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骨调衡”手法理论溯源与临床应用探讨
2017-01-24叶勇汤伟李里张立勇朱静王英袁亮辉指导邵湘宁
叶勇,汤伟,李里,张立勇,朱静,王英,袁亮辉,指导:邵湘宁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7
“筋骨调衡”手法理论溯源与临床应用探讨
叶勇,汤伟,李里,张立勇,朱静,王英,袁亮辉,指导:邵湘宁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7
中医认为,生理上筋与骨相互依存,保持动态平衡;病理上筋与骨互相影响。筋骨平衡是人体脊柱生理状态,筋骨失衡是脊柱及相关性疾病之重要病机,筋骨调衡论的核心是筋骨同调,辨证论治。本文就此做了较详细阐释。
筋骨平衡;筋骨失衡;筋骨调衡;手法
筋骨是人体复杂而平衡的运动系统之总称。中医认为:筋束骨,骨张筋;骨为干,筋为刚。筋与骨均为五体之一,关系密不可分。生理上,筋与骨处于一种平衡状态,即筋骨平衡;一旦被打破,则形成一种病理状态,即筋骨失衡。近年来,笔者在导师邵湘宁指导下,运用筋骨调衡手法治疗脊柱及相关性疾病取得较好疗效。兹将“筋骨调衡”手法理论及临床应用简述于下。
1 筋与骨
从文字结构上看,“筋”,从“竹”、从“力”、从“月”,表明筋是指有竹节样外形且能产生力量的肌肉组织,故《说文解字》为“肉之力也”。现代注解为“筋,肌肉的力量来源”。筋的内涵相当宽泛,就其所实现的功能(“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反推,经筋应包括为人体提供功能活动的平台(“束骨”)和驱动关节运动的动力(“利机关”),其内容应包括肢连属各骨骼关节的筋肉组织(肌肉、筋键、筋膜、系膜等),其实质与肌肉、肌腱、筋膜乃至神经等组织密切相关[1-2]。
骨,包括骨骼与关节。既可支持形体,又能保护内脏。即《灵枢•经脉》曰:“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筋附于骨上,大筋联络关节,小筋附于骨外。筋束骨,骨张筋,骨靠筋的伸展和收缩实现位移运动功能,筋靠骨的支撑和承载协助身体各种运动,共同维持机体的动态平衡。
2 筋骨平衡是脊柱健康的基本条件
筋骨平衡是人体脊柱健康的保证。脊柱的筋主要具有以下3种功能:①束骨,即约束脊椎;②利机关,即附在骨上产生运动;③保护脊椎功能。只有筋骨平衡,脊柱才能正常。筋骨平衡既是脊柱健康的标志,也是治疗脊柱及相关性疾病的关键。筋骨平衡并非静止和绝对的,而是处在动态平衡之中。人体脊柱一系列复杂的生理活动,包括屈、伸、旋转都需筋骨处于自然状态下即动态力学平衡。中医认为,筋骨在运动中保持平衡,才能使脏腑筋骨各司其职;反之,筋骨力学平衡失调,则会影响脏腑筋骨之协调平衡,导致损伤、退行性病变等,即“筋出槽、骨错缝”的病理状态。从现代医学看,脊柱要保持正常的生理运动及稳定,必须通过脊柱动力平衡及静力平衡共同协调完成。脊柱的动力平衡因素有肌肉、筋膜,脊柱的静力平衡因素有椎骨、关节、附件等,一旦出现任何一方的力学失衡,就会引发脊柱内外应力分布不均而致脊柱失衡,日久则出现脊柱退变。总之,中西医者对其认识有异曲同工之妙。筋骨力学调至平衡是治疗脊柱及相关性疾病的关键环节,损伤首伤筋或骨。通过筋骨调衡手法,使筋骨失衡转向筋骨平衡,则脊柱病自愈。
3 筋骨失衡是脊柱及相关性疾病的重要病机
3.1 筋出槽
“筋出槽”即筋失衡,是指筋的形态结构、空间位置或功能活动发生异常改变,表现为筋强、筋歪、筋断、筋走、筋粗、筋翻、筋弛、筋纵、筋卷、筋挛、筋转、筋离、筋长、筋缩等多种形式。笔者认为,其根本原因是筋骨失衡,但筋的异常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转归上有着更加重要的地位[3],临床治疗中必须充分重视筋的异常的调理和松解,才能更好促进脊柱病的康复。
3.2 骨错缝
“骨错缝”即骨失衡,是指关节位置发生异常。《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载其临床表现为“若脊椎筋隆起,骨缝必错,则不可能俯仰”,“用手细细摸其所伤之处,或骨断、骨碎、骨歪、骨整、骨软、骨硬”。临床上,筋出槽者,未必骨错缝,但骨错缝则必有筋出槽。筋的异常,到一定程度逐渐导致骨的异常,即骨异常往往是筋异常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继发的病理改变,且两者可相互影响,即骨的异常反过来加重筋的异常,病情就会进一步加重。同样临床研究发现,部分病程长、症状重的脊柱病患者,经过松筋手法治疗后临床症状很难缓解,但给予进一步整骨手法后,即可达到满意效果。
总之,筋骨失衡是脊柱病的重要病机。“筋出槽”则不能“束骨”,导致骨不正,即“骨错缝”,不能“利关节”,则脊柱运动失调。日久可发生传变,表病及里,筋病入骨。骨与关节的改变,导致脊柱失衡,出现神经与脊髓的压迫及刺激,可见相应症状;骨歪则加重筋伤,如此反复,恶性循环,病情逐重。“筋出槽、骨错缝”而致筋骨失衡在脊柱及相关疾病发病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4 筋骨调衡是脊柱及相关性疾病的重要治则
