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7高校新型智库建设与创新学术研讨会”专家观点集萃

2017-01-26本刊编辑

智库理论与实践 2017年2期
关键词:智库图书馆建设

“2017高校新型智库建设与创新学术研讨会”专家观点集萃

2017年4月24日—25日,“2017高校新型智库建设与创新”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在福州大学举行。本次研讨会由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州大学、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联合主办,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州大学社科处、福州大学图书馆、《智库理论与实践》编辑部联合承办,中国知网(CNKI)协办。

24日上午的研讨会由福州大学副校长黄志刚、《智库理论与实践》执行副主编初景利教授主持。福建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冯潮华参加会议并致辞。冯潮华书记谈到,高校智库建设是中国特色智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建省社科联紧紧团结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深化社科研究体制机制改革,调动社科工作者参与对策研究的积极性,努力为科研工作提供保障,为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福州大学党委书记陈永正研究员参会并致辞。陈永正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对新型智库建设提出新的要求。福州大学抓住机遇,加强智库建设。2015年,福州大学将智库建设纳入学校高水平建设规划中,设立专项经费,支持福州大学智库建设。采取“内涵明确、多方联动、协调发展”的发展策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本次研讨会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要求,抓住高校智库建设中的机遇,更好服务高校、国家和社会,满足社会多样化专业化要求。

《智库理论与实践》执行副主编初景利教授参会并致辞。初景利教授谈到,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智库建设受到党和国家重视。高校智库依托人才、教育科研优势,必将在“双一流”建设中发挥主导和关键作用。《智库理论与实践》创刊一年多以来,为高校智库建设提供成果展示平台。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智库建设的学术交流与研讨机制能够在中国东南地区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为各行业规划和政策的制定提供智力支持。

与会专家的报告内容摘编如下(按发言先后顺序)。

高明(福州大学社科处 处长,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教授)

高校智库的发展关键在于内生动力。高校智库热需要冷思考。第一,如何培育大学智库需要冷思考。在认识高校智库必要性的同时,要思考发展中的不足。智库成果应该是科研链上的必须环节。高校智库建设可以连接高校和社会,让高校成果能够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第二,高校智库发展存在不足,存在成果质量不高、影响力不足、运行机制呆板等问题。不能及时把握社会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定位不准确,未能进行良好聚焦。第三,保持高校智库的持久力,必须增强内生动力。高校智库建设要做到点面结合,广泛动员,集聚人气,合理定位,打造品牌实力,有效对接,促进机制完善,构建制度保障。

李刚(南京大学中国智库研究与评价中心 副主任,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教授)

高校智库人力资源配置模式分为4种。一是南大紫金传媒智库模式,采用明星教授课题组联盟形式。智库无全职研究人员,与学校联系松散,独立运行,资金来源于省委宣传部拨款和自筹。二是校级智库运营中心模式,例如复旦发展研究院。具有强大的实体运营中心+各院系所(研究中心);和学校联系密切,校长任院长,资金充裕。三是学校强扶持的实体独立智库模式,这类智库有自己的全职研究团队和全职运营团队。虽然不提供编制,但是为研究院全职研究员评职称,办公空间充裕,经费充裕。四是学校智库特区模式,和学校联系密切,校长任院长,资金充裕。明星院长有极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和博弈能力。有编制的全职研究员,可以实施长期稳定前瞻的研究。实体化运作层面上,需要结构合理的全职研究员队伍(研究员+咨询顾问+研究助理)和全职运营团队(行政+传播+技术)。对智库要存在敬畏之心,要努力实现实体化运营。小机构,大网络。小机构的建设是关键,要有专业的研究人员队伍。高校智库是否建立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智库系列人力资源政策,是高校智库能否成功的必要条件。

郑传芳(福建省教育工委 原常务副书记,福建师范大学 博士生导师、教授)

