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红色文化资源的分类

2017-01-24张泰城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红色分类资源

□张泰城

(井冈山大学,江西 吉安 343009)

论红色文化资源的分类

□张泰城

(井冈山大学,江西 吉安 343009)

红色文化资源是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资源,研究红色文化资源对于干部教育培训具有重要的意义。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是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一个特殊的类区别于其它类的根本依据,同时也是将具有相同属性或特征的事物聚合起来的根本依据。从分类的视域分析,红色文化资源的属性和特征还有主题属性、学科属性、产业属性、文化遗产属性。红色文化资源的分类标准或原则主要有五个方面。本文从建设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库的分类需要出发,将红色文化资源分为包含10个大类、114个二级子类的类目体系。

红色资源;红色文化;红色文化资源;分类

红色文化资源是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资源,研究红色文化资源对于干部教育培训具有重要的意义。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是我国近十来年才兴起和发展的事情。学者们在研究时尽管对红色文化资源的类别类型都有所涉及或界定,但这种涉及或界定大都囿于自身的研究课题视域,或者在研究过程中顺便进行阐述和说明。专门研究红色文化资源分类的成果还很鲜见。这种状况显然不适应红色文化资源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应用,尤其在大数据应用的时代背景下,红色数据库的建设更是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分类提出了迫切需求。

一、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及属性

分类的前提和基础是深刻认知把握分类对象的内涵及其属性特征。因此,要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分类,首先必须理解和把握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及其属性特征。红色文化资源是由红色、文化、资源三个词语复合而成的概念或范畴。理解这三个词语及其相互间的关系和地位,便成为理解和把握红色文化资源内涵与属性特征的关键。

“红色”词语的本意是一种鲜艳夺目的颜色。在革命战争年代,红色象征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如红色革命、红色政权、红旗、红星、红军、红色革命根据地等等。不仅中国共产党人自己这样说和这样认为,社会各界与国际舆论这样说和这样认为,国民党和国民政府当局也这样说和这样认为。红色的这种象征表述有着鲜明的时代性。“文化”指的是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活动及其结果。这些活动有多少种方式以及结果有多少种类型,就会有多少种文化。因此,“红色文化”指的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革命活动及其结果。“资源”在当代社会通常指可以开发利用并产生新的需求效用的来源。学者们正是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所进行的革命活动及其结果视为资源,从而提出了“红色资源”的概念。

红色文化资源作为红色、文化、资源这三个概念融合形成的概念或范畴,其内涵并不是这三个概念或范畴的简单叠加,而是它们的有机整合与统一。“红色”规定了红色文化资源的主体和年代,即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年代主要指革命战争时期;“文化”界定了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所进行的革命活动及其结果;“资源”则揭示了红色文化具有开发利用的价值。这三个概念的相互规定与融合,就形成了本文理解的红色文化资源内涵,即红色文化资源主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进行的革命活动及其结果,这种活动及结果表现为人们可以开发利用的历史遗存。[1]由于现代汉语有强大的“四字组词”的语言习惯,六个字的“红色文化资源”往往被简称为四个字的“红色文化”或“红色资源”。

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是红色文化资源的根本属性,也是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一个特殊的类而区别于其它类的根本判据。在这里所谓的“类”,指的是具有相同属性或特征的事物的集合。分类一个方面是将具有不同属性或特征的事物区分开来,另一个方面则是将具有相同属性或特征的事物聚合起来。由此可见,分类包括同一逻辑行为或过程的两个相辅相成的方面。

红色文化资源内涵丰富,其属性或特征自然也多种多样。笔者曾经依据红色文化资源的内容特征、空间分布、开发利用、归谁所有或占有等四大判据,将红色文化资源的属性归结为人文社会、聚集性与离散性相统一、消耗性与再生性相统一、共有性与独占性相统一等四个方面。这种基于红色文化资源研究和开发利用目的而做的属性分析与归纳,显然不完全适应建设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库的分类要求。从建设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库的分类需要出发,本文认为红色文化资源的属性和特征除了内涵之外,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和把握。

