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
2017-01-26付莉萍中共云南省委党校校刊部
付莉萍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校刊部
李秋蓉 玉溪市江川区房地产管理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
付莉萍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校刊部
李秋蓉 玉溪市江川区房地产管理所
列宁指出:“工人阶级自身是不会自发地产生科学社会主义意识的,只能依靠外部‘灌输’ 。”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员,必须在实践中持之以恒地学习,依靠党组织的培养,不断锤炼党性,加强自身修养,培植出共产党员的先进思想和模范行为。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提高共产党员素质,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经常性教育管理工作。党员是各级党组织的细胞,是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主体,党员素质直接影响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党在群众中的声望,党的建设,关键在加强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加强党员的教育管理,目的就是要使全体党员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提高思想觉悟和理论素养,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解决好思想上入党,行动上自觉对标的问题,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担当好历史和人民赋予的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问题先后发表了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我们党正在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世情、国情和党情都发生了深刻变化,面对新问题、新情况。深入学习、总结和领会党中央关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创新思想,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从思想建党入手,切实加强党员教育
我们党是从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度成长发展起来,成为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组织,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性质决定党的宗旨和纲领。在民主革命时期,党组织的成员绝大多数是农民党员,而不是产业工人,其中还有部分城市小资产阶级,大量非无产阶级思想侵入党内,给党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带来严峻的挑战。因此,党高度重视从思想上建党,把思想建设放在党建的首位,要求党员思想上入党先于组织上入党,把其他阶级成分的党员改造成为无产阶级先进分子,从而保持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党自成立至今的96年间,从思想建党入手,加强党员教育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为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个基本经验。
从思想建党的发展历程看: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的原则,从井冈山时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步探索,到古田会议决议提出并确定思想建党原则,再到党建史上伟大创举的延安整风运动,通过对八十多万党员进行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从思想、政治、组织、作风等方面加强党的建设,再到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的西柏坡会议提出的“两个敢于”和“两个务必”,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持续探索和曲折发展。
改革开放时期,思想建党理论得以重新确立和丰富拓展,形成了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了一系列思想建党的新观点新理论,并注重用这些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教育干部,从而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全党力量,使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新时期,国内外环境和历史方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党面临的各项历史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前所未有,这就更加需要加强思想建党,创新党员教育实践活动,从思想意识上提高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应对各种挑战和考验的能力。
(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执政环境下,针对有的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一些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甚至以权谋私,严重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等问题。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形势下顺应群众期盼,坚持党的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活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为切入点,以县处级以上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教育活动重点对象,自上而下在中共全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方面之一,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党的生命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群众路线是永葆党的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必须做到教育和实践两手抓,使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深深植根于思想中、真正落实到行动上。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的重要论述,进一步丰富了党的建设新理论。
(二)“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
通过以反对“四风”为重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党风政风都得到了明显的好转。我国正处于调结构,转增速的经济发展新常态,未来一段时间的改革面临的都是“硬骨头”,需要党员领导干部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敢于担当,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攻坚拔寨,爬坡过坎。2014年3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推进作风建设的重要讲话中提出“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三严三实”重要观点。“三严”强调要引导激励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三实”强调党员干部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忠诚、干净、担当”强调为官要对党忠诚,守住做人的底线,坚持从政的准则。对党忠诚,不是靠空喊口号,而在于知行合一,勇于践行党的使命和历史任务;为官干净,在于敬畏公权力,德位相匹配;从政有担当,有为才有位,为官必须为。通过在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全面提升了党建工作的水平,进一步强化了党员领导干部的责任担当意识和实干精神,增强了党员领导干部推动改革发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政治、经济和社会的转型发展。
(三)“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为推动党员教育从以往的“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以上率下,向基层纵深推动,进一步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强思想建党,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2016年,党中央在全体党员中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两学”落实了党章关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要求,是面向八千多万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学”好是基础,关键要落实到“做”,全体党员要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用“四讲四有”的合格党员标准规范言行。尊崇党章党规,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正在向制度化常态化推进,通过学习教育,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政治自觉达到新的高度,“四个意识”显著增强,党的组织生活更加严格规范。党支部的教育从集中性向经常性延伸,有效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稳步推进,营造出了清风正气的政治生态。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已经充分地证明了创新性开展党员学习教育的重要作用。
