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标准的现状及发展探讨
2017-01-25陈芹,邓杰
陈 芹,邓 杰
(1 昆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江苏 昆山 215301)
(2 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江苏 南京 210001)
企业标准的现状及发展探讨
陈 芹1,邓 杰2
(1 昆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江苏 昆山 215301)
(2 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江苏 南京 210001)
近年来,中国企业标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文中对照国外知名品牌企业标准情况,分析我国企业标准的现状,探讨企业标准发展的几项措施,并展望我国企业标准的发展前景。
企业标准;现状分析;发展措施;团体标准
1 政策导向
2015年3月11日,国务院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国发〔2015〕13号),指出:放开搞活企业标准。企业根据需要自主制定、实施企业标准。鼓励企业制定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具有竞争力的企业标准。
2 国内外企业标准的情况
2.1 国外知名企业标准的情况
国外很多知名品牌都有其产品验收标准,如耐克、阿迪达斯、宜家、LIDL等,他们的标准内容无论是物性还是化学指标都全面而周到,不仅考虑到对人体的健康影响,还考虑到对生物的安全、对生态系统的保护。例如:宜家不仅对生产商有品质要求,还要求生产商的供应商提供其原料来源和检测报告,生产商、其供应商均须附上详细的化学物质声明,化学物质有43大类,如:CMR和SVHC、CFC和HCFC、PCP、PAHs、农药、阻燃剂、丙烯酰胺、双酚A、邻苯二甲酸盐、有机锡、亚硝基胺等。宜家对生产同类产品的所有国家地区的不同生产者都是以同一个标准验收。宜家可以用两年以上的时间等待生产者采购原料、实地考察生产工艺、抽样检测产品等,待生产工艺、产品品质全部符合要求后才开始下订单、投入大生产。
LIDL是德国发展迅猛的一家零售商,目前在全欧洲的连锁分店的数量达到7000多家分店。LIDL也被称为穷人的超市,食品日用品和小家电销售量比较大,店面也比较小。但是LIDL对其产品质量的要求一点也不含糊,他们首先考察供应商是否有相应生产能力,再进行样品检测,而后才可以安排大货生产。生产时还会要求三次检验:产前样,中期检验(in-line),末期检验,任何一次检验不合格都不可以出货。LIDL的有些化学物质指标要求甚至高于国际标准Oeko-Tex Standard 100,如:LIDL标准规定TBT∠0.025mg/kg,DBT+MBT∠1mg/kg;而Oeko-Tex Standard 100规定:TBT∠0.5mg/kg,DBT∠1mg/kg,对于MBT未提及。
2.2 中国企业标准的现状
仅仅自2015年1月5日至2016年10月31日,我国企业标准共发布 196157个(数据统计来源:http://www.cpbz.gov.cn),而且近四个月以平均每天600个左右企业标准的增加速度在该网站发布。综观这些企业标准,较10年前有很大提高,体现为:格式正确、内容完整、技术要求较全面。但有些方面仍然需要推敲:(1)有些企业直接采用国家标准为其企业标准而无任何新内容。国家标准规定的一般是基础性内容,失去了制定企业标准的目的和意义。(2)有些企业标准规定了外观数据、物性指标等要求,但涉及安全卫生指标则完全引用相应的国家标准。没有一定的市场高度,没有站在行业的前沿,更何况有些国标规定的安全卫生项目较少。(3)有些企业接连发布两个或三个标准,但其引用标准一致、技术要求相似、检测方法相同,整体内容相差不多。造成企业产品标准多、技术全方位、产品多层次的现象,实际却是标准单一,可能产品也较单一。(4)有些企业则用不同标准区别生产内外销产品,即内外有别。实际上,有些企业内外销所用原辅料材质都不一样。(5)很多企业未规定其产品的主要零部件标准,即使有,其主要零部件标准与最终成品执行标准往往也不统一。这样就不能控制产品质量源头,不能从根本上把控产品质量。
2.3 中国企业标准与国外企业标准的差异及原因
因为政府对企业标准的审核放权,加之企业自身寻求更好的发展,目前我国企业标准出现了迅速发展的势头,但对照国外知名企业标准内容来看,中国大多数企业标准有很大的差距:(1)理念上的差异。国外知名企业制定标准的目的是为了提升产品质量,中国大多数企业是为了制定标准而制定标准。(2)着眼点不同。欧美标准的制定,无论是企业标准还是国家法规指令,都着眼于全球,视线广,标准高。而我国标准的制定基本着眼于我国市场,面向全球不够。(3)标准所起的作用。国外知名企业如耐克、宜家等,制定标准是站在行业的高端,占领市场的制高点,引领行业协会等标准(类似我国现在推动的团体标准)的制修订,进而推动相应的强制执行的标准、法规或指令的提高。而我国多数企业标准却是尽可能降低自身标准要求。
