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16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7-01-25■汪民
■ 汪 民
(2016年11月21日)
在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16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汪 民
(2016年11月21日)
这次会议是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召开的一次全国地勘行业的重要会议。张少农理事长亲自指导会议的筹备,因有重要工作不能参会,专门向姜大明部长做了报告。姜部长高度重视,委托我来参加会议。借这个机会,我代表部党组、代表姜大明部长,代表张少农理事长,向大家并通过大家向地勘行业广大干部职工表示诚挚的问候!
当前,全党和举国上下正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召开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研讨地勘行业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总结部署学会工作,这对推动新时期地勘行业健康发展,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具有重要意义。
这次会议内容丰富,安排了一系列的专题报告,明天还要召开八届二次常务理事会议。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是在全面深化改革、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聚焦全面从严治党,明确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提出了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的要求,作出了关于召开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是党的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国土资源系统、地勘行业要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全会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把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政治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要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是在伟大斗争中形成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局面。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的伟大成就,实现了党和国家事业的继往开来,赢得了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拥护,受到国际社会高度赞誉。习近平总书记事实上已经成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我们作为这段历史的亲历者、实践者、见证者,由衷地为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的成就感到自豪,在从严治党带来的巨大变化中深受振奋和鼓舞,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确立习近平总书记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是党的郑重选择,是众望所归、名副其实,当之无愧。
当前,世界格局深刻调整,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国内正处在改革全面深化、发展全面推进的重要时期,党内“四大考验”“四种危险”现实地摆在面前,治国理政的担子之重、难度之大超乎想象。我们党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地勘行业各单位要在全体党员、干部职工中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特别是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自觉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忠诚于党,忠诚于党的事业,讲纪律、守规矩,在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上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做到坚定不移。
要坚持从严治党。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分析党和国家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新问题,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中,不断深化对党执政规律的认识,坚持治国理政与治党建党有机统一,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上率下、严字当头,正风肃纪、打虎拍蝇,着力扎紧制度的笼子,取得显著成效,为开创党和国家事业新局面提供了坚强保障。在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党中央也更加清醒地认识到面临的严峻挑战,做出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决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所强调的,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党应对世情国情党情变化的必然选择。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我们党执政的基础就会动摇和瓦解;如果我们让已经初步解决的问题反弹回潮、故态复发,就会失信于民,我们党就会面临更大的危险。