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野桃树

2017-01-24尹巨龙

中国西部 2017年5期
关键词:毛桃农人袋子

文尹巨龙

野桃树

文尹巨龙

桃花开了,这是乡野春天最美的景色。

立春刚过,春风微微拂过地面,寒风赖着不走,成了这个季节的一个无聊尾随者,光天化日之下在高处将几根电线吹得贼响。北方的春意总是来得晚一些,阳春三月当南方春花烂漫时,北方的山野里还是一派冬天的景象,卯梁上枝条有气无力地挑着几片枯叶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在积雪覆盖的地面,野鸡、兔子的成串爪印成了特有标志。清明前后,几场细雨路过之后,天气渐渐转暖,万物吮吸着阳光从晨曦中苏醒过来,墙角探出几坨坨嫩黄小芽的时候,这时候人们才发现春天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渗进来了。

当柳条垂下千条万绿时,半坡桃树挑着花苞在风中摇曳,阳光从高处洒下来,带着淡淡的粉色格外耀眼,和着农人的吆喝、鸟雀的鸣叫,春天的盎然在乡间慢慢铺展开来。在春种时候不经意间抬头,满山的桃树白里透红,红里透粉,一枝枝、一簇簇的桃花舒展开花瓣,芬芳烂漫、妩媚鲜丽,与婆娑的柳条相衬映,整个村庄一片桃红柳绿的春日胜景。地埂边、悬崖上,一株株零散的、不合群的桃树伸展着虬枝,倒成了黄土飞舞中的另一道风景。农人从田间地头走来,踏着青草,游走在漫山花海中,几抹小叶张开臂膀,和花瓣一起遮掩了枝条的灰尘和泥土,些许清香沁入心脾,晨间的劳累和疲乏从皮肤上涌出来,被春风吹得一干二净。偶尔,阵阵轻风掠过,凋谢的花瓣堆砌在脚下,又随风翻滚,翩翩起舞,那种感觉让人神迷欲醉。

在乡间,矮矮的灌木丛是这片土地上生命力最旺盛,却也是最不起眼的,和满地成片成片的庄稼比起来,它们总会显得略矮一头。在农人眼里,这黯然失色的野桃树,那柔软的枝条和果实多多少少还算是有一些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早些年,当成片的叶子挂满枝头的时候,春种也结束了,离夏收还有一点时间,有些手艺的农人总会抽空砍些比筷子稍细的枝条背回家,用刀除去多余的叶子和皮,戴上手套慢慢把枝条捋平,摆放在屋后阴凉处风干两天,至于枝条的柔软程度,全凭人的经验拿捏,他们会隔一小会用手去捏、去折,待枝条没有完全褪去水份不是特别干硬的时候才会用。这时候,他们盘坐在院子里,熬半罐热茶,叼半截旱烟,借着阳光的温暖劲,左穿右缠,前提后踏,坐在旁边的人还没有看清门道,半天功夫,他们就把一个背箩编好了。在农村,背箩是人们常用的家具。这时候,这些艺人的待遇是最好的,东家叫,西家喊,不是编新的就是补旧的。只要有人喊叫,他们总是不分尊卑背着事先准备好的桃条背进门,只要有一口热饭吃就行。手艺再好一点的,还会编磨盘(一种平地用的农具),只是用的材料是和小姆指粗细一般的枝条,砍起来比较费劲,所以谁家需要得自己事先准备好。

俗话说“桃花开,杏花绽,急的梨花把脚绊”,树种不同,花开的时间也不同。桃花从枝头飘飘然离去时,村里其它的树花才一茬接着一茬簇放,当绿色罩满村庄时,桃树的枝头又挂满了大小不一的毛桃,树是野树,桃当然也是野桃,野毛桃是不能吃的,所以倒不必担心被人摘掉。《本经》中记载其功用能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本草纲目·果一·桃》:“桃仁行血,宜连皮尖生用。”主治热病蓄血、风痹、疟疾、跌打损伤、瘀血肿痛、血燥便秘。成熟毛桃便成了农人的又一大收入,此时他们是最有耐心的,等到果实慢慢成熟,才三五成群的上山采摘。