(一)主题属性

主题又称主旨、要旨、主要内容、中心内容或中心思想等,指的是一组具有共性事物的总称。主题作为事物中心内容的逻辑描述,适用范围非常宽广。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都可以采用主题概念或范畴进行分析和归纳。主题可以用自然语言表述。表述主题的自然语言又称为“主题词”。主题既是事物的属性特征,又是事物的区分依据。[2]红色文化资源的上位概念是文化资源,文化资源依据不同主题可以划分为民族文化资源、民俗文化资源、宗教文化资源、国家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等等。文化资源的上位概念是资源,资源同样可以依据主题划分为政治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社会资源、军事资源等等。由此可见,主题属性是红色文化资源与生俱来的属性,因其概念本身就是依据主题而被划分或聚类的。

(二)学科属性

学科简言之是知识的集合,或者说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学科不仅可以视为人类认识知识的结果,表现为静态的分门别类的知识体系;也可以视为认识知识的活动,[3]表现为动态的关于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过程。学科范畴的知识是广义知识,既包括陈述性知识,也包括程序性知识;既包括显性知识,也包括隐性知识;既包括可以编码化符号化的知识,也包括不可以编码化符号化的知识等等。从知识的视角和维度分析,红色文化资源作为蕴含中国革命历史的活化石,涉及多门类学科的丰富知识。如历史学、政治学、社会学、伦理学、教育学、新闻学、文学、艺术学、法学、管理学、军事学等等,凡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的知识都有所涉及。若从学科是应用知识的活动体系看,[4]应用自然科学知识如计算机技术等研究红色文化资源,也必然赋予红色文化资源以自然学科的属性特征。

(三)产业属性

产业是具有相同性质的经济活动的统称。红色文化资源的产业属性是其作为资源可以开发利用,并因这种开发利用能够带来经济利益所决定的。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一种独特的经济资源,在归谁所有或占有方面存在共有性与独占性相统一的性质和特征。这种性质和特征在红色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中表现为公益性与营利性的矛盾。公益性要求免费向公众开放,营利性则要求收回投资并得到正常利润。红色文化资源产业开发的另一个显著特征是消耗性与再生性的统一。消耗性表明物质性的红色文化资源在产业开发中会不断耗散,再生性则表明非物质性的红色文化资源可以反复开发和永续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在产业开发方面的这些属性和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决定产业开发的具体方式。基于红色文化资源的经济活动和产业开发,主要聚集于文化产业或文化创意产业,如以实物型文化产品为代表的图书报刊和音像制品产业、以创意型文化产品为代表的文艺表演和各类艺术设计产业、以及红色旅游和红色培训产业等等。

(四)文化遗产属性

遗产指的是前代人留给后代并被后代所继承的财产。文化遗产则是指人类历史发展中遗留下来并被传承的文化财产的总称。文化遗产通常有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分。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则主要指活态的精神类财产。文化遗产在记忆、证史、科研、经济、艺术审美、基因传承等方面都有独特作用和重要价值。[5]例如记忆价值,人一旦失去记忆,就无法理解自己是谁,以及弄明白自己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等基本问题。因此必然陷入茫然恐慌无所适从的状态。一个国家或民族失去了以文化遗产形式存在的历史记忆,同样会陷入茫然恐慌无所适从的境地。红色文化资源承载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过程中最为波澜壮阔的历史,记录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伟业。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党和国家的宝贵文化财富,在帮助人们理解过去、把握现在、开创未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红色文化资源的分类标准或原则

事物的分类都是在两个层面进行。一是分类对象(即被分类的事物)与其它事物的区分。二是分类对象自身的内部划分。前者是将分类对象作为一个整体与其它事物区分,主要涉及被分类事物的内涵本质,一般不大关注事物的具体形态。后者既要关注事物的内涵本质又要关注事物的具体形态。由于同类事物的内涵本质在其属性特征上具有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是它们聚合为同类事物的内在规定而不是相互区分的依据。因此,就第二个层面的分类来说,事物自身的内在成分所具有的不同属性特征和具体表现形态,是人们对同一事物进行划分的关键。

