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评论应提倡多样化
2017-01-24雍文昴
雍文昴
关于艺术评论的界定,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问题。说其简单,是因为顾名思义,艺术评论即指对于艺术的相关评论活动。而说其复杂,则是因为艺术评论可以涵括书画、乐舞等艺术种类,又细分为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电影、建筑等多个分支;也可以贯穿艺术家、艺术作品与艺术鉴赏的完整艺术系统,成为艺术人物、艺术作品、艺术现象、艺术事件的专门评论;某种意义上,有些见解深刻、剖析准确、文辞俱佳的艺术评论本身即是一件艺术作品。在实践层面,艺术评论者是从事艺术评论实践的艺术家,而在理论层面,艺术评论则不是单纯的艺术感受抒发,而是建立在艺术创作与艺术作品基础之上的提炼、归纳与总结,具有一定理论深度。
现今,我们处于一个全媒体时代,艺术评论藉由发布场域与刊登媒介的不同特征,呈现出一种更加多样化并存的态势:
其一,文字形式的艺术评论。从现有的评论作品来看,艺术评论大多还是以文字评论的形式存在,发布场域则包括纸质媒体、网络媒体以及新媒体等,其中,纸质媒体又包含一般的报纸、杂志、书籍以及专业的学术期刊、理论著作等;网络媒体包括门户网站、艺术专门网站以及基于这些网站而搭建的博客、微博、专栏、论坛等;新媒体则包括移动互联网技术应用中的智能终端发布平台,如APP应用以及微信公众号、订阅号等。
其二,影音形式的艺术评论。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艺术评论有时也会以影音的形式存在,如一些含有艺术评论内容的电视栏目、网络视频、播客以及自媒体等,就都属于此类。从现今的传播方式来看,网络媒体、新媒体中的文字评论以及电视、网络、自媒体中的影音评论,由于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等媒介特征,更容易引起受众的普遍关注。如以电影艺术评论为例,在新浪微博上,无论各大娱乐网站、新闻广播报纸媒体、还是独立影评人均可免费注册账号。其中,新浪娱乐粉丝量达到1500万,《看电影》杂志的粉丝数有222万,万达电影生活粉丝数有50多万等。而一些艺术或艺术评论相关的公众号、订阅号更是阅读量巨大,甚至成了受众艺术信息的主要来源。同时,自媒体在艺术评论中也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影响作用,如罗振宇的“罗辑思维”、高晓松的“晓松奇谈”以及常被媒体称为2016年第一“网红”的“Papi酱”等,虽然都有各自不同的栏目定位,且播出的内容也相对广泛,但其中偶有的艺术评论段落还是不容忽视。
其三,基于不同发布场域与刊登媒介的差异特征,以及阅读和收看的方式不同,艺术评论在文字与影音两大形式之外,还存在着进一步的细分。如与报刊、书籍等传统媒体相比,网络、新媒体、自媒体等艺术评论,往往呈现更加通俗易懂、短小精炼的媒介诉求。于是,一段话或几个字,直抒胸臆的“感言式”短评,就成了这些媒体之上艺术评论的主要形式,也更容易引起受众的共鸣。而具有一定思想深度、鞭辟入里的长篇“说理式”艺术评论,则往往较难在这些发布场域当中吸引到受众的持久关注。网络、新媒体以及自媒体撰写或录制艺术评论的评论者,对此也有着较为明确的感知,一般而言,根据场域的不同,艺术评论者所发布的艺术评论也会相应地有所调整,从内容到形式,从题材到体裁,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可见,从概念界定的多种面向到发布场域与刊登媒体的差异特征,都使得当今的艺术评论呈现出多样化并存的态势,而与此同时,艺术评论者也在逐渐建立起相应的形式自觉,这既有利于艺术评论的进一步繁荣发展,同时也能够使得不同形式艺术评论的社会功能区分进一步清晰,促进艺术评论“生态环境”的健康有序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