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来往往的礼仪
2017-01-24柯玲
柯玲
礼仪之邦出去的人应该保持相应的风度,要给人家留一个彬彬有礼的好印象。公派出国的访问学者临行前都要接受一番跨文化交际礼仪训导,老师提醒出去时最好要备一些有中国特色的小礼物,拜访或者回礼时会用得着。当然,老师也说了,给外国人的礼物无需太贵重,贵重了即有贿赂之嫌。于是,风光明信片、光盘、中国的小手工艺品等成了首选,买了一大包,占去了箱子一多半的空间。回国时东西更多了,多出了一大整箱,但其中除了一张语言中心的集体赠与明信片,无一件英人回赠的礼品,皆为自购的书籍、衣物以及大半箱赠与亲友的礼物。
古人云“来而不往非礼也!”似乎英国朋友有些失礼哟!但细嚼一下却发现了古人的智慧:强调“来而不往非礼也”,却不评点“往而不来”。“来而必往”是一种自我规约。往,乃若我心欲往,既往则应心安,至于对方是否“来”报,那是别人的事情。中华礼仪的大度和自律精神由此也可见一斑。
礼尚往来、有来有往自是热闹。细想人们送礼无非三种情形:或求人或谢恩或留念。“礼尚往来”强调的正是通过馈赠或互换礼物而实现人际关系平衡。礼的作用真不可小觑:恩恩怨怨可以在来来往往中和谐,曲曲折折可以在来来往往中通联,是是非非可以在来来往往中化解。所以,谦谦君子往往乐施与人但断不肯随便收礼,而戚戚小人则往往乐于收礼甚至贪得无厌。前者是一种美好的人际状态,后者则很可能是人际交易的两讫。其实往来之礼也未必都有形有式。人际关系的平衡可以有不同形式的体现:尊老爱幼是一种平衡,知恩图报是一种平衡,投桃报李也是一种平衡,钱权交易、官商勾结、沆瀣一气等等其实也是某种平衡。平衡乃是一种稳定或良好的状态,那么一旦有所失衡就需要以别的形式来弥补或调节。
每个国家或民族都有自己表达礼貌的方式。在英期间我所递送的小礼物,收获多多的是英国朋友真诚的谢意!语出诚心与礼出诚心同样可以实现交际的平衡。为了完成访学项目,我曾对英国所有高校的汉语教学情况进行调研,借用参与学术会议的机会发出了近70份问卷,每份问卷随赠一张中国名胜明信片。做问卷的人收到明信片都很开心,问卷当天即如数回收。但令我意外的是爱丁堡大学的一位老师,来年再遇时竟然告诉我她非常喜欢我送她的明信片,我愣了好一会儿也没想起来送给她的是哪一张。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牛津同事麦琪身上。2012年的圣诞节我给麦琪送了一张贺卡,留言中真诚感谢她对我的帮助以及对她授课风格的高度评价。次年春天应邀去她家作客时,意外地发现我的贺卡端端正正地立在她家壁炉上方的台子中央(大抵类似我们的客堂神柜),麦琪低声对我说:“亲爱的凯瑟琳,我太喜欢你的贺卡了!我把它放在这儿,天天看到它!”我真的好感动!
求人办事的送礼多少会有些尴尬,但其目的往往在于获取更大的利润或利益。“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也是一种平衡,当然也时有得人钱财而不作为的事情发生。之所以要求人,往往是因办事中遇到了阻碍或被某种游戏规则所限制。当我为了研究给牛津语言中心的同事发出课堂观察请求的邮件时,几乎全都表示欢迎,除了一位综合课老师。偶然“早茶会”(Coffee Morning)上,碰到大家在吃蛋糕唱生日歌,原来正是那位老师过生日。吃了蛋糕,说了生日快乐,众人纷纷散去。作为中国人总觉得人家生日应该有所表示!正巧包里有个青花瓷图案的名片盒,迟疑一下还是顺手包起来送给了她。她激动得出乎我想象,一再对我表示隆重感谢,说她非常喜欢如此优雅的中国礼物!更令我想不到的是第二天,我又收到了她的邮件——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文字是英人敬重的正式表达形式,大为意外的是信的结尾处,她写道:“欢迎您观察我的课堂”!小小糖衣弹命中率甚高,看来我天朝的交往礼仪生就具有营造和谐人际关系之功效!
