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红色文化品牌 促进山西转型跨越
2017-01-25朱晓妍
朱晓妍
(太原师范学院政治系,山西 晋中 030619)
打造红色文化品牌 促进山西转型跨越
朱晓妍
(太原师范学院政治系,山西 晋中 030619)
山西是具有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目前,山西正处于转型跨越发展之际,应着力打造以太行精神为核心的抗战革命文化品牌、以吕梁精神为核心的改革创新文化品牌、以右玉精神为核心的科学发展文化品牌,依托这三大文化品牌开发复合型旅游,从而把山西打造成红色文化名省,促进山西转型跨越发展。
红色文化;文化品牌;山西;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右玉精神;转型跨越发展
发展红色旅游是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山西红色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红色文化长期以来激励着山西人民艰苦奋斗、奋发进取,既是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宝贵财富,又是开发红色旅游的重要资源。要实现山西转型跨越发展,提高山西文化软实力,必须依托太行精神、右玉精神和吕梁精神,形成品质高、满意度高、教育功能突出的山西文化品牌。
一、打造以太行精神为核心的抗战革命文化品牌
山西是华北抗战的主战场。抗日战争爆发后,山西军民积极配合八路军作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利用山西有利的地理位置建立起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三大敌后抗日根据地。在长达8年的抗战中,太行儿女为了取得革命的胜利,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积极投身于革命的洪流,并积极配合八路军的斗争,真正体现了军民鱼水情,为国家的解放事业积极贡献人力、物力和财力。在这片饱受战火考验和革命洗礼的热土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太行军民,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的太行精神。
太行精神是一种无所畏惧、不屈不挠、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抗战8年中,特别是1940年到1942年的困难时期,日军在华北占领根据地,掠夺资源,残害百姓,但是,他们始终没能做到使根据地人民屈服。这就是太行精神的感召,也正是因为太行精神的感召,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踊跃地加入了无私的捐奉中来,用他们无私奉献和英勇奋斗的涓涓细流,积累、汇集成民族解放的洪流,最终把日本法西斯荡涤出中国大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英雄的太行儿女积极投身于建设国家的热潮,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被战争破坏的满目疮痍的旧山西,建设成了充满干劲、气象万千的新山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极大地激发了太行儿女追求新生活的巨大热情和冲天干劲,他们倍加珍惜新中国的来之不易,积极发扬革命战争时期积累的太行精神,并且在太行精神的感召下艰苦创业、自强不息,在三晋大地上创造出了一项又一项新业绩。1951年,毛泽东特意为太行老区人民题词“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
目前,山西正处于转型跨越发展之际,各项工作在继承中发展,在开拓中前进,在巩固中提高,在求实中创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同时必须认识到,山西改革发展已进入深水区,促进山西转型跨越发展,弘扬山西红色文化,就必须依托太行精神,用太行精神激发新时期各行各业干部群众的斗志。一直以来,山西为打造高品质的红色文化品牌,做了一系列努力。首先,打造了一条以太行精神为核心的红色旅游线路。这条路线地跨长治市武乡、黎城、沁源、左权四县,主要包括武乡县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武乡县王家峪八路军总部旧址、武乡县百团大战砖壁指挥部旧址、黎城县黄崖洞景区、沁源县太岳军区司令部旧址、左权县麻田八路军前方总部旧址、左权县左权将军殉难处、左权县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等景区。其次,以景区为依托,形成了系列红色文化附属产业,助力当地脱贫攻坚。以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为例,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于1988年8月建成,作为山西唯一的以战争题材为主题的革命军事纪念馆,全面展现了八路军和山西军民为了取得抗战的胜利和民族的独立而进行的一系列战斗和作出的牺牲。为了宣传和弘扬太行精神,武乡县以八路军太行纪念馆为依托,不仅积极加强周边主要城市和干线公路的建设,而且吸引当地居民参与景区内的配套服务工作,带动当地贫困人口就业。太行精神已成为山西红色精神的重要内容,引领着山西人民在跨越发展中奋发图强。我们弘扬太行精神,就要万众一心,投身于山西转型跨越发展;就要以科学的思想、敬业的精神,争取三晋大地更大的辉煌;就要以远大的眼光、宽阔的胸怀,积极参与国内外各项竞争与合作,在竞争中求生存,在合作中求发展。
