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循“中西医并重”方针全面深化我国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7-01-26张超中赵志耘
张超中,赵志耘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38)
遵循“中西医并重”方针全面深化我国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张超中,赵志耘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北京 100038)
中兽医药属于我国传统农业科技,近年来在提升动物健康水平、保障食品安全、促进养殖业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越来越显示出独特优势。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一直得不到大力扶持和发展,中兽医药已经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短板中的短板。建议国家从顶层设计出发,遵循“中西医并重”方针,制定和实施“动物医改”等可行措施,全面深化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以设立国家健康畜牧业发展试验区为手段,探索现代畜牧业和种植业协调发展的新路径,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道路。
中医药;中兽医药;中西医并重;健康中国;健康畜牧业;生态文明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健康中国纲要》),实现“全民健康”和最终建成“健康国家”成为该纲要提出的战略目标。在这份以卫生与健康为主题而制定的纲要中,农业成为健康领域亟待治理的短板,保障食品安全和强化重大动物源性传染病的源头治理等都需要建立更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值得重视的是,在推动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我国卫生领域的成功经验为农业治理开启了新思路。调研表明,以充分发挥中兽医药的独特优势为重点,全面深化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健康中国建设的新路径和战略选择。
一、我国农业科技供给体系与健康中国建设不相适应
1.《健康中国纲要》再次强调“中西医并重”
在我国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逐渐成为新共识,这是十多年来社会各界共同研究、呼吁、阐释、实践和历史选择的结果。《健康中国纲要》不仅在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中再次强调“中西医并重”,通过卫生与健康资源的多样化供给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而且单独设章,提出要在中医药服务能力、治未病和继承创新等方面大力提高、发展和推进,并在其中明确提出:“到2030年,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疗中的协同作用、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随着全球卫生工作从疾病医学向健康医学的转型发展,中医药促进健康的潜力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并在“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过程中获得实质性的发展。
但是,在我国近现代卫生事业发展史上,确立并真正落实“中西医并重”的发展方针殊为不易。民国以来,中医药的现代发展遇到认识、政策、法律法规等多方面的问题,废除中医和歧视中医的做法和现象曾经层出不穷。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政府虽然三令五申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但由于认识和思维方式的局限性,中医药事业的衰退之势依然得不到有效遏止。2003年春天,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让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得到显现,自兹之后,中医药在卫生、经济、科技、文化和生态等领域的潜力逐渐被正视,而《健康中国规划》的颁布,标志着大力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已正式成为国家战略,中医药作为主流医学的地位将必定会得到大幅提升。
2.我国农业的“重西轻中”现象比卫生领域更严重
与卫生领域相比,我国农业领域的“中医药”是指传统的中兽医药,“西医”是指现代畜牧兽医。尽管中兽医药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数千年来为保障动物健康和促进我国农业发展作出了基础性的贡献,但是,中兽医药事业在近现代也经历了与中医药一样的曲折和艰难。
早在《周礼·天官·医师章》中,兽医就与食医、疾医、疡医一起被列为四医之一。在战争期间,兽医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保障。在现代机械没有充分普及之前,中兽医药是农业生产力的基础,为此我国曾经建立完整的县乡村三级兽医防治体系并专门设立《耕牛保护法》以保障畜力和动物健康,中兽医药也为消灭建国初期的动物疫病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农村体制的变化,原来完整的兽医防治体系逐渐瓦解,特别是随着现代养殖业的引进,中兽医药一直被排斥在主流养殖模式之外,从而造成我国中兽医药事业的急剧衰退。2009年以来,国家大力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但是中兽医药的发展尚未见到起色。尽管《全国兽医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曾经提出“扶持中兽医、中兽药发展”,后来在相应的“十三五”规划中又进一步提出“建立符合中兽药特点的注册制度”,但是由于积重难返,中兽医药事业整体上至今仍然处于极度萎缩状态。调研表明,我国基层中兽医药服务体系已全部瓦解,现只有少数企业各自为战。另据初步估计,我国农业院校教授中兽医药教师的总人数只有200人左右,尚不及一所中医药大学。目前,除河北农业大学之外,各大农业院校皆取消了中兽医药本科招生,只剩研究生教育和科研。虽然教育部曾经发文允许有条件的农业大学自主恢复中兽医药的本科招生,但至今无一响应。由于人才匮乏,导致难以在国家层面组织起规模性的“兵团”投入重大战役,致使我国保障食品安全的有关政策和措施效果大减,甚至于“非典”式的现象在养殖领域特别是养鸡行业一现再现。至今为止,与体系完备的现代畜牧兽医队伍相比,我国中兽医药队伍仅仅相当于一支游击队,或者说是“散兵游勇”。据初步概算,全国范围内能够应用中兽医药理论和方法的专家大约只有300人,且在17位畜牧兽医院士中无一人是中兽医。另外,自我国实行执业兽医师制度以来,将近十万人取得了执业资格,但其中也没有一人是以中兽医师的身份取得的。也就是说,中兽医师在国家层面没有取得独立的合法身份,这也与中兽医药的学科地位相一致。与一级学科兽医学相比,中兽医药学只是三级学科,从属于二级学科预防兽医学,与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学同为一级学科的独立地位相差甚远。