究其中外企业标准差异,原因有:(1)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欧盟等政府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大,企业愿意花高额费用设计产品、制定标准、发展品牌。相比,中国知识保护执行力度、处罚力度较为薄弱。(2)人们意识的不同。欧盟等企业经营者以企业长远发展为计,员工以在大企业工作为傲。我国多数民营企业则小富即安,立足眼前利益,而员工一旦有能力则跳槽谋求自身发展,从而能帮助企业发展的优秀人才难以挽留。
3 发展企业标准的几项措施
目前企业标准迅猛发展,但多数企业产品档次并不高,品牌效应并不明显,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文中从以下几点措施来探讨企业标准的发展。
3.1 政府干预,规范有序市场
在简政放权形势下,政府应在规范有序市场方面有所作为:(1)切实保护知识产权。相关政府部门应不定期督查、抽查市场产品,对伪劣产品点名批评,并与其企业信誉、法人信誉相挂钩。保护知识产权,可促进企业增加设计投入,提升产品质量,提高产品标准要求,品牌效应随之而来,形成良性循环。(2)加大违法成本。前几年出现危及婴幼儿生命的毒奶粉,很多人认为是标准的问题。实际上,标准规定的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标准规定的只是产品生产中可能涉及的物质限量,对于根本不需要添加在产品中、对产品性能没任何用途的物质,企业本不应该添加。这就需要在法律上加大处罚力度,让其不敢胡乱作为。(3)追溯质量源头。尤其要求食品企业标注原料来源,从根本上排除食品安全卫生方面的隐患。2016年6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第26号令《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此管理办法可以诱导企业制定主要原辅材料标准,督促企业将产品质量要求延伸至原料供应商,促进市场上奶制品总体质量提升。不仅仅奶粉如此管理,其他产品也应有类似管理办法,以规范有序市场。
3.2 培养人才,跟上国际步伐
在当前国际竞争环境下,参与制定标准才拥有标准话语权。国际标准化组织(简称“ISO”)有2856个技术结构,其中技术委员会有611个。我国于1978年加入ISO,于2008年正式成为ISO的常任理事国。据百度百科资料,ISO已经发布了17000多个国际标准。截至2015年10月我国主导制定并发布的国际标准只有8项。据悉,现在各标委技术委员会委员有80%以上来自生产企业和检测机构。因为不熟悉国外国际标准,也本着自身利益考虑,所制定的多数强制性国家标准(GB标准)低于欧美标准、国际标准,多数企业标准直接采用GB标准。造成一定数量的标准落后于欧美标准。
应加强人才培养力度,为企业参与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创造良好的途径和管道,从而达到标准制定者能结合中国特色,大胆采用高指标,制定严要求,让标准来引领、提高产品质量。建立统一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发布国际国外标准、法规或指令,有利于各方人士了解国际国外形势,大量收集并翻译国际国外标准。
3.3 取消区别,同标同质生产
据了解,我国部分企业生产的产品“内外有别”,即:对于内销与外销产品是采购不同原辅材料、使用不同流水线、采用不同标准要求,以生产不同品质的产品。我国的儿童福州、儿童玩具标准并不低于欧美标准、国际标准,但在市场上仍会发现一些不合格产品。究其原因,是国人对产品安全卫生不够重视,一味追求低廉产品。物美价廉没错,可厂家竞相低价生产,利润空间有限,最后伤害的是消费者利益。而欧美国家有非常严厉的处罚措施,我国出口企业不敢廉质生产,无论原料还是工艺都不敢节省成本,从而产生“内外有别”的品质问题;此外,出口产品可以享受退税,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出口企业利润。对于内销产品来说,保持一定的产品价格,给予企业一定的利润,才是消除产品“内外有别”的根源。
3.4 做好基础,慢就是快
我国正在大力实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正在经历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战略转变,标准化工作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是推进技术进步、产业升级、提高质量的重要因素。做好基本功,慢就是快。在19世纪下半叶,德国制造也曾是低质廉价的。1887年8月23日,英国议会通过了侮辱性的《商标法》条款,规定所有从德国进口的产品都须注明“Made in Germany”。“德国制造”由此成为一个法律新词,用来区别“英国制造”,以此判别劣质的德国产品与优质的英国产品。这只是历史片段,由于德国有雄厚的基础科学根基,很快就建立起科学理论与工业实践之间的联系,用不到30年的时间就改造了一个国家的制造业[1]。有行内人说,原产瑞士手表的所有零部件拿到上海来装配,结果就是中国手表而不是瑞士手表。装配时螺旋拧得或紧或松都不行,有时相差几微米,产品功能都不一样。这需要我国细细摸索、慢慢前行,或将用10年、2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将我国产品整体质量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4 展望企业标准的发展前景