实现党在新时代的重大历史使命,应对“四种危险”和“四大考验”,必须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六中全会在总结管党治党经验基础上,就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作出新的重大部署,开启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实践,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要进一步加强地勘行业党的建设。回顾1999年地勘单位属地化管理改革走到今天,我们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就是全面从严治党。各地国土资源厅(局)作为行政管理部门,党建工作抓得比较严,但地勘单位作为事业局,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业务、党建一手硬、一手软现象。我曾听到一名老地勘局长反映,省里的会议一年参加不上几次,省里的领导一年见不到几次,从思想上有放松要求的危险。也有的老局长反映,地勘行业“十年发展黄金期”,个别单位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地勘工作质量大不如前,有的甚至走上严重违纪违法道路。地勘行业有着多年的光荣传统,如何在新形势下将我们忠诚于党、热爱祖国、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精神继续发扬光大,关键是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全面从严治党,这对地勘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姜大明部长在总结地调百年历史经验时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地质调查事业的根本保证”。地勘行业当前的紧迫任务就是要把六中全会精神、从严治党的要求,武装到脑子里,体现在制度中,落实在行动上。地勘行业各单位、各级党组织要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严格遵守《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充分肯定地勘行业做出的突出贡献
地质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先行性、基础性工作,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地勘单位属地化管理改革以来,地勘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秉承“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的三光荣精神,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开拓创新、奋力拼搏,尤其是国务院2006年印发《关于加强地质工作的决定》,2011年部署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以来,地勘行业抓住机遇,乘势而上,经历了“十年发展黄金期”,取得了丰硕成果,做出了重大贡献。
(一)实现找矿重大突破,形成一批新的重要矿产资源接续基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能源资源保障。
“十一五”和“十二五”这十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新增资源储量最多的十年,是在开采消耗持续加大的情况下实现保有资源储量普遍增长的十年。
一是油气探明储量继续保持高位增长,页岩气逐步成为天然气的重要补充,“油气并举”格局初步显现,推动了能源结构优化。2006—2015年,石油探明地质储量连续9年超过10亿吨(之前我国只有4个年份超过10亿吨),年产量由1.85亿吨增至2.15亿吨,增长16%。天然气连续13年探明地质储量超过5000亿方,年产量由586亿方增至1244亿方,增长112%。在鄂尔多斯、塔里木、四川、渤海湾、东海、琼东南等盆地取得一系列重大油气发现,在鄂尔多斯盆地建成“西部大庆”。页岩气勘查在重庆涪陵和四川长宁取得历史性突破,探明储量5441亿立方米,实现了全球继北美之外的首个商业性规模开发。天然气水合物调查取得重大发现,圈定了2个千亿方级矿藏。
二是主要固体矿产勘查实现重大突破,奠定了重塑矿产勘查开发格局的资源基础。2006—2015年,新发现890处大型及以上矿产地和1132处中型矿产地,新增资源储量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多的几年。砂岩型铀矿在鄂尔多斯、伊犁、二连浩特等盆地陆续取得重大发现,占据铀矿资源总量的“半壁江山”。铜、铅锌、金、钨、钼、锂、石墨等矿种找矿勘查均取得重大突破,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可以说是硕果累累。
三是危机矿山和老矿山找矿成果显著,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专项,累计新增资源储量静态工业总产值达万亿元,潜在利润数千亿元,平均延长矿山开采年限15年,稳定职工就业60万余人,一大批老矿山重焕生机。通过开展“就矿找矿”,在179个老矿山新发现大中型矿床,平均延长服务年限10年,稳定职工就业40余万人。西藏罗布莎矿区新增富铬铁矿450万吨,超过该矿区以往累计探明资源储量,大幅增加了极为紧缺的铬铁矿资源储量;河南老湾金矿新增资源量超过百吨,一跃成为桐柏—大别山地区最大的金矿床。危机矿山和老矿山找矿丰富和发展了找矿预测理论,带动了深部勘查技术方法进步,推动了矿产勘查开发向深部拓展,在带来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二)基础地质工作程度显著提高,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取得重要进展。
一是基础地质调查快速推进。十年累计完成1∶5万区域地质调查151万平方千米,工作程度由19%提高到37%;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完成208万平方千米,累计完成863万平方千米。圈定物化探异常3万余处、矿化点约5000处、找矿靶区1700余个,为后续商业性风险勘查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支撑。
二是能源矿产调查评价取得重要新发现。油气、页岩气调查陆续在新区新层系取得重大进展,陆域圈定远景区30个。天然气水合物调查在南海北部陆坡获得大面积资源发现,初步评价了南海北部的资源潜力。贵州遵义安页1井在以往屡攻不克地区取得重大突破,开启了南方复杂地质构造区油气页岩气综合勘查新局面。