但是,随着农业污染问题和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依赖单一现代农业科技手段支撑发展的模式已不适应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与此同时,中兽医药对保障食品安全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作用也日益成为共识。综合来看,应当根本改变“重西轻中”现象,尽快在我国农业领域实施“中西医并重”的方针。
3.我国农业的转型发展应当遵循“中西医并重”方针
在健康中国建设视域下,农业成为卫生的基础。由于动物、植物和生态环境的健康直接影响到人的健康,因此农业在逻辑上就成为卫生和健康领域中“治未病”环节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发挥中医药的“主导作用”则成为未来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主题。事实上,中国传统农业的生产技术曾经长期领先于世界各国,并实现了几千年的可持续发展。究其原因,是由于中国农业具有许多优良传统,《中国农业通史》把其概括为“六观”,即协调和谐的“三才”观、趋时避害的农时观、辨土肥田的地力观、种养三宜的物性观、变废为宝的循环观和御欲尚俭的节用观[1]。上述思想观念至今仍然具有启示价值和意义。正如姜春云先生在《中国农业通史》序言中所言:“今天是昨天的延续,现实是历史的发展。当前我们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累积下来的。许多问题只有放到历史长河中加以考察,才能看得更清楚、更准确,才能找到正确、理性的对策与方略。”
从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历程和未来的转型发展来看,可以说,正是由于多年来忽视了传统农业科技特别是中兽医药的作用,单纯强调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才逐渐导致农业污染、食品安全、动物重大传染性疾病等问题积重难返,加大了农业健康治理的复杂程度,使得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当下治理的终极目标,而从中国农业的传统中汲取智慧,复兴中国的农业文明,已成为有效促进健康中国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选择。事实上,在我国农业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在发展政策上长期忽视我国传统农业科技的创新发展,致使原来能够支撑国家发展的传统农业科技体系势单力微,必须加大扶持和促进发展的力度才能满足我国农业转型的需要。因此,重建我国的传统农业科技体系已是迫在眉睫之事。借鉴我国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基本经验,遵循“中西医并重”的原则,促进我国传统农业科技和现代农业科技的平衡发展,保障农业科技供给体系的多样化应当成为我国农业治理的基本方略。
二、中兽医药在实践中所创造的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典型经验,开启了我国畜牧业和农业转型发展的新思路和新路径
1.应用中兽医药能够快速实现食品安全保障目标
近年来,特别是自2008年“三鹿事件”之后,食品安全问题逐渐成为我国政府下大力气解决的国计民生问题。2010年2月,国务院设立了食品安全委员会并成立办公室,显示出政府有组织分步骤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决心。2013年3月10日,根据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正式组建。在行政管理体制和法律法规逐步建立健全之后,制约食品安全的瓶颈性问题也层层暴露出来,这就是基于农业生产方式的源性食品安全问题,其在种植业的表现是土壤污染和化肥农药的滥用,其在养殖业的表现则是抗生素、激素和兽药的滥用。当前,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实施,在农业部门不断加大执法检查和处罚力度的情况下,“滥用”趋势虽已得到遏制,但是目前的治理方式偏重于“堵”,许多有效的“疏解”方式仍然藏而不用。调研表明,中兽医药是有效破解食品安全问题的利器,充分发挥中兽医药的优势,能够迅速扭转食品安全困境,为我国养殖业的转型发展开辟新路径。
2012年5月,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卫星等人曾经专门赴河南调研新型健康养殖模式保障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情况,肯定了中兽医药的作用,并进一步围绕健康农村建设开展试点工作。2016年7月19日,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专题调研了河北省保定市的中兽医药产业发展情况,他在相关的座谈会上指出:中兽医药学是中医药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和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医药的瑰宝,对养殖业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要明确定位,充分发挥中兽医药产品优势,加快替代抗生素类药物饲料添加剂研发步伐。调研表明,全面应用中兽医药,不仅能够预防畜禽等动物传染病的高发和流行,而且能够在做到动物源性食品无抗生素残留的同时,全面改善和提升食品的风味,让人民群众享受到实实在在的“健康获得感”。
