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革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借鉴
2017-01-25马汉智
马汉智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2488)
十月革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借鉴
马汉智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2488)
十月革命虽然已经过去了100年,但是站在社会主义中国的立场上,十月革命对于发展我们的事业具有重要意义。它所开辟的道路、所建立的制度,为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养分;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念、方法的创造性运用,为我们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有益借鉴;列宁对帝国主义进行的深刻分析,为我们今天分析国际局势、把握世界大势提供了宝贵经验。
十月革命;列宁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生在1917年11月(俄历10月)的俄国十月革命,已经过去100年了,它开辟的社会主义道路整整影响了人类文明100年。这100年,人类历史历经沧桑巨变,从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苏维埃的建立到冷战时期的美苏争霸,从东欧剧变到苏联解体,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低潮到今天蓬勃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以说变化万千。正如列宁所说的:“这个伟大的日子离开我们愈远,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意义就愈明显,我们对自己工作的整个实际经验也就思考得愈深刻。”〔1〕在100年这个时刻,我们纪念十月革命,既有某种骄傲(因为我们依然走在十月革命开辟的大道上),也有某种使命要复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站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场上,十月革命对于我们的事业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十月革命所开辟的道路、所创建的制度,为今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养分
十月革命所开辟的科学社会主义道路是今天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代表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保障。十月革命所开创的社会主义道路不仅仅是有别于资本主义道路的第二条道路,而且是要取代资本主义的道路。中国所走的社会主义道路正是从十月革命以来开辟的科学社会主义道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十月革命道路的继续。今天,在拥有13亿多人口的中国以及其他一些国家,社会主义制度仍然在实行且与时俱进、焕发新的生命力,这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和感召力。以中国为代表的一批新兴国家的现代化走的是一条非西方的现代化道路,且取得了瞩目成就。这使得现代化等于资本主义化、现代文明等于资本主义文明的说法不攻自破,也打破了所谓的“西方自由民主制达到人类社会文明的终点”的“历史终结论”神话。与此同时,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2008年经济危机以及随后的欧债危机中凸显的制度性深层危机,让整个世界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普遍开始“向东看”。在非洲,埃塞俄比亚等国充分借鉴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越性,实现了自身经济的快速发展。总之,今天的世界社会主义正逐步走出苏东剧变后的20年低谷期,正在重新起航,在资本主义的新危机中展示着自身道路的优越性。这一切成就的取得,使我们不敢也不能忘记十月革命开辟的正确道路,没有这条道路,就没有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伟大成就。
十月革命是科学社会主义的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成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十月革命所开辟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继续。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报告这样表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中国具体国情和时代特点而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因此,从本质上来讲,我们走的道路就是十月革命所开辟的科学社会主义道路。在当今中国,各种思想流派风起云涌,都在争取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话语权、解释权,试图主导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习近平多次强调“道路就是党的生命”,而这里的道路指的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能够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并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共性与中国特色的个性完美统一的结合体。这两者缺一不可,没有了科学社会主义,就谈不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时期以来,许多人只讲中国特色,而不讲科学社会主义,试图以“民主社会主义”的话语解构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试图将科学社会主义中有关无产阶级专政和阶级分析方法抽离掉,企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越来越“普世”。而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所开辟的科学社会主义道路对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具有重要意义。
概括地说,列宁所开辟的科学社会主义道路是指以工人阶级为核心的广大人民群众,在工人阶级先进代表——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通过革命夺取政权,并按照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最终实现共产主义〔2〕58-59。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继承和发展列宁的科学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抓好以下三个“始终坚持”:
始终坚持党的建设常抓不懈,不断增强党的先进性。列宁在十月革命进程中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的党建原则与俄国实际相结合,建立了先进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布尔什维克。作为一个无产阶级的先进政党,布尔什维克具有高度的组织性和战斗力,其革命纲领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需求,得到了俄国社会的一致拥护。在建党过程中,列宁高度重视革命理论对党的重要意义,指出“没有革命理论,就不会有坚强的社会党”。正是因为布尔什维克的先进性才使得它能够不断发展壮大,组织严密且战斗力强,在十月革命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在目前的国际国内局势下,我们汲取十月革命的经验就是要不断加强党的建设,使我们的党能够真正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责任。