二、从制度治党着手,用严密的制度管理党员
我们党是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非常强调党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无论是战火纷飞的革命时期,还是和平稳定的发展时期,我们党一直就有铁的纪律,一直致力于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力求形成一套完整科学的治党制度体系。虽然我们在制度治党方面走过弯路,但同时也正是用制度纠正了错误,充分发挥制度治党的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述新时期党的建设问题和党员管理问题,形成了诸多新思想新论断新成果。
(一)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用制度来制约党员干部手中权力的运行,用制度来监督党员干部管人管事,形成权力运行有章法不任性,权力监督无特权无例外,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易腐的党员干部管理机制。“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当今中国反腐败进入攻坚期,并且将决心长期坚持下去的关键时刻重申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正风肃纪的重要举措,是广大群众的期待,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为此,党中央先后出台了50余部党内法规,一部分是制定的,一部分是修订的,涉及改进工作作风、党内监督、“裸官”任职管理、干部选拔任用等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断完善党内法规,加大备案审查和解释力度。通过不懈努力,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体系正在形成,不断夯实着从严治党的制度基础。
(二)党纪严于国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出台了“八项规定”反“四风”“三严三实”教育对标好干部标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落脚“四讲四有”合格党员,说明管党首先要管好干部,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党纪严于国法”“打铁还需自身硬”,表明党员在带头遵纪守法的同时,更要遵党章守党纪。党员是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两个先锋队”的一员,自然应该接受比普通人更高的要求和更严格的约束。“党纪严于国法”,就是把党纪笼子织得比法律笼子更细更密,党纪包含了政治、组织、廉洁、群众、工作和生活等方面的纪律,内容比法律更宽泛,约束力比道德更强硬,没有违法但可能已经违纪,党纪处分的警示教育,更有利于党员守住底线、远离红线、筑牢防线。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党风廉政建设制度明确了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责任,强化了从严治党中对党员干部的管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正是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和规范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的战略举措和制度安排,对加强党员的管理工作发挥着非常重要和及时的作用,对制度治党具有里程碑意义。
(三)党员队伍建设的新部署
制度治党,不仅仅针对党员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治党制度也涵盖了对党员队伍的建设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共中央对党员队伍建设作出一系列新的部署,对严格发展党员程序、提高发展党员质量等提出明确要求。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2014年党内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发展党员总数十多年来首次低于上一年,280.3万人的数量也是近年来的最低数字,这表明党中央对党员数量的宏观调控,各级党组织提升党员队伍质量的努力正显现成效。2016年,各级党组织认真开展“口袋党员”“隐身党员”摸底和排查工作,贯彻《流动党员管理办法》,落实党员管理制度。通过开展党员组织关系排查,从严落实党员管理制度,规范党员组织关系管理,治理基层党员组织关系“空挂”、失联等现象,积极探索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模式,解决“口袋党员”“隐身党员”等问题,确保八千多万党员都置于党组织的有效管理之中。
实践证明:党要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成为党和人民的先锋队,成为有战斗力的组织,就必须具备科学完备的制度体系,以严格的纪律和科学严密的组织体系来保证各级党组织的团结统一和步调一致;党要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推进,就必须使自己的各项活动有严格的规矩和科学的程序;党要加强对自己的党员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就更要不断完善党的各项法规和制度,实现依法治国和制度治党无缝结合。同时,要把思想建党的要求和目标真正落到实处,必须通过严格科学的制度来体现和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各项制度的出台和落实,无疑勾勒出党建未来蓝图。
三、文化强党,着眼培育党员的文化自信
(一)以领导干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为手段,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春季开学典礼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各级领导干部都应当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自重、自省、自警、自励,不断增强是非面前的辨别能力、诱惑面前的自控能力、警示面前的醒悟能力,不断提高慎权、慎独、慎微、慎友的自觉性。”在2009年春季学期的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多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经常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 “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用优秀文化产品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人民提供丰润的道德滋养,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将优秀传统文化观有机运用于党的建设过程,在多次重要论述中,引经据典,弘扬古人政治抱负、报国情怀、浩然正气和献身精神等,深入阐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国家治理中的意义,将优秀传统文化当做独特战略资源,从而将我们党运用优秀传统文化以推动党的建设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二)以文化自信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实现强党兴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高度重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以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强党兴党。”我们党由先进的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孕育而生,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先进的深厚的党内政治文化为我们党的发展壮大提供滋养,反映了广大党员的精神追求。如何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推进党的建设,实现强党兴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强调坚定理想信念,净化意识形态,靠制度靠思想教育并不能发挥长效能动作用,唯有靠文化自信推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才能实现文化强党,使党的建设在传承中不断创新。文化自信从何而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光荣历史,要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我国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综上所述,“治国就是治官吏”。我国公务员队伍中党员的比例已经超过80%,从严治吏、从严治党的着力点,就在于加强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党的建设,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本文沿着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思想这条主线,从党的建设“三部曲”——思想建党、制度治党、文化强党三个方面综述了党在新时期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的新思想和取得新成果。这些思想和成果的梳理,有利于推进从严治党战略的全面贯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