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语境下宁夏广播电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研究

2017-01-25金晓艳赵建宁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4期
关键词:宁夏广播电视校园文化

金晓艳 赵建宁 陈 青

(宁夏广播电视大学,宁夏回族自治区 银川 750000)

新语境下宁夏广播电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索研究

金晓艳 赵建宁 陈 青

(宁夏广播电视大学,宁夏回族自治区 银川 750000)

校园文化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开放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转型的契机下,校园文化建设成为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广播电视大学成长的30多年里,校园文化缺失是客观存在。本文以宁夏广播电视大学为例,通过对现状及存在问题的阐述,进而就校园文化建设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相关措施。

校园文化;开放大学;建设措施

中国校园文化建设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包含了办学基本理念、价值观、校风、管理模式、校园设施及活动。开放大学(原广播电视大学)作为高等院校的组成部分,其学生与普通高校在校学生相比,主要区别是:在职、在岗、业余。2011年5月教育部审议通过的《国家开放大学建设方案》明确指出,在推动广播电视大学向国家开放大学战略转型的关键时期,文化建设是不容忽视的重点方面。本课题以宁夏广播电视大学为例,通过该校校园文化现状的阐述,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以及向开放大学转型的契机下,系统分析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稳定、和谐发展的意义及措施。

一、宁夏广播电视大学校园文化现状

宁夏广播电视大学于1979年2月正式启用,隶属于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业务受国家开放大学(原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和自治区教育厅指导和管理,是以开放教育为主的成人高等院校。培养学生10余万人,开设9科105个专业,分布全区各市县分校、工作站、教学点25个,在编教师705人,专任教师591人,其他区内高校均有开放教育兼职教师,基本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形成了以宁夏广播电视大学为龙头,以市县电大和教学点为骨干,覆盖全区城乡的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系统,秉承国家开放大学建构以网络核心课程、网络学习空间、网络学习团队、网络学习服务、网络学习测评、网络教学管理为重点的“六网融通”模式。每学期按照国家开放大学相关要求评选“希望的田野”奖学金获得者,鼓励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中;评定、表彰优秀毕业生,既是对自己今后工作、生活的一种信心,也是对其他在籍学生的一种鞭策;改善校园环境,办公楼及教室新增宣传栏、名人名言及学校简介;依托招生办公室发放学校宣传册及专业介绍等资料;通过网上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教学,建立讨论区,就相关知识点进行探讨、学习;定期组织面授课,进行答疑解惑。

纵观宁夏广播电视大学的发展历程,教学活动及组织形式多样,但其他校园文化内容较少,这和广播电视大学自身特点有密切关系:学生与学校和教师处于分离状态,更多强调教学、成绩和毕业,而学生与社会密切贴近,融于其中。

二、宁夏广播电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虚拟空间不等同于虚拟校园文化

开放教育是主要以远程教学为主,以面授教学为辅的一种教学模式,虚拟空间的使用频率较之其他形式较高,近些年来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内普遍流行的一个术语为“虚拟校园文化”。文化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人文化成”,即文是“记录、表达和评述”,化是“分析、理解和包容”。所以,较之虚拟空间,虚拟校园文化是一个伪命题,文化无虚拟可言。作为广播电视大学,校园文化更多通过虚拟空间传播。

(二)学生归属感缺失

通过调查发现,宁夏广播电视大学学生的归属感较差,对学校认识模糊。调查中,部分学生只有期末考试及提交论文定稿的时候才会到校,对专业教师基本停留在“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的状态,学生和教师之间的陌生感,是普通高校师生所较少出现的问题。网络技术的高新,也带来了师生之间的一种“冷漠”。因此,归属感的缺失也成为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

(三)网络文化安全存在隐患

随着学习网、同学APP、微信群、QQ群媒介的推广与应用,宁夏广播电视大学学生学习、交流的平台越显多样化,但同时,也存在着较大的网络安全隐患。一些负面危害校园安全及地区稳定的信息“润物细无声”般地潜入,加之学生都是在职、在岗,监控较为困难。在调查中,有学生反映,部分学生会在学习平台上传一些与之无关的信息。涉及色情、极端宗教、传销、反政府言论等,极大损害了宁夏广播电视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初衷。“大学文化引导着大学生的发展方向……但到了新媒体时代,这些都面临巨大挑战。”

