的认识,就业期望值过高,在出现暂时不能就业的状况时没有足够的心理承受力,从而产生自卑的情绪。

造成上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还是受当今社会多元化和价值多元化的影响。从客观方面来说,影响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三个方面。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与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学生的心理也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心理特征各有差异,对于贫富差距、虚拟网络等问题的认知不够成熟。并且,长期以来的高考制度使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锻炼,加上师生交往较少,辅导员心理咨询水平欠缺,导致他们的心理问题难以得到及时的关注和引导。从主观方面来说,主要是大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总体上来说,高校学生具有生理成熟但心理不成熟的特点。随着大学生活的不断丰富,学生的心理活动非常活跃,但由于社会阅历浅、认知水平低、控制能力差、易受外界影响等因素,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严重威胁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高校辅导员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诱因是多方面的,只有社会、学校、个人的共同努力,才能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环境。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直接管理者和教育者,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多方式多渠道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和管理,才能正确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

(1)加强心理健康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理论水平。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疏导着,首先要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常见心理问题等常识,因此,必须加强自身理论学习,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才能正确分析学生的心理障碍,并以适当的方法成功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2)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发挥心理气象员作用。实践证明,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管理工作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队伍非常关键,而学生干部作为学生群体中的骨干力量,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有效地扩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覆盖范围,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成效,必须充分利用学生干部的优势,在学校、学院、班级建立不同层次的心理气象员,随时关注特殊心理问题的同学状态,并及时、准确的反馈相应情况,以便于辅导员及时妥善地进行处理。

(3)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活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有效载体,能够使人紧张的情绪得到缓解和放松,保持乐观情绪,维护身心健康。校园的集体活动是富有教育力和感染力的课堂,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克服困难、承受挫折的能力,引导学生珍爱生命、关心集体、善待他人,这也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落脚点。

(4)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点面结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辅导员是与大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师群体,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信息,因此,辅导员可以在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同时,针对个别有心理隐患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或辅导,在日常教育管理中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以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践性和实效性。

总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能否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

[1]曲建武,熊晓梅,张伯威.高校辅导员工作学[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7

[2]王运彩.网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阳师范学院,2006

[3]吴少怡,张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讨[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5

[4]周雯.高校辅导员要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科技信息,2007(34).

猜你喜欢

辅导员心理健康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心理感受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