红色文化资源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进行的革命活动及其结果,其自身的组成部分从根本上说有三种不同的属性特征或三种不同的表现形态,即物质形态、信息形态、精神形态。这三种表现形态可以将红色文化资源划分为三大类型。我国学界的研究现状显示,通常的理论研究可以较少甚至不考虑红色文化资源的外在表现形态。因为基本理论研究往往是从整体上分析和把握红色文化资源,涉及的也主要是内在的本质属性和特征的层面。然而应用研究则必须紧密结合红色文化资源的具体形态开展,因为应用研究总是具体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需要说明的是,将红色文化资源划分为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争议不大。这种二分法也是常见的分类方法。问题是怎样将信息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归类。本文认为信息就是信息,既不能归结为物质,也不能归结为精神。[6]若仅仅将红色文化资源分为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就会出现模棱两可或彼此不分的现象。例如纸张及其文字符号可以归结为物质,但文字符号所表达的意义却是精神。文字符号与其表达的意义是不可分的,无论划归物质还是精神都不是很妥帖。有鉴于此,本文认为可以将红色文化资源分为物质类、信息类、精神类三大类型。将红色文化资源分为三大类型适合于通常的理论研究。若是从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多重维度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则必须作出更加深入系统的划分。

红色文化资源内涵丰富、形态多样,由此决定红色资源的属性特征和表现形态也丰富多样。这些丰富多样的属性特征和表现形态都可以作为红色文化资源的分类依据。因此,按照什么样的标准或原则选择确定哪些属性特征和表现形态作为依据便成为分类的前提和基础。分类标准或原则的选择确定是否合理恰当并且科学,直接关系到分类本身是否科学合理和有无价值。就红色文化资源的分类而言,其标准或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目标或需要为导向的原则

分类是目的性非常强的活动,任何分类结果都是对为什么要分类这一问题的针对性回答。分类的目标或需要不同,聚焦提炼的事物属性特征及表现形态也就不同,分类的结果自然迥异。例如,从经济学的教学目标或需要出发,将旅游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城市经济学、资源经济学、管理经济学、公共经济学等学科划归为经济学学科类就是恰当合理的分类。这种分类对于想了解经济学学科的最新进展和整体状况,以及经济学应用前沿的人来说,是特别有帮助的。但是,这种分类对于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或需要的人来说,则会感到极不方便。实际问题是复杂的,需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和方法才可能得以解决。因此,从解决实际问题的目标或需要出发,将旅游经济学划归旅游领域、将环境经济学划归环境领域、以此类推将经济学的分支学科划归其相对应的应用领域,对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或需要的人来说则感到非常合理且极为方便。红色文化资源的分类主要是为红色文化资源的应用研究和开发利用服务的。因此,是否有利于应用研究和开发利用便成为红色文化资源分类的首要标准或原则。

(二)以主题分类为主兼顾学科分类的原则

以主题分类为主兼顾学科分类的原则,是直接从红色文化资源的分类要有利于应用研究和开发利用派生出来的原则。应用研究和开发利用都是围绕主题进行的,红色文化资源的分类自然应以主题分类为主。主题作为一组具有共性事物的总称,是事物中心内容的揭示。主题通常采用自然语言或核心词汇表述,与人们的工作生活和思维习惯高度一致。主题分类与学科分类相比较的最大优势就是用户友好。[7]学科分类虽然从知识的分类标准聚集了相关的文献资料,但从主题的分类标准看却是分散了相关的文献资料。我们都有过这样的感受,若是就某个主题去图书馆查找事先不知道书名的图书,将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因为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的分类标准,同一个主题的图书通常会依据其学科属性而被分散在不同的排架之中。以主题分类则可以较好地解决此类问题。当然,以主题分类也存在一些不足,如缺乏统一严谨的标准,系统性和完整性有所欠缺,类目之间的界限和隶属关系不够清晰等等。主题分类的这些不足往往是学科分类的长处和优点,因而我们强调以主题分类为主兼顾学科分类的原则。