(三)地质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指导找矿作用更加突出。
一是基础地质理论研究引领地质找矿工作向新区新类型拓展。建立了青藏高原地质成矿理论,指导发现了30多处大型以上矿床,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开展了中国陆块海相成钾规律及预测研究,大幅度扩大了柴达木西部钾盐资源远景。
二是潜力评价和找矿预测工作有效指导地质找矿工作。完成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基本掌握了30种重要矿产资源家底。建立了具有世界领跑水平的矿产预测方法体系,有效指导和推动了地质找矿成功率。形成了油铀、煤铀兼探快速勘查评价技术方法,带动了北方沉积盆地铀矿勘查的快速突破。
(四)地质工作领域进一步拓展,“两个更加”作用进一步显现。
中央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为地质工作拓展服务领域提出了新要求、开辟了新天地,进一步打开了空间。地勘行业主动适应新形势,积极推动地质工作根本转变,更加紧密地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更加主动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在环境保护、生态治理、防灾减灾、脱贫攻坚、新型城镇化以及“三农”建设、重大工程建设等方面做出了新贡献。
围绕“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战略,主动跟进,及时编制和提供相关基础地质资料,对接并开展相关地质工作,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和有关方面的好评。
全面开展306个地级以上城市地质环境摸底调查,成果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地下空间利用、地灾监测与防治、地铁建设等方面。海洋地质调查和海岸带综合地质调查,为生态保护、港口建设、海岸带开发、海洋油气勘探以及维护海洋权益、加强海防建设等提供了重要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以乌蒙山片区等14个国家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重点,加大地质工作投入力度,服务资源开发、易地搬迁、旅游开发、环境建设和特色农业,助力民生改善和脱贫攻坚。
开展了我国北方主要平原和盆地地下水资源及其环境问题调查、西南岩溶石山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严重缺水地区和地方病严重区地下水勘查,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地质工作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海洋地质、城市地质、工程地质、旅游地质、农业地质、军事地质等方面进一步拓展了内涵与外延,施展舞台愈加广阔。地质工作正在从以传统地质找矿为主,加快向资源环境并重转变。
(五)地勘行业结构优化,整体实力不断壮大,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这十年,全国从事非油气工作的地勘单位人员规模保持基本稳定,年度总收入由727亿元增至1624亿元,2012年一度达到2184亿元。近1/3的地勘局年人均收入超过10万元。从业人员的收入水平和单位的整体经济实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好的改善。与此同时,结构得到优化。2006年的地勘经济收入中,地质勘查、矿产开发与工勘以及其他收入,大体上是各占1/3。到了2015年,这种比例转化为“442”,即地质勘查占40%多,矿产开发与工勘占40%,其他不到20%。勘查主业得到了加强,从业人员结构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总体看,经过努力,地勘行业结构明显优化,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取得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党和人民没有忘记,也不会忘记地勘行业做出的重要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对地质工作的指示、批示近30次,给予了充分肯定。地勘行业要继续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风雨兼程,励精图治,用责任和信念肩负起神圣的历史使命,为党和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以“三深一土”科技创新战略为引领,加快地勘行业转型升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指出:“向地球深部进军是我们必须解决的战略科技问题”。这一重要论断,把地质科技创新提升到关系国家科技发展的战略高度,是新时期党中央赋予地勘行业的光荣任务和新的历史使命。部党组通过缜密思考、认真研究,召开了国土资源系统科技创新大会,提出了以“向地球深部进军”为统领,全面实施深地探测、深海探测、深空对地观测和土地科技创新“三深一土”国土资源科技创新战略,确立了“三深”领域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土地科技水平显著提升的总目标,向国土资源系统和地勘行业发出了总动员。
姜大明部长2016年11月8日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创新大会暨纪念中国地质调查百年学术研讨会上提出,“三深一土”战略的核心是深地。海洋是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深海蕴藏的丰富矿产、生物等资源与地质过程和地质作用密切相关,深海亦属深地范畴。深空探测是利用卫星遥感技术从空中观测地球、研究地球,也是深地探测的一个重要方面。
中央要求和部党组部署,为我们确立了奋斗目标,指明了努力方向,增添了工作动力,创造了发展条件。我们要牢牢把握“三深一土”科技创新发展战略为地勘行业发展带来的难得历史机遇,深刻领会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锐意进取,加快推进地质工作从浅部向深部,从以解决资源问题为主,向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并重的转型升级。这就是地质工作的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是发展方向。