始终坚持不懈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断前进。十月革命后创立的无产阶级政权——苏维埃缔造了人类历史上一个全新的制度——社会主义制度。苏维埃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中体现的民主集中制等原则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重要意义。列宁关于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蕴含着丰富深邃的落后国家社会主义政权建设的理念,其核心主题是如何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探寻经济文化落后国家民主发展的特殊道路和特殊规律〔3〕。苏维埃制度作为一种新型的民主制度真正代表了广大农民和工人阶级的利益,是一次世界范围内真正的民主实践。我们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就是要紧紧把握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使我们的政治制度能够切实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权利和利益。
始终坚持不懈地推动新型国际关系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和平法令》明确表达了俄国人民要求结束战争的强烈愿望,同时也阐明了新政权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平法令》谴责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帝国主义本质,向一切交战国及其政府建议“立即缔结停战协定”,“立即就公正的民主的和约开始谈判”,立即实现“不割地(即不侵占别国领土,不强迫合并别的民族)不赔款的和平”。《和平法令》还提出了不同制度国家之间和平共处、废除秘密外交等一系列原则。《和平法令》虽然有这样那样的历史局限性,且最主要的是反映了俄国当时想要实现和平的强烈愿望,然而,它毕竟是社会主义国家处理国际关系的第一份纲领性文件。《和平法令》及和平外交政策的成功实施,加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推动了世界和平理念的创新,奠定了世界持久和平的基础〔4〕。这份文件体现出的是与资本主义国家完全不同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准则,与西方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形成了鲜明对比。
《和平法令》对我们建立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首先,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始终追求自身利益和国际利益相统一。《和平法令》不仅追求俄国一国的安全,而且寻求各国通过民主和平条约、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实现国际社会的共同安全。中国今天讲的国际主义精神与《和平法令》体现的社会主义国家外交精神具有一致性。其次,中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与十月革命后俄国所坚持的外交政策具有一致性。《和平法令》正式宣告放弃沙俄的殖民主义政策,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今天,中国追求建立新型国际关系,且本质含义就是要平等互利地与各国打交道,告别“国强必霸”的零和思维,真正使各国能够共同安全、共同发展,从而趋向共同命运。最后,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这与《和平法令》以及苏维埃政权建立后的外交实践具有一致性。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维护者和建设者,是全球治理的积极推动者和建设者,始终寻求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尊重联合国宪章和国际规则。
二、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观念、方法的创造性运用,为我们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有益借鉴
任何一种理论都面临着本土化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生命力就在于与具体实践的结合。然而,怎么结合却既是一个实践问题,也是一个哲学命题。说理论的本土化是一个实践问题,是因为理论的生命力就在于解释力,不能本土化理论的解释力肯定会受影响。说理论的本土化是一个哲学问题,是因为理论本来就是对某类事物客观规律的总结和提炼,失去其赖以产生的具体环境土壤就会发生变化,理论很难适应。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大品质就是其科学性和实践性,科学性是指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本身具有普遍性;实践性是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特质就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马克思主义从一诞生,就不是一成不变与本本主义的,而是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完善的。列宁主义就是帝国主义时代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实际的具体结合。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的实践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又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笔。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苏俄的胜利既为我们创新21世纪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灵感和思路,也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知识。
列宁提出社会主义在“一国胜利”的理论并付诸实践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立场、观点的创造性运用。列宁提出的“一国胜利”说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以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勇气,结合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阶段和俄国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从而使科学社会主义第一次从理论变成现实。苏东剧变、苏联解体以后一些西方理论家诋毁十月革命,说它是“各种偶然事件的巧合”,而且指责“列宁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在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共同胜利的思想,提出了在落后的东方国家一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这些批评的声音一方面割裂了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之间一脉相承的历史和现实逻辑,也否定了十月革命本身具有的伟大意义,是典型的历史虚无主义。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列宁提出的“一国胜利”理论的最大前提是时代条件发生了变化,当时的资本主义已经从马恩所处的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进入了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即帝国主义时期。进入帝国主义时期后,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造成了国内发展的不均衡,也造成了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国家与非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所以,列宁根据帝国主义时代表现得更加明显的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不平衡的绝对规律,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2〕5由此来看,根据时代条件的变化以及俄国的实际情况,列宁提出的一国胜利理论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实现社会主义的基本路径和方法,从而使马克思主义达到了一个新阶段——列宁主义。
