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特质及其当代价值

2017-01-25李光平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4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孔子中华

李光平

(贵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特质及其当代价值

李光平

(贵州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久远,对我国其他优秀传统文化的统领作用,是中华文明成果的结晶。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解决矛盾冲突及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有重大意义,本文从理论特质及当代价值两个方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深入剖析,希望对延续华夏文明、社会的进步、民族的发展有推动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论特质;当代价值

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于2017年1月25日指出,我国留下来的优良文化具有很大的现实指导意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瑰宝。它对“延续华夏文明,推动社会的进步,民族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我们党在”十八大“以来提出来了一系列新的方法和理论,希望尽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好地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特质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具有传承性

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我国古代的文化多次受到其他少数名族和外来文化的冲击,他们想要借武力来抵制华夏文明,想建立起自己的文化。然而最后也都被我们具有强大凝聚力的华夏文明所同化。我国留下来的优良文化正是在这一次次的洗礼下不断成长,逐渐壮大,如今已经发展成为具有自己特色、内容庞大的体系。

历朝历代的学者不断地对前世的优秀遗产加以解释和传承,使得中国留下来的优良文化延续至今,不曾间断。同时这也是我们中华名族特有的传承方法,通过这种形式,我们优秀的价值观和精神能够源远流长。一些优秀的传统观念如尊敬师长、孝顺父母、洁身自好、勤俭持家等,早就已经深深烙印在华夏儿女的心中,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这种认同感已经超越了国界和地域的限制,让全世界的华夏儿女有着强大的归属感和自我认同感。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海纳百川,坚守主体性

中国的优良文化在文化的交融中,它并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以自己的魅力影响同化其他文化。纵观中华名族五千年的发展史,每一个进入中国的外来文化,大部分都被中华文化所吸收,成为它的一部分。在东汉时期,佛教由印度传到中国,并且在隋唐时期达到发展高峰,但是经过几百年的累积和同化,一部分形成了中华化的佛教,就连佛像传入以后,他的形态也越来越像中国人。而另一部分就被中华文化完全吸收,形成了新的学说,称作宋明理学。不仅仅是这样,中华文化对于佛教的吸收还渗透到了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远远超过了佛教原有的范畴。即使经过了几千年同其他民族文化的碰撞交融,中华文化并没有受其影响而衰竭,而是一直保持强大的生命力。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顺应潮流,彰显创新性

中华文化在不断延续的过程中也有着创新和变化,这其中包含了变革的思想。这种变革思想在《周易》中有很大的体现。《周易·系辞》里说: 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发生变化,才会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断地发展。

纵观中国的发展史,是一部充满了革新与发展的历史。先有周人的文化维新,后有孔子的思想改革,然后又有孟子对于孔子思想的延续与创新。最后有荀子对各个大家学术的总结和整合,这些都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延续性和创新型。汉代的董仲舒就是结合儒家思想和道法阴阳等从而丰富了儒学的范畴。这些融合与创新不仅包括对原来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同时也体现了对于外来文化的吸收。这些都说明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在时间的变化中不断延续,更新发展。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精神是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

儒学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代表,主张人们看轻物质利益,重视道义,以天下为己任。正是有了这些精神的引导,我们的民族才有这么大的凝聚力,面对困难时能够一致对外,和谐共处。

一个民族如果想得到延续发展必须要有民族精神作为动力。一个强大的民族精神可以让本民族的人有强大的认同感,能够团结一致,更加有奋斗的动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民族精神,就相当于一个人没有了灵魂,就没有了进取的动力,没有了进步的可能。一个向上的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与否可以强大的基本。” “七一讲话”中提出了“发扬祖国留下来的优良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提高全民族的精神力量。”一个民族如果想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要有强大的民族精神。五千年来中华民族不断发展,逐步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祖国留下来的优良文化和民族精神互相进步、相辅相成。他们共同影响着世世代代的华夏儿女,正是有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和传承到今天的良好文化做引导,我们的祖国才能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发展,延绵到今天。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化解矛盾冲突提供有价值的帮助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如今我们的社会中依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这些矛盾已经影响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想要寻求这些矛盾的解决办法,我们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我们指引方向。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正是提倡“和”这个主题,一切讲求以和为贵。因此我们说,中国留下来的优良文化是和谐的重要体现,追求的是一种“和”的境界。在传统文化对于物质利益的态度上,儒家思想并不否定人们对于物质享受的追求,但是也要适度,不能放纵自己,要有一定的节制,做到有欲望却不贪婪。道家思想强调对待万事万物都要有适度的态度,不能把它作为整个人生的终极追求,更不能因为自己得利益去损害他人。因此我们说,传统文化在当今依然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他能够洗涤心灵,涵养品格,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更好帮助我们实现自我价值。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资源

在人与自然的和谐方面,孔子认为,人应该打破原始天命的束缚,从天神的重压中解脱,道法自然却又不受限于自然。庄子的思想则是天人合一。我国伟大先辈们的观点都在强调人要从自然的限制中摆脱出来,以人为主体,道法自然,以此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局面。在人与自身和谐的方面,中国的优良文化并不反对人的欲望和生理需求,但是倡导自我克制,自我约束。孔子主张,有欲望却不贪心,考虑事情不超过自己的职位。老子主张,人不应该被钱物所奴役,放飞心灵,少一些羁绊,才能达到自由的境界;在人与人之间和谐方面,孔子强调的是要推己及人,将心比心。老子认为“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抱怨以德。”强调的是与人为善,以德报怨。如果大家都以这样的心态为准则来为人处事,那么整个社会一定会被和谐信赖的气氛充满;在人与社会和谐的方面,孔子认为,每个人都要为集体做一些事。而国家和社会营造的一切,都是为了它的起点和归宿:人,从而实现一个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当然,非常和谐统一的集体必须要有足够的物质做保障,就是所说的国富民强。荀子曾经提出过:百姓丰衣足食,土地就肥沃而整治得好,土地肥沃而整治得好,收成就会增加百倍的思想。即使古代富强国家的目的是“民财足则君赋敛焉不穷”,但是这是一种自私且狭隘的思想。然而,人们对使国家繁盛昌荣的思想深深刻印并影响至今。

人与人之间交往要讲究诚信,这一点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所倡导的。老子的观点认为,让老人有所养而得到安康舒适,让朋友得到信任,让青年人得到关怀。并把此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诚信在人与人的交往之中占有很大的地位。与此类似的还有孔子所提出的“言必信,行必果”,孔子还倡导要忠诚于君主。在《论语》中曾有言,“君事臣以忠”。但是,孔子也认为,所谓大臣,必须要能以正道来侍奉君主,如果行不通,就不应该再当大臣。孔子重视大义,能够在国家存亡的危难关头,为名族利益和国家生死牺牲自我,并且以这种精神影响了后世千千万万中华儿女在紧要关头誓死捍卫祖国的爱国情操。

我国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来源就是我国的文化积淀,祖国留下来的优良文化丰富了我国的核心价值观,它的许多优秀思想都被吸收进来,逐渐融入其中,不断丰富我国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1):26.

[2]江泽民.在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1998(9):29.

[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7):2.

G122

A

本文系2015年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研究课题“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创新研究”(课题编号:2015SSK08)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孔子中华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汉字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孔子在哪儿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