(一)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增强深部勘查能力,全力支撑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近日,李克强总理等国务院领导同志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我们继续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尊重科学规律,创新思路和机制,更有效调动社会资本力量,加大矿藏特别是国内矿藏的深勘精查力度,进一步提高国家能源资源保障能力。姜大明部长要求有关单位认真学习贯彻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落实后续工作安排,与相关部委密切配合,确保找矿突破第三阶段任务圆满完成。
需要强调的是,“深”怎么理解?如何认识?深部情况难以直接接触,只能通过地表或浅部推测。深部真实情况到底如何,需要地质工作者破解难题,深入研究。沿着这个方向往前走,会有很多新改变,有很多开创性的工作要做。深部理念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地勘行业的重大历史使命,也是地质工作走向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围绕工作大局,服务重大需求,大力推动地质工作向解决环境问题方向拓展。
地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地球的土壤圈、岩石圈、地下水圈和生物圈是人类各类生产、生活活动的最重要环境。人类只有对这些信息掌握得越充分、了解得越透彻,才能更好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进入工业化后期,地质工作将从过去以解决资源问题为主,向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并重转型。围绕解决这些环境问题,会产生很多的公益性需求,这为以事业体制为主的地勘行业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我们要看到这个趋势,主动适应和推动。
我给大家举几个例子。这些都是部里正在推进的工作,都会给地勘行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一是城市地下空间的地质调查。地下“百米”空间大有可为。这里说的“百米”是概念性的“百米”,有的地方可能要达到两百米、三百米、甚至五百米。有的地方要搞地下储油,地下空间是怎么分布的?储进去以后能不能完全可控,抽、储自如?都需要首先摸清地下地质情况。国土面积上有13亿人口的,全世界只有中国。中国人口密度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还有两个百年目标的实现,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过程中很多人与自然相互协调问题就会显现。交通、能源等整个空间规划都有这个问题。比如城市地铁、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模拟选线,如何实现既安全、又经济?除了对管理上带来挑战,还对地质工作提出了很多挑战。挑战中孕育着很好的发展机遇,需要地勘行业牢牢把握。
二是地下水监测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与综合治理。地质环境监测是国家“十三五”赋予我们的重要历史任务,要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地质环境动态监测体系。国家级带动省级、省级带动市级,有条件的市级带动县级,构建多级监测体系。要把全部地质环境摸清楚,然后建立相应的监测体系。与之相对应,还要改进管理方式,全面落实责任。当前,对地质环境的监测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延伸和拓展监测网络,丰富和深化监测内容。在实施中,主要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建立地质环境监测分站,构建多级地质环境监测网络。能够承担起这项工作的专业技术队伍,只有我们的地勘队伍。
三是地质灾害防治。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受威胁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要求,到2020年,要全面建成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和应急体系。全国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有29万多个,现在只完成不到1.6万处重要隐患点的勘查工作。要开展国家、省、市、县四级监测预警,对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实时化、自动化、智能化监测;要基本完成威胁学校、集镇等人员密集区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搬迁避让和工程治理;还要加大应急管理和技术支撑机构、专家队伍建设。任务十分繁重。
四是山水林田湖的生态保护修复。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下发《关于推进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通知》,指导地方整合财政资金,实施矿山环境治理恢复、推进土地整治与污染修复、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流域水环境保护治理,推进全方位系统综合治理修复。要求地方全面摸清情况,编制修复规划和实施方案,中央财政对典型重要工程给予奖补。这对地质工作向多学科、多专业融合发展,解决环境问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此外还有很多,如环保部牵头,国土资源部参与的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建设,还有贵州省的山地旅游资源调查等。地质工作要向解决环境问题拓展,围绕这些需求,准确定位,调整结构,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准确定位,调整结构,努力实现地勘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全国正在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多数地勘单位方案已经出台。目前,已经完成分类的地勘单位424家,其中一类的有127家,二类的264家,生产经营类的33家。公益类比重达到92%,其中公益一类占30%,二类占62%。