目前,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中兽医药分会是我国中兽医药的国家级学术组织,中国农业大学的许剑琴教授曾经担任会长。为了适应学术研究和产业发展的变化,许教授等学术专家积极联合中兽医药的产学研等方面,面向国家的战略需求成立了中关村中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该联盟的统一指导下,中悦民安(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联盟的骨干成员把中兽医药应用于现代养殖的全过程,生产出品相俱佳“健康猪肉”,实现了把中医养生理论用于规模化、标准化的生猪养殖体系。这种被称为“畜禽中兽医药及药食同源动物保健技术和方案”的新养殖体系,通过调理动物亚健康状态,在饲料中杜绝添加化药、抗生素,在生态、福利环境下生产安全优质动物产品,猪肉品质及生产性能显著提高。经农业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30多批次检测证实,胆固醇含量为普通猪肉的1/2以下;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普通猪肉的3-6倍,把12个月以上年猪的风味在6个月之内表达出来,颠覆了目前猪肉品质的相关指标。在安全基础上,风味及营养品质大幅度提升,实现中兽医药破题动物源性食品安全。
自2007年以来,全国各地自发把中兽医药理论和产品应用于现代养殖模式并取得成功的事例层出不穷。广州市饲料工业协会开展改善猪、鸡、鱼风味的“三个一工程”曾经获得2006年中国饲料工业协会的创新奖,广东农之道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对“清远鸡”原味的追求广受欢迎,河南省武陟县东旭农牧合作社应用中兽医药保障奶牛健康获得了稳定和可持续的发展等等典型事例,说明中兽医药在现代养殖体系中能够做到宽领域广覆盖,极具战略意义的推广价值。
2.以提升动物健康水平为核心,从源头抓起,内外兼治,才能破解我国养殖业转型难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现代养殖业迅速发展起来,我国一举成为世界养殖大国。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数据,2010年我国肉类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27.6%,蛋类占40.6%,养殖水产品占62.5%;肉类自1990年、蛋类自1985年、养殖水产品自1990年以来连续保持世界第一位,蜂蜜、蚕丝、毛皮等特种养殖产品产量近年也均为世界第一[2]。专家认为,“取得这些突出成就的主要经验在于,养殖业率先开展并深化了市场化和产业化改革,依靠科技进步强力支撑,以及积极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2]。”
在取得突出成就的同时,我国养殖业发展也面临保障食品安全和消除环境污染的硬约束。2009年4月,中国工程院在前期调研和反复酝酿的基础上,启动了“中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重大咨询项目。经过两年多的研究,项目组最终形成了对我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形势的基本判断:一是在需求刚性增长、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多重压力下,中国养殖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到2030年我国养殖业仍将处于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转型期;二是到2030年,养殖业将成为我国农业中的第一大产业和战略主导产业,养殖业产值规模将超越种植业,在农业中率先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化,促使种植业和养殖业更加协调发展,促进农业结构经济调整和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三是加强科技支撑和推进养殖规模化是解决我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挑战的基本途径[2]。基于上述基本判断,项目组提出了加快推进中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三个重大建议:一是充分认识养殖业战略产业地位,明确养殖业在现代农业中的战略主导地位;二是实施“标准化规模养殖推进计划”,推进适度规模养殖成为我国养殖业主体;三是实施“养殖业科技创新重大工程”,为我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持续动力[2]。
令人遗憾的是,中兽医药的创新发展没有列入建议中的“养殖业科技创新重大工程”,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多年来形成的支撑发展的单一思路并没有得到改变。实际上,鉴于食品安全形势日益严峻,我国农业系统加大了治理力度,并在相关的“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治理任务和目标。目前,诸如化肥和农药的“双减双降”、划定禁养和限养区域、兽用药品的综合治理、食品检测和监管体系建设等许多治理措施正在有序部署和推进实施。2017年3月7日,农业部韩长赋部长在全国人大新闻发布会上提出了养殖业废弃物五年治理目标,事实上这是针对外部环境而言的。调研表明,要实现食品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双重目标,应当内外兼治,即通过对养殖动物健康的全面调理奠定环境治理的基础。早在1994年,宁夏农学院的闫宏、杨库、苏学轼等人应用中药复合添加剂对生长育肥猪增重及饲料转化率进行了研究,其中效果最好的试验组比对照组平均日增重、饲料转化率和头均毛利分别提高 2.62%、13.69%和13.67%[3]。另据汕头市庄园植物科技有限公司赵贺兰在大型猪场的试验观察,与对照组相比,应用中药饲料添加剂可同比提升饲料转化率4%-5%,猪只增重6%-7%,减少养殖废弃物排放量超过10%。而从直观感受来看,应用中药饲料添加剂的猪场氨氮气味普遍较轻,也说明猪只吸收能力得到普遍增强。按照目前全国畜禽粪污年产生量约38亿吨的规模,全面应用中药饲料添加剂以提升动物健康水平,促进饲料的吸收转化,每年可减少粪污排放将近4亿吨,为废物治理奠定良好基础。