(三)类目设置参考和借鉴现有分类成果的原则

红色文化资源概念或范畴的提出虽然是近十来年才兴起的事情。但是,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客观存在却是伴随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就不断积淀的历史文化遗存。换句话说,现在被人们称之为红色文化资源的事物,在被称为红色文化资源之前就已经存在并被人们以其它名称称呼之。如革命旧址遗址、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井冈山时期的历史文献、延安时期的文学艺术等等。与此相适应,这些革命文物或历史文献也被人们以各种方式收集整理并妥善保存。当人们以红色文化资源为主题分类或聚类时,面对的主要是以不同名称称谓、且散藏于文献文物中的各种形态的历史文化遗存。因此,红色文化资源的类名选取和类目设置应尽可能参考借鉴各种已有的分类成果。这是实现信息有效交换和共享的前提。我国图书情报界应用最广泛的是《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此外还有《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中国档案分类法》等四部分类法也在使用。有鉴于此,本文主要参考以上述分类法及相关分类资料作为红色文化资源的类名选取和类目设置依据。由于红色文化资源的应用研究和开发利用总是在不断地发展之中,因此其类名选取和类目设置不仅要参考借鉴现有的各种分类法的成果,更重要的是依据既定的标准或原则收集、筛选、确定新的更适宜类名类目。[8]

(四)以物质属性递减和年代远近排序的原则

分类不仅表现为类目的确定,而且表现为类目的排序。排序通常选择或依据类目之间的某种关联展开,并因此将划分的类目组织成为具有次第性和等级性的体系。由于主题之间的层次和等级很复杂,类目之间的隶属关系也不够清晰,因而在主题分类法中通常按类名字顺排列顺序。这种按类名字顺的排序方法显然不能反映和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为此,本文采取以类目包含的物质属性多少以及类目涉及的年代远近进行排序。类目所指代的事物所包含的物质属性多则排序在前,物质属性少则排序在后;相应地,类目涉及的年代久远则排序在前。例如红色旧址类目与红色文艺类目的排序。红色旧址类目包含的物质性显然比红色文艺更多,因而红色旧址排在红色文艺之前。再如红色文学艺术与红色创作的排序。红色文学艺术和红色创作很难从物质属性上做出显著区分,但红色文学艺术包含当年的作品,而红色创作则主要是当代的成果,因此红色文学艺术排序在红色创作之前。

(五)分类必须遵循逻辑规则的原则

分类作为依据事物的属性特征和表现形态将事物分为若干种类的逻辑行为,必然要以相关的逻辑规则作为自己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这些逻辑规则主要有四条。其一是每次划分都必须按照同一标准进行。这一标准可以是事物的某一个属性特征,也可以是某一组属性特征。但必须同一,否则就会犯“划分依据不同一”的逻辑错误。其二是划分的各子项之和必须等于母项。换句话说,就是划分出的各子项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否则便会出现“多出子项”或“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其三是划分出来的各子项之间是相互排斥的不相容关系,即任何两个子项之间都是全异关系。否则就会出现某些事物既属于这一子项同时又属于另一子项的现象。这种现象便是“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其四是划分必须按照属种层次有序进行。在需要连续划分才能完善分类的场合,每次划分都必须以上一次划分的子项为对象。不能越级划分,也不能将不同的属种层次的子项并列在一起。[9]

三、红色文化资源的分类体系

综合以上分析,本文依据以主题分类为主兼顾学科的原则将红色文化资源分为由10个基本大类构成的分类体系,并以物质属性递减和年代远近将其排序。需要说明的是,为文档页面排列有序和齐整美观,我们遵循中文的语言习惯尽可能用四字组词的方式表述这10个大类:红色旧址、红色器物、红色文献、红色人物、红色事件、红色文艺、红色建筑、红色精神、红色研究、红色创作。10个基本大类的二级类目则依据红色文化资源的实际情况参考国内主要文献分类法设置。

