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网络安全战略思想探究
2017-01-25王海稳郑秋伟
□ 王海稳 郑秋伟
习近平网络安全战略思想探究
□ 王海稳 郑秋伟
网络与生产、生活的交融给国家网络安全带来了新的机遇与发展,同时也引发了新的挑战与问题。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着信息化与网络安全发表的大量的重要讲话和高屋建瓴的论述,把握其产生的现实背景、理念、特征及现实规划,对于我们进一步推进信息化时代的治国理政新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习近平;网络安全;网络强国;战略
“如今,互联网正以开放、共享、交互为特点,向全球的每一个角落以几何级扩张,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每个方面,重塑着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军事形态,铸就着新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酝酿着新的文明冲突和国际政治关系。”①东鸟:《网络战争》,九州出版社2009年版,第123页。由此也对国家安全工作带来了新挑战和新威胁,由网络社会化引发的非传统事故大大突破了以往的安全界限,酿成了一系列祸端。正如艾伦·弗里德曼指出的“没有任何问题能像网络安全问题一样得到如此之快的重视。当然也没有任何问题,像网络安全问题一样让人们知之甚少”②艾伦·弗里德曼:《网络安全》,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年版,第6页。。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围绕着信息化与网络安全发表了系列重要讲话,如何把握这一战略思想的特征、内涵及其产生的现实背景,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进信息化时代的治国理政新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习近平网络安全战略思想产生的现实背景
(一)维护国家安全是习近平网络安全战略思想产生的时代要求
习总书记强调,“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要团结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③《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26页。国家安全是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实现人民利益的根本保证,是我国网络安全工作的根本所在。如今,网络化社会进程加速,国家安全空间的外延不断扩展,安全问题表现也愈发复杂。一方面人们享受着网络在提升经济效率、完善社会服务、增加国民财富等领域的好处;另一方面也面临着网络渗透、网络攻击、网络有害信息、网络违法犯罪等重大挑战。国家安全已经“从关注‘陆、海、空’三维安全发展到‘领土、领空、领海、领天、信息’的五维安全”*吴满意、黄小芳:《论网络时代的国家安全观》,《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3年第4期。。网络对国家安全的渗透、解构、塑造,大大突破了以往传统国家安全的界限和内涵,加剧了当前总体国家安全的脆弱性。面对此种情况,许多国家均将网络安全纳入国家安全的长远发展战略。比如英国推出“干净WiFi”政策、设立全球网络安全中心;美国酝酿网络监控法案,增加网络安全预算等等。可见,在网络大国的时代境遇下,维护网络安全已成为当下保证国家总体安全的题中之义。
(二)建设网络强国是习近平网络安全战略思想追求的时代目标
习近平提出,“十三五时期,中国将大力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国家大数据战略。让互联网发展成果惠及13亿多中国人民。”*《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2015年12月16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5-12/16/c_1117481089.htm同时还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的发展目标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3页。。因此,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看,维护网络安全的目标在于建设网络强国,从而依靠信息科技革命,让以网络为代表的新生产力,成为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国家现代化的新引擎,进而增强国际竞争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事实也证明,从网络大国走向网络强国,网络安全工作始终要为网络强国之路保驾护航,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安全稳定的国内外环境。从国内层面上来说,以网络安全为前提,保障国家现代化发展。网络强国目标在于治理现代化,是以技术升级带来治理转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旧有的社会形态已不适应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网络强国目标要将信息资源作为重要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以推动社会结构全面转型升级。从国际层面来说,以网络安全为基础,争夺国际网络信息权。“美国的网络霸权具体体现在对网络信息的技术霸权、资源霸权与管理霸权三方面”。*蔡翠红:《美国国家信息安全战略》,学林出版社2009年版,第269页。美国一直将垄断信息技术作为制约我国现代化发展道路的重要方式,甚至通过制造网络攻击武器入侵其他国家的网络进行监控与破坏。因此,没有网络安全,就可能受制于人,就有可能受到网络霸权的威胁,也就无法实现网络强国的目标。
