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体制机制 促进转型升级努力提升基层民政工作服务水平

2017-01-25刘智勇

中国民政 2017年15期
关键词:新郑市民政工作民政

◎ 刘智勇

创新体制机制 促进转型升级努力提升基层民政工作服务水平

◎ 刘智勇

河南省新郑市牢固树立“民政为民 民政爱民”的理念,着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在加强基层民政工作能力建设上做了一些探索,主要做法是:

一、从服务站到协管员 建立民政便民的直通车

针对基层民政工作点多、线长、面广这一新特点,河南省新郑市坚持把民政工作的重心下移到基层,把民政工作的触角下伸到基层,把民政便民服务的力量下沉到基层,整合资源,强化服务,以市级民政服务平台为总揽,以乡镇民政服务窗口为依托,以村民政服务站和民政协管员为支撑,着力构筑上下一条线、左右连成片,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办的基层民政服务工作体系。在市一级,按照“五单一网”制度改革的要求,把40项民政便民服务事项全部纳入全市统一的行政服务大厅,设立民政服务窗口,在窗口位置悬挂业务办理流程,规范业务办理示范文本、摆放业务办理明白卡,使业务办理流程清楚规范、一目了然。在乡镇一级,乡镇便民服务大厅设立民政服务窗口,在显著位置悬挂标志牌和民政徽标,健全完善民政工作职责、业务工作流程图,推行“一册一卡”、服务承诺等制度,使基层民政工作人员有章办事、基层群众明白办事,提高了办事效率。在村一级,设立民政服务站,做到有专人、有牌子、有场所、有制度、有台账,主要承办群众事务咨询、政策宣传、业务办理等。从村级两委干部中聘任1名兼职民政协管员,其主要职责是向上对接联络,向上级要政策、把群众诉求报上去;向下沟通服务,向群众宣传政策,搜集群众诉求、代办群众事务,目的是把民政政策落实从中央到地方(村组)打通。

二、从兜底线到兜民心 构筑民政惠民的避风港

在政策的把握上,坚持导向有力度。对于惠及民生的各项民政政策,坚决按照要求,严格落实到位,并结合新郑的实际情况,向弱势群体倾斜和照顾,标准上顶满格,执行中高效率。在政策的执行上,坚持标准有温度。刚性的政策,有情的执行,把政策的关爱体现在方方面面。尤其是在低保退出机制上,对于一些群众退出低保的,把政策讲清楚,把道理讲明白,把关心送到家。避免群众思想上产生误会或者是心理上产生落差。在政策的持续上,坚持不懈增厚度。注重民政惠民政策的连续性、协调性,切实打好惠民的组合拳,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用足用好用实惠民政策。坚持办好民政十件实事,2015年分别把为新郑籍80岁及以上人员发放高龄津贴作为新郑市政府为民十件实事之一;2016年把关心老年人生活,建设15个社区托老站,为符合条件的新郑籍60周岁以上听力障碍者免费发放助听器作为新郑市政府为民十件实事之一;2017年把残疾人两项补贴发放列入河南省政府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

三、从扶贫困到扶希望 打造民政亲民的升级版

把做好低保救助与扶贫工作有机结合。严格落实低保政策,按照“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保障一批”的要求,着力形成精准扶贫与兜底保障相结合的脱贫工作机制,进一步扩大低保救助覆盖面,充分发挥低保在扶贫工作中的兜底作用;严格依法依规申报审批低保,明确市、乡、村等低保经办人员责任,加大公示、监督力度,让低保工作在阳光下运行,坚决杜绝“人情保”和错保、漏保现象,并严格追究低保工作中违法违纪行为。把做好特困人员供养、孤儿保障、资助贫困大学生与扶贫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严格落实特困人员供养、孤儿生活保障政策。在保障他们基本生活的同时,通过开展定期排查,将符合特困人员条件的及时纳入救助范围;全力抓好敬老院建设,完善相关配套设施,进一步提高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水平;加大孤儿、困境儿童、贫困大学生的帮扶力度,从生活、学习、精神慰藉等方面给予孩子更多关爱,保障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完善医疗救助制度与扶贫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按照“救急、救难、公开、便捷”的原则,将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大病补充保险+医疗救助”和提高救助比例等救助途径,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同时,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实现精准分类救助。创新社会救助方式,防止“遗漏”致贫;加强临时救助工作,防止“急难”返贫;抓好灾后救助,防止因灾致贫。