二、打造以吕梁精神为核心的改革创新文化品牌
解放前,吕梁生态环境恶劣、贫穷落后,但是在抗战时期,吕梁人民并没有因为艰苦的生活环境而屈服,而是不畏艰难、积极乐观,建立了晋绥革命根据地。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贺龙和关向应遵照党中央指示,率领120师从陕北挺进抗日前线,开展了广泛的游击战争。120师在给敌人以沉重打击的同时,广泛发动武装群众,开展民兵结合的武装斗争,1938年春粉碎了日军对晋西北的五路围攻,收复了岢岚、保德、神池等7座县城,奠定了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基础。1940年,晋绥抗日民主政权建立,这说明晋绥抗日根据地已经成为陕甘宁边区的前卫阵地。抗战中,吕梁人民同120师紧密团结,涌现出了刘胡兰、牛友兰等一批爱国人士,在这个过程中更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纯朴,不屈不挠;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自强不息,甘于奉献”的吕梁精神。
不畏艰难、积极乐观、敢于创新的吕梁精神锻造于革命时期,发展于建设时期。新中国成立之后,为更好地宣传吕梁精神,相关部门在吕梁境内先后修建了文水县刘胡兰纪念馆、兴县“四八”烈士纪念馆、兴县晋绥边区革命纪念馆、临县中共中央后方委员会旧址、临县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临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旧址、石楼县红军东征纪念馆等,这些纪念馆和革命旧址不仅是吕梁精神的历史写照,也是重走红色之路、弘扬吕梁精神的重要依托。
在山西转型跨越发展过程中,打造以吕梁精神为核心的改革创新文化品牌,挖掘吕梁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既可以使山西人民的精神财富得到极大丰富,又可以发展当地红色旅游,提高区域经济实力,助力扶贫攻坚。近年来,吕梁利用当地的红色资源优势,将红色资源与旅游观光、生态旅游、研学旅游、工业旅游相结合,形成了一批以红色旅游为主题、形式多样的复合型旅游产品和路线,进一步带动了文化创意、休闲度假、健康服务等产业。例如,刘胡兰纪念馆已经被列入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全国百个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游客可以上午参观刘胡兰纪念馆,观看《刘胡兰》《傲雪花红》《胡兰魂》等晋剧曲目,下午去往素有“华北落叶松故乡”之称的庞泉沟景区休闲度假,不仅交通便利而且配套设施完善,既能满足游客的精神需求,也能契合现代人健康养生的生活理念。另外,涌现出一批以吕梁精神为主题的影视艺术作品。以《吕梁英雄传》和《烽火吕梁山》为代表的话剧作品,体现了吕梁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不怕牺牲、保家卫国的精神。以《吕梁抗战记忆》为代表的红色纪录片,深入百姓,用第一手资料还原吕梁人民在抗战时期质朴却可贵的抗战精神。以《吕梁铁骨》《密战黑茶山》为代表的抗战题材电视剧,在山西电视台播出后,收视率达到了同类题材电视剧的新高。从单一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到经济发展力的提升功能,吕梁红色文化正逐步实现质的飞跃。
三、打造以右玉精神为核心的科学发展文化品牌
右玉位于山西西北部,常年风沙肆虐,土地沙化严重。战乱和风沙是历史留给右玉的两大印记。战乱源于右玉特殊的战略位置,其地处晋西北边陲,更因一代雄关杀虎口的要塞位置,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位于右玉西北的长城关隘杀虎口,是胡汉交界之地。清代之前,右玉是中原政权驻兵布阵的重地,战火频繁,至今右玉大地上仍遗留着上百座古堡和随处可见的烽火台旧址。在血与火的战争中,右玉这块本就贫瘠的土地,更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到1949年,全县只有四万余人,气候极端恶劣。由于常年风沙肆虐,水土流失十分严重,76%的土地呈现沙漠化或半沙漠化状态,当地人民的居住环境极为恶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右玉全境有8000余亩林木,森林覆盖率只有0.3%。由于植被遭到破坏,再加上地处毛乌素沙漠的天然风口地带,使得右玉常年风沙不断。战乱、风沙、干旱、食不果腹、民不聊生是新中国成立之前右玉百姓之痛。右玉人民的痛深深刺伤了新中国成立后一代又一代的右玉县领导班子。1949年,右玉第一任县委书记张荣怀上任后,经过一系列考察和调研,提出了“人要在右玉生存,树就要在右玉扎根。右玉要想富,就得风沙住;要想风沙住,就得多栽树”。这一朴素口号反映了第一任右玉县委书记改变右玉命运的决心。此后60多年,将近20任县委书记和县委、县政府一班人,一任接着一任,一届接着一届,率领全县干部群众植树造林,使曾经的风沙之地变成了“塞上绿洲”。