脊柱及相关性疾病的根本原因是筋骨失衡,其中筋失衡为临床多见,骨失衡较为少见。中医推拿治疗强调“谨守病机,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针对上述2种失衡,手法可分为松筋和整骨两部分[4],松筋主要采用弹拨、点按等手法以活血止痛、分离粘连,达到筋松痛止目的,手法操作时应做到“持久、有力、柔和、均匀、深透”;整骨是通过各种运动关节类手法如定点旋转扳法等以改变突出组织和受压神经根的位置关系,达到骨正、筋柔、痛消的目的,操作时应做到“稳、准、巧、快”。整骨可以调整脊柱的静力性平衡,松筋则可调节脊柱的动力性平衡,二者相辅相成,相互配合,共同起作用。临床运用应重视“筋骨一体论”和“筋骨并重”思想,纠正“骨错缝、筋出槽”病理状态,重塑“骨张筋,筋束骨”生理状态,可根据患者的病情而采用两类手法中不同组合进行辨证论治。
5 “筋骨调衡”手法应用
筋骨调衡是治疗脊柱及相关性疾病的针对性手法,临床应用效果显著。以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为例,手法设计时重视靶点治疗,针对椎动脉第1、3段肌肉痉挛为主要病理因素采用点按弹拨等松筋手法以缓解局部痉挛,松解相关肌群;针对第2段椎间隙狭窄致椎动脉迂曲主要病理因素,采用颈部前屈间歇拔伸手法拉宽椎间隙,缓解椎动脉挛缩;针对第3段寰枢关节错缝为主要病理因素,采用后伸仰卧位拔伸下定点旋转整骨法调整解剖位置,减少错缝关节对椎动脉的压迫。上述手法使筋柔骨正,维系力学动静力平衡,气血上下贯通。总之,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过程为“筋骨平衡”的生理状态在致病因素刺激下转为“筋骨失衡”的病理状态,推拿治疗原则运用“筋骨调衡”手法重建生物力学平衡,主要体现中医学整体观念和微观辨证思想,在此基础上达到最大限度提高推拿治疗效果、最大限度减少手法不良作用、最大限度减少手法操作者体力消耗的临床理想目标。
[1] 王永志,董福慧,钟红刚,等.针刀松解法治疗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验[J].中国骨伤,2009,22(6):438-441.
[2] 杨世芳.《灵枢•经筋》经筋浅论[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1990,4(4):12-14.
[3] 姜淑云,房敏,左亚忠,等.颈部肌群与颈椎病[J].颈腰痛杂志,2006, 27(3):235-238.
[4] 李里,叶勇,李霞,等.骨筋肉并重思想指导整脊治疗探讨[J].中医研究,2012,25(1):12-14.
Discussion on Theoretical Origin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Jing Jin and Bone Balance-regulating” Manipulation
YE Yong, TANG Wei, LI Li, ZHANG Li-yong, ZHU Jing, WANG Ying,
YUAN Liang-hui, Instructor:SHAO Xiang-ning (The First Affliated Hospit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hangsha 410007, China)
TCM believes that physical tendons and bone are interdependent, keeping dynamic balance, and they influence each other pathologically. Physical tendons and bone balance is human spine physiological state. Physical tendons and bone imbalance is the important pathogenesis of spine and related diseases. The core of physical tendons and bone balance-regulating theory is the physique homology and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This article expounded from the above aspects in details.
physical tendons and bone balance; physical tendons and bone imbalance; physical tendons and bone balance-regulating; manipulation
10.3969/j.issn.1005-5304.2017.01.026
R228;R244.1
A
1005-5304(2017)01-0108-02
2015-11-24;编辑:梅智胜)
湖南省中医药科研计划重点项目(201508)
邵湘宁,E-mail:doctoryy81@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