智库与一般的研究中心、研究团队、研究基地有联系,但又有区别。智库是以战略问题和公共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服务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为宗旨,以政策研究作为主攻方向,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提出建设性意见。智库的价值在于能够出思想、出成果、成人才。高校智库要发挥高校基础研究实力雄厚、学科门类齐全、人才济济、学术和对外交流广泛的优势。在方向上,聚焦重点难点,形成特色与优势,要满足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需要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研究关注的方面可以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高校智库要发展以下特色:一是依附性、从属性,明确服务指向、定格政治方向;二是独立性、自主性,发挥功能作用、拓展研发空间;三是超前性、储备性,保持高瞻远瞩、科学预见发展趋势;四是针对性、实效性,急国家所急、想人民所想。

李鸿阶(福建省社科院 副院长、研究员)

高校智库要坚持以服务党和政府决策为宗旨,以政策研究咨询为主攻方向,以完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智力支撑。同时,高校智库要立足国情,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的政策研究,提出专业化、建设性、切实管用的政策建议;坚持求真务实,理论联系实际,强化问题意识。高校智库要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发挥资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社会服务、公共外交等重要功能。此外,高校智库要分工协作、各具特色。高校智库着力打造一批党和政府信得过用得上的新型智库,建设一批社会科学专题数据库和实验室软科学研究基地;重点建设一批全球和区域问题研究基地和海外中国学术研究中心。当前高校智库资政能力与研究时效不够;缺乏前瞻性、科学性的预判能力; 独立性不高;公益性不足。提升新型智库资政水平的前提是凝智聚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找准切入点、着力点;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做到“架天线、接地气、出国门”,开门开放办智库。

王世伟(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 研究员)

当前智库的重要地位没有受到普遍重视;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高质量智库缺乏;智库提供的高质量研究成果不足。智库要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政策研究,成为国家决策咨询“无所不知”的活的百科全书。科技智库有十大功能:一是咨询国是的思想库;二是立足全局、把握战略的指南针;三是进行学理探索、问题研究的研究者;四是提升全民素养的科普师;五是传递信息的千里眼;六是见微知著、预见未来的显微镜;七是预警预报、整合协同的预警机;八是观测扫描、聚焦发现的探照灯;九是监测跟踪、互联感知的传感器;十是智慧洞察、前瞻储备的挖掘机。思想库和指南针是最核心的使命功能,研究者和科普师是最重要的基本功能,千里眼、显微镜、预警机、探照灯、传感器、挖掘机则均为工具和方法类功能,是实现并保障发挥核心和基本功能所应采用的各类路径和方法。通过十大功能的发挥,健全国家科技预测机制,完善国家科技创新调查制度,发挥高端科技智库智力密集、人才密集、数据密集、知识密集的优势,打造真正意义的科技智库国家队。

欧阳康(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 院长)

要深刻认识高校智库应该有的使命。智库的时代性使命,是要关注中国社会最重大的问题,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注重改革的整体性、系统性和协同性。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中国高等教育要满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端人才需求,不断完善中国和平崛起的教育支持体系,打造中国高等教育的科学体系与文化品格。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与完善要尊重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的成长规律,遵循高校发展的内在规律、社会发展的规律,人才发展的规律。重视多元价值背景下的“立德树人”,促进学校、学科、学术、学者、学生进行良性互动。同时,创造高校智库的比较优势,放眼世界、聚焦中国,立足学科、超越学科,立足院系、超越建制,立足理论、重在应用,关注问题、重在对策。关注当前中国最紧迫问题。高校智库要认清使命,提升境界。最高使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以复杂性的思维看世界、看中国;高校智库战略布局要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

初景利(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智库理论与实践》 执行副主编、教授)

智库研究的类型包括实践(应用)研究和理论(学术)研究。就智库研究的作用与意义而言,从实践方面看,这是治国理政的新战略与新要求,是推动政策与决策的民主化与科学化的重要途径。从理论方面看,要提升智库在社会中的认知和影响力,更好地推动智库建设与智库创新,确立智库研究的学术与学科地位。在新型智库研究与建设要求方面,古为今用,洋为中用,面向中国现实提出重大公共决策问题;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正确导向,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推动国家现代化治理体系,推动国家和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建立科学的研究方法、规范的运作流程和有效的管理体系;凝练主攻方向,突出专业特色,注重成果质量,增强理论和政策创新能力,努力推出原创性研究成果;强化问题导向、应用导向,开展前瞻性、针对性、储备性研究,多献务实之策。图书情报机构要在新型智库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构建新型能力体系,实现能力转型与提升。图书馆需要将文献潜力转化为服务优势,新型图书馆需要将服务延伸到管理和决策领域。