2006年以来,右玉植树造林的力度和速度前所未有,从百里通道绿化工程到成片林区景点的衔接工程,从零星植树到村镇绿化覆盖,右玉每年都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右玉县坚持“生态立县、旅游活县”的理念,深度融合生态、旅游优势资源,通过举办各种生态旅游节、文化节,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努力打造山西省生态旅游基地和北方避暑胜地,生态旅游产业得到快速发展。2016年全县共接待游客156万多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5亿元。2017年在环保部公示的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名单中,右玉县也榜上有名。
现在的右玉,林业和绿化已经不仅仅体现为生态效益或社会效益,更成为一种经济模式,如推广林药、林菌及林下养鸡养鸭等,对林产品实行立体开发。同时,右玉还在扩大生态林建设的基础上,大力选育速生林木良种和经济林树种,建成了一批集中连片、丰产高效的杨树、松树等丰产林基地,以及杏果、枸杞等经济林基地。近年来,右玉根据生态产业发展需要,走基地化发展之路,促进了生态产业产销一体化发展。随着生态建设的快速发展,右玉还策划了“中国右玉西口风情生态旅游文化节”。动感起伏的丘陵地貌,林草丰富的生态环境,冬季冰雪豪情,夏日田园牧歌,再加上历史原因,遍布全县的烽火台、千年长城和曾经作为晋商通道的杀虎口,使右玉的特色生态旅游独树一帜。从2010年第一届旅游文化节开始,至今已举办了七届,每天都有大量的媒体、参观团和游人慕名而来。
右玉精神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不怕吃苦、科学发展的集中体现。在山西转型跨越之际,要大力发展山西红色文化就必须突出以右玉精神为主题的科学发展文化品牌,在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同时,尊重客观规律,激发改革创新思维,发挥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主导作用,改革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模式,引导社会参与,应用信息技术,增强右玉红色旅游发展活力,打造好右玉精神这个科学发展文化品牌。
总之,打造以太行精神为核心的抗战革命文化品牌、以吕梁精神为核心的改革创新文化品牌、以右玉精神为核心的科学发展文化品牌,形成覆盖更全面、内涵更丰富、特色更鲜明的景区体系,有利于山西以红色资源为基础,有效整合周边具有自然生态、传统文化特色的乡村等旅游资源,开发复合型旅游,打造一批红色文化名山、名关、名镇和名村,从而把山西打造成红色文化名省,促进山西转型跨越发展。
〔1〕骆郁廷.文化软实力:战略、结构与路径〔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2〕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王爱华,等.多维视野下的红色文化〔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4〕郭剑敏.新世纪红色影视剧与红色文化的打造及传播〔M〕.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2.
〔5〕胡苏平.弘扬太行精神加快转型跨越——太行精神研讨会文集〔M〕.太原:山西出版集团,山西人民出版社,2011.
〔6〕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太行精神 光耀千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7〕谭文峰.风从塞上来——中国右玉县六十年生态建设报告〔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1.
〔8〕李静萍.农业学大寨运动史〔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9〕宋连生.农业学大寨始末〔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
〔10〕车瑞金.中共后委在临县〔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7.
〔11〕卢 渝,聂元龙.山西文化资源地图〔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0.
〔12〕渠长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语境下的红色文化研究〔M〕.北京:中国工商出版社,2013.
〔13〕高 菲.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8):35-37.
〔14〕张国新.红色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直接基础〔J〕.创新,2012(5):16-20.
责任编辑 梁华林
F59
A
1009-1203(2017)05-0063-03
2017-08-20
朱晓妍(1987-),女,山西霍州人,太原师范学院政治系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