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路径研究

2017-01-25陆欢欢

知与行 2017年12期
关键词:价值观核心大学生

陆欢欢

(黑龙江大学 哲学学院,哈尔滨15008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在当代高等教育中,随着大学生群体的增长,大学生的社会关系也越来越复杂。大学生的社会思想观念和道德水平较高,都高于普通人的思想意识,他们的思想觉悟更为深刻和彻底。在经济、文化的多元化社会发展中,人们在价值观以及生活理念方面都在发生微妙的改变。这个阶段最重要的问题是怎样让大学生明确人生方向,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培养学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实现中国梦,才是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和研究以及实践的主要方向。

一、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理论释义

怎样在当代大学生中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的角度进行研究。中国思想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元素,基于我们对它的理解,这是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通过长期探索和实践形成的整体指导思想和彰显当代价值特征的观点,并在不同阶段的历史时期以及社会形态的演变下,人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所得到的内涵是不同。在封建社会时期其核心价值观以仁、义、礼、智、信为构成元素的条件下,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以及社会秩序服务的水平才是其原有的本质。随着时代不断地发展,现在的中国又重新开始重视起传统文化的理念,“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十八大”的报告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中就有所体现,并概括为24个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怎样去理解这24个字所代表的深刻内涵,并最终让“三个倡导”作为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内容是接下来要重点论述的问题。

(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与国家的发展高度一致

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从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领域来贯彻与落实。无论哪一方面最终都会回归到整体的价值目标的追求上[1]。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一直倡导的价值目标是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而一个强大繁荣和人民幸福的国家,是由历史的属性和时代的核心价值来决定的。我们社会文明的各个领域,都在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实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取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胜利。

(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每一位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为之奋斗的目标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是建立在“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基础之上。如今8 900多万中国共产党党员协同十三亿中国人民为保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和国民的精神文明建设而奋斗。 要维护公民自由平等的合法权益,真正做到一切为了人民,为人民谋福利;要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人民大众否决什么、厌恶什么,就要做到坚决提防和纠正什么;要保持党和民众血肉维系,团结一致,共同健全社会公平公正的制度体系,发展社会的民主政治。

(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每一位公民的价值规范与道德标准。

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召开一直到如今“十九大”的胜利召开,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得到了更高的重视。其要求每一位公民都应践行“爱国、守法、敬业、诚信、团结、友善”的中国传统道德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才能不断地丰富社会文化活动,助力精神文明的建设。国家只有不断强调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四个自信,坚持包容并蓄的文化,才能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大国。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中国梦的逐步实现,在新时期,中国的社会主义思想将继续深入人心,并最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二、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分析

为了研究和把握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水平和管理知识的程度,决定采用以下方法:访谈对话法、分析对比法、问卷调查法、定性与定量法。站在客观真实的角度去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当代大学生生活中被认同的程度以及实践程度的真实状况,为后续开展针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高等学校提供有力的根据和参考的依据。调查历时近一年,选取10所高校1 00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每一所高校各100名在校生,文科和理科的学生各自占比50%。在选定的10所高校中有“985”“211”高校4所,共发出2 000份问卷,反馈有效问卷1 576份。在对当代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分析路径以及现状的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部分大学生对理想和目标的设定过于功利化和世俗化

针对各大高等学校大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77.2%的大学生将理想定位于事业,10.1%的大学生向往的理想是金钱与财富,5.4%的大学生把理想定位于婚姻和幸福美满的生活。在调查问卷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多数大学生的理想和人生目标都较为积极向上,但是还是有小部分的大学生仍需完善,他们关注自我,追求理想的途中价值观和人生观会逐渐地从理想化变得功利化和世俗化。在完善自我、关注自我的同时,大学生也会追求理想。在他们的潜意识中,世俗的、功利的、物质的需求已经变为现实生活的理想目标,甚至有部分大学生在入党动机上也出现了问题,部分大学生把入党看成是为了找好工作的一个有分量的筹码,是择业过程与他人竞争的优势。

(二)缺少刻苦的学习精神,思想上缺乏主动性

在当今时代,高校的大学生勤奋钻研专业以及努力学习技能的精神已经很少见了。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完全沉浸在自我的理想世界里,不能真正地去认识这个社会,去面对现实。上网、游戏、聊天成为每天的必做事项,成为生活里的一种习惯,占据着绝大多数的时间,至于图书馆就像是“禁区”一样,从不踏足。时而光临一次,不是期末考试,就是有很重要的书目要查询。逃课这种现象已经变得习以为常,甚至在大学生中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必修课挑选逃,选修课必需逃”,而逃课最终的结果就是挂科,随之而来的便是考试作弊,论文抄袭,他人代写等现象的发生。

(三)常以自我为中心,集体观念差,无团队协作意识

“90后”这个代名词一直是本时代大学生挥之不去的称号,不仅仅是别人授予这一代大学生“90后”的称谓,就算是自己本人也会自称我是“90后”,而在“90后”中绝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天生的优越感加上父母的宠爱,让每一个“90后”的心里都会自称“天之骄子”,常以自我为中心,从不为他人考虑,以自己的意识作为行为标准。在大学集体活动中,积极性差,参与性低。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更是片面的思考问题,不着眼于大局去思考问题,更不善于表达和与人沟通。

(四)个人素养逐渐弱化,优良传统被淡忘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称谓,一些优良传统从古至今一直在传承。而现如今,社会的一些不良现象,一些低素质、无道德的风气已经蔓延到大学校园中。作为一名学生,尊师重教是最基本的要求,而一些学生迟到、早退、逃课,更有甚者无视老师的存在在课堂睡觉、吃东西、玩手机,这种现象比比皆是。老师是我们的传道授业者,我们要学会礼貌待人,尊敬师长,形成良好的校园风气,养成好学好问的学风。