熊励(上海大学管理学院 教授)

智库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是数据分析支撑。智库成败关键是如何做到智库的专业化和细致化以应对挑战。数据分析技术包括关联融合、机器学习、空间分析、社会网络分析、自然语言分析。如:兰德公司重视数据分析,不断研发工具和方法;美国经济政策研究中心亦是如此;德国基尔世界经济研究所,智库功能包括经济数据的预测,政策制定。大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数据可视化分析,数据挖掘运算法,预测性分析能力,语义搜索引擎,数据质量和管理。大数据分析包括两个维度:机器和人。机器具备成熟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而人具有成熟的认知能力。智库研究所面对的问题日益复杂,对数据的挖掘既可以有效地预测事物的发展走向,提高智库产品的质量,也可以以定量与可视化的技术方法为决策参考提供科学合理的支撑。

杨沐(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 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是一个独立、非营利性的公共政策研究平台,由校友莫道明先生捐资与学校共建,2012年1月正式运营,2015年12月入选首批国家高端智库。愿景是打造世界领先的中国新型智库,产生的创新机制是制定理事会和学术委员会制度,核心价值是独立、客观和有效。设有教育政策、社会政策、体制改革、中国话语权与国际关系、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核心团队由首席专家、多学科专职研究人员以梯队式衔接。研究院打造开放式团队,吸收优秀导师和优秀毕业生。支持团队成员深造。运营良好的原因之一是莫道明先生具有远见。之二是郑永年教授的学术能力和影响力。之三是各级领导和部门的支持。建院至今,成果丰硕。努力将报告升华为学术报告,开展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智库产品供给方和需求方的结构、渠道都在不断成熟。该院运营微信公众号,其影响力日渐增大。推出研究季刊,作为供同行商榷、决策者们参考的内部刊物,季刊以短而精的政策评论为主,重点关注当前热点问题。该院结合海外优势,立足广东,提升市场竞争力。在队伍建设方面,通过队伍建设完善智库知识建设。通过营造文化环境、晋升环境、学习环境,促进个人发展。

梁昊光(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北京首都发展研究院 院长、教授)

智库的时代,知识生产出现结构性变化,对国家治理而言,是特别重要的拐点。智库是社会发展的第四力量,智库是一支区别于其他的界别的独立力量,要同时具备政治家的情怀、学者的智慧、企业家的运作能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定位具有两个特点,在执行系统之外建立一套研究系统;在知识系统内部实现整合。智库是国际关系的“第二轨道”外交,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在智库发展的主要趋势方面,全球智库总量骤增、分工精细,国家政府决策对智库的依赖加深、影响巨大,智库成为引领和影响社会舆论的意见领袖机构,智库之间争夺国际话语权的竞争加剧。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规划是我国中长期重要的发展战略,智库建设迎来了重大机遇期,一带一路战略研究是智库建设的重大责任和使命。它将为智库带来空前的繁荣和进步,也将带来空前的挑战。这需要大数据技术支持,在全球经济社会全面进入数字化的时代,建立统一的大数据平台,是实施一带一路国家互联互通、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工程,有助于推动国家发展。未来新型智库的发展,大数据至少可以有两方面定位,发挥两方面作用。一个层面是大数据作为新型智库的支撑,另一层面是围绕大数据建设新型智库。

沈进建(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评价中心 研究员)

