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析
2017-01-25朱晨阳
朱晨阳
(郑州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析
朱晨阳
(郑州师范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0)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但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面临融资困境,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中小企业发展。因此,要加强自身建设,增强企业融资能力,拓宽融资渠道,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宽松环境,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破解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对策
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我国中小企业不断壮大。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中小企业也是吸引就业的主要力量。但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着一个共同的困难就是融资渠道不通畅、融资难且慢。如何破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一、中小企业的界定和融资的内涵
1.中小企业的界定。随着经济的发展,不同国家一般会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对中小企业进行界定。质的指标主要是从企业的经济特征、融资方式及企业的控制方式等方面进行划分,量的指标主要是从企业的雇佣人数、营业额、资产总值等方面进行界定。在全球范围内,大多数国家以量的指标作为界定中小企业的主要标准,以质的指标作为辅助标准。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我国对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也不尽相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由于经济发展比较落后,我国没有具体的法律法规,只能借鉴国外的经验和管理方法,将企业的职工人数作为划分标准,500人以下的企业定位为中小企业,500~3000人的企业为中型企业,3000人以上的企业为大型企业。1962年,我国对中小企业进行了第二次划分,以企业的固定资产为标准。1978年,我国对中小企业进行了第三次划分,此次划分仅仅分为两个方面,工业建设项目以“年综合能力”为划分标准,非工业项目以“总投资额”为标准。1988年,我国对中小企业进行了第四次划分,此次是根据企业生产的产品多样性和单一性进行划分的。1992年和1999年,我国在第四次划分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类型又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划分。2003年,我国出台了《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将企业的职工人数、营业额、资产总额作为划分中小企业的标准。201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规定了各行业划分标准。如农、林、牧、渔业营业收入大于50万元、小于500万的属于小型企业;建筑业作为代表企业,从业人员大于300人、小于6000人且营业收入高于300万元、低于5000万元属于小型企业。同时我国对批发业、零售业、交通运输业、餐饮业、信息传输业等15个行业中小企业进行了详细的划分[1]。
2.融资的内涵。所谓融资就是企业的资金筹集行为和过程。从狭义方面来讲,企业根据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资金拥有情况以及企业未来经营发展的需要,通过科学的预测和决策,采用一定的方式,从一定的渠道向企业的投资者和债权人筹集资金、组织资金的供应,以保证企业正常生产和经营活动需要的理财行为。从广义上来讲,融资就是货币资金的融通,是指当事人通过各种方法在金融市场上筹措或者放贷资金的行为。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遇到了严重的困难。因此,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迫在眉睫。
二、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
1.融资成本高。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大多数以银行贷款作为主要融资方式。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银行贷款利率普遍高于大型企业,期限也较短,这就使中小企业在短时间内不能将银行贷款有效地运用到生产经营中。为了避免烦琐的贷款手续,中小企业一般会选择商业银行进行贷款,但银行出于盈利性和安全性因素考虑,往往对中小企业审核比较严格,同时也会增加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为了偿还到期的银行贷款,一些发展尚不成熟的中小企业就必须通过投资担保公司进行融资,高额的利息加重了中小企业的负担[2]。
2.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是指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拥有的信息数量不对等。银行和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于中小企业参与投资项目和实际的成本收益情况,银行并不能获得准确的信息;中小企业在获得资金后,盈利部分归企业所有,但如果出现风险则由银行来承担,这就导致很多中小企业倾向投资风险大、收益大的项目;中小企业实际盈利能力不明确,信息不对称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虽然银行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之前能够进行相关信息的审查,但为了获得更多的资金,大多数中小企业向银行提供信息并不全面,这就导致企业与银行的信息不对称。在信贷过程中,信息优势就会使银行承担更多的风险。因此,银行为了保证自己的盈利,只有不断提高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来弥补违约产生的风险[3]。
3.融资渠道狭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一般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就直接融资而言,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尚不完善,虽然我国建立了新三板市场,但由于新三板的起步比较晚,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进行直接融资的可能性较小,门槛较高。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还是以各类商业银行贷款为主。由于中小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弱,银行在给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时候就会慎之又慎,这就增加了中小企业融资的难度。中小企业在申请银行贷款不顺利的情况下,就会采取一些非正规的融资方法,如通过亲友的借贷,或者号召企业职工进行集资,或者通过民间借贷。这些融资方式容易产生纠纷,且融资的金额也较少。
三、破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
1.加强自身建设,增强企业融资能力。目前,我国中小企业面临融资困境的根源在于自身不够强大。提高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的能力,还需要切实增强自身建设。第一,改变企业经营模式。中小企业大多以家族管理模式为主,家族管理模式容易出现分歧,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和生产。改变传统的家族管理模式,转变经营理念和经营方式,促使企业向多元化和社会化发展。积极引进高层次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在加强管理的同时,更要注重创新。第二,建立规范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不够公开透明,这也是造成一些中小企业信用度不高且无法顺利筹集资金的重要原因。因此,要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提高企业财务的透明度和真实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声誉。第三,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与外部沟通体系。加强中小企业内部管理,使企业内部沟通及时、信息共享,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中小企业应该做好与外部的沟通,尤其要加强与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的合作,提高企业的信誉度,缓解融资困境。
2.拓宽融资渠道。间接融资方面,银行应该建立针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制度。银行可以成立专门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这也是大多数国家采取的一种普遍的支持手段。通过与政府的合作,银行对中小企业进行信贷评估,一方面降低银行的风险,另一方面满足中小企业贷款的需求。直接融资方面,规范新三板市场的发展,降低准入门槛,加强对新三板市场的监管。在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下,新三板会市场成为中小企业特别是高科技创新型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4]。
3.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宽松环境。虽然我国相继出台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但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较多,因此,政府应继续加强对中小企业的监管。一方面通过整顿、引导、规范、监督中小企业的经营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加快政府与银行之间的合作,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宽松环境。
4.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目前,美国中小企业占美国企业总数的99%,已达2100多万家。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实践中,美国探索出“渠道多元化,运作市场化”的模式,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保障,相继出台了多个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还专门成立了中小企业管理局,进一步加强对中小企业的
支持。美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受惠于金融机构优质的商业运作。美国通过银行的商业运作基本可以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越来越多的美国金融机构愿意进入中小企业融资领域。同时,美国证券交易市场实行注册制,中小企业只要在证券监督委员会(SEC)外完成注册登记即可[5],进而实现进入融资市场的目的。
[1]贾思思.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及研究对策[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6.
[2]李毅.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新型信贷关系研究[J].管理评论,2011,(11).
[3]孟青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J].金融市场,2010,(6).
[4]王昊阳.中小企业在新三板市场的融资效应分析[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6.
[5]罗奕.破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局:国外经验与我国对策[J].中小企业研究,2012,(7).
[责任编辑 李孝敏]
F276.3
A
1671-6701(2017)04-0034-03
2017-06-19
朱晨阳(1986— ),女,河南郑州人,硕士,郑州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