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如何体现时代性
2017-01-25吴雅颂
吴雅颂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海南 三亚 572022)
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如何体现时代性
吴雅颂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海南 三亚 572022)
在当前的媒体环境和文化大语境下,我国的高校声乐教学还需要进行一定的创新性变革,具体来说,就是必须要让高校声乐教学的改革跟上时代的步伐,突出个性特色的同时,还要继承和发扬传统的声乐技法,只有这两部分内容相辅相成,高校声乐教学工作的改革创新才能真正地成功。这种变革一定要坚定地把握住时代的特性,朝着有利于声乐教学未来的长远发展方向这一目的,从各个方面对高校声乐教学的创新改革进行深入研究。
高校声乐教学;创新;变革;时代性
一、我国高校声乐教学的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进步和时代的发展,高校声乐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成果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声乐学生的要求,无论是艺术院校还是职业院校,甚至在普通高校中,高校声乐教学都存在着一系列需要改进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总结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在高校声乐教学创新中,最主要的问题只有两个方面,首先,高校声乐教学的教学模式已经脱离了时代的特性,教材老化,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方法陈旧,没有良好的教学目标;其次,高校声乐教学在多年的发展中已经失去了活力,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没有意识到发展创新对高校声乐教学的重要性,失去了继续钻研的动力[1]。我们要想使高校声乐教学繁荣发展,解决这两个问题是我们目前最要紧的事情。
二、如何在高校声乐教学的创新改革中体现高校声乐教学的时代性
高校声乐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一批能够胜任演出任务、交流任务,完成声乐传承任务的音乐人才[2]。因此,高校声乐教学的内在需要应该与时俱进。可以说,没有把握时代特色的声乐是没有灵魂、没有生命的,即使是流传至今的古老的音乐作品,它的审美特征和思想内容也要符合时代的审美情趣,不能完全与时代分隔。因此,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工作中,体现高校声乐教学的时代性很重要。具体来说,高校声乐教学的时代性体现在高校声乐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
(一)从高校音乐教学内容来说
现在的高校声乐教学不能照搬传统声乐的分科模式,对学生声音的训练要进行启发式练习,要打破传统高校声乐教学模式中美声、民族、通俗等不同唱腔技法的隔膜,从唱腔分科中寻找高校声乐教学创新的突破口。改变传统的、单一的高校声乐教学模式,在不同的唱法中学习借鉴,取长补短,这种不同唱法之间互相学习和借鉴无疑是体现了在高校声乐教学创新改革中高校声乐教学的时代性[3]。
此外,观众对新时代声乐的需求不仅仅是上述范围所说的唱腔技法的改变。也就是说,单单是唱腔技法的改变并不能简单地满足观众对新时代声乐的欣赏要求,同时观众也对歌曲的内在提高了要求,对新时代的歌曲,观众不仅有对主题的追求,还要有对歌曲情感内容的认同[4]。这就要求我们在高校声乐教学方面不能趋于平面化,在对学生进行演唱方法和演唱技巧教学的同时,也应注重培养学生对声乐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培养学生表达情绪的能力,能够在简单的歌曲中加入厚重的情感。
(二)从高校声乐教学的教材方面来说
把握高校声乐教学的教学材料也是体现高校声乐教学的时代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上文所说,传统声乐教学的教材过于强硬地对学生的声乐技巧进行要求,却并不重视学生对于一首歌曲的内涵和歌曲背后的文化、人文历史以及美学主题的理解,因此,我们要对高校声乐教学的教材内容进行改革,丰富高校声乐的教材内容,让高校声乐的教材内容符合时代的特性,从原来的专注学生声乐演唱方式方法转变为专注学生对于整个艺术作品宏观的、立体的把握[5]。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教材对学生的声乐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培养学生对于整个艺术作品宏观的、立体的把握,建立扎实的艺术功底,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期观众的需求,也可以使不同种类的艺术品在增强作品生命力的同时,也能增加表演者含金量,加强高校声乐教学模式创新对于时代特色的融合。
(三)尊重个性是在高校声乐教育改革时把握时代脉搏的关键点
