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检察机关司法办案大数据的思考

2017-01-26蒋世明

职工法律天地 2017年8期
关键词:职务犯罪办案检察

蒋世明

(541300 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人民检察院 广西 兴安)

构建检察机关司法办案大数据的思考

蒋世明

(541300 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人民检察院 广西 兴安)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整个社会迅速进入大数据时代。时代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同样也改变着犯罪方式,新类型案件层出不穷,检察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运用大数据思维方式,快捷、高效、准确地收集、存储、分析、整合各类涉案数据,用信息来引导侦查,提升办案效果,以实现检察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检察机关;司法办案;大数据

数据很忠诚,它真实记录人们的每个足迹,深藏功与名;大数据很任性,它的分析有根有据,拒绝流言蜚语;大数据很友好,它提供各种权威参考,它创造绿色经济,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世界已经进入由数据主导的“大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站在时代最前沿,带领全国人民迈入大数据时代。五中全会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整个社会迅速进入大数据时代。时代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同样也改变着犯罪方式,新类型案件层出不穷,职务犯罪侦查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大数据运用的重要性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数据”的时代,我们打电话、用微博、聊QQ、刷微信,我们阅读、购物、看病、旅游,都在不断产生新数据,“堆砌”着数据大厦。大数据已经与我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须臾难离。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文说:“不管你是否认同,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并将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2015年5月,习近平在给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说,“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深刻展示了世界发展的前景。”大数据是每个人的大数据,是每个企业的大数据,更是整个国家的大数据。大数据时代拥抱大数据,“十三五”规划建议已经吹响向大数据进军的号角,随着国家大数据战略的实施,基于大数据的智慧生活、智慧企业、智慧城市、智慧政府、智慧国家必将一一实现。

大数据已经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诸多领域。必应搜索通过集成以往的飞机票价画出未来票价走势;谷歌利用用户搜索记录判断出美国流感疫情的现状,在时间上比美国疾控中心的预测还快两周;对冲基金通过剖析社交网络推特的数据信息来预测股市的表现;交通部门通过大数据分析出实时路况;交友网站利用大数据分析来寻找爱情,并来帮助需要的人匹配合适的对象;利用穿戴装备(例如智能手表或者智能手环)生成最新的数据,可以根据自身热量的消耗以及睡眠模式来进行追踪身体是否健康。这些无一不体现出大数据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大数据掀起的风暴已席卷到生活的各个角落,大数据将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在中国,大数据技术显然也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不仅是现在已经与大数据有了一定融合的商业、制造业等领域,对检察改革、检察事业的发展,大数据技术同样能起到极大的助推作用。如在职务犯罪侦查方面,大数据技术能够在广泛收集信息的基础上更快速地锁定犯罪嫌疑人,固定犯罪证据,也可以与心理学、微表情科学等领域的知识相结合,通过高清摄像头捕捉犯罪分子的每一个表情集成数据库,帮助案件侦破,挽回国家损失,实现“精微反腐”。再如,在案件管理方面,利用大数据技术,决策层可以快速了解到全国范围内每一类犯罪案件的多发地域、多发时点、再犯可能等方面的特征,也可以了解该类犯罪的办案周期、判决情况、刑罚执行情况等方面的特点,从而更好地进行法律监督和法律政策研究。在这一点上,2014年开始投入使用的全国检察机关统一业务应用系统也为我们在检察机关内部应用大数据技术奠定了的基础。

二、大数据在检察工作中的主要应用方向

大数据在司法决策上的功能,通过社会各界的司法监督集群即党的监督、司法监督、纪检监督、人大监督、政协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方式,实现司法活动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提供司法保障;司法办案质量的关口前移,使每一个诉讼案件在群众心中体现司法公正;强化办案中的“三效力”的统一;有效杜绝和预防错案的发生,对发生错案的承办人实行责任追究;对涉案的当事人实行人道主义的司法救济。大数据为检察机关工作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即将传统检察转变为智慧检察、智能检察;将传统的诉讼监督转变为诉讼监督与诉讼外监督并重,实现法律支撑的大检察格局;将现有条件下的检察官打造成为职业化、精英化、专业化的检察官队伍;检察官的遴选过程机制设计,使其静态的管理转变为动态管理,实行的是淘汰机制,期待的是“核心竞争力”。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传统检察”应变为“规模检察”、“网络检察”、“数据检察”的广域形态,由于数据的开放性、广域性、传播性、流动性、可获取性的特质,颠覆了过去检察机关的封闭办案模式,形成了自媒体条件下的监督主体多元化,催生了检务公开实质化进展;鉴于检察机关办案的传统思维模式,特别是独立办案的责、权、利不清,导致的追责难度的放大,植发了司法办案责任制效应,由此破除了行政化、等级化、权责混同的桎梏。