(一)红色旧址

红色旧址指的是以革命遗址形式存在的红色文化资源,其表现形态为样式和功能用途各不相同的建筑或建筑群。红色旧址的显著特征是空间上的不可移动性。这一特征使其与不可移动文物紧密关联。不可移动文物在我国通常分为六个大类,每个大类中又包括若干子类。红色旧址当属于不可移动文物分类中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大类。这一大类下设17项子类。[10]由于红色旧址与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是具有交叉关系的概念,其内涵和外延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而不能直接套用不可移动文物分类的子项。然而它们之间又有很大的相似性,某些子项的大部分都是重叠的,因而可以参照和借鉴不可移动文物的类名类目。本文依据红色旧址的外观形态及功能用途将其分为12项子类。具体类名类目及排列顺序如下:民居宅第、旅店客栈、坪台场地、祠堂寺庙、学校书院、医院诊所、商贸店铺、道路桥梁、井泉渠堰、农田设施、工业建筑及设施、军事建筑及设施。

(二)红色器物

红色器物指的是与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活动有关的各种用品用具。这些用品用具在空间上是可移动的,通常是红色博物馆和纪念馆的主要实物展品藏品,与可移动文物紧密相关。我国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分类原则,依据文物的历史年代和类别特征而有所区别。古代文物以质地为主兼顾性质、功用分类;近现代文物以功用为主,兼顾质地、性质分类;存世量较大且类别特征明显的文物独立成类。一件文物只能归入一个类别,如果包含两类以上文物特征,则以其主要内容归类。第一次普查据此将可移动历史文物分为35个具体类别。[11]参照和借鉴不可移动文物的分类,本文将红色器物分为13项子类:学习用品、办公用具、印信图章、旗帜牌匾、证件徽章、货币票证、邮票邮品、服装被褥、家用器具、耕作农具、器材工具、通讯器材、武器装备。

(三)红色文献

红色文献主要指以信息形态存在的记录革命历史进程和人物活动的书面文字材料以及影像资料等。文献不仅仅是记录的内容或知识的总称,而且包括所记录的内容或知识的一切载体。[12]文献记录的内容或知识是文献的本质属性,因而通常以这些内容或知识所体现的学科属性作为其分类的依据。同时由于文献载体特征明显,依据载体的属性特征对文献进行分类也较为常见。如将文献分为纸质图书、音频资料、图像资料、视频资料、微缩胶卷、电子文档等。红色文献反映的学科内容属性相对而言非常集中,因而以文献体裁作为分类依据则既可以较好地保留那个时代的文献产生特点,又能够较好地反映那个时代的文献传播方式。为此,本文将红色文献分为17个子项:纲领规章、宣言公报、决议决定、指示命令、记录纪要、法规条例、布告通告、标语、信函、电报、报告、总结、著作、报纸期刊、讲稿笔记、统计数据、音影图像。

(四)红色人物

红色人物主要指亲身参加了当年的革命实践并做出了一定贡献的人。这种贡献或者使当事人因此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社会声望、或者使当事人担任重要职务而在某个方面有代表性、或者因其在重大历史事件中起了重要作用而留下历史印迹等等。在通常的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中,学者们一般是将红色人物同其他各类红色文化资源结合在一起研究。若是建立红色文化资源数据库,则必须将红色人物列为一个独立的类别。这个独立类别中的具体人物排序通常有三种方式。一是按当年的组织体系架构顺次排列。如按井冈山时期的“三委”领导顺次排列(“三委”指前委、军委、特委)。二是按红色人物终身所担任的党政军职务高低排列。三是按姓氏笔画排列。这三种排列各有优点和长处。第一种排列反映了当年的实际情况,第二种排列显示了历史的发展变化状况。本文认为采取我国志书编撰的通例,以姓氏笔画为序排列红色人物,是符合大众习惯的选择。至于红色人物在当年组织体系架构中的位置,以及一些历史人物以后走向反面等具体事项,可设置附录予以记述或说明。