二、习近平网络安全战略思想的理念与特征
(一)坚持网络安全工作的辩证思路,体现了系统治理网络安全的新理念
习近平指出“网络安全是整体的、动态的、开放的、相对的、共同的而不是割裂的、静态的、封闭的、绝对的、孤立的。”*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6页。概言之,网络安全是广义的安全而非狭义的安全,要把网络安全放在国际环境中审视,综合考虑网络空间的经济、文化、政治安全之间的有机统一和内在联系;网络安全是相对的安全而非绝对的安全,要正确认识网络安全的威胁来源和攻击手段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网络安全是发展的安全而非静止的安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是相辅相成的,要以信息化发展促进网络安全,以网络安全保障信息化发展。鉴于此,传统片面、孤立的安全治理方法已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网络空间,网络安全作为信息化时代的衍生物,必须以新的理念加以系统化治理。其一,摒弃网络空间教条式、本本式的治理状态,拓宽创新范围,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治理理念。要系统认知网络安全各个组成要素,不光注重技术层面的科技创新,理论创新、文化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等各部分创新工作也要同时推进,把创新贯穿到网络安全的一切工作中。其二,避免网络空间无序化、杂乱化的治理状态,加快网络空间法治化进程,形成依法治网的理念。要从依靠道德伦理引领、行业行规自律,到更加注重法律法规的供给,进一步规范网络空间运行秩序。其三,打破网络空间封闭的、割裂的单一治理状态,明确参与主体的权责,形成协同治理的理念。要通过政府、社会组织、网络大众的多方参与,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网络空间多元主体协作治理体系。
(二)坚持网络安全战略思想的人民中心论,开创了走网络群众路线的新形式
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革命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36页。在和平建设时期,邓小平指出“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8页。而在网络信息化的今天,习近平指出“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依靠人民。”*《习近平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2016年04月20日。http://gz.people.com.cn/GB/n2/2016/0420/c344102-28182425.html纵观群众路线的发展历程,它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表达和运用,而始终不变的是它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人民中心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新时代,习近平将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与网络信息化的时代特征相结合,开创了以信息平台为载体的新型群众路线方式。群众路线指导下的网络安全工作核心是坚持人民中心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将网络发展成果惠及群众。网络安全工作的原则是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观点与中国网络发展状况具体实际相结合,随着网络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安全工作的部署。网络安全工作的途径和方法是近草根、接地气,扎根网络群众,倾听网民诉求,与广大网友一道共担网络责任、共享网络发展成果。
(三)坚持总体安全观指导下的网络安全,缔造了维护国家安全的新局面
