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中农村小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7-01-26
(翁源县翁城镇中心小学,广东 翁源 512627)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而创新思维的培养,就是建立在批判性思维的基础之上。古人云:先破之继而立之。只有在批判的基础上才能有所创新,尤其是当今的信息时代,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将我们带入一个既丰富又复杂的环境,信息和知识的层次不一,良莠不齐,致使学习者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之中,遭遇到信息的狂轰滥炸。而学习者本身却越来越感受到信息的繁杂,面对海量信息感到不知所措,特别是对于信息闭塞的农村小学生而言,这种情况更为严重。因此,让农村小学学生用已有的信息和知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和发展创新,重构个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在现代小学教育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批判性思维是一个内涵丰富且不断变化的思维方式,它有着深厚的心理学和哲学基础。它是人们在面对各种问题时,仔细考察已有的信息和观点,以推理和审慎的态度进行审查和判断,弄清楚自己应该相信什么或者做什么的思维过程。它实质上是一种基于事实论据进行合理的推断、质疑和辨析的思维过程[1]。
农村小学生的见闻少,信息交流不顺畅,他们只对身边的猪、牛、鸡、鸭、小河小溪和家务农活比较熟悉,极少外出游览祖国著名的河流山川,也很少有机会实际观看非家禽家畜类动物和科技展览,因此,农村小学生特别需要无时间、空间限制的信息技术环境,对其进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培养。
一、丰富见识,打破农村小学生的信息不对称状况
批判性思维如果缺少丰富的阅历作支撑,就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丰富农村小学生的见识。
城市里的孩子,家里有电脑、IPad、电话,学校有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平台,周末、放假期间可以去逛公园、动物园,参观科技馆,游览名山大川,泛舟湖光山色之间……而农村孩子的生活条件与城市孩子相比差距较大,课堂和学习条件都很落后,多数仍在接受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教育,他们没有机会像城市孩子一样外出游玩,似有一种被禁锢在一方土地的感觉。在课堂上,有时一个很普通的物体,孩子们也叫不出名称,课文中出现的各种动物、花草,农村孩子也只闻其名未见其“真身”,更别说机器人、水下潜艇等科技产物了。班上有的同学偶尔外出去过公园、动物园,回到班里都能成为“新闻”,小伙伴们会围在一起听其讲述“传奇”般的经历。
为了增长农村孩子的见识,我们必须通过信息化手段,让农村的小学生更多地接触、感知外面的世界。在各学科课堂上,教师应在教科书的基础上,开发或展现出更多的知识点、闪光点,吸引农村小学生进行学习、思考、实践和创新。例如:介绍某种动物或植物时,教师可播放动物园或植物园的录像,展示高清图片,让学生进行辨认,还可以利用实物投影仪对身边的动物或植物进行观察、对比,甚至利用最先进的3D打印技术让学生通过不同感官认识各种事物,达到学习、巩固的目的;在语文课堂上,可以利用声音、动画、图片等多媒体技术,创设各种情境,让文本动起来,也让学生动起来,语文课就不会再是一潭死水了;数学课堂上,利用三维技术和空间动画,就能化腐朽为神奇,让抽象的图形跃然纸上,使学生不再苦恼;思想品德课上,仅靠生硬的说教已不适应时代的要求,通过互联网络,学生能搜索到与之相关的生动素材,通过QQ、微信、博客等互联网应用,加上教师的疏导,学生可以了解到外面的世界,感动内心,达到提高思想和道德水准的目的。总之,教师应通过整合学校多媒体、网络教室等信息资源,创建“小微”课堂、翻转课堂,引导学生在自主个性的新型课堂中构建批判性思维模式,通过开展互动教学的模式,组织学生在合作探究的交流平台中训练批判性思维技巧,进一步提高农村小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2]。
二、情境创设,创新农村小学生的信息重构
现在的农村小学在课堂上很多都是采用文本素材,能吸引学生积极思维、创新发展的教材很少,而互联网的信息虽然丰富却复杂多变,层次不一,良莠不齐。如果教师不加以疏导,会使信息闭塞的农村小学生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之中,遭遇信息的狂轰滥炸而感觉到信息的繁杂和对其不知所措。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化环境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巧妙创设情境,进行信息重构的创新。
(一)有效疏导
孩子由于天性使然,叛逆性强,面对复杂的信息,教师要做到疏而不堵;否则,就会适得其反,越堵学生就越叛逆。例如:面对早恋现象,社会、家长、学校都恨不得一堵了之。虽然对于小学生而言,早恋是应该明确反对的,但教师仍可以采用“正能量”的形式进行生动教育——通过网络新闻,我们了解到某学校的“学霸”情侣师哥师姐双双以高分考入了同一所大学。对于这样的“正能量”范例,我们通过播放他们一起进出图书馆,一起讨论学习问题,互相鼓励、互相督促的图片和录像启发学生,提问学生看过如此“学霸”情侣,受到了什么启示,看懂了什么?