通过对问卷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以及随机个别的访谈,最后从结果中可以反映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程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程度可以达到98%,其他专业的大学生普遍践行程度不是很高,真正能够做到践行与体会其真正精神的同学只占40%,其中均以学生党员、团员干部和班级干部为主。所以,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力度还应继续加大,而且要改变之前单一的培育方式。

三、当代大学生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式的路径分析

在当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应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念的学习和实践。作为新一代青年,作为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新时代的“弄潮儿”,如何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最重要的问题[2]。大学生应当拥有自己的思想觉悟,坚定自身的责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正确行为的指向标。

大部分大学生只是停留在理论层面的学习。 从我们刚步入大学时起,就学习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马列、毛概、思修、近代史纲要”这四大主要模块,并能够理解一些浅显的概念,其中大部分大学生都缺少更深层次的学习,我们要学会把知识融入现实社会中去理解和体会。所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理论政治课及教育学习计划中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高等院校的扩招,大学生中广泛留存着高旷课率、高不合格率、高淘汰率等现象,随之而来的必然是低就业率。在公共教育不断国际化、教育手段不断信息化和高等教育就业逐渐市场化的复杂情况下,如何树立好当代大学生的学风,成为各高等学校特别关注的问题;如何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是高等学校中教育工作者应当重点关注的问题 。

(一)团学组织是形成优良学风的重要保障

为了增强发展祖国、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可以让大学生参加到社会实践中去,这不但可以帮助大学生对现阶段国家的国情有真实全面地了解,更可以让其越过“自我小圈子”的束缚,达到建立集体主义价值观和发扬奉献自我精神的优秀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的生活中,不妨以视频、文字、动画甚至比赛的形式深入到校园、班级、课堂中去开展。做到普遍化、大众化,形成习惯,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价值导向,使行为标杆深入到当代大学生心中。

(二)全面提升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培育正确的荣辱观。

如今社会处于多元化时代,这使得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在潜移默化地发生变化。大学生也算是一个小的社会群体,他们在思想领域上也可能出现一定的偏差。当代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是实现我们中国梦民族伟大复兴的主要力量,也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付出自己力量的坚实砥柱。面对当今社会的就业压力、不良信息的传播等社会现象的影响,大部分学生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同时大学生素质也受到较大的影响。在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心理健康的培养上,可将社会主义价值观作为必修课,减少不良现象的发生。

(三)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大学生践行正确的价值观

大学生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高等学校首要的任务。习近平主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如何加强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迈入校园,我们就一直接受着重要指导思想的洗礼。马克思曾说,重要的不是解释世界,而是改变世界。而当代大学生践行正确的价值观也正是如此,我们必须要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不能空谈理论,要注重它们之间的联系。就像马克思在德国当时的背景下想要探索出一条属于德国的出路,就是要彻底革命,最终实现普遍的人的解放,而不是乌托邦式的梦想,更不是纯理论的空谈。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随着时代的变迁,历史车轮不断地向前,我们这一辈青年更要坚持自己的理想与信念,怀揣着一颗求索之心,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上砥砺前行。

(四)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积极引导大学生思想道德健康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虽然已经步入了新的时代,但我国的主要矛盾却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在如今大力发展重质量和重效益的同时,更好地满足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并不代表部分当代大学生可以过多地注重金钱和名利来满足自己过分的物质需求。在过度消费的异常情况下,导致盲目攀比和冲动消费,导致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的出现,以至于会在校园里出现“校园贷”的乱现象,刺激部分同学过度消费而导致严重的后果[3]。我们作为当代21世纪新时代的大学生,要学会理性消费,要用自己的理性判断来看清一件事的是非曲直。我们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远大的抱负,脚踏实地,争做新时代的“弄潮儿”。

我们一直都在强调要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那么在我们哲学学科里,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于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社会历史和人的思想所有在内的根本观点。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哲学也要上升到实践的高度上,也就是实践的哲学。我们在学习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时,其中第一条“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在这句话里,“批判的武器”指的是理论,“武器的批判”指的是实践,其要表达的是理论不能代替实践,也就是说,要想改变现实世界,仅仅依靠精神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依靠物质的力量才能得以实现。就像马克思一样,要实现哲学的变革,必须鉴之于实践之中。这就说明我们要想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实现中国梦,一方面,我们不能停留在理论层面上批判,不能纸上谈兵,我们必须付诸实践,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地改造客观世界。另一方面,只要革命理论被大众所掌握,它将是一种强大的物质力量。所以同时,革命理论只要被群众掌握,成为社会发展的行动,就会产生巨大的物质力量。因此,我们在用理论武装全党和人民群众的同时,更要付诸行动,才能实现社会的现代化。大学生的价值观一定要成为现实的力量走出来,引导自身的行动,让大学生多参加学校的团学活动,真正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的生活中,深入到校园、班级、课堂去,贯彻落实正确的价值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如今,我们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是足够幸运的,因为我们可以通过培育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奋斗来见证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的成就感、获得感、安全感将前所未有地与这个国家的繁荣发展紧密相联。今天,在这片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我们要比曾经任何时代都需要更有信心和能力地促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一代又一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现实。

[1]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84-185.

[2] 季明.核心价值观概论[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3:19-20.

[3] 田海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维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6.

猜你喜欢

价值观核心大学生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