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数字经济 打造数字浙江
2017-01-25潘哲琪
□潘哲琪
借力数字经济 打造数字浙江
□潘哲琪
交通行业,过去是200万的出租车司机,如今滴滴注册司机超1500万;快递物流,过去邮政时代10亿件次每年已是空前规模,如今电商驱动的包裹达到300亿;金融领域,过去银行卡支付交易峰值是1.5万笔每秒,如今双11支付宝交易一度达到12万笔每秒。日前阿里巴巴《数字经济2.0报告》发布的一系列数据表明,一个崭新的数字经济商业时代已经到来。
浙江数字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在全国居于领先水平。腾讯研究院公布的《中国“互联网+”数字经济指数(2017)》报告指出,“互联网+”数字经济总指数浙江为14.92,比全国平均水平高6.47,列各省市区第四,仅次于广东、北京和上海。
数字经济已成为浙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腾讯公司研究报告,“互联网+”数字经济指数每增长1个点,GDP大约上升1406.0亿元,新增城镇就业人数1.7万人。2016年浙江“互联网+”数字经济指数较上年增加9.41个点,由此可以估算出,2016年浙江数字经济总体量大致为1.3万亿元,占当年浙江GDP总量的28.5%;浙江数字经济的发展带来了16.3万新增就业,占当年浙江新增就业人数的14.0%。浙江数字经济扩张的速度和深度令人震惊。
数字经济并不是一个遥不可及、不可触摸的概念,它已悄无声息地渗透到日常生活、工业生产以及政府工作等方方面面。不妨各选取三个典型来体味一下浙江数字经济的现实应用及其影响。
第一个是新获“支付宝之城”称号的杭州。蚂蚁金服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杭州98%的出租车、95%的超市和便利店、55%的餐饮门店都可用支付宝买单,城市线上交易的发展速度超乎想象。这个以西湖美景著称的城市,已悄然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之城,无现金进程领跑全国。
第二个是应用云计算和大数据的中策橡胶。这个全球橡胶生产巨头,因为人工智能ET工业大脑的引入,通过优化橡胶合成方案,良品率提升了3%-5%,一年可以增加千万级利润。如果放大到整个浙江制造业,利用云计算提高良品率1个百分点,一年则可增加数百亿的利润。
第三个是浙江推行的“最多跑一次”改革。这一举措以互联网平台和大数据技术为核心,加强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应用建设,打破了部门各自为政、职能交叉重叠的传统状态,有效避免了群众或企业办一件事要跑多家机构的现象,切实提升政务效率、降低社会成本。
面对数字化革命冲击,浙江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阵地,要从产业、民生、政府、金融各方面入手,通过市场“无形之手”与政府“有形之手”的共同发力,将浙江打造成为全国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
以大数据推动产业融合。今年4月,浙江省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发布《浙江省“企业上云”行动计划(2017)》,计划指出,新增上云企业10万家,全面推动云应用软件和服务在企业中的应用。这对于浙江传统制造企业来说,等于安上了一个“工业大脑”,十分有利于数据分析以及技术传承,促进企业向“互联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未来政府要在搭建服务型平台上下苦功夫,帮助企业利用好新技术,把“互联网+”“大数据+”元素添加到制造业,打造更加智能化的浙江制造新优势。
以大数据洞察民生需求。凭借高技术含量的数字经济,健康医疗、公共事业等领域产品工艺越发精湛,越来越多的民生需求正在被挖掘。比如,杭州水马环保公司生产的净水器不仅具有净化水质的作用,还有人体数据采集和收集功能,通过大数据可以实时监测健康状况。
以大数据助推政府转型。浙江已于2015年成立了数据管理中心,打通了全省3300多个政府部门的资源。打造政府数据开放平台,本质就是建设数字政府。但是运行过程中面临改革动力不足的难题,行政主导型改革存在各级政府态度不积极甚至抵制等问题。浙江要结合市场需求,理清改革思路,以数据开放和共享为导向,建立起政府服务与市场服务相衔接的运转机制,倒逼政府部门数据整合、流程改造。
以大数据提升金融安全。大数据有助风险监控,常见应用于信用贷款市场。金融机构可以从数据库调取用户的财务状况、社会关系、工作收入、行为偏好、消费能力等信息,通过数据量化功能评估借款人信用风险,对用户的还款意愿和能力作出预测,做到风险可控、精准放款。要加快构建省市县一体的“互联网+”金融风险评估系统,实现风险管理可视化,从而全面扩容金融服务供给主体,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
作者单位: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