(五)红色事件

红色事件主要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进行的有重要影响的各种活动。事件是构成历史的基本要素,历史则表现为对过去事件的各种记录。从历史事件与历史记录的关系看,事件可以分为本源事件和记录事件。本源事件是实际发生过的事件,表现为客观的历史;记录事件则是用语言文字符号以及其他各种方式记载的事件,表现为对客观历史的主观构建。在通常的红色文化资源研究中,人们总是将具体形态的红色文化资源如红色旧居旧址和红色器物等等,同其所记录或承载的红色事件融合在一起研究,因而无需将红色事件作为独立的类型单列。但是在专门研究红色文化资源的分类时,就必须将红色事件析出为独立的类别,否则就会缺失那些没有实物载体的红色事件。事件的分类通常以事件的内容属性或事件发生的领域属性为依据。本文因此将红色事件分为12个子项:党的建设、政权政务、经济财贸、群众运动、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统战工作、理论创新、军事斗争、国际共运。为方便人们的阅读和检索,可附录按照红色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排序的大事记。

(六)红色文艺

红色文艺是红色文学艺术的简称,主要指人们在革命战争年代所创作的文学艺术作品。文学艺术创作主要借助语言、表演、造型等手段进行,因而不少作品在传播过程中就存在随着时间推移和传承人变化而不断演化的情况。例如,当年创作并传唱的一些红色歌曲,由于没有曲谱和文字记录,在时间的长河中往往演化为多个不同版本。尤其是以群体的口耳相传而代代绵延的红色传说更是如此。传说每讲述一次,就相当于是一次再创作。同一个母本的传说,不仅在不同的讲述人哪里会有不同的叙述,即使是同一个讲述人,在不同时间和场合中也会有某些差异。[13]本文严格区分因为传承方式而产生流变的红色文学艺术与后来人们基于红色文化资源而创作的红色文学艺术,将前者归为“红色文艺”类,而将后者归为“红色创作”类。文学艺术通常以体裁类型作为分类依据。为此本文将红色文艺划分为15个子项:诗词韵文、小说、报告文学、散文杂著、歌谣唱词、故事传说、绘画、宣传漫画、书法篆刻、雕塑、摄影、音乐、歌曲、舞蹈、戏剧戏曲。

(七)红色建筑

红色建筑是红色纪念建筑的简称,主要指在革命战争年代为纪念重大事件和缅怀英烈而建的各类建筑,以及革命胜利后所建造的供人们瞻仰凭吊的建筑。纪念是人们所固有的心理活动,表现为对特定事件和人物的记忆、缅怀、想念、尊崇、敬仰等精神上的需求。当这种精神需求通过专门的建筑来表达或实现时,这种建筑就是纪念建筑。纪念建筑是一种独特类型的建筑,其历史几乎伴随着人类的建筑历史。由于纪念建筑的功能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因而其设计特点主要是围绕纪念主题运用艺术手法刺激人们的感官,从而激发人们的情感并产生精神上的共鸣。红色纪念建筑可因其选址不同而分为原址纪念建筑、相关遗址纪念建筑、新址纪念建筑;也可因其纪念对象不同而分为事件纪念建筑、人物纪念建筑、综合纪念建筑。本文结合纪念建筑的功用和外形将红色建筑分为8个子项:博物馆、纪念堂馆、烈士陵园、碑亭台柱、牌坊塔祠、园林景观、纪念广场、纪念雕塑。

(八)红色精神

红色精神主要指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所形成的意识形态的总和。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走向伟大复兴的革命战争年代,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不断以自己的崇高理想和模范行为引领并改造社会意识形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革命胜利的过程,既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战胜各种社会思潮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过程,同时也是无数共产党人以他们的高尚行为和道德情操做出表率从而为人民群众所认同接受的过程。红色精神(红色意识形态)作为这段历史的沉淀和凝结,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水源头,放射出璀璨的人文光芒。红色精神作为意识形态的总和,可以分为8个子项:思想理论、精神信仰、理想信念、观念观点、伦理道德、意志品格、情感情操、价值观。