4.1 相互支撑,与团体标准共发展
《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给出了改革措施:通过改革,把政府单一供给的现行标准体系,转变为由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和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共同构成的新型标准体系。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分为团体标准和企业标准。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侧重于保基本,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侧重于提高竞争力。这说明企业标准与团体标准都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企业标准良好发展的态势必将带来团体标准降临的春天,给目前的团体标准以支撑。另一方面,团体标准也会让企业标准更成熟、更有竞争力。
4.2 打响品牌,拓展产品发展空间
曾有人做过调查,德国只有8000万人口,却创造出2300个世界名牌。我国创造的世界名牌却屈指可数。我国的很多省知名品牌给人们的印象是一个又一个产品,抽象价值少。一个有价值的品牌最基本的衡量标准是:提到这品牌,人们脑海里反映出来的不是一件具体的产品,而是一种观念、一种精神、一种象征。商品时代已从生产为中心的时代向以市场为导向的时代演进,复制产品、制度、服务及其他流程变得越来越容易,因此,打造品牌应“由内而外”走向“由外而内”[2]。即从服务对象的心理需求、从对环境的影响等为顾客、为生态考虑,着眼于全球,制定前瞻性企业标准或团体标准,克服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和技术贸易壁垒,从而生产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产品或民族产品,拓展国际生存和发展空间。
4.3 发展标准,促进产品转型升级
所谓“得标准者得天下”,标准的作用已不只是企业组织生产的依据,而是企业开创市场继而占领市场的“排头兵 ”。国内外很多知名品牌公司在开拓一种产品时,会同步制定相对应的产品标准;企业提高标准技术指标或安全项目要求时,也会同步促进其产业的转型升级。特别是著名企业或大型集团、连锁超市制定标准,一方面确保其采购产品的质量,更好推动供应商产品的升级发展;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成品产业升级,进而实现多个产业升级。
[1] 李月庆.德国制造,如何造出众多“世界一流”[J].党政论坛:2016,4:57-58.
[2] 王琳.谈谈品牌思维的三个变化[J].品质:2016,6:2.
Discuss on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 Standards
CHEN Qin1,DENG Jie2
(1 Kunshan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Kunshan 215301,Jiangsu,China)
(2 Jiangsu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Bureau,Nanjing 210001,Jiangsu,China)
The enterprise standards have obtained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 in last several years.This paper contrasts with the situation of foreign well-known enterprise standards,analyzes the status of our country's enterprise standards,discusses several measures of enterprise standards,and prospects for the enterprise standards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Enterprise standard;Analysis of status;Development plan;Consortium standard.
2017-01-16
陈 芹,女,昆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综合业务科,主任科员
邓 杰,男,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科技处科技情报科,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