总体国家安全观涉及到国内和国外,国土和国民,传统和非传统等多方面的安全,指明了我国当前安全工作的领域、职责与目标。在信息化时代,网络威胁波及、融合、甚至激化传统安全,安全界限模糊,安全工作复杂,网络安全对于总体国家安全有着基础性和全局性作用。所以,习近平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朱书缘、谢磊:《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2014年11月20日。http://cpc.people.com.cn/xuexi/n/2014/1120/c385475-26061137.html,换句话说就是只有网络安全才能国家安全。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国家安全政策,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统筹推进各项安全工作。因此,为适应维护国家安全新局面的需要,应将网络安全工作纳入到国家安全管理体系,统一部署、协调推进各项安全工作。首先,网络安全工作必须以总体国家安全目标为导向,围绕国家生存、社会发展、人民幸福而展开,对内保障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对外维护国家主权、发展利益。其次,网络安全工作要坚持党委统一领导的国家安全工作方针,搭建统筹国家安全工作的平台,使网络安全工作的体制机制保持正常运行状态。最后,网络安全工作要根据信息时代发展的新趋势,安全问题的新表现,统筹传统与非传统安全,着眼国际与国内安全,不仅要靠技术更新、技术进步,解决安全隐患,更要构建技术含量高、覆盖面广、完整联动的安全保障体系,全方位、全天候维护安全。
三、习近平网络安全战略思想的现实规划
马克思说:“一切划时代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44页。习近平的网络安全战略思想就是在总体国家安全和网络强国目标的大背景下形成的。该战略思想的现实规划涉及三个层次的内容,即安全保障和支撑层次:建设网络社会治理体系;安全中心和关键层次:夯实网络安全基础;安全重要层次:控制网络信息流动和塑造国际网络秩序。
(一)打造网络安全治理体系,保障网络安全工作高效运行
第一,改善管理领导机制,建立政府主导、政企联盟合作管理体系。习近平指出:“主管部门、企业要建立密切协作协调的关系,避免走过去经常出现的‘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现象,走出一条齐抓共管、良性互动的新路。”*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5页。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作为网络空间两个重要的活动主体,对网络安全工作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网络社会的交互性、共享性特质,决定了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要建立起协作管理的网络安全治理模式,同时公共部门的服务性与私营部门逐利性特质,也决定了政府要在网络安全治理体系中扮演着领导者、控制者和监督者的角色。一方面,坚持政府主导地位。在网络去中心化导致政府权威与功能衰减的客观事实面前,要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统一网络安全管理体系,以共享信息资源,协调各级部门工作,降低网络社会的治理掣肘。在中央,习总书记亲自任网络安全工作小组组长,统筹国家各层次网络安全事务;在地方,也要明确主管机构,建立相应的网络信息安全部门,实行网络安全领导责任制。另一方面,建立政企联盟合作治理体系。政府要加强与企业的安全信息沟通,突出经济、政治、安全层面上战略性、全局性的指导,使互联网企业的小目标合乎国家安全发展的长远规划,又要避免越俎代庖,干预互联网企业技术性、专业性的领域,遏制互联网企业在维护网络安全工作方面具有的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的发挥。
第二,增加互联网法律的适应性,提高依法治网的成效。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的决定,可以预见法治中国进程将不断加快,网络空间作为依法治国的重要一环,也必将走向法治化道路。然而,当前的网络失范现象不仅违背了社会主义伦理道德,严重的还突破了法律底线,构成犯罪。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为此,习近平指出,“要加快网络立法进程,完善依法监管措施,化解网络风险。”*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2页。事实证明,法律法规的滞后性往往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网络社会,制约着依法治网的成效,因此,健全和完善互联网法律体系已经迫在眉睫。那么,如何才能发挥出依法治网的最大效果?笔者认为互联网法律要进行主动性和前瞻性的规范,增加网络立法的适应性、协调性和相通性。首先,要让法律适应网络环境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如20*南湘浩、陈钟:《网络安全技术概论》,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年版,第455页。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对网络上的个人信息保护和网络主权等长期空白、模糊、争议地带做出了明确的法律规定。其次,要让法律得到不同网络行为主体的认可。网络上不同的行为主体有不同的利益认知、诉求偏好,因此相关法律的出台应是在网络空间的秩序和规则框架内,最大程度上满足各方利益。最后,要让国内法律体系与国际网络法律体系接轨。网络法律的制定既要符合国情又要特别注意与现有的国际规则兼容,这样才能减少网络治理的跨国、跨主权纠纷。
(二)夯实网络安全基础,提升网络安全的防护能力