什么叫“一类”?什么叫“二类”?什么叫“经营服务类”?国家对此定位很明确,公益一类是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只为政府履行职能提供支持保障的事业单位,由政府确立业务定位并严格监管,不得从事经营活动。公益二类是向全社会提供公益服务、政府予以支持、可部分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主要为政府履行职能提供支持保障。这类事业单位在确保实现公益目标的前提下,可依法开展相关的经营活动。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是从事生产经营服务活动、以营利为目的、已经实现或经过调整后可以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事业单位。
从长远来看,为解决资源问题的地质工作,主要依靠市场,需求主要来自市场,财政投入比例将会越来越小。但是,为解决环境问题的地质工作需求,正在迅速扩大,其中相当一部分属公益性质。社会公益管理在政府职能定位中越来越重要,公益类地勘单位如果不抓住机遇,围绕政府管理职能很好地向社会、向政府管理提供足够的公共产品和技术支撑,地勘单位公益性的定位就很难稳固。我们要主动适应这种调整,围绕管理部门,主动提供服务。这也是当年我们反复强调的。地勘队伍专业性强、队伍多、力量大,能干很多事情,行政管理与事业支撑二者是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关系。
四、抓好班子,带好队伍,弘扬地质文化,打造新时期“地质尖兵”
地勘行业形成今天发展局面,来之不易。我们要带着感情,管好、用好、带好这支队伍。一方面,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为地勘行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充分发挥地勘单位的作用。对这支“百局千队”几十万人的地勘队伍,要带着深厚感情去关心,带着强烈的责任去支持,为地勘单位努力营造一个有利发展的环境。
另一方面,作为地勘单位本身,要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忠诚、干净、勇于担当的“铁军”。带好队伍的关键是各级班子建设。班子建设要按照《准则》要求,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用好民主集中制。一把手要弹好钢琴,当好班长,充分发挥副职的作用。班子成员要维护、尊重一把手。
优秀的地质文化是地质事业薪火相传的思想灵魂。姜大明部长指出,形成于建设时期的“李四光精神”和形成于改革开放时期的“三光荣”精神,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坚守,如今已经深深铭刻在地质人的心中,是地质文化独特的核心价值,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此,我们要深入领会。要认真学习老一辈不忘初心、坚定信念、牢记宗旨、为国为民的赤子情怀,对科学、对真理、对事业、对人生的执着追求,严于律己、谦虚谨慎、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处事风格。要从这种传统中汲取思想活力,得到智慧启发,滋养共产党人的浩然之气。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正在筹备第二届“寻访最美地质队员”活动,这对弘扬新时期地质文化建设,传播正能量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大家积极参与。要通过活动的开展,激励全体地质工作者,大力弘扬优良传统,立足岗位成长成才,在工作中打开广阔天地,在事业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感受快乐。
从事地质工作要有严谨的作风,野外观察、室内分析,首先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来不得丝毫虚假,诚信非常重要。近期,按照国务院审批制度改革的要求,正在酝酿取消地质勘查资质审批。取消地质勘查市场准入,加强行业组织自律规范,这是释放地勘主场主体活力的需要,也是改革的大势所趋。取消审批并不是放手不管,而是要进一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要通过行业协会诚信体系、职业地质师制度等,发挥行业协会对地勘行业的约束、规范、激励作用。通过法律法规规范,市场主体自治,行业协会约束,努力实现多渠道地质勘查市场社会共治格局,推动市场开放、公平、竞争、有序良性发展。广大地勘单位要积极支持,强化主体责任,履行法定义务,主动接受监督,提高诚信自治水平。
长期以来,在国土资源部的指导下,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紧密团结,广纳会员,大力开展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服务地勘行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学会要努力发挥好沟通交流平台作用,加深理论研究和经验交流,就相应问题开展研讨,指导地勘工作。要使学会能够为大家服务好,各地勘单位要为学会及时提供一手数据,支持学会利用大数据、“互联网+”新技术加强数据分析与集成。学会要及时为地勘行业管理、地勘队伍发展提供决策咨询服务;要充分发挥会员单位的积极性,通过蹲点式、解剖麻雀式调研,跟踪收集地质调查行业发展的第一手资料,充分反映基层现状及实际,注重问题总结与梳理,研究转型升级发展,为地勘行业发展多服务、服好务。
同志们,“十三五”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地质工作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肩负着新的光荣使命。让我们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F407.1;F062.1
C
1672-6995(2017)01-00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