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动物防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7-01-25李志潮
李志潮
(河北省辛集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石家庄 052300)
1 基层动物防疫
动物防疫就是对动物疾病的预防、控制、扑灭以及对动物和动物产品的检疫。其目的是促进养殖业的发展,保障食品安全,保障养殖户以及消费者的身体健康,维护公共卫生以及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我国1997年第八届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于2008年开始实施。
动物疾病的预防是通过疫苗免疫、改善饲养环境及疫情监测等手段,防止动物疾病的发生,并在出现问题时及时地发现、上报和控制。
动物疫情的控制是当疫病出现时,对动物与动物、动物与人类之间进行及时的隔离,对其他的环节进行消毒处理,避免疫情的传播;对于已经发病的动物,进行检测、销毁和试验等措施,直至完全消灭疫情。
疫情扑灭是在疫情大规模爆发,已经影响到人类及家畜生存的情况下,秉持“早、快、严、小”的原则,对疫情地进行隔离、消毒和对大部分的动物或动物制品销毁处理等。
动物产品检疫是为了避免动物或动物产品可能出现疫病,危害人体健康,引发社会动荡,在其流通前有法定的卫生监督机构进行传染病、寄生虫等检测。
2 基层动物防疫存在的问题
将现阶段防疫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为以下几点:
1)养殖户抵触,导致防疫工作难以开展。
2)养殖户自己检测,检查流程不规范,结果不可靠。
3)对动物病情隐瞒,并且处理后上市的情况多见。
4)自发引进品种,并急于上市,导致检疫工作增加负担。
5)检疫队伍的人员不稳定,检疫人员的素质及结果难以保障。
6)检疫经费短缺。
3 基层动物防疫问题的解决对策
3.1 防疫环节存在诸多问题
1)养殖户的抵触心理缘于科学意识不足,认为做防疫的小部分支出并不能见到成效,小规模的发病认为是疫苗没有作用,而大规模的病情几率又小,而且万一检测出疾病存在,对养殖户来说又是一种损失。
2)养殖户自己检测是因为觉得请专业人员进行检测流程繁琐,所以凭借自身对防疫工作的一知半解自行开展检测防疫活动,但终归缺乏正规的防疫工作培训,没有规范的流程,疫苗来源又不能确保可靠,反倒增加了防疫压力。
3)隐瞒病情,主要是不想因为疫病对自己养殖场的名声及生意造成影响,仍继续上市是为了降低损失,结果会导致疾病的进一步扩散。
4)致富心切,导致养殖户自发引进品种,并急于上市,忽视防疫工作的中间环节。
5)工作环境脏、乱、差,薪资待遇与工作量不成正比,加之检疫工作存在安全风险,防疫人员团队难以长久维系。
6)经费短缺主要体现在基层,因多种因素影响,对于养殖户的动物治疗、死亡补偿费用较少。
3.2 针对问题及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1)加大对动物防疫重要性、流程的宣传,通过公示、广播和新媒体等传播平台,全方位地将宣传覆盖到每一个年龄段、不同文化水平的养殖户,提升他们对防疫工作的重视。结合实例体现疫苗的实际用处以及不进行防疫工作产生的危害。
2)提升检疫人员的薪资水平以及福利待遇,做好防疫工作者的安全保障措施,降低防疫工作的风险。加强老一辈防疫工作者的继续教育工作,学习先进的防疫技能以及防疫设备的使用,还可联合就业保障部门及高校,进行订单式人才的培养,保障检疫团队的先进与稳定。
3)加强监督力度,监督主要体现在多个环节,主要监督的要素有两点:①是否有养殖户不检疫或私自检疫后对动物制品进行上市,是否存在非正常死亡的动物流通到市场;②监督国家防疫资金的发放是否符合规定,是否有人从中谋取利益,要保障资金落实到位,尽最大可能降低养殖户损失。
4 总结
基层动物防疫对养殖户利益及食品安全意义重大,防疫管理部门要加大宣传,提升养殖户对防疫工作的重视及认可程度,提升防疫人员的薪资待遇以及能力水平,加强各个环节的监督,才能真正为养殖户利益及食品安全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