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作为推动云南跨越发展的第一要招
2017-01-26王国忠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副校长省社科联副主席
王国忠(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副校长、省社科联副主席)
把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作为推动云南跨越发展的第一要招
王国忠(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副校长、省社科联副主席)
近来,我听不少领导讲话作报告,都在说:“云南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不足、干劲不大。”领导就是领导,看问题确实很精准,可谓一针见血,一言中的,切中要害。依笔者之拙见,看到这一点非常重要,但是,仅仅看到这点还远远不够,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入思考:云南的干部群众为什么干事创业的激情不足、干劲不大呢?激情不足、干劲不大,是历来如此的老问题,还是现在出现的新问题?
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为了解决云南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不足、干劲不大”的问题,我们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找出“激情不足、干劲不大”的根本原因,并加以切实解决。就像我们发现某位同志最近沉默寡言、工作积极性也大不如前,为了调动这位同志的积极性,我们就需要进一步观察研究他近来沉默寡言、工作积极性不高的真实原因。如果是因为他近来身体不好,造成他积极性不高,那么,我们就帮助他治好病,使身体好起来;如果是因为近来他与同事的关系没有处理好,影响了工作积极性,那么,我们就帮助他处理好与同事的关系;如果是因为他近来家里老人去世,过于悲伤,心情不好,影响了工作积极性,那么,我们就帮助他尽快从亲人不幸逝去的阴影中走出来,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只有找准弄清“沉默寡言、工作的积极性不高”的真实原因,并真正消除了这个原因,我们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一言以蔽之,只有找准原因,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才能很好地解决存在的问题。
云南的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不是历来不足、干劲也不是历来不大。曾几何时,云南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很高、干劲也很足,作为一个贫穷落后的西部边疆省,曾经创造GDP全国第十六七位、财政收入全国第4位的骄人业绩,云南的烟、糖、茶、胶、矿、药、花以及旅游业、民用航空业、民族文化产业等都曾享誉全国,有的甚至名扬海外。那个年代,一位中央领导同志到云南红塔集团视察,在看到正在生产的红塔集团的卷烟机时,无不惊讶地说:“这怎么是卷烟机啊?这完全是印钞机嘛!”然而,短短过去10多年之后,为什么云南的GDP倒退排在了20多位之后,云南的干部也没有了激情、缺少了干劲了呢?云南到底怎么了?云南的干部到底怎么了?云南的GDP到底怎么了?如果我们真正负责任、敢担当,就得认真细致地深入思考这些问题,并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依笔者之拙见,过去的10多年,云南其实没有怎么,云南的山还是这些山,云南的水还是这些水,“好山好水好风光,好人好事好地方”,一点没有变。那什么变了呢?云南的政治生态变了,云南干事创业的环境变了。云南的干部其实也没有怎么,云南的百姓还是这些百姓,云南的民族还是这些民族,没有变。那什么变了呢?还是云南的政治生态变了,云南干事创业的环境变了。概而言之,“激情不足、干劲不大”是表象,其根源是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环境严重恶化了。说得再直白一点——就是“问题出在干部里,根子却在环境氛围上”,在过去的10多年里,云南的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激情不足、干劲不大的真正罪魁祸首是云南没有能够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环境。
请吃请喝的医生,比埋头治病救人的医生吃得香,广大医生救死扶伤的积极性会高吗?会拍会吹的教师,比勤于教书育人的教师吃得香,广大教师培养人才的干劲会足吗?会跑会送的官员,比会干能干的干部吃得香,广大干部群众会有干事创业的激情吗?走后门、找靠山的老板,比有本事会经营的老板吃得香,成百上千的老板商人在云南创新创业的动力会足吗?一个地方、一个单位,一旦形成了奉行歪门邪道的人压过弘扬正气的人的恶性局面,广大干部群众会有争先恐后的激情吗?会有干事创业的干劲吗?