四、从单向度到双回路 扩大民政爱民的文化圈

在慈善文化上,更加注重社会参与的互动性。在新郑市慈善总会的带动下,慈善文化影响深远,有效带动、培育慈善组织的成立和发展,爱心人士自发成立了一个又一个慈善爱心队伍。目前,慈善组织活跃在新郑市各个行业中,把慈善的理念深入传播到新郑的每一个角落,有力发挥了慈善事业拾遗补阙的作用。在社工文化上,更加注重助人自助的互动性。社会工作成为专业化的解困救难的手段,促进社会和谐发展,预防社会矛盾激化,其中助人自助是社会工作中的重要部分,也是每一位社工应该恪守的理念。在助人的过程中,社工并非单纯地提供物质帮助,并不只是一个解决困难的“施助者”,而是致力于服务对象自信的恢复和潜能的挖掘,帮助对象树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象一起解决问题。在养老文化上,更加注重敬老孝亲的互动性。2013年起,每年重阳节期间,为每位百岁老人发放1000元红包。做好老年优待证的办理工作,老年人持优待证可享受免费乘坐市内公交车、游览市内景点、两年一次免费体检等优惠,在全社会营造了尊老敬老的良好氛围。

五、从责任感到使命感 厚植民政为民的价值链

加强基层民政队伍建设,打造“百姓身边的民政”。本着“人往基层走、物往基层用、钱往基层花、权往基层放、劲往基层使”的原则,在乡镇,注重挑选道德品质好、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同志充实到民政管理工作岗位,配备3-5名专职民政工作人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为全市每个乡镇增加2个专业社工岗位。按照3万人以下的乡镇(街道、管委会)不低于15万元,3-5万人的不低于20万元,5万人以上的不低于25万元的标准,配备办公经费。市民政部门注重加强对乡、村级民政工作人员的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相互观摩检查,以会代训等方式,定期对乡、村两级民政工作人员进行轮训,人均培训时间每年不少于7天,培训内容包括岗前培训、业务培训、法治培训等,提高了基层民政干部的能力素质、业务水平和服务水平。建立对基层民政工作人员及村级民政协管员的年度考核制度,对成绩突出的予以表彰和奖励,对确实不能胜任工作的,及时建议给予调整;加强制度建设,打造“阳光下的民政”。把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民政部门机构设置、职责范围、联系方式、投诉举报方式、审批事项全部以明白卡和民政工作实用手册形式公开,方便了群众监督与查询;加强民政专项资金的监管,联合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定期对民政专项资金进行跟踪检查,确保民政专项资金做到专款专用;加强机关效能建设。规范和压缩低保、特困人员、残疾人两项补贴申请、两参退役人员、60岁农村籍退役士兵、部分烈士子女审批办理程序及时限,如低保、特困人员办理时限由原来的64个工作日压缩为现在的44个工作日等。通过效能建设,改变了作风,提高了效率。加强思想作风和党风廉政建设,着力打造“爱民为民的民政”。通过观看廉政专题教育片,教育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遵守党的纪律,自觉拒腐防变,筑牢思想防线。通过规范党费收缴、班子带头参与每月一次的“党员活动日”、“四亮活动”、“党员先锋行志愿服务活动”、“两学一做知识大赛与有奖竞答”、“党在我心中演讲比赛”、参观“十二五”成就展、党史知识竞赛等活动,以党风带动行风建设取得实效。坚持深化细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成立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党风廉政建设任务分解方案,层层签订责任状,把从严治党抓在手上、落在实处。

(作者单位:河南省新郑市民政局)

猜你喜欢

新郑市民政工作民政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别样的春节,一样的温情——在“就地过年”中感受“民政温度”
冬奥会中的“民政身影”
坚定履行新时代光荣使命——党的十九大以来民政工作综述
2010年新郑市郭店镇工业园区墓葬出土器物
新郑市
新郑市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及第9次复查样地地类变化分析
数说加强基层民政工作
在加强基层民政工作中需要加以推动的重点工作
加强基层民政工作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