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转换的『人才杠杆』
—— 寿光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支撑新旧动能转换
2017-01-26□寿组
□ 寿 组
动能转换的『人才杠杆』
—— 寿光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支撑新旧动能转换
□ 寿 组
人们购买电动汽车时,一个很大顾虑就是电池使用寿命。不过这一顾虑很快就可以打消。去年以来,山东威能环保电源引进国际电化学能源科学院副主席、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陈忠伟团队,联合攻关高能量长寿命石墨烯硅基锂电池项目,单体电池循环使用寿命超过2000次,性能指标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近年来,威能公司每年科研投入都在销售额的5%以上,凭借强大的人才技术支撑,迅速成长为山东最大的锂离子电池生产商,去年实现销售收入4亿元。
威能的案例只是寿光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寿光市坚持用人才杠杆撬动产业转型,先后实施了“双百计划”“桑梓人才计划”“精英人才创业计划”等20多项人才政策,支持鼓励人才创新创业的投入每年都在1亿元以上,为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智力支撑,5年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从30.1%增长到41.8%。
聚焦传统农业 人才嫁接开新花
提起寿光,人们往往想到的是大棚蔬菜,潜意识里也觉得附加值比较低。但传统农业“嫁接”上人才技术后,提升了技术含量,延伸了产业链条,实现了蔬菜产业的“二次腾飞”,比如产业链两端的种苗培育和蔬菜销售。
过去寿光农民种植蔬菜,高端的种子都掌握在荷兰、以色列等国家,虽然质量好,但价格也高。寿光市为推动蔬菜种业国产化,千方百计提升蔬菜育种能力。寿光蔬菜种业集团聘任蔬菜遗传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智远为首席顾问,引进合作院士和泰山学者4名,建设了国家蔬菜种业创新创业基地研发中心,依靠自主团队,专注种苗研发。目前,寿光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蔬菜品种达46个,种苗年繁育能力达到14亿株,占全省总量的80%以上,“中国蔬菜种业硅谷”正在呼之欲出。“掌握了种苗话语权,既给菜农省了钱,也让公司赚了钱。”蔬菜种业集团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寿光市积极引导企业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去年一次性发放奖励资金465万元,对以企业为主体建设的重点实验室、院士工作站等科技创新平台进行扶持。像国家蔬菜种业创新创业基地、中印软件园国家级孵化器这样的国字号创新平台,寿光多达12家。
聚焦重点产业 创新催生加速度
去年1月,“奥美拉唑系列产品产业化与国际化的关键技术开发”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这意味着富康制药从原料药向制剂迈进了一大步。两者一个按吨卖,一个按粒卖,奥美拉唑形成制剂后比原料药附加值提高了近10倍。”富康制药总经理杨磊介绍。
近年来,在富康制药技术总监彼得·普劳克斯带领下,科研团队持续攻关,开发的多个新药填补国内空白,生产的甲氧苄啶等4个产品成为业内“隐形冠军”,公司连续12年跻身中国制药工业企业百强。今年4月,富康制药又入选全省首批引进高层次人才重点支持企业。而富康制药的技术总监、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彼得,就是通过该市“双百”计划引进的。
从2012年开始,寿光市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实施了“双百计划”。以“人才+项目”的形式,计划5年内从国内外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各100名。目前,已评选三批100名,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0人、泰山学者和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2人。
聚焦在外人才 乡情引得凤还巢
在山东大学分子材料实验室主任、羊口镇科技镇长陈国文的牵线搭桥下,山东大学与寿光滨海(羊口)经济开发区联合建起了山东大学(寿光)新材料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胶体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寿光)成果转化中心,实现了技术共用和资源共享。从2014年开始,寿光市根据各镇街产业特色,从高校院所选聘了19名科技镇长,多数是寿光人或通过寿光人引荐,加快了本地企业与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
为打破县域对高层次人才吸引力有限的瓶颈,寿光市发挥在外人才众多、回报家乡愿望强烈的优势,着力打好亲情牌、乡情牌,深入实施了“桑梓人才”计划,坚持“走出去”和“请回来”相结合,先后赴济南、青岛、北京等地举办桑梓人才技术项目对接交流活动14次,举办寿光专家人才创新创业家乡行、海外华商博士投资创业潍坊行等活动13次,吸引67名在外人才回乡创新创业,帮助家乡企业解决技术难题210多项,引进高新技术项目10多个,总投资额突破20亿元。
近年来,寿光市共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19人,泰山学者和泰山产业领军人才21人,高校院所“朋友圈”达到20多所,连续6次被评为全省人才工作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