第一,突破核心技术制约,打破美国信息技术霸权垄断局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网络核心技术是信息化中最活跃的因素,最先进的生产力。然而,“中国基础信息产业有‘三大黑洞’:一是用外国制造的芯片;二是用外国的操作系统和数据管理系统;三是用外国的网管软件。”16目前,无论从网络核心技术,还是到网络空间规则,美国都掌握着世界互联网发展的主动脉,因此,要成为网络强国,必须打破美国一家对全球互联网信息掌控权的局面。为此,习近平指出,“互联网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0页。而网络核心技术开发投入大、代价高,核心技术成果产业化周期长、收益慢,所以,突破核心技术制约要有信心、决心、重心。首先,政府要通过资金补助、政策倾斜等措施,为互联网企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其次,要以互联网企业为主体,强调自主创新。互联网企业要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在网络关键基础设施上,要依靠国产的网络核心元件,逐步摆脱对外部技术的依赖。最后,要深化互联网国际交流合作,坚持开放创新。网络技术的发展,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方式,能够尽快适应国际网络标准与规则的发展趋势,达到国际先进的水平。
第二,建立网络人才培养、识别、任用机制,完善人才制度体系。我国虽是人口资源大国,但是关于网络方面的高层次、高级别、高技能人才缺乏。党和国家历来重视人才工作,为此,习近平指出“要把网信事业发展好,就得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3页。那么如何能够聚天下英才,激发人才活力,释放人才动力,笔者认为,需从网络人才的培养机制、识别机制、任用机制等方面构建全面的网络人才制度体系。首先,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高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而我国高校大多存在网络教育与网络应用不配套的问题,因此高校教育模式要以社会需要为导向,围绕网络安全应用要求设计教学目标,培养专门从事网络安全领域研究的高级人才。其次,完善人才识别机制,“网络空间安全竞赛是最有效发现网络空间人才的手段之一。”*罗森林、朱帅、王春晓:《网络空间对抗安全演练模型研究》,《信息安全研究》,2016年第8期。目前国外是组织夺旗类竞赛,破解赛等相关网络安全赛事,而我国虽有网络空间安全联赛等赛事,但缺乏长效的关注措施,导致专业性、高层次人才流失。因此,我国要借鉴国外经验,建立好网络人才的奖励、跟踪、反馈机制。最后,完善人才任用机制。一方面网络人才根据应用范围可细分为不同类型的人才,另一方面网络安全工作牵涉面甚广,因此要增强岗位与专业的匹配度,使网络人才任用更具专业化,进而最大程度上发挥出人才优势。
(三)引导与甄别网络信息,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
第一,完善网络信息传播机制,引导网络舆论方向。目前,信息传播的低经济成本、低技术要求、低社会政治风险以及网络的聚众效应使互联网逐渐成为舆情映射的重要平台。为此,习近平提出了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即“高举旗帜、引导方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联接中外、沟通世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4页。改革开放至今,一些社会问题不可避免的呈现出来,网络已成为民众情绪嵌入的工具,发出“杂音、噪音”的平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所以在面对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交互性强的舆论环境下,要创造出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必须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从信息的来源、传播过程、传播形式等方面,有针对地制定出引导新闻舆论方向的信息传播机制。首先,要完善新闻线索的产生与识别机制,媒体工作者要突出对信息的把关能力,传播真实、正面的新闻消息。其次,政府要强化对意见领袖的监督,规范自媒体运营,诸如一些微博大V、资深记者对新闻的解读,保证新闻消息二次传播的正确性。最后,主流媒体要转变新闻消息的传播风格,改变庄严、严谨的新闻报道风格,必要时换作接地气的草根语言,便于政策方针内化为政治认知,获得群众的认同。
第二,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打好网络意识形态战。胡锦涛曾指出,“敌对势力要搞乱一个社会、颠覆一个政权,往往总是先从意识形态领域打开突破口,先从搞乱人们的思想入手。”*《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318页。习近平也指出,“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93页。当前,在西方民主化思潮的强力渗透和文化价值观等综合因素作用下,网络空间已演变成为意识形态战场和输出国家软权力的重要领域。因此,要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战,达到净化网络空间的效果,保障意识形态安全,一方面要善于分辨和甄别西方多元社会思潮的虚伪性,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同时,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加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路径的科学性、大众性引导,从而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另一方面还要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特别是主流媒体,创新文化传播形式,积极参与国际论战,传播与表达中国声音与方案,与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争夺网络话语权。