古今中外的无数事实已经告诉我们并且还在不断昭示我们:环境好则人才聚,人才聚则创新多,创新多则事业兴,事业兴则发展快;与此相反,环境差则人才散,人才散则创新少,创新少则事业衰,事业衰则发展慢。这是一条不以任何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亘古不变的铁律,任何国家、任何地区都概莫能外。
云南的GDP从第十六七位变成第20多位,云南的财政收入从第4位变成第20多位,原因固然可能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我们自己干事创业的激情不足、干劲不大,而激情不足、干劲不大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主要原因就是干事创业的环境不佳、生态不好。有些因素出问题,会影响一部分人;有些因素出问题,会影响很多人;而整个环境出问题,影响的往往不是一部分人,也不是很多人,而是所有人。这与空气被严重污染一样,影响的肯定不是几个人,也不是一些人,而肯定是所有活着的人,因为所有活着的人都得呼吸空气。在污浊的环境氛围下,几乎所有人都很难真正干事创业。
我们现在很多人包括一些领导干部对良好环境的极端重要性,认识非常不足,甚至不如我们的祖先对环境的重视。孟子的父亲去世之后,孟子的母亲没有再嫁,而是全身心抚养和培养儿子。开始时,母子两住在一个坟茔旁,经常有人来上坟哭泣。小孟子受环境的影响,也学着哭泣。为了不让这种过于悲伤的环境影响小孟子,孟母决定搬家。搬家后,小孟子又开始学大人杀猪杀羊,因为他们搬到了一个屠宰场的旁边。孟母又搬家,搬到了一个学校旁,受到从学校里传来的朗朗读书声的影响,小孟子也天天大声读书,这也是孟子成为仅次于圣人孔子的亚圣的一个重要原因。
春秋时期,齐国有个很有名的宰相叫晏子。有一次,晏子出使楚国,楚王想羞辱一下晏子。楚王安排酒宴接待晏子,正喝得高兴,侍卫押着一个犯人从席前经过。楚王问:“这个犯人是哪国人?犯了什么罪?”侍卫答道:“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非常得意地看着晏子说:“难道你们齐国人都喜欢偷窃吗?”晏子知道这是楚王故意要羞辱自己和自己的国家。于是他不慌不忙地站起来说:“我听说橘树生在淮南叫橘,能结出又大又甜的橘子;生在淮北改叫枳,不仅叫法变了,样子和味道也变了,结出来的果子也是又小又苦。这是因为水土有所不同所致。齐国人在齐国从不偷窃,到了楚国却偷窃,这肯定是楚国的环境有问题啊!”楚王顿时目瞪口呆、无言以对。
无论是流传千古的“孟母三迁”的故事,还是“橘生淮南为橘,橘生淮北为枳”的精彩典故,都说明一个千古不易的铁律:很多时候,环境会改变人和物的命运。我们常说,“环境塑造人,人也可以改变环境”,其实,环境会影响每个人,但是,个人是很难从根本上改变整个环境的。无论是对自然环境,还是对社会环境,单个的老百姓几乎都是无能为力的,只能无奈接受。
当今之时,国家与国家的竞争,地方与地方的竞争,企业与企业的竞争,说到底,其实都是经济的竞争,经济竞争的背后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竞争的背后是创新的竞争,创新竞争的背后是人才的竞争,人才背后的竞争是环境的竞争。只要真正创立了良好的干事创业的环境,人才就会聚集、创新就会增加、事业就会发展、经济就会繁荣、人民就会幸福。
要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需要做的工作很多,择其要者,我们必须在营造选人用人、社会政治、规章法治、公众舆论等四个方面的良好环境上动真格、下功夫、求实效。
一要在营造选贤任能的良好选人用人环境上动真格、下功夫、求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指出:“吏治腐败是最大的腐败,用人腐败必然导致用权腐败。”选人用人腐败,是最大的腐败,是百病之根、万恶之源,也是对良好的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环境伤害最致命的腐败,因为只要在选人用人方面存在腐败现象,其他方面就很难不腐败。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苏荣在反悔自己在江西省委书记任上的腐败问题时毫不掩饰地说:“选人用人是一个核心问题,选人用人腐败,其他方面无法不腐败。”无论是周永康、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这些在北京的大贪官,还是白恩培、仇和、杨伟红、季建业等这些在地方上的大贪官,几乎无一例外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买官卖官。网络上风传说:“徐才厚2000万卖一个大军区司令。”但愿这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那实在是太可怕了。徐才厚作为中央军委分管干部工作的副主席,如果真是明码标价2000万人民币卖个一大区司令员,那么,从他那里买得一个大军区司令的人,肯定没有2000万的合法收入,他只能上行下效、依葫芦画瓢、如法炮制,往下通过卖军长、师长、团长、营长,甚至卖连长、排长、班长,收回自己的“成本”,并力求有较大的“盈余”。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我们军队的政治生态还能好吗?我们军队的思想还能纯吗?我们军队的风气还能正吗?我们军队的战斗力还能强吗?我们军队的指战员干事创业的激情还会高吗?
