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发展的滨江经验

2017-01-25姚如青

浙江经济 2017年16期
关键词:滨江高新技术人才

□姚如青

创新发展的滨江经验

□姚如青

滨江日益展示出强劲的创新活力,已形成从科技创新到成果转化、产业培育、品牌塑造的创新产业链条,通过政府主导创新资源和要素配置,通过企业作为主体实现创新创业,通过市场决定技术或产业的前途命运,通过自我增进机制实现园区良性循环,走出一条具有杭州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

杭州市滨江区是一个地理小区,辖区面积仅有73平方公里,不到全市0.5%,同时却是一个经济大区。2016年,滨江区生产总值占到全市8.2%,财政总收入占到全市9.2%。即使面对经济新常态,全区仍然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展示出强劲活力。

主要成效

滨江已经形成从科技创新到成果转化、产业培育、品牌塑造的创新产业链条,成为全国重要的技术创新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和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成为可与北京中关村、深圳南山区相媲美的中国重要科技创新园区之一。

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载体。2016年全区规上工业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5.9%,占到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的95.6%;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20.7%,占全区规上工业增加值的73%。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量和占比均列杭州全市第一。软件、文化创意、物联网、通信设备制造和电子商务、生物医药、新能源、集成电路设计“四强四优”的产业格局基本形成。同时网络信息技术产业链条更为完备,囊括了网络安全领域、关键控制芯片设计研发、传感器、终端设备制造、网络通信设备、信息软件、物联网系统集成、电子商务、网络运营服务和大数据云计算在内的整个产业链条。

区域创新体系的中坚力量。滨江每年企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处在13%~15%之间,位居全国所有高新区前列。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170件,远远高于全国6.3件、浙江省12.9件和杭州市34件。拥有市级以上科技孵化器15个,众创空间38个,孵化(众创)面积超过130万平方米。累计孵化企业2167家,在孵企业1233家,12家市级以上众创空间引入各类基金的规模超过1386亿元。2016年底“新三板”挂牌企业累计超过64家,上市公司累计超过34家。这些上市企业和挂牌企业,基本上是滨江土生土长的企业,公司注册地就在滨江。

信息经济企业的集聚平台。2016年浙江省电子信息产业百家重点企业名单中,滨江6家企业入围电子信息制造业重点企业名单,占整个榜单的20%;4家企业入围电子信息出口重点企业名单,占整个榜单的40%;软件业10家重点企业名单之中,滨江企业达到9家;电子信息50家成长性特色企业名单之中,滨江占了12家。

主要做法

杭州市委、市政府给予滨江“办事不过江、收费归滨江”的特殊政策,享受市一级经济管理权限,精简优化产业投资项目行政审批和服务流程,探索产业投资项目“化零为整”审批,致力于打造“类硅谷”的创新环境,通过政府主导创新资源和要素配置,通过企业作为主体实现创新创业,通过市场决定技术或产业的前途命运,通过自我增进机制实现园区良性循环,走出一条具有杭州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

江北孵化和江南成长的系统对接。1991年杭州高新区经国务院批准成立,面积仅有11.4平方公里。随着发展空间逐渐受限,1997年杭州高新区行使滨江区10平方公里土地的规划开发和管理,迈开江北孵化、江南产业化发展的步伐。2002年滨江区和高新区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实现两区发展的优势叠加,强化江北区块“创新源”作用,更好地发挥“大孵化器”功能,舍得“大方”的投入。对于孵化出来的企业,进行“抠门”的选择,动员鼓励优质企业落户江南地块。

创业生态和创新活力的和谐统一。滨江已经拥有区域创新活力,平均每天诞生两至三家科技型企业。目前区内各类企业超过7000余家,初步具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规模优势和创新集群,政、产、学、研、资、介、用的支持平台和联系网络基本形成。这种创业生态能够有效提升创新活力,如果创新企业遭遇创业失败,那么它培育的研发人员或为别的企业较快雇用或自己创业,它形成的发展空间也为别的创业企业较快填充。这也是之前UT斯达康的衰落之于滨江发展的最后价值所在。

天堂硅谷和人才高地的互促发展。随着产业层次趋向高端,滨江建设天堂硅谷取得成效,人才集聚优势趋于强化。滨江顺势而为,通过构建层次分明、覆盖广泛的人才政策体系,加大力度引进领军人才、海外高层次人才,加速集聚站在科技与产业发展前沿的国内外高端创新人才,探索建立多样化、梯队式人才培养模式。现有软件研发工程师超过12万人,成为信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累计引进留学创业人员4700余名,创办留学生企业约为920余家,建有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分)站超过40家。拥有国家“千人计划”人数67人,拥有省级“千人计划”人数超过100人。

内生增长和开放带动的有机融合。企业研发投入是经济内生增长的重要来源,滨江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一直保持领先。滨江依托杭州硅谷孵化器引才,鼓励区内的孵化器走出去,例如贝壳社在澳洲做孵化器引入人才。科技合作方面,通过国际科技合作平台为滨江区输入和输出高新技术,滨江企业境外研发类项目累计达到31个,每万人当年新增欧美日专利授权数量逐年上升。