英人收到礼物时习惯当面颂扬几句,当那种赞美发自内心时,同样十分动人,效果不亚于收到回赠。到牛津语言中心第一个见到的是主任鲍勃(我们未曾谋面,但是多次往来邮件已俨然是老熟人了),寒暄之后,我送给他一个竹节样的可以旋转的笔筒,顺便说了竹子的中国文化含义。看起来有几分严肃的鲍勃,反应令我大吃一惊。他毫不掩饰自己的喜出望外:“啊哈!好精致啊!你怎么知道我正缺一个笔筒呢?!”办公桌上确实没有笔筒,他立马将桌上横七竖八躺着的长短不齐的笔们统统搜罗进筒,还顺势用手一推,笔筒快乐地转了起来。出乎意料的是鲍勃竟然坐上办公椅单脚用力一蹬,自己和椅子也高兴地转了两圈。年逾花甲的他像个快乐的孩童,一扫英国人的傲慢和矜持,我也禁不住哈哈大笑,相互之间的陌生化为乌有。
我们有很多传统节日都是晚辈尊亲敬老感恩谢德的机会,所以节日期间小辈送礼孝亲,长辈设宴款待,大家其乐融融。教师节是学生谢师的日子,每年我总会略备薄礼回师大去看看几位老师。有的老师会大秀厨艺以慰学生馋虫;有的老师则清茶一杯谈谈过往与现在;唯独中文系的老主任齐森华老师每次必有回礼,以至于爱人笑我是打着看老师的名义去收礼。齐老师的做法打破了师生之道的某种平衡,因而也超出了寻常“往来”的游戏规则,以至于有几次我真的不敢再登门,只是电话问安,齐老师也说“通个电话足矣,不要跑来跑去的!”但说真的,师生之间的促膝谈心和电话里的寒暄几句毕竟不是一回事儿!毕业久了的师生多像志同道合的朋友,师生之间可以一杯清茶神聊半日,撇开来来往往的世务俗趣,分享为人为师的酸甜苦辣。而且,每次见面实际上齐老师也特别开心,告知我拉拉杂杂的每一篇“玲听”他都会认真审读给我鼓励,也常常一语道破学生文字背后的小小用心,于是师生相视大笑。如此这般的想来,与齐老师往来的“节礼”也只是一个仪式载体,小小礼物构筑的是更高层次的精神愉悦。
我的旋转笔筒还给过共富新村的管理员迈大爷。搬进英国家庭特别感谢大好人迈大爷。笔筒的包装盒大得有点儿夸张,那天迈克下班帮我把行李送到房东家,他接过礼盒笑着说“呵!这么大个儿!”我说“只是个笔筒,旋转时可以看到上海几个著名的景点,欢迎您去上海旅游!”“是想出去走走,也很想去中国看看,但是我太太卧病在床,我哪儿也去不了!”“哦,是嘛!对不起!”我有点儿尴尬,觉得送错了礼物。“没关系,我很喜欢!也希望我太太能尽快好起来,跟我一起周游世界!”迈克说完双手在胸前划十字。后来在教堂遇到迈克推着轮椅,他的太太因患风湿病已经好几年不能走路了,但她有天使般灿烂的笑容。个子小小的迈克动作娴熟地将身材高大的太太抱上抱下。回国一年后收到共富新村负责人艾米的邮件,告知迈克的太太去世,而且迈克也即将退休。迈克是共富新村资历最老的员工,已经差不多工作了40年。艾米还透露共富新村正策划送给迈克一份退休大礼——一次中国旅行,她联络了很多在共富新村住过的中国学者,想让迈克的中国之旅处处有熟人、有亲人。我很高兴甚至很激动,共富新村是我刚到英国时的“家”,迈大爷来访,故交相见一定开心,我更高兴迈克终于能亲眼目睹笔筒上的上海风景了。但至今未等来迈克,原因不得而知。或许重情重义的迈克在太太走后已经没有了旅行的心思?不管他能否来中国,惟愿老先生安康!
说到共富新村的艾米,是个年轻姑娘。2013年寒假打算到北京旅行,我虽然已经搬出了共富新村,但还是给了她一张北京旅游英语光盘,只为分别留念。这是个好姑娘,一有空就组织活动让共富新村充满活力。艾米拿到光盘高兴得和我热烈拥抱!我的英国房东以及她的两个孩子,在我离开时都有礼物相送以示留念!临行前我甚至还给房东一家赠送了两次汉语课,从未接触过汉语但又十分好学的一家人,别提有多高兴了!她们有拉丁课,不过每次都付费的。我对马瑞娜说“我们有缘同住一个屋檐下,就是一家人,一家人不谈钱!这是我赠送你们的告别礼物!”看得出房东那一刻真的有点动容,我以为她或许会送我点儿啥作为纪念,结果有点小失落。细雨中她一家人一直将我送上汽车,依次紧紧拥抱,马瑞娜说“以后来英国,欢迎你再来家里喝茶!”“会的。”我笑着挥手,为刚才自己心里闪过的那个小小期盼而惭愧!
国际交往或人际交往其实都是有来有往,只不过有时有形有时无形,有时用钱物有时用心神。也不论是求人的还是答谢的或者留念的,来来往往构成了川流不息的历史,也留下了许多美好的记忆,这或许还是人类馈赠给自己的一分厚礼,正如“一带一路”,本为先人古道,如今重新发现,再续前缘,是经济纽带,更是沿途各国与中国往来的礼仪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