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走进学校体育理论
——《中国学校体育基本理论研究》评析
2017-01-26□文│吴梦
□文│吴 梦
(作者单位:云南大学体育学院)
当前,学校体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大家普遍认识到,强化学校体育是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渠道。2016年,我国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力图改善学校体育在教育事业中相对薄弱的地位。学校体育的发展需要实践经验的总结和基础理论的支撑,对我国几十年来学校体育理论与现实的研究,将为学校体育的改革发展起到深刻的推动作用。由邵伟德、李启迪所著的《中国学校体育基本理论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一书,正是应对形势的需要,以走进学校体育的方式,对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基本状况予以了全景式的考察,对学校体育基本理论予以全面的解读,对学校体育的发展轨迹和发展规律予以客观的总结,在思索中走进学校体育,反思经验体会,明确发展方向。
走进学校体育,就要对学校体育及其基本理论进行系统的整理。作者分章节详细论述了自己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学校体育发展的基本情况和理论研究的进展,梳理了中国学校体育系列相关概念,介绍了中国学校体育基本理论研究依据、近代以来中国学校体育发展史、指导思想、功能、目标、价值、路径以及中国学校体育的评估体系,最后阐述了以“科学发展观视角”论中国学校体育的展望。从方法到内容、从成绩到问题、从创新到未来,作者对学校体育基本理论展开了全面的解析和新颖的研究,呈现给读者的是一整套中国学校体育基本理论的严谨体系,为读者进入学校体育理论的视野提供了全方位的理论支持。
本书的一大特色在于对学校体育理论各要素的精辟概括。作者分别以“矛盾视角”“身心一元视角”“系统观视角”“结构决定功能视角”“商品价值视角”“目标激励视角”“三维观视角”“以督查促评估的视角”来定位中国学校体育理论的构成要素,在不同的视角中凸显了学校体育理论体系的基本架构,还原学校体育多年来的主要面貌,尊重历史的同时也精准定位了学校体育发展的历史脉络和要素特征,从而总结其变化规律,赋予了研究时代性、历史性、阶段性的特征。
另外,除了历史学的深层次追溯和视角考证,本书的研究还立足于哲学、社会学、心理学、体育学等多学科的研究视域。具体而言,作者在研究中敏锐地抓住了学校体育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如对“体质论”与“竞技论”的矛盾分析,对“育体”与“育人”的矛盾揭示,运用矛盾论在属性的探析中归纳了学校体育发展变化的动力机制,此为研究的哲学视域。而且,作者试图从心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层面寻求学校体育的理论依据,并将学校体育的研究与以人为本、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终身体育等现实因素和长远目标结合起来,在理论的剖析中融合了多项学科的研究成果,丰富了学校体育理论的内涵与外延,使得学校体育理论的专项研究更具综合性、可持续性、前瞻性。
可见,本书的研究不仅是历史的重说,更是对其发展规律的逐步探索。一方面,书中对学校体育理论的具体归纳、架构分析和理性探索,为开展学校体育理论研究提供了新颖的角度和充分的基础;另一方面,针对学校体育面临的困境,书中在阐明其变化特征后所提出的普及与提高、继承与发展、洋为中用等观点为中国学校体育的课程改革与实践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参考。作者告诉我们,学校体育理论研究不仅仅是教育和体育方面的问题,更是具有深厚学理性的跨学科课题,也是具有长期意义的社会性议题。因此,推进学校体育,我们需要营造支持学校体育的良好氛围,更需要大家走进学校体育,以及全社会的关心和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