农村旧貌和城市新颜的统筹转化。滨江以创新推进产业、以产业带动城市、以城市提升生活,统筹解决农村区块城市化问题。通过规划建设15个农转居拆迁安置房小区,回迁安置征迁农户3.3万余人,节约土地6000亩;通过白马湖区域保留农居用于吸引文化人。征地失土人员获得较好的就业创业条件和社会保障。同时,通过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保护,着力培育城市服务功能。

政府搭台和企业唱戏的角色互补。滨江实施“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区”的大孵化器战略。支持企业建设国家级、省级、市级工程实验室、研发中心、技术中心,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引导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向服务专业化、功能社会化、组织网络化、运行规范化方向发展。创新校企研发合作机制,搭建校企公共实验设备共享平台。建立市场化、专业化的技术研发平台、检测实验平台、科技信息平台和技术转移平台,充分发挥各类公共平台的研发服务功能。完善科技“智库”组织建设,开展创新项目评价、战略咨询研究和政府决策咨询等服务。

主要经验

滨江通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先发优势,形成区位环境优势和品牌优势,初步建立起一个符合创新经济成长规律的经济发展模式和政府组织构架,形成宝贵的成功经验。

坚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动摇,率先探索创新发展之路。滨江区历届党委、政府坚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战略部署,每年年度工作计划都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每年财政收入的15%投放到高新技术研发。通过编制滨江创新指数,动态评价区域创新能力。

促进高新技术企业孵化不动摇,涵养创新创业活水源头。坚持打造支撑创新创业的“软件系统”,包括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创业导师的定期辅导,引入创投、风投、担保和银行等服务机构。设立创业投资引导资金,建立创投服务中心,引进浙江省首家专门服务科技中小企业的杭州科技银行。完善企业成长全过程的政策扶持办法,从初创期的房租补贴、种子资金资助和项目申报,到成长期的引进风投、办公场地的扩大以及上市后的奖励,政府给予全程扶持。建立“宽容失败,欢迎再来”的创业文化,鼓励创业者调整心态再次回到园区创业。

吸引和培育灯塔型企业不动摇,带动形成产业集群磁场。任何一个地区想在发展高科技方面取得成功,第一步就是想办法吸引到一批灯塔型的科技公司,滨江也不例外。不仅吸引UT斯达康,还培育了阿里巴巴、易网、海康威视、华三通讯、大华股份等行业灯塔型企业,这些企业的到来和成长增强滨江吸引力,也为滨江提供了中小企业成长的土壤和将国内企业全面国际化的经验,逐渐形成滨江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优势。

突出领军人才重要地位不动摇,夯实创新发展核心要素。实施住房保障和资金扶持等政策,吸引与鼓励创新和包容失败等人文关怀相结合,让人才在滨江区“轻装上阵”“游刃有余”。重点向领军型高端人才、海归人才倾斜,努力引进海外科学家、创新团队和职业经理人,形成“领军人才+创新团队”的精英人才创新队伍。目前更加注重引进和集聚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产业、带动新兴学科的科学家和创业领军人才。

确立和推进国际化战略不动摇,实现国际国内双轮驱动。集聚国际化的创新资源,坚持外智、外资、外经、外贸“四外”齐上,大力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和研发机构;引入跨国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实现“研发全球化”和“研发本土化”的有机融合。引导企业建立境外研发机构,支持行业龙头企业组建产业研究院。全面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推动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

强化城市配套功能建设不动摇,培育宜居宜业发展环境。坚持以规划为龙头,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水准、区域特色、以人为本”原则,编制城市规划。实施城市建设“大项目带动”,推进组团式成片开发。坚持一流标准,注重“细节为王”,应用推广先进技术,推进城市高标准建设,做到适应需要、不留遗憾。坚持建管并重,围绕提高绿化、洁化、序化、亮化、美化水平,打造“蓝天、碧水、绿色、清静、无污染”的高科技、多功能、园林化科技新城。打造城市的“生命信息”,彰显城市的“遗传密码”,避免“千城一面”。

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不动摇,打造一流创业创新环境。履行上级派出机构和地方政府的双重职能,叠加高新区和滨江区各自优势。坚持“小政府、大服务”的设置模式,围绕产业创新链配置孵化、风投、专利、律师等服务体系,围绕居住生活配置教育、卫生、文娱、商贸等系列服务,促进每一粒创新种子能根植和成长在滨江这片热土上。

作者单位:中共杭州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滨江高新技术人才
人才云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永州滨江新城营销中心
丹麦DALI 5.1.2全景声,家里的角落处处有影音 滨江一号多功能影院
高新技术在跨境并购中的价值评估
贵州省2019年高新技术企业增长40%
全省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1.6%
滨江新区日雕感怀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