(四)阻碍学校转型

2012年6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转型成为国家开放大学,这意味着全国各广播电视大学的转型成为学校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但是,如何定位宁夏开放大学转型首先面临的问题,正如国家开放大学校长杨志坚所言“成立国家开放大学,绝不是广播电视大学的简单更名或换牌,而要适应国家发展需要和技术发展趋势,实现战略转型”。 转型是宁夏广播电视大学服务地方经济、发扬地方文化、传承地域精神的良好愿景,但是如何构建校园文化成为转型的第一道难关。

三、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力度

开放大学是一座没有围墙的校园,借助现代远程教育设施和多种教学媒体资源作为建设校园文化的物质保障,建立健全宁夏广播电视大学制度文化,在依靠学生自助学习所提供的学习支持服务过程中,更多涉猎学生内心世界的非学习支持服务。加大宁夏广播电视大学学校精神、办学理念和道德风尚的宣传力度。提炼师生所认同的基本理念、价值观和学校风气的凝结体。教师注重日常、教学活动及课外活动的言行,和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师生共同体。综合体现宁夏广播电视大学的历史和传统、地域文化以及学科特色等各种特质,加深学生对校园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彰显独有的大学精神。加强校风建设。校风是宁夏广播电视大学发展历史中形成的关于治学与治教的品德、作风等文化内容的积极沉淀。首先,它的形成离不开学校教职工、学生关于教学、科研、生活等校园活动的根本理念和价值取向,其次,校风也更为直观、生动彰显宁夏广播电视大学的特色和整体精神面貌。

(二)加强网络安全管理

宁夏广播电视大学作为二级办学单位,基层电大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网络安全管理中,应侧重基层电大力量,通过基层招生、学籍、教学、实践环节等方面层层筛检网络安全隐患。基层电大班主任作为与学生接触最为紧密的群体以及作为网络学习中的辅导教师身份,通过宣传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学校及社会的多元角色,避免有损个人、学校及社会安全的网络事件的发生;其次作为省校,宁夏广播电视大学要有主动预防网络隐患发生的技术和相关措施。加强对网络管理员及教师的培训,对存在网络安全隐患的学生或事件,第一时间进行汇报及处理,防止不良态势的蔓延扩大;第三是国家开放大学在统领全局的过程中,做好全面预防网络安全隐患的相关工作,在各种网络平台的建设过程中,应将此项列入重点,依据地区特点,设定相关权限,并有专人管理。

(三)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

在新的师生共同体中,主客体关系可以随着具体活动及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开放教育中学生自主学习成为学习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处于客体位置;在价值取向、根本理念、制度执行等方面,教师则是主体,学生应遵循相关规定,在学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下,价值取向应符合党、社会乃至学校、单位的基本要求。主客体的合理变换,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凸显其重要性;另一方面,调动教师积极性,做到真正的“传道、授业、解惑”。

(四)传承和发扬地方优秀文化传统

校园文化根植于社会文化,而社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承袭着传统文化。宁夏广播电视大学,地处中国西北,是回族自治区。塞北游牧生活、西夏党项乃至今天,多民族共同生活,共创宁夏的和谐与美好。这样富有内涵的地域文化使该地区的发展有着自己独特的本土特色。因此在宁夏广播电视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须传承和发扬本地区、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通过课程设置、专题、开学典礼、网上活动等形式,加强认识和学习,让校园文化更富地方特色和底蕴。

(五)树立品牌意识

开放大学的转型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伴随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培养适应地方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人才,是学校的根本任务,继而树立品牌意识。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信任与学习型社会的形成,能增强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提高教学质量与办学效率,能帮助学习者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本,从而学校的品牌效应也会在不断的积累中获得社会及各界的认可。

综上所述,宁夏广播电视大学正处于一种新语境中:新型互联网教学模式和学校转型初期,校园文化建设越显重要。良好的校园文化既可以丰富校园生活,也可以使学校管理有良好的基础。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位学生,塑造他们优秀人格和良好学习态度。同时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结合民族特色、地域特征和学校特点,依靠学生力量,组织开展特色校园文化活动。将教学活动和校园活动相结合,培养出知识素养和完善人格兼备的高等教育人才。

[1]张晓静.高等远程教育校园文化的“三重”困境及解化[J].高教论坛,2015.

[2]李炳斋,张仲义.国家开放大学地方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策略构想[J].成人教育,2012.

[3]邹治,罗英姿,季璐.基于人才培养的大学校园文化构建——国外大学的经验借鉴与启示[J].高等农业教育,2015.

G41

A

本课题由宁夏广播电视大学科研发展基金资助(项目编号:XJTZ201605)。

猜你喜欢

宁夏广播电视校园文化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宁夏
宁夏煤电博弈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宁夏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