列宁主义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对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意义重大。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推动,如何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摆在全党面前的紧迫任务。没有科学的理论就没有科学的实践,实践的深化发展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大的理论依据就是马克思主义,如何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败。今天来看,列宁主义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启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准确把握所处时代大势,正确理解时代主题、时代特质、时代矛盾。时代观是一个提纲挈领的大问题,对于时代的误判往往会导致国家大战略的失误。而准确理解、把握时代大势是列宁主义的突出品格。关于帝国主义时代的科学把握,不仅使列宁准确判断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而且深刻影响了苏维埃政权的对外政策。可以说,十月革命的胜利正是列宁科学把握时代主题、时代特质、时代主要矛盾的结果。当前,我们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是否有了新内容、新变化?当前的时代矛盾是什么、呈现出哪些变化与不变?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去认真观察、判断。唯有准确把握时代大势,才能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此指导下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时”而动,借“时”而上。
在变化中寻求不变,在不变中寻求变化,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当今世界,高度的不确定性、频繁的流动性成为常态,如何能够在这千头万绪中理出不变的规律就至关重要。同时,当今世界的变化哪些是长期性的、哪些是阶段性的?哪些与我有利、哪些于我不利?回答这些问题要求在不变中找到权力关系、利益关系、地缘关系的变化情况。列宁在领导十月革命的进程中,准确把握了资本主义出现的新变化、新矛盾,撕开了帝国主义“最薄弱的环节”,从而使得社会主义在“一国”取得胜利。同时,列宁意识到,虽然帝国主义成为资本主义的最新阶段,帝国主义国家的诉求成为国家间战争的最主要动力,但是,列宁认为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只能进一步加深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因此,帝国主义垂死是总趋势。事实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确使得一些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如英国、德国等陷入了长期的衰落,而苏俄正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世界的普遍衰落中取得了伟大成就。借鉴列宁主义为我们提供的经验和方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
认真研究自身情况,准确把握自身实际。当前,我们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是我们当前最大的实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7·26讲话中指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们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的客观基点。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这个最大实际。然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概念,其内涵非常广博和多样,表现出多样性、复杂性、不均衡性。这就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研究具体实际,创造性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上更高台阶。列宁正因具体研究俄国实际,不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的条条框框,利用资本主义内在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从而使社会主义革命在其“薄弱环节”突破。因此,今天我们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要认真研究中国实际,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从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入发展。
三、帝国主义理论为我们今天分析国际局势、把握世界大势提供了宝贵经验
刚刚过去的2016年是列宁《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简称《帝国主义论》)发表100周年。上百年来,资本主义国家以及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这本独具慧眼的小册子揭示的关于帝国主义的特征和本质,对于我们今天认识资本主义仍然具有重要价值,对于我们分析国际局势、把握世界大势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帝国主义论》科学地判断了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走向金融垄断从而进入帝国主义时代的国际局势。由此,列宁认为帝国主义发展阶段的资本主义将不可避免地走向没落,社会主义必将兴起。列宁着眼于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金融垄断这一重大经济关系,由此分析了帝国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社会关系,以及从自由竞争迈入垄断后国家间的关系。他认为,在垄断时期,帝国主义各国为了摆脱国内政治经济矛盾,为在世界范围内瓜分殖民地,必然要进行争夺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战争。而帝国主义国家间霸权性质的战争使得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帝国主义对世界上绝大多数居民实行殖民压迫和金融掠夺,恃强凌弱,从而使世界体系变成了垄断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而战争与革命将成为时代的主题。列宁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出发,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变化中,得出了生产关系、国家间关系、时代主题因此发生巨大变化的结论。这一分析路径与马克思从商品出发进行分析最后得出资本主义必将灭亡结论的路径有异曲同工之妙,体现了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善于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立场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精神。