(二)正面宣传
通过引导学生浏览教育或主题活动网站,展示学生参加各种活动取得的证书、奖品及产生的社会影响,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可以让学生参加机器人和电脑制作比赛活动,通过搜索、学习,重构网络信息和个人学识,在批判中进行创新。机器人是许多学生梦寐以求的,教师可以通过带学生参观机器人表演,进行体验性操作,编制程序实现机器人的各种动作吸引学生,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地爱上这种活动,用心于其中,由此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样,组织电脑制作竞赛,项目多、创新强,也能很好地培养农村小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例如:办电子版报,学生需要用心确定主题,然后动手在网络上、生活中搜索和积累相关的图片、动画、声音等素材,通过合理、科学的编排,以不同的页面表现主题思想,达到宣传、教育目的。此外,还有电脑绘画、动画和DV,让学生通过手中的电脑画笔和相机,以不同形式表现想要表达的主题,同样能有效地提升农村小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信息重构
批判性思维教育以促进受教育者批判性思维发展为直接目标,培养其能够整合并有效运用批判性思维的各种技能,增强其在其他学科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运用这些有力工具的能力,使之成为具有自信心、具备自觉性和良好判断力的人。批判性思维的核心技能包括:解释(interpretation)、分析(analysis)、评估(evaluation)、推论(inference)、说明(explanation)和自我校准(self-regulation)[3]。这是一个相互联系、辩证统一的过程。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必须让农村小学生充分理解观点,以平实易懂的方式方法掌握批判性思维的关键——信息重构,只有重构了的信息才能转化为内化的思维,只有内化的思维才能进行创新,创新是批判性思维的灵魂。
三、多元共生,树立自我价值观和超越发展意识
由于我国从古到今一直推崇“服从”的传统教育模式,导致培养出来的许多孩子缺乏创造力,而叛逆性太强的孩子在这种教育下会引发一定的心理障碍及性格扭曲。如何在现有教育体制下,通过民主、对话,培养农村小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媒介环境,倡导并发扬多元文化共生的教育理念,创设多元文化共生的教育环境。
记得电商传奇人物马云说过一句话:“其实,有的时候人的最大问题就在于他说的都是对的。”在教育过程中,我们最大的问题也不外乎“一切服从老师,老师说的都是对的”。因此,利用信息技术媒介环境倡导并发扬多元文化共生的教育理念,创设多元文化共生的教育环境,是值得我们大力提倡的。
例如:可以让每一位农村小学生建立个人博客(blog),教师引导学生记录学习体会、感受、思想、观点,从而方便学生对自身的思想、观点进行批判性思维,同时,Blog所记录的内容还可以供其他学生浏览,检验其思想、观点的真实性、合理性和实践性,让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在相互批判中得到发展。同时,老师也能更直观、方便地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趋势,提出不同的要求和建议,老师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也能得到同步提高。如此,共同学习,共同提高,互利共赢。
其次,可以通过互联技术构建虚拟学习共同体,使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在网络环境中,由教师、家长和学习者共同构成一个虚拟团体,彼此之间在学习过程中通过网络环境(如QQ学习群、微信兴趣群)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良性人际关系。通过这种人人平等的方式交往、互动,有利于形成较有价值的思想。交往的过程就是对彼此的思想、观点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过程。它形成了一个“去中心化非权威控制”的开放互动的交往环境,是一个充满自由、民主、活力的学习环境。学习者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在自由、民主、平等、充满活力的虚拟环境中,教师和家长能不断鼓励参与者从不同的视角思考问题。正如英国思想家密尔所说:“对于异于寻常的个人,不应该阻止他们,而应该鼓励他们的与众不同。”虚拟学习共同体,遵从科学人文主义的教育价值理念,以人为本,有利于让学生进行独立的判断和选择,培养他们对已知知识的质疑和挑战,这将有利于农村小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另外,也可以通过最直接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调查问卷进行摸底、提升训练,形成完善的思维导图。提高思考能力的方法之一就是学会创造一些反面案例,让自己清楚地意识到应该避免什么问题,通过揭露不良的思维习惯,你就能越来越明白如何摆脱它们[4]。久而久之,通过使用不同的批判性思维工具,我们就能不断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并将之转化成为自身的独特能力。
办法总比问题多,只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化素养,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腾讯街景地图、国际互联网等信息化环境,创设模拟学习、生活、工作环境,在小学生中积极开展批判性思维训练活动,就一定能不断提高农村小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出新一代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BENSLEY D.A.心理学批判性思维[M].李小平,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2]齐国庚.信息化环境下培养学生数学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教学策略[J].亚太教育,2016(30):80-82.
[3]武宏志,周建武.批判性思维——论证逻辑视角[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62-64.
[4]RAUL R.批判性思维工具[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