(九)红色研究

红色研究主要指以红色文化资源为对象的科学研究活动及其成果。研究一般指科学研究,主要任务是揭示事物的本质联系及内在规律。红色文化资源蕴含了中国革命的成功经验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因而吸引越来越多的学者参与研究。学者们由于学科学术背景和知识结构不同,在研究过程中关注的目标和焦点自然不同,研究的视角、路径和方式方法因而也不相同。这种状况表明红色文化资源的研究是多门学科参与和多重目标交织在一起的研究。既有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又有自然科学研究;既有理论研究,又有对策研究;既有基础研究,又有应用开发研究。科学研究是以提出问题为起点,解决问题为终结的过程。问题不仅关系科学研究的方向和内容,而且影响科学研究成果的价值和水平。为此,本文结合研究成果的形式和研究问题的领域将红色研究分为12个子项:科研论文、学术著作、对策建议、咨询报告、调研报告、文献综述、教学设计、展陈大纲、规划方案、实验报告、软件开发、科技专利。

(十)红色创作

红色创作主要指以红色文化资源为对象的文学艺术创作活动及其成果。创作通常指文学艺术的创作,主要任务是通过智力活动创作出文学艺术作品。文学艺术创作与科学研究虽然都是创造性的智力活动,但他们之间还是有本质上的差别。这种差别就是文学艺术创作可以进行合理的艺术虚构。换句话说,文学艺术作品反映出来的历史是经过艺术加工剪裁或者艺术虚构的历史。科学研究则不允许任何形式的虚构。科学研究可以有猜想和预测,但这是建立在大量的事实观察和严密的逻辑分析基础之上的。虚构则是指文学艺术创作中的凭空想象,如移花接木、添枝加叶、无中生有等等。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虚构是创作文学艺术作品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通过对历史素材独具匠心的选择、提炼、取舍、剪裁、想象、虚构等艺术加工,从而创作出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实现艺术的真实与历史的真实交相辉映。有鉴于此,本文将红色创作与红色研究分为两个大类。并且由于时代变迁,文学艺术的创作类型也不断变化,因而将红色创作分为17项子类:诗词韵文、小说、报告文学、散文杂著、故事传说、绘画作品、书法篆刻、雕塑、摄影艺术、音乐、歌曲、舞蹈舞剧、戏剧文学、戏剧戏曲、影视文学、影视作品、动画动漫。

[1]张泰城.论红色文化资源[J].红色文化资源研究,2015(1).

[2]黄俊贵,倪波,赵燕群.文献分类与主题标引[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0.

[3]翟亚军.大学学科建设模式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

[4]谢桂华.高等学校学科建设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5]宋俊华,王开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3.

[6]肖峰.重勘信息的哲学含义[J].中国社会科学,2010(4).

[7]单志广,吴洁倩,栾婕,武森.信息资源分类——方法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

[8]俞君立,陈树年.文献分类学(第二版)[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5.

[9]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逻辑学教研室.逻辑学(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10]国家文物局.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手册[Z].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

[11]国家文物局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办公室.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手册(修订版)[Z].北京:文物出版社,2014.

[12]国家图书馆《中国文献编目规则》修订组.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第2版)[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

[13]张泰城.井冈山及周边地区的红色传说(六)[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徐国栋)

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Red Cultural Resources

ZHANG Tai-cheng

(Jinggangshan University,Ji’an,Jiangxi 343009,China)

The red cultural resources are important resources for cadre education and training,and studying the red cultural resources has an important meaning for cadre education and training.The connotation of red cultural resources is the radical basis differentiating red cultural resources as a special category from other categories,and meanwhile the radical basis agglomerating together things with the same or similar attributes or characteristics.To discuss from the angle of categorization,the attributes of red cultural resources may be classified into attributes in theme,discipline,industry and culture.The classification standards or principles of red cultural resources mainly have five aspects.This article,from the classification requirement for building red cultural resource database,sets up a categorization system of red cultural resources consisting of 10 classes and 114 second-level subclasses.

red resources;red culture;red cultural resources;classification

2017-06-01

张泰城(1954—),男,江西泰和人,井冈山大学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教育学、经济学。

本文系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井冈山区域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编号:2012BAC11B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C726

A

1674-0599(2017)04-0137-08

猜你喜欢

红色分类资源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红色是什么
分类算一算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红色在哪里?
分类讨论求坐标
资源回收
数据分析中的分类讨论
追忆红色浪漫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