帝国主义理论对于我们今天分析国际局势、把握世界大势有如下启迪:
从国家垄断到国际垄断,资本主义追求垄断利润的本质并没有发生改变。列宁认为,帝国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特殊历史阶段,其特点如下:“(1)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2)帝国主义是寄生的或腐朽的资本主义;(3)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5〕他认为“帝国主义最深厚的经济基础就是垄断”,当时的垄断形式最主要的是国家垄断,突出表现为金融资本绑架一国战争机器,使得国家为了输出过剩资本、掠夺殖民地和市场而发动帝国主义战争。而今天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已经成为资本主义的最新垄断形式。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是资本的国际化,是资本在国际化或全球化进程中不断实现增值。我们看到,无论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还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垄断是其最深厚的基础。也就是说,通过不正当竞争获取利润是垄断资本的必然逻辑。在列宁所描述的帝国主义时期,垄断资本为了获取国家垄断利润,不惜将战争、殖民等作为主要手段。在今天的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以金融资本为代表的国际资本为了在全世界范围内获得利润,国际垄断组织通过投资社会化、生产一体化、管理信息化和网络化等,控制着全球的技术、资本、生产、销售和市场,决定着整个世界经济的导向和秩序〔6〕。因此,在理解今天的国际关系时,必须深刻挖掘资本主义国家背后金融垄断资本的利益诉求。事实上,国际金融资本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以来,一直在不断寻求扩大全球市场的途径,从而实现资本增值。准确认识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对于我们分析其母国的国家行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必须时刻将国家经济安全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在对外开放的进程中,一定要处理好安全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尤其是要防止金融系统因为过快放松资本管制而导致的系统性风险。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动机,一味追求所谓的发展利益,将可能使社会主义国家的总体安全面临重大挑战。
当代资本主义走下坡路已经不可避免,但我们要做好长期斗争的准备。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的灭亡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是一个客观规律。从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来看,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制度失灵、秩序失范、利润下滑等现象尤为严重,尤其是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资本主义的制度危机又一次凸显出来。2008年发生的经济危机,其后的发展过程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2009年以来的欧洲债务危机以及随后西方国家的普遍衰落联系在一起。国际格局中的“西强我弱”正在发生着逆转,西方主导的国际格局正在发生着深刻变革。列宁所预言的帝国主义必将衰落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这也是我们判断今天国际格局向着于我有利方向发展的依据。
同时,我们也应当认识到,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两种道路之间的斗争是长期的、残酷的,是你死我活的。苏联解体不过20多年,这些教训是我们必须汲取的。胜利从来不会自己到来,“在战略上轻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斗争哲学应当牢记于心。当前,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强势崛起正在刺痛着一些国家的神经,它们不惜使用各种手段阻止中国的和平崛起,尤其是在网络领域,西方国家不断加大对我国的渗透力度,传播普世价值,试图演变中国。
因此,我们应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而十月革命的实践证明了马克思主义可以从理论变为现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再次说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不仅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条非西方的现代化道路,而且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提供了一条超越西方文明的新型崛起之路。如果说,要追问十月革命为什么能够成功,原因有很多,但最关键的一条是科学理论的指导,而对于列宁主义的坚定信仰是革命成功的重要条件。正因为有对列宁主义的坚定信仰,才会有布尔什维克高度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正因为有对列宁主义的坚定信仰,才会在革命时机成熟时果断勇猛的斗争行为。对于我们正在推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来说,没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就会误入歧途,这绝不是危言耸听。社会历史的发展有其客观性,这是任何人都改变不了的,但历史进程又是一个主观能动与客观规律的相互作用过程,规律是中性的,关键是由什么人来用,为什么人来服务。“资本主义必将灭亡,社会主义必将胜利”是一条客观规律,然而,如果我们不能积极作为、顺势而为,那我们的机会就会滞后甚至发生逆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成功就是因为我们有坚定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充分利用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使得事物朝着我们期待的方向前进。
十月革命所开辟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老祖宗”,纪念十月革命既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的责任,也是我们继往开来的依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理论成果,这就是对十月革命最好的纪念和传承。
〔1〕列宁选集:第 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63.
〔2〕李慎明.十月革命与当代社会主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3〕赵纪梅.列宁苏维埃制度建设思想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2.
〔4〕李世安.十月革命与世界和平〔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6):66-73.
〔5〕列宁全集:第 2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69.
〔6〕靳辉明.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历史地位〔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1):78-87.
责任编辑 周 荣
D15
A
1009-1203(2017)05-0010-05
2017-09-08
马汉智(1990-),男,宁夏吴忠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美国政治、中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