从内在机理上看,应用“畜禽中兽医药及药食同源动物保健技术和方案”所生产出的肉品之所以风味独特,源于动物本身的健康,也就是说,只有动物的健康才能实现和保障食品安全。进一步说,之所以要改变我国当前主流的养殖模式,就是因为它在动物健康保障方面略逊一筹,而味道不好只是这种模式的直接感受。大量的事实说明,提升动物的健康水平,能够促进饲料的充分吸收,减少药物的使用,使养殖废弃物容易转化成为有机粪肥,从而促进养殖业综合治理水平的提升。由此来看,只有以提升动物健康水平为核心,从养殖业的源头开始,内外兼治,充分发挥中兽医药促进动物健康的潜力,才能真正促进和实现我国养殖业的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为环境治理创造广阔的科技和政策空间。
3.充分发挥中兽医药的优势,大力发展健康畜牧业,我国农业发展才能与健康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
《“健康中国”纲要》指出:“健全从源头到消费全过程的监管格局,严守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农业一直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而在“治未病”的意义上,我国农业已成为建设健康中国的第一基础。但是,在目前我国农业污染程度已超过工业污染,植物源性食品和动物源性食品都存在系统性不安全的现实情况下,发展健康农业既是挑战,也是战略机遇和未来农业发展的战略选择。而在我国养殖业即将成为我国农业中的第一大产业和战略主导产业的战略预期下,全面深化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发展健康畜牧业,才能适应健康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要求。
从科技支撑结构和产业发展模式来看,我国现代养殖业的高速发展实质上是一种工业文明性质的数量型发展,注重养殖规模和养殖动物的生长速度,而没有兼顾动物源性食品的质量、风味和生态环境的承载程度。在我国传统畜牧业相对发达的地区,虽然动物源性食品的风味得到满足,但是又存在产品供不应求和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我们通过赴内蒙、甘肃、青海、西藏、云南、贵州、河南、河北、广东、江苏等地区实地调研,发现了许多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案例,也看到了中兽医药和民族兽医药在促进现代养殖业向健康畜牧业转型过程中的切实作用,认为从现实基础出发,在兼顾健康需求、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的基础上,以充分发挥中兽医药的特色和优势为切入点,把中兽医药应用到现代养殖业发展的全过程,促进现代养殖业向健康畜牧业的战略转型,将会大力推动我国农业的健康发展,并将开创出现代化条件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道路。可以说,只有选择健康畜牧业的发展道路,我国农业发展才能适应健康中国建设的根本需求,而这也意味着我国中医药发展战略的纵深推进。
事实上,从“十一五”规划开始,为了保障全民健康,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就一直沿着“前移”和“下移”的方向推进。所谓“前移”,是指以预防为重点;所谓“下移”,是指要建立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和制度。同样,在我国大力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中医“治未病”体系以及农村和基层中医医疗体系也都得到相应建设和加强。在建设健康中国的新形势下,把中医药发展战略“前移”到保障食品安全领域,“下移”到农业领域,充分发挥中医药的新优势,在顶层设计的层面上推进我国卫生和健康事业的深化改革,实现卫生和农业的紧密衔接,势必大力推进健康中国的建设进程。
目前,中医药发展战略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医药作为我国卫生、经济、科技、文化、生态等五种独特资源的优势正在逐步发挥。但是,由于中医药和农业发展之间的关系长期得不到认识、研究和理解,致使中兽医药不仅成为我国中医药事业中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而且现有的农业生产方式也已严重危及中药质量,成为制约中医药全球性发展的基础性隐患。2016年12月6日,在《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发布会上,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兼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指出,中医亡于中药并非危言耸听,中药材的农药残留问题非常严重,加强中药的绿色种植和生态养殖已迫在眉睫。因此,加强中医药与农业发展关系的研究,促进农业的健康治理,把我国中医药发展战略推进到农业领域已成建设健康中国的一项新课题。目前,我国的中医药事业归属于卫生与健康领域,主要由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和文化等部分组成,农业领域的中兽医药并不包括在内。因此,把中兽医药事业发展纳入我国中医药事业,从国家战略层面给予大力扶持和促进发展,已成为促进我国农业发展重中之重的基础性工作,由于前所未有,必将开创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并有效服务于我国卫生和健康事业大局。
三、建立健全中兽医药发展机制,全面深化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开创我国卫生和农业协同治理和发展的新格局
《“健康中国”纲要》指出:“‘共建共享、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核心是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在新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指导下,借鉴我国卫生事业改革的成功经验,以充分发挥中兽医药的原创潜力为切入点,把健康融入我国农业特别是畜牧业发展政策,全面深化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会迅速补上我国农业发展短板,深入推进农业的转型,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建立健全我国中兽医药管理体制,在组织上保障畜牧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目前,我国农业系统没有设立专门的中兽医药管理机构,从农业部到各省、市、地的中兽医药工作皆由兽医局或畜牧兽医局代为管理。从我国卫生体制改革的历程和经验来看,1986年设立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代替原来的卫生部中医司,200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之后,各地把设立中医局和中医科作为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大和基本措施。事实证明,在国家把中医药事业作为重大发展战略的前提下,设立相对独立的组织管理机构是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关键。同样,要切实改变中兽医药在管理、科研、标准、教育、学术和产业机构等方面全都隶属于现代畜牧兽医的局面,应当首先实行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新的相对独立的中兽医药管理机构,全面负责大力扶持和促进中兽医药事业发展的专项规划和措施。