毛桃摘回去以后要蜕皮去壳,所以摘毛桃也挺有讲究的,太嫩了皮蜕不掉,太熟了又摘不到手,手刚碰到树枝就掉了。采摘的时候熟练的人一般看成色,三分之二的果实略带浅黄色时采摘最好,这时候,把袋子慢慢靠近树枝,随手用树枝一挑或轻轻摇一下桃枝,毛桃就“骨碌”一下滚落进袋子;刚摘的人不知道深浅,全然不管果实上面细小的一层毛,任性的用手指摘下来,再用手擦一擦汗,结果不到十分钟,满脸满脖子痒的难受,急的满地转悠又没有办法,只好等天黑回家洗了才会舒服点,但脸上脖子上会留下一道道红痕,第二天遭不明真相的邻里取笑。摘回去的毛桃装在袋子里,扎紧捂上三四天,再站在上面使劲踩上半天,打开袋口提起一倒,带壳毛桃“哗啦啦”就滚了出来,蜕掉的皮全在袋子里,这也是农人在长期艰难蜕皮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便捷方法。刚开始的时候全靠手工一颗一颗地敲,既费时又费人,还效率低下。蜕皮存壳的毛桃价格不高,农人一般是不卖的,为了卖个好价钱,要将一颗颗的敲掉壳挑出桃仁。一个月下来,一二百斤桃仁就可以变卖几百元,足够那时候一个高中生一年的学杂费。摘毛桃的时候是最辛苦的,那时候正值夏收,一般早上和下午要收割庄稼,只能趁着中午和晚饭后的一点时光去采摘,期间的劳累不言而喻。

童年的我,对于山间漫步、赏花没有什么印象,生活的艰难也不容我们有那么多的惬意,只是觉得那应该是生活的装点。上学路上顺手摘几束野桃花插在教室里,那时候最爱贪玩,下午上课又最容易打盹,恍惚间一丝清香伴着老师的呵斥会让人打一个寒颤,全班哄堂大笑,微微睁开眼,老师也笑了。摘毛桃的时候小孩子也基本是没有用的,稍大一点的给父母递个袋子或者端个脸盆,一不小心又会踢翻父母辛苦半天半袋毛桃,当然又少不了一顿训斥;我们小一点的孩子则赶着牲口满山转悠,直到父母呼喊时才慢腾腾回家。

野桃树就这么不起眼的一直生活在农人的身边,除了这微小的经济价值以外,在那个信息封闭的年代,村庄的人都一直坚信桃条是“五木之精”,能驱邪扶正。所以平时家家户户偶尔也会在门框上插几枝桃条,或者将桃胡串成手镯戴在腕上,有的人干脆在出门的时候习惯性的折一枝桃条随身带着,虽然这个荒谬的传说不足为信,但最起码这也是人们对生命心怀敬畏的一种自然表达!

时光荏苒,那些清苦、快乐的日子已是记忆中的一道防线,很难彻底打开,一旦打开就如涌泉一般难以覆收。现在,我们远离村庄,远离故土,原以为我们会远走高飞,渐渐才发现,其实我们的根系早已与这个村庄融为一体,有时候时间这把钝刀会把我们这些不识农事的人割的遍体鳞伤。更多时候,那白花花的日子铺满一地,空闲之余从装满光阴的水缸中舀出一勺时光,才感觉生活原来是这么舒展。

(责任编辑/文风 设计/毛豆)

猜你喜欢

毛桃农人袋子
卖毛桃的小女孩
把手放进袋子里
我们都有“袋子”,你有吗?
郁闭度与七指毛桃生长的相关性分析
消毒方式及激素配比对毛桃的影响
取米
农人碎碎念
农人碎碎念
所有农人都是一群“流氓”
大量供应毛桃小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