办案质量是司法责任制的生命线和最终的依归,司法责任制的一切运作都应当围绕着确保案件办理的高质量来进行。而信息时代,如何确保案件质量,就需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大数据技术对于自侦部门的案件侦查工作来说也大有裨益。例如,近年来职务犯罪手段随着互联网等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开始呈现出更加复杂化和隐蔽化的特征,利用传统的侦查手段往往很难获取有效线索。而大数据时代就促进了电子数据证据收集思维的转变,能够从更广泛的渠道收集各类证据,如通过连接或收集电话单、银行账单、交通信息、住宿记录等各类结构化数据和语音、监控视频等各类非结构化数据,利用大数据技术中的快速扫描、关联度匹配等手段,从本身可能并不具有很大价值的海量数据中寻找高价值的案件关联信息,有利于案件侦查的同时也能够及时地固定住关键电子证据。

三、大数据充分助推检察工作科学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今检察机关在办案过程中收集的证据不仅是有传统的如笔录、鉴定等结构化的数据,也有录音、监控视频等非结构化的数据。尤其近年来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犯罪手段日益复杂,电子证据也得到越来越多的运用。并且,在与外部的数据交换中,外部信息肯定也会以多种载体呈现。而这些都需要在数据收集之初系统就具备良好的存储条件,为不同类型的数据编排出不同的存储路径,并通过诸如编制目录、关键字匹配、格式转换等多种技术手段,借助云计算的高性能数据处理技术,提高系统数据库中海量数据关联的自动、精确,让大数据技术真正发挥作用。

在职务犯罪的侦查预防方面,当大数据分析法与职务犯罪办案实践相结合,传统办案方式将发生深刻的变化。大数据分析法以数据信息为基础,侦查员运用大数据思维方式,快捷、高效、准确地收集、存储、分析、整合各类涉案数据,用信息来引导侦查,提升办案效果,以实现职务犯罪侦查的可持续发展。立足于互联网的收索引擎的功能,采取“全面收集、个案剖析、规律研判、综合治疗”的模式,利用跨系统的数据平台,以喜闻乐见的形态,建立多领域、多层级、多效率、多智能、多理性、多类别的预防职务犯罪服务平台,通过法治信息数据的涉众浏览,提升全民法治意识;在检察机关实施职务犯罪预防工程:打造预防品牌、提高预防效能、培育预防精品、拓宽预防市场、辐射预防盲区、激活预防潜能、开放预防空间、强化预防定制、创造预防规则、实现预防联动。通过技侦措施调取犯罪嫌疑人与他人之间的通讯记录。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与人之间的通讯从传统的电话、短信方式逐步向网络化,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化发展。因此,调取的通讯记录不仅应包括传统的短信内容,而且更应当通过网络技侦手段,获取犯罪嫌疑人网络通讯的内容,例如:QQ、微信、电子邮箱等。通过对犯罪嫌疑人通讯内容的全面梳理,固定犯罪证据,扩大案件线索范围。

要按照大数据界定的范围,将所有属于司法办案的活动纳入业务考评,除审查批捕、起诉、职务犯罪侦查等常见办案活动外,要全面客观反映和评查检察官履行刑事诉讼监督、刑罚执行监督、民事行政监督、控告申诉检察、预防职务犯罪职能,加强综合治理、开展综合业务的情况,从大数据平台调取每一名检察官所从事的相关门类的司法办案数量、案件质量以及办案效率等情况的数据,使大数据有效地服务于业务考评工作,实现两者之间的真正对接。

[1]肖燕飞.《统一业务应用系统与检察执法管理理念更新研究》,《人民检察》,2015年第8期.

[2]《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商务印书馆,2006年出版,第11页.

[3]李雅,郑来品.《浅谈基层检察院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推动职务犯罪侦查工作》,载《法制博览》,2015・11(中),第145-146页.

[4][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著,盛杨燕,周涛译.《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67页.

猜你喜欢

职务犯罪办案检察
监察机关办理职务犯罪追诉时效问题研究
茶文化的“办案经”
女法官“马虎”办案,怎么办?
检察版(五)
检察版(四)
检察版(十)
检察版(九)
涉农专项资金领域职务犯罪浅析
当前村干部职务犯罪高发的思考
抢钱的破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