尊重个性也是在高校声乐教育改革时把握时代脉搏的关键点,我国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对学生的个性和特色不仅没有很好地保护和尊重,反而潜在地扼杀和束缚了学生特有的个性和特色,在我国的教育学科中,声乐是一门很特殊的课程,它既要有科学式的严谨性和可塑性,又要兼具艺术的弹性和可发散性,简单地说,要想成功地演唱一首歌曲,对这首歌曲的发声技巧、演唱风格、咬字断句、呼吸节奏等都要通过科学的训练方式进行长时间训练才能够大概地掌握这首歌的精髓,从这个方面来说,声乐无疑是一门认真严谨的课程[6];而另外一方面,在掌握了声乐的基本技巧并且能够熟练声乐演唱技法之后,不同的学生对歌曲有着不同的理解和不同的表达方式,我国传统的高校声乐教学方式只是单纯地强调了前者的重要性而没有让学生对后者进行关注和重视,在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咬字发音习惯、表演特色甚至是特色音色之前,就强硬地要求学生学习一套严密古板的学习模板,这种传统的高校声乐教学模式既不符合因材施教的科学教育理念,也忽略了对当代学生的个性和特色的培养,没有把握住时代的特性[7]。
当今社会正是一个主张个性特色、放飞自我的时代,尤其是从事声乐演唱方面的人才大批量出现,要在基数近万的声乐演唱人才中脱颖而出,必须要具有独特的个人演唱特色,让人们能够在数量庞大的歌曲中听到演唱者独特的歌声,并留下深刻的记忆,要想培养学生的这种特色,当然要从基层的高校声乐教学工作开始做起[8]。因此,高校声乐教学必须要掌握时代的特性,培养学生声乐技巧的同时也不要压抑学生的个性和特色,并鼓励学生开发自身的特色。
(四)结合实际,大胆创新
要想让高校声乐教学把握时代脉搏,除了改革上述内容外,还有几个方面需要具体仔细地思考。首先,我们应该注意市场环境的变化,时刻关注最流行的声乐形式以及什么样的声乐正处在淘汰的边缘,在进行高校声乐教学时,以这些时代中真实的例子作为教材,仔细地与学生对这些例子进行分析讨论,找到这些音乐形式或是被人们追捧或被人们放弃并消失的原因,根据这些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其次,有必要吸收和借鉴其他文化语境中流行的音乐模式,大胆地尝试新的音乐风格和音乐内容,把握时代的特性,站在潮流的尖端;第三,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和网络信息资源,无论在高校声乐教学中还是在准备高校声乐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新媒体都能够起到辅助和引导的作用,利用好这些新媒体,进而把握高校声乐教学的时代脉搏,那么高校声乐教学改革也将有一个良好的开始。
三、结语
在我国高校声乐教学中还有一系列存在的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改革,找出目前高校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同时坚持把握高校声乐教学的时代性和对高校声乐教学工作进行改革创新两方面完善自我,为了保证高校声乐教学的主导地位,我们应该以创新为出发点在高校声乐教学做好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中国音乐的发展速度。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可以有效地解决我国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另一方面也为中国教育改革进行了有效的探索。高校声乐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不仅影响着高校声乐教学质量,同时也对我们国家音乐的未来发展直接或间接地产生重要影响,决定了我国在世界音乐潮流文化中竞争的软实力。因此,对于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研究,我们还要继续进行下去。
[1]谢嘉幸.旋律神韵、原生态与民族精神——生茂音乐作品在当下中国的意义[J].人民音乐,2008(11).
[2]郭博理.“院团结合”的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初探——以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为例[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2).
[3]绪红霞.从培养创新型人才谈高校声乐教学改革[J].当代教育科学,2006(18).
[4]石惟正.走出对民族声乐认识的误区——中国民族声乐的本体结构及其审美[J].人民音乐, 2008(7).
[5]路瑜,李珊.从原生态民歌热看少数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以羌族音乐文化的当代问题为例[J].音乐研究,2008(3).
[6]廖家骅.声乐艺术的审美内涵[J].中国音乐,2008(2).
[7]杜亚雄.世界音乐教学应与母语音乐教育相结合[J].中国音乐,2008(1).
[8]叶松荣.关于“新音乐”作品中弱化民族特性的研究——西方20世纪“新音乐”创新局限性分析之三[J].音乐研究,2008(1).
J616
A
吴雅颂(1985-),女,汉族,湖南省衡阳市人,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