2.实施“动物医改”,形成中兽医药和现代畜牧兽医协同促进动物健康和疾病防治的新格局
由于中医药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为了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事业改革一直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使我国初步建立起成本低、效果好、有特色、人民群众的健康越来越得到保障的医疗体制。当前,在全国农业实施抗菌类药物综合治理措施和严格督察的形势下,应用中兽医药替代抗菌类药物的趋势已经形成。顺势而为,制定把中兽医药应用于促进动物健康养殖的全过程,在动物育种、生产、保育、育肥等阶段实施“动物医改”,充分发挥中兽医药的作用,消除现代养殖模式过度消耗动物健康免疫潜力带来的种种生产隐患,全面提升动物的健康水平,将为我国养殖业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科技支撑。事实上,以前我国养殖业过度依赖现代畜牧兽医药,看不到或不认可中兽医药的作用,致使动物季节性流行病和各种传染病找不到可靠的防疫措施,养殖业的稳定发展缺少坚实的保障。而过度依赖化学类药物,又带来严重且与生俱来的安全隐患,即便监管体系的建立和健全也难以避免源头性的药物残留和环境污染,而且这种隐性食品安全问题危害更大,更难以消除。调研表明,尽快建立健全各级各类中兽医药的科研开发体系和技术服务体系,使之有机服务于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现代养殖模式,将更有利于发挥现代养殖模式的潜力,实现规模、效益、食品安全和保护环境的综合效果。因此,要像把强制防疫列为法定程序一样,从大局出发,逐步把中兽医药的应用强制性纳入动物养殖的全过程。
3.制定动物“治未病”专项规划,实施养殖业的源头治理工程
根据河南省风景堂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的“托管”实践,应用中兽医药开展以母猪净化为起点的“治未病”工程,不仅能够显著提高母猪的健康水平和产仔率,奠定“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的“治未病”体系的坚实基础,而且能够保障后期生长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北京汇川兆亮牧业有限公司的养殖实践也说明,发挥中兽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是提升动物源性食品营养和风味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前移”和“下移”的前提下,我国农业部门应当承担起主体责任,制定相应的《动物“治未病”专项发展规划》。这是在我国养殖业发展已经高度市场化和产业化的情况下,审时度势,从源头治理开始,抓住促进养殖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措施。目前,在已发布的涉农“十三五”各项规划中,皆没有涉及中兽医药发展的专章或专节论述。及时制定和实施《动物“治未病”专项发展规划》,必将带动中兽医药在医疗、教育、科研、产业、保健、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促进中兽医药的全面复兴。
4.从国家卫生和健康事业发展的大局出发,妥善制定中医药人才援助中兽医药发展的制度和机制
由于中兽医药人才匮乏,有关企业往往求助于中医院校和医疗机构的专家给动物看病开药。在历史上,中医药理论和中兽医药理论也是一脉相承,只是服务对象不同,而且兽医院中的中药材更是品种齐全,兽医生也是兼为人畜看病。如今,我国农业院校的中兽医教研工作极度薄弱,而各个中医药院校则中医系和中药系齐备。因此,为建设中兽医药院系,尽快恢复中兽医药和中草药农药的本科招生,应当专门制定中医药院校与农业院校联动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5.设立健康畜牧业发展试验区,先试先行,探索以健康畜牧业发展促进种养加结合和农牧结合的一体化农业治理和发展模式
当前,我国农业系统围绕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开展了多项治理工程,其中养殖业和种植业治理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就是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但是,这些治理工程在总体上仍然是分而治之的,养殖业和种植业的一体化治理尚待更具成效的顶层设计。根据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进程和未来农业发展的战略变化,我们看到了一条鲜明的发展逻辑链,这就是从健康畜牧业、健康种植业、健康农业、健康农村、健康城市到健康中国的健康治理和建设的反向的“差序格局”,而其中能够带动全局性发展的就是实现养殖业向健康畜牧业的转型,使养殖业从污染大户转变成为健康使者。只有能够成功实现这一转型,我国农业才能真正成为健康中国的第一基础。
我们在调研中考察了许多颇具成效的种养加和农牧结合发展模式,但是这些模式基本上是企业性质的,不仅很难做到“零污染”,而且由于缺乏政策支持,做不到与当地种植业的有机结合。为此,我们提出了设立健康畜牧业发展试验区的设想,认为在当前的科技支撑条件下,只要国家制定相应的促进发展政策,做好有计划的区域布局,我国养殖业能够整体实现向健康发展的完美转型。在性质上,健康畜牧业需要满足以下要求:首先是保障养殖动物的健康,从而实现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其次是基于当地农牧基础确定适度的养殖规模,减少输入性饲料的使用;最后是全部实现养殖废弃物的转化利用,使之与当地的种植业相适应,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因此,发展健康畜牧业能够促进实现当地或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整体上促进农业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