(四)塑造国际网络秩序,推动网络安全国际进程
第一,反对“全球公域理论”,坚持网络空间主权独立、平等。“全球公域理论”认为,互联网重构了原有国家形态,消弭了国家、民族之间的差别,颠覆了已有的国家主权归属。但这种论调实则是发达国家借助网络空间界限的模糊感,以网络技术为支撑,实行软权力入侵的借口。众所周知,“网络空间是与陆地、海洋、天空、太空同等重要的人类活动新领域,国家主权拓展延伸到网络空间,网络空间主权成为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2016年12月27日。http://www.cac.gov.cn/2016-12/27/c_1120195878.htm习近平指出:“虽然互联网有高度全球化的特征,但每一个国家在信息领域的主权都不应受到侵犯,互联网技术再发展也不能侵犯他国的信息主权”*《习近平在巴西国会的演讲》,2014年07月17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4-07/17/c_1111665403.htm。因此,塑造网络国际新秩序,必须强调网络空间主权独立平等,坚决反对网络霸权。所谓网络空间主权平等,就是指世界各国无论网络技术的强弱,均对网络空间主权完全享有独立性、平等性,坚决反对任何以网络空间自由为旗号,侵犯他国网络空间主权的行径。而影响网络主权平等的最大根源就是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国际互联网治理体系的单方面垄断”*唐子才、梁建雄:《互联网规制理论与实践》,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9-30页。,他们肆意实行网络监控,窃取重要数据,牢牢把控网络空间资源分配权力,忽视网络民主、网络监控等基本改革议题。2013年发生的“棱镜门”事件,将由美国国家安全局自2007年起开始实施的绝密电子监听计划大白于天下,反映出美国赤裸裸侵犯他国信息主权的无耻行径。可以说,发达国家的网络霸权主义行径,给发展中国家的网络空间主权造成了事实上的不平等。
第二,从区域到全球,逐步推动网络国际合作机制形成。习近平指出,“互联网是人类的共同家园,各国应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推动网络空间互联互通、共享共治,为开创人类发展更加美好的未来助力。”*“习近平出席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2015年12月17日。”http://news.xinhuanet.com/mrdx/2015-12/17/c_134924702.htm网络安全环境下的安全边界扩大、安全主体多元、安全问题国际化等特点,加剧了国际网络空间治理的难度。可以预知,在世界各国信息化发展程度不同的状况下,国际网络空间统一的治理体系短期内难以达成一致,其根本原因在于“信息发达国家和信息发展中国家围绕网络空间秩序、权力与财富分配产生了严重分歧。”*鲁传颖:《网络空间与多利益有关方理论》,时事出版社2016年版,第201页。因此,要由点及面,平衡不同国家、民族、宗教在利益、价值方面的偏好,循序渐进地推动国际网络合作机制的形成。首先,建立双边网络合作治理机制。比如中美网络安全共识,以及美韩、美英先后签署的网络合作协议等。因为比起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合作,两国之间的共同利益更多,双方更易在关切的问题上进行妥协。其次,建立区域网络合作治理机制。正如作为新兴网络大国的中国,正发挥一带一路的辐射效应,帮助中亚网络不发达国家进行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网络新兴大国与网络不发达国家均属于发展中国家,更能找到网络安全的共识和认同感。最后,建立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网络治理体系。联合国作为全球事务治理中最重要的行为体,已经得到了广泛共识,联合国在网络空间的治理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制定各方普遍接受的网络空间国际规则,也更具合法性。□
(责任编辑:严国萍)
D616
A
1007-9092(2017)06-00-0
2017-05-08
王海稳,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研究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基层民主治理;郑秋伟,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我国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及其推进机制研究”(编号:15ZDC023);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基地专项课题“习近平网络生态治理思想研究”(编号:2016ZTKT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