中国封建社会获得官位的主要方式有六:一是靠自己。通过寒窗苦读,勤学硬背,参加科举考试,金榜题名,从政为官。历史上这类官员很多,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康熙朝的中堂大人张英、张廷玉父子以及晚清名臣曾国藩、李鸿章等都属于这类通过读书获得功名的人。二是靠父辈。父辈从政当大官,后世子孙便子承父业。在中国封建社会很多人的官职是从父辈那里世袭下来的,比如,清朝康熙年间台湾的延平王郑经就是从父辈那里继承下来的。三是靠弟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在弟兄中有人做官,就提携自己的其他家人也从政当官,在封建社会里这样的情况非常普遍。四是靠姐妹。姐姐妹妹长得漂亮,如花似玉、沉鱼落雁、避月羞花、倾国倾城,做了官太太,甚至做了皇后、妃子,她们的哥弟沾了姐姐妹妹的光得了官职。唐朝祸国殃民的杨国忠就属其中的典型,他做宰相,完全是靠妹妹杨贵妃与唐玄宗的特殊关系。五是靠钱财。真金白银,用钱买官做,花多大的钱就做多大的官,古人还给这种“用钱买官做”起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捐官”。清朝红顶商人胡雪岩就是典型。六是靠造反。杀人放火,受招安,先做贼再做官。小说《水浒传》里的宋江就是通过造反成了宋朝的官员。
在中国,封建社会早已被推翻,封建制度早已被革命,封建吏制早已被废止,封建政治早已被唾弃,我们已经搞了几十年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但非常遗憾,封建思想的残余和封建官僚的做派,却在我们不少人的脑子里根深蒂固。前些年,由于像周永康、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白恩培等这样一些重要岗位上的重要人物的腐败,封建社会以上六种选人用人的方式几乎都不同程度死灰复燃、沉渣泛起。在这些人那里,领导职务的任免,不是靠德才,靠政绩、靠学识、靠本事、靠在群众里的口碑,而是靠吃喝玩乐,靠请客送礼,靠权色交易,靠父亲母亲,靠拉帮结伙,靠阴谋诡计,靠金钱玉石,靠男盗女娼。
有些人成了考试专业户,通过考试当副县长,再通过考试当副厅长,这样获得官位的人,在全国为数不少,虽然这类情况与古代的科举类似,但还不能都说是腐败。在过去相当一段时期里,靠父辈当官的,不说比比皆是,也完全可以说大有人在,“老子英雄儿好汉”的官员在我们周围还真不少。据军队里的一些朋友跟我说,“父亲重点培养和提携自己的儿子”的问题,那些年在部队里更为严重,爸爸当司令,儿子当团长、师长,前些年在军队里并不少见。靠弟兄、靠姐妹从政为官当领导的人,肯定也不少。令计划出事后,其妻子和当省公安厅副厅长的舅子也都出了事,我估计这个副厅长就是靠姐姐和姐姐背后的姐夫得到的。靠钱财当官的人,可能位数更多,仅仅郭伯雄、徐才厚、苏荣、白恩培等这些贪得无厌的大老虎卖的官,最保守的估计也不会少于几百人。
至于被云南老百姓骂为“好事只说不做,坏事只做不说”的白恩培把一个连汉话说清楚都很成问题的宾馆服务员,“培养”成国有大型骨干企业的拿几十万年薪的正厅级党委书记和省政协常委,就大大超越了封建社会官僚的为非作歹,我猜想就连最任人唯亲的古代封建官僚政客们在听了白恩培的这一惊世之举都肯定会瞠目结舌、自叹不如。有些地方和部门,任人为钱、任人为玉、任人为色、任人唯亲,到了使人恶心、令人发指的地步。在选人用人方面的腐败不除、正气不扬、导向不正、环境不好、整改不力,我们就没有明天,我们就没有出路,我们就没有未来。古人讲:“用一贤人,则贤人毕至;用一小人,则小人齐驱。”共产党的官职只能通过德才和政绩得到,而绝对不能通过关系和经营来获取,否则,我们就不是名副其实的真正的共产党。
腐败尤其是选人用人上的腐败是一种烈性传染病。一个地方、一个部门如果得了这种病,又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地诊治,那就必然会一传十、十传百地快速交叉感染,最终形成一种广大干部群众深恶痛绝而又无可奈何的恶性官场生态。一旦形成了这样的官场生态,腐败问题就必然蔚然成风,就会越演越烈,在这种政治生态下,那些清正廉洁的官员会成为异己力量和众矢之的,受到排挤,受到压制,受到打击,也就成了非常顺理成章的事。据网络报道,某县五套班子的领导出访东南亚某国,该国的有关政府、企业、同乡社团向访问团回赠了很多礼物。回国后,带队的县委书记按有关规定把访问团在国外收到的礼物悉数交了公,并被省报和《人民日报》报道,结果引来了所有出访人员的极大不满,有些吃惯、喝惯、拿惯、玩惯、贪惯了的人不仅私下大肆造谣,而且编出种种对这位县委书记不利的绯闻和传闻匿名向上级反映,直至最终把这个县委书记轰走。不良的政治生态必然会造成这种好人能人吃亏、好人能人失意、好人能人倒霉,相反,坏人庸人吃香、坏人庸人得意坏人庸人走运的现象,其实这种现象在党的十八大以前并不少见。
