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观点摘编
2017-01-26
凡是市场不能补的短板都得由政府补
中央党校王东京认为,时下国内经济“过剩”与“短缺”并存,政府不仅要“去库存”,同时也要“补短板”。原则上讲,凡是市场不能补的短板都得由政府补。历史与现实皆已证明,市场并非万能,有缺陷,至少在三个领域通常会失灵:一是公共品或公共服务领域;二是经济存在外部性的领域;三是收入分配领域。
我国部分重要农产品对外依存度将持续提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叶兴庆认为,受人多地少缺水等资源禀赋的影响,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继续提高和农业生产成本持续上升,未来我国部分重要农产品、特别是土地密集型大宗农产品的对外依存度将持续提高。应从维护农产品供给安全、乃至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高度,促进农产品进口来源地、运输通道、进口口岸和贸易渠道的多元化。
需明确土地经营权是物权还是债权
国家行政学院行政法研究中心宋志红认为,明确土地经营权的内涵和外延,是明确“三权”权能边界的关键。因此必须明确土地经营权到底是物权还是债权,之所以这一定性如此重要,是因为严格区分物权和债权是我国财产法律制度的逻辑基础,是对财产权利进行定性,是明确其权利内容和效力的前提。将土地经营权定性为物权抑或定性为债权,法律效果迥异。
农业补贴的对象和范围需要调整和拓展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彭超认为,我国直接补贴农业生产者的政策体系基本能够满足生产需要,但也存在着细小的经营规模摊薄效果、难以支持农民较大幅度增收、农业增产效果递减、政策协调性不足、对新型经营主体支持不力、聚焦可持续发展不足等问题。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程中,需要调整思路拓展农业补贴的对象和范围,创新农业补贴方式。
以空间优化增强发展动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魏后凯认为,在新常态下,要确保经济中高速增长,必须拓展发展新空间、培育发展新动力。其中,增强区域发展的内生活力、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至关重要。这不仅有利于补齐经济发展的短板、增强发展的均衡性,而且有利于优化资源的空间配置、提高供给效率和潜在增长率。
中国除减税、减负外还应该做好两件大事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欧纯智等认为,美国特朗普政府公布减税方案,客观上对于中国降税也会形成外部促进因素。但中国的“降税”与“降负”的关系比美国要复杂得多,所以必须确立“全景图”的视野。而且中国除减税、减负外,还应该做好两件大事:一是政府精简机构压低行政成本开支;二是大力推进PPP创新以融资合作提升绩效。
“三农”问题不单是要解决农业问题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汪晖认为,我国的乡村建设问题不单是为了解决经济问题,也是为了解决生态问题、文化问题。同时,解决三农问题也不单是要解决农业问题,它关系到乡村的位置、乡村的文化、乡村的社会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怎么处理的问题,如果不思考这些问题,我们就只能在同一个发展逻辑上循环发展。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的误区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贺雪峰认为,当前学界乃至政策部门关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的误区在于,以为增减挂钩制度可以通过让农民退出宅基地复垦为耕地能产生巨额土地增值收益。实际上,农民退出宅基地复垦为耕地的收益,也就是耕地的一般农业收益,这个收益是相当有限的,基本不可能支撑复杂的增减挂钩制度运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