智库进入多元化发展状态。图书馆拥有丰富的图书、信息、数据、人力资源,具有承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优越环境和良好的研究条件,图书馆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不可或缺的担当,是特色新型智库的思想的源泉、信息加工场、情报供应商、决策分析部。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需要依托图书馆,汲取知识、捕获信息、加工分析、凝聚智慧、生产思想。因此,图书馆应该抓住这个时机,积极探索图书馆的智库能力建设,形成规模。探索依托图书馆的智库能力建设,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探索一条新型途径。经过3年的智库建设,智库的总体布局已经完成,进入实施和落实阶段,目前是国家高端智库建设,下一步将是智库的整合提升重组改造和融合。图书馆天生具备智库功能,图书馆智库的文献保障,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料,是智库生产思想取之不尽的知识资源。高校图书馆要利用好本校的人才资源,打造核心凝聚力。避免图书馆社会服务功能和智库决策服务功能分家。处理好服务与研究关系,做到互补,相得益彰。在人员配置方面加强规划。

沈国麟(上海高校智库研究和管理中心 执行副主任、副教授)

高校中的智库拥有自身优势,学科多元化,人才丰富,学校的品牌就是无形的资产,为依托这所高校的智库背书。在新型智库建设之前,高校智库要紧跟国家战略和政策,要有知名的首席专家。要有渠道,要与党和政府有稳定的渠道对接,有官方的体制机制,而不是依靠专家个人的关系。智库要有政策、社会和国际影响力。以复旦发展研究院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为例。该中心的定位是政府决策咨询,安全治理和发展三大方面。实行团队带头人负责制,共7个团队,聚焦网络社会心态、微信数据、移动数据安全等方面。依托政界、业界、学界,打造小机构、大网络,吸收一流人才。依托大数据系统,对网络事件进行预测。产出集群式高质量学术研究成果。高校智库要反哺双一流建设,在人才培养方面,引进有创造力的人才,通过智库人才培养,反哺双一流人才需求;学术研究方面,智库应更加关注当今政府关心的问题;在成果转化方面,将高校研究成果转化为对社会经济有实际影响的产品。

分论坛一:高校智库与学术研究

主持人:上海市高校智库研究和管理中心执行副主任 沈国麟

基础学科的建设和智库之间的关系有两个契合点,一是目前双一流的学科建设也有一部分是支持跨学科、学科群的,智库研究正是跨学科、综合性的研究;二是思想方面的研究,未来几年内的思想发展;学校和智库的研究需要提供多方建议。智库的好坏与学校的整体水平相关,与学校发展紧密联结。

高校有四大功能,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智库应当与基础学科相结合,智库报告是更高端的学术研究,没有学术研究能力,写不出智库报告;而智库报告需要大量基础学科研究,基础研究导向政府报告,问题流到政策流,前期的学科研究就会被政策采纳。要充分发挥高校智库的优势,一是基础理论研究,二是人才。基础研究的转化,社会智库和高校智库的嫁接,大多数智库找不到这种资源。很多智库几年就消失了,因为原生动力不足。

在体制机制上,智库热可以造成体制机制的突破,能够做出一些尝试。目前还是要靠高校自身去摸索智库成果评价制度和体系。智库的建设绝不能破坏原来学校的学术生态,否则智库在学校是呆不久的,智库的发展要和学校的发展相结合。

在人员建设方面,应当将流动和固定相结合。高校智库要打造五大体系,即产品、交流、培训、研究、推介体系,产品体系是很重要的。新型智库需要一支有运营、策划、编辑、沟通能力,能与媒体打交道、与专家沟通的团队。

分论坛二:文献情报机构转型与高校智库服务

主持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研究员 沈进建

高校智库分散化,没有形成市场,不规范,市场效率低。需求方不知道供应方提供什么产品。专家要配备助理,形成团队。逐渐形成流水线,提高产出效率。智库的负责人要与各个方面进行联系,通过社科联、教育部等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图书馆人员可以做编辑工作,了解领导关注的热点。同时,根据被批示或被拒绝的报告和建议,进行总结和归纳,对写作、编辑人员分别设立奖项,制定奖励标准。图书馆人员有较为熟练的计算机技术,知识面较宽,对图书信息了解清楚,可以经过短时间培训成为专家的助理。专家写对策建议,图书馆人员为专家提供数据、图表等供专家分析。