2016年7月1日,在建党95周年纪念大会上讲话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们党作为执政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腐败。”从中国的历史教训来看,导致王朝灭亡的罪魁祸首就是两个字:腐败,其中,排第一位的腐败就是政治腐败,排第二位的是司法腐败,排第三位的是经济腐败。出现政治腐败、司法腐败、经济腐败的原因固然很多,但是其中最根本的一个原因就是政治生态出了问题、受到污染。前些年,我们一些重要岗位上的重要领导人物的腐败,把干部的思想搞乱了,把社会的风气搞坏了,把事业的发展搞慢了,把党和政府的形象搞砸了。一言以蔽之,就是把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环境搞乱了。如果“认认真真学习、正正派派做人、勤勤恳恳为民、扎扎实实干事、干干净净从政”的人得不到肯定,甚至受到无端的否定和无情的压制,相反,那些不学无术、上蹿下跳、送钱送物、营私舞弊、投机钻营、中饱私囊的人通过找靠山、搞关系、走后门、请吃喝,得到肯定和提升,那么,勤勤恳恳、奋发向上的人们就一定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的环境也会因此从根本上受到致命的污染。在这样的选人用人环境下,什么加快发展,什么开拓创新,什么凝心聚力,什么众志成城,什么富民兴省,都将成为毫无实际意义的自欺欺人的大话、废话、空话、假话,正如刘云山同志所指出的:“如果用人导向不正,危害的是政治生态的源头。”因此,要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的环境,我们必须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用人导向最重要、最根本、也最管用”的要求,随时注意“上面用什么样的干部,下面就一定会出什么样的干部”这一铁律,必须真正树立良好的选人用人导向,用广大干部群众看得见的实实在在的行动而不是用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口号,认真修复和着力重构选贤任能的良好选人用人环境,真正把那些“组织真正放心、群众真正满意、干部真正服气”的干部选拔出来、任用起来。
二要在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社会政治环境上动真格、下功夫、求实效
自然生态很重要,政治生态也很重要,自然生态和政治生态都要山清水秀。自然生态被污染,就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和生产生活质量;政治生态被污染,就会影响人的精神健康和干事创业劲头。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我们、不断要求我们:要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和从政环境。
风不清、气不正的地方和部门,心肯定不顺,劲肯定不足,事肯定不成,业肯定不兴。在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环境不好的地方,不仅会滋生很多匪夷所思的腐败现象,而且很多问题还会快速交叉传染,不正之风、不良行为、不轨之事、不堪之言就会形成气候,就会成为常态。在这样的地方,不仅腐败问题会越演越烈,而且不腐败、反腐败的人往往会受委屈、受排挤、受压制,甚至会受打击、受迫害。
什么样的社会政治环境是好环境?什么样的社会政治环境是坏环境呢?“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检验真理的标准不是理论,也不是官员,更不是权力,而是实践。在我看来,是不是已经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既不能是我们理论工作者说了算,更不能是我们领导干部说了算,而应该看实际情况,看广大干部群众的切身感受。
解放初期有一个很流行的说法,叫:“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如果好人可以充分地做好事,能人可以充分地做大事,坏人难以做坏事,庸人难以做蠢事,甚至坏人也慢慢变成了好人,庸人也慢慢变成了能人,这样的社会政治环境就是好环境;如果坏人可以随便做坏事,庸人可以随便做蠢事,好人难以做好事,能人难以做大事,甚至好人也慢慢变成坏人,能人也渐渐变成庸人,这样的社会政治环境就是坏环境。换言之,在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中,好人和能人吃得开、吃得香,坏人和庸人吃不开、吃不香;相反,在被污染的社会政治环境中,坏人和庸人吃得开、吃得香,好人和能人吃不开、吃不香。简而言之,在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下,是“能者上、平者下、庸者汰”;而在污浊的政治生态下,则与此相反,是“能者下、劣者上、优者汰”。