我们建议,在已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的福建、江西和贵州三省选择龙岩市、高安市和铜仁市开展健康畜牧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在中兽医药基础较好的河南省武陟县、河北省承德市等地开展健康畜牧业促进农业综合治理的试点工作。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青海省海南州、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等地开展健康畜牧业促进生态涵养的试点工作。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双城区以及吉林、辽宁的相关地市开展健康畜牧业反哺种植业的试点工作。在甘肃省定西市、云南省文山州等地开展健康畜牧业促进中药材绿色种植的试点工作。
我们认为,在当前形势下,解放思想,传承文明,把全面深化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关键,实现卫生和农业的协同发展,必将开创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道路。
[1]孙政才,杜青林,韩长赋主编:闵宗殿分册主编. 中国农业通史.明清卷[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
[2] 中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组编. 中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中国工程院重大咨询项目. 综合卷[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3.
[3] 闫 宏,杨 库,苏学轼. 中药复合添加剂对生长育肥猪增重及饲料转化率的影响初报[J]. 宁夏农学院学报,1995(2):30-32.
(本文责编:王延芳)
Adhering to the Principle of Supporting bo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Modern Medicine, and Comprehensively Deepening the Structural Reform of the Supply Front in Animal Husbandry
ZHANG Chao-zhong,ZHAO Zhi-yun
(InstituteofScientificandTechnicalInformationofChina,Beijing100038,China)
Chinese veterinary medicine is a traditional kind of agri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has been found out recently more and more the special functions on enhancing animal health, ensuring food safety,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livestock industry and agriculture etc. Nevertheless, it is the weakest shortcoming of healthy China construction due to the lack of vigorously support in almost a century. So we suggest that it should be start from the national top-level design,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supporting bo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formulate and implement animal healthcare reform and other feasible measures, comprehensively deepen the reform of animal husbandry supply side structure. In the meantime, it should be establish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test areas of healthy animal husbandry for promoting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modern livestock industry and farming, and finally opening the new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road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inese veterinary medicine; supporting both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healthy China; healthy animal husbandry;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2017-05-03
2017-06-22
国家科技创新战略研究专项“健康畜牧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研究”(ZLY2015036)。
张超中(1965-),男,河南柘城人,哲学博士,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全国)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研究方向:中医药发展战略、中医哲学、道家与道教文化。
R2-031
A
1002-9753(2017)07-0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