目前高校智库渠道不畅通。资政形式是单位对接单位,一级对一级,不是单位对个人,单位规模越大,对接成功的概率越大,个人没有具体固定的单位,无法实现问题追责,所以,要有高校这样的正规单位作为平台,专家将重要建议提交到上级领导。

智库报告内容和数据要准确,谁调查,谁负责。谁写作,谁负责。而图书馆人员可以为专家提供沟通平台,帮助专家搜集、整理资料。要完善准入和退出机制。本校的专家与本校的图书馆合作,图书馆为专家提供办公地点,提供前期数据挖掘、中期数据分析、图表制作等智库服务。图书馆不仅资料全面,而且保密到位。专家在申请课题时,图书馆的资源和人力都是这个课题组的资源,专家背后有一个图书馆人员构成的专业团队,这样才能有效利用高校资源。例如,胡佛研究所设有6个研究室,为专家优先使用。图书馆要建立实验室,实验室效率较高。比如特色小镇实验室,精准扶贫实验室等。

高校资源利用率有待提高。图书馆要转变角色。图书馆善于分类,对资料的整理有独特的能力。图书馆要建立学术委员会,图书馆人员相当于项目经理,从提供原始材料,到不仅仅提供原始材料,还应成为一个项目的组织者,为一个项目全程服务,包括场地、资料、人员,项目有图书馆署名,获奖也会有图书馆的一部分。上层领导思考的内容我们可以把握。所有统计数据最好来自官方。而针对某一件事情,最好亲自调查。图书馆要主动参加智库相关会议,要积极了解上层领导关心的问题和热点。应该积极参加专家会议,要有比学者更强的分析能力。培养指导研究、辅助研究、主动研究能力。应该实行多劳多得激励机制。

分论坛三:智库研究方法及智库评价

主持人:福州大学社科处处长、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 高明

智库不是资料和论文的堆积,我们的科研成果只有提炼升华到政策层面,接地气地指导社会发展和改革创新才能被称为智库。要界定好智库的概念,美国人对智库的概念很明确,智库就是思想库、智囊团,为政府领导出谋划策的机构。智库要与决策者对接,其产品本身必须具有公信力和影响力,例如厦门大学的台湾研究院,它的研究既有地缘优势,也有一定的研究历史,人才队伍、经费投入、梯队建设等都比较完备,因此形成了较强的公信力。

智库的研究与其他的研究有相同之处,但着眼点不同。智库在提炼、凝聚、提升方面的要求更高。学术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可能是论文,而智库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则是追求最大公约数,即用政府、官员、公众都能听得懂的语言来表述,并且被接受。智库研究是建立在学科的基础研究之上,进而提炼出能供决策部门参考的政策和建议。

智库的功能有四方面。一是出声音;二是出思想;三是出对策;四是汇资源,智库应当具有完备的信息采集功能,即拥有庞大的数据资源和人才队伍。智库面向的创新主体除了高校,还应该包括企业。对于科技智库来说,其研究内容应包含方法数据、专家智慧这些要素,如此才能让研究报告具有说服力。此外,应以最重要的三个研究重点即:科技战略情报研究、技术型情报研究和知识产权分析评估作抓手来推进科技智库的建设。

在高校智库的建设中,学校社科管理部门要有合理的布局,总体的把握,一是根据学校的学科优势和积累来进行考虑;二是要有一个核心的灵魂人物,一个好的执行院长对一个智库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三是要有一个强有力的学科作为依托;四是要定位准确,目标明确,坚持不懈。

高校智库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一、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不完善。因为编制问题,许多高校没有设专职人员,这些老师既在不同的学院有教学任务,又需要写智库报告,但在待遇上并没有得到体现。二、研究的氛围和环境还需要改善。智库研究不应当是完成任务式的,需要提高研究人员的积极性。三、集体成果的署名问题亟待解决。四、智库产品较为单一,目前还是以论文、论坛、蓝皮书等为主。五、智库产品的传播渠道还不够畅通。

(本刊编辑整理)

猜你喜欢

智库图书馆建设
民居智库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中政智库“五朵云”
中政智库“五朵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图书馆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