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要求我们要坚决克服和切实避免的“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类似这样完全可以称为不朽名言的古训还有很多,这些都是我们的祖先从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概括提炼出来的经验之谈、成功之道、为政之要。湖南省衡阳市的人大代表几乎都是用钱买来的,辽宁省的一些中高级党员干部在人代会上用金条、手机、现金拉票贿选,苏荣的家里跑官要官者络绎不绝,白恩培的家里官员老板送的金银玉石堆积如山,靠这样一些人给我们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政治环境,犹如缘木求鱼、水中捞月。因此,营造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关键靠领导,根本看官员。
没有各级领导干部的积极带头和认真带领,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就很难修复,更谈不上重构。广大干部群众观察我们领导干部主要关注三个问题:一是看我们怎么说话,二是看我们怎么做事,三是看我们怎么自律。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切实做到“四个字”:即“言传身教”。言传是基础,身教是关键。所谓“言传”,就是要通过我们领导干部自己的言论,用作报告、讲党课、发表文章、谈心谈话等方式,教育干部群众,引导干部群众,启迪干部群众,警示干部群众,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所谓“身教”,就是要用我们领导干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行动影响干部群众、引导干部群众、引领干部群众,不做被老百姓称作“台上是孔繁森,台下是王宝生”的“两面人”,不当“说一套,做一套”的“两面派”,而是说到做到,言行一致,知行统一,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牢固树立“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的观念,尽可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政治环境。
三要在营造遵规守法的良好规章法治环境上动真格、下功夫、求实效
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及法治建设时经常引用《韩非子·度》里的一句古话:“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弱,国不以规矩则乱,政不以规矩则败。任何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都必须有严格有效的规章法治做保障。没有科学、系统、完备,而且是非常权威和严格执行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就不可能有任何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
在规章法治建设方面,我们做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也应该说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很大成绩,但是,离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离各族干部群众的迫切希望,离我们党长期执政的实际需求,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所需要的有效保障,我们的不足还很多,我们的差距还很大,很多工作还有待切实加强和改进。
在营造良好的规章法治环境方面,主要存在“无规矩、漏规矩、假规矩”三大问题。所谓“无规矩”,就是有些方面有些领域,我们还没有相应的规章和法制,无法可依、无规可循的问题依然存在,在有些领域还非常突出。所谓“漏规矩”,就是规章和法律太原则、太大而化之,太笼笼统统,漏洞太多,兜不住问题,管不住坏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牛栏关不住猫”。所谓“假规矩”,就是有规章和法律,但是学习不足、执行不好,落实不力,贯彻不到位,结果形同虚设、徒有虚名,实际上等于没有法规,出现“明规章不如潜规则”的情况。
我们应该用“立规矩”,来解决“无规矩”的问题,建立健全各种法律规章,力求做到重大事务都依法依规管理,重要问题都依法依规解决,重大关系都依法依规调处;我们应该用“细规矩”,来解决“漏规矩”的问题,不断充实完善我们的规章制度,提高各种法律规章的科学性、严密性、系统性、配套性和可操作性,防止出现“牛栏关猫”的问题;我们应该用“真规矩”来解决“假规矩”的问题,有法必依,有规必循,执法必严,违规必究,用“明规章真正战胜潜规则”,切实做到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努力增强法律规章的权威性。
四要在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公众舆论环境上动真格、下功夫、求实效
就像在被严重污染的自然生态环境下,很难种出干净卫生的植物一样,在被严重污染的社会舆论环境下,也很难培育出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和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过去一段时间,一些重要岗位上的重要人物的吃喝玩乐、买官卖官、请客送礼、尸位素餐、贪污腐败、倒行逆施、任人唯亲、腐化堕落,也严重影响了公众的舆论环境。
有些积极向上的好东西,得到的是消极负面的评价;有些消极颓废的坏东西,得到的却是积极正面的评价;有些德才兼备的好同志,处于讥讽冷落的尴尬逆境;有些善钻会跑的坏人物,处于提拔重用的得意顺境。比如,有些人经常“吃请”,也经常“请吃”,善于通过公款大吃大喝,联络感情,结交朋友,寻觅靠山,培植团伙,甚至跑官要官,对这种与共产党的性质、本色和宗旨格格不入的现象,得到的评价往往是情商高,善于沟通、协调能力强等正面的评价;与此相反,对一些遵守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注重自我修身,严格依法办事,坚持党性原则的同志,得到的却是不近人情,不够朋友,不会变通,不善办事、性格不好等负面的评价。还如,把一些善于跑官要官的人当作能人加以肯定;把一些坚持党性原则的人,当作庸人加以讥讽。我们每个真正的共产党员、真正的人民公仆都应该认真试想一下:如果这样一种是非颠倒、黑白混淆、善恶不明、正反不分、好坏不清的公众舆论环境不能得到颠覆性的纠正、实质性的改善、突破性的创新、兜根性的改变,那么,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有可能得到有效的修复和切实的重构吗?
积极向上的公正舆论环境,就像洁净的空气一样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如果空气被污染了,不管大人小孩,不管好人坏人,不管男人女人,也不管能人庸人,无一例外都要受到伤害,很难有人可以独善其身、幸免于难、置身事外。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大到一个政党、一个社会,小到一个地区、一个单位,良好的公众舆论环境都极端重要,因为它包围着我们,引领着我们,左右着我们,影响着我们,熏陶着我们。因此,我们每个人,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讲政治、讲正气,要带头树新风,带头做表率,既不能做随波逐流的骑墙派,也不能做听之任之的自由派,更不能做助纣为虐的捣乱派,而要努力做遵规守纪、正本清源、刚正不阿、积极向上、铁骨铮铮、一身正气、干净干事的忠诚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大势,顺乎民意党心,动真的、碰硬的、来实的,大刀阔斧、身体力行地努力修复和认真重构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的开局极好、成效也好、势头更好,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冻当然也非一日之功,积重难治,这就需要我们各级党委和全党同志按照中央的要求下更大的功夫、花更多的精力、出更实的举措、做更好的工作,来完成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干事创业环境的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在谈及政治生态问题时,常常用“优化”、“净化”、“修复”、“重构”、“重塑”等这样一些动词。依我之拙见,所谓“优化”,是指原本情况就比较好,再接再厉,精益求精,不断完善即可;所谓“净化”,是指原本总体情况较好,把一些不干不净的小问题小毛病加以解决即可;所谓“修复”,是指原本总体情况还不错,把一些突出问题加以解决即可;所谓“重构”和“重塑”,是指问题比较严重,情况比较复杂,需要做一些重大的改变和切实的改进。作为过去一段时间官员腐败问题很严重的云南省,政治生态和干事创业环境遭到了重创,因此,仅仅只是“优化”、“净化”“修复”等,肯定解决不了问题,而必须下功夫、花精力“重构”和“重塑”。对此,我们的认识一定要到位、思想一定要统一、举措一定要切实、行动一定要坚决,否则,重振云南雄风,实现云南经济的跨越崛起、文化的繁荣发展、社会的团结进步,都有可能成为毫无实际意义的一纸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