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西藏发展的战略思想
2017-01-24赵宝云
□罗 军 赵宝云
(武警工程大学 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82)
习近平关于西藏发展的战略思想
□罗 军 赵宝云
(武警工程大学 理学院,陕西 西安 710082)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是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也是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的战略思想,立足于西藏发展实际,凸显其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对推动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我国的总体安全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习近平;西藏发展;战略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还指出,要“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1]。
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深入反思历史国情、更加关注现实国情。我国在当前社会环境下,依然存在新的发展不充分不平衡问题。其中西藏等民族地区,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尤为突出。就发展不充分而言,西藏是我国唯一整体列入贫困地区的省级行政区;就发展不平衡而言,西藏与发达地区相比,无论是经济社会发展总量和质量,还是各族群众个体享有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皆存在很大的差距。
西藏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就必须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继续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西藏发展的战略思想。早在2011年7月,习近平在亲赴西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西藏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对西藏现代化建设的未来发展战略,高瞻远瞩地作出六点符合西藏区情的科学定位:“西藏是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也是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简称“两个安全屏障、两个基地、一个保护地、一个目的地”)[2]。在西藏与全国各地一样,同步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征程中,西藏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西藏发展的战略思想,高质量、高标准、如期把西藏建设成为我国的“两个安全屏障、两个基地、一个保护地、一个目的地”,实现西藏与全国各族人民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一、把西藏建成我国“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
习近平关于“西藏是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的发展战略,是立足于西藏在维护我国外部安全和国内安全皆处在十分凸显的战略位置,而作出的战略设计。把西藏建成我国“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对维护我国总体安全体系中的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社会安全等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乱世无盛世,稳定出盛世。确保国家安全是任何国家任何时候须臾不可忽视的首要战略任务。习近平指出:“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要团结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对内求发展、求变革、求稳定、建设平安中国,对外求和平、求合作、求共赢、建设和谐世界”。[3]西藏在我国总体国家安全体系中处在十分凸显的重要战略地位。
首先,在维护我国外部安全方面,西藏是我国重要的安全屏障。西藏自东向西与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等国领土接壤,西藏是我国陆地边界线较长的省区之一,其边界线在我国整个陆地边界线中的占比达1/6以上。尤其是西藏与印度接壤的边界线,不仅历史上发生武装冲突,而且目前在划界问题上仍存在较大争议,是我国与外国未划定的边界线。客观正视西藏在维护我国边界安全方面的现状,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讲话时,高屋建瓴提出“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4]。
其次,在维护我国国内安全方面,西藏同样是我国重要的安全屏障。这表现在三方面:一是从历史视角来看,旧西藏实行比欧洲中世纪还落后的农奴制度,西藏和平解放触及了旧西藏极少数上层反动势力利益。据此1959年旧西藏极少数上层反动势力发动武装叛乱,叛乱失败逃往国外后建立所谓“西藏流亡政府”,长期从事分裂祖国活动,并多次寻找时机在西藏制造骚乱暴乱事件,破坏西藏及全国稳定。二是从宗教视角来看,宗教问题是引发当代世界一些国家发生安全隐患的一个重要因素,西藏历史上实行政教合一制度长达数百年,臣民即是教民,藏族群众信教比例颇高,藏传佛教对藏族群众具有很大号召力。十四世达赖经常以宗教人士身份在国际上从事分裂国家的活动,这就使宗教在维护西藏及我国安全方面的作用凸现出来。三是从民族视角来看,民族问题同样是引发当代世界一些国家发生安全隐患的又一重要因素,在我国5个民族自治区中,西藏是实行自治的民族占本区人口比例最高的自治区,西藏317.55万人口中,藏族占92%以上。[5]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在不同历史时期,分别指出了西藏在我国安全战略全局中的重要战略地位。毛泽东1950年提出“西藏人口虽不多,但国际地位极重要”[6]P7。邓小平1950年先后两次提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西藏,巩固国防”[7]P296“西南的国境线从西藏到云南、广西,有几千公里,在这么长的边境上,居住的绝大多数是少数民族。少数民族问题解决得不好,国防问题就不可能解决好”[8]P161。江泽民1990年提出“西藏局势稳定与否,绝不仅仅是西藏本地区的问题,它关系到边防的巩固和祖国的统一”。[8]P4171994年又指出:“西藏的稳定,涉及到国家的稳定;西藏的发展,涉及到国家的发展;西藏的安全,涉及到国家的安全”[9]P390。胡锦涛2001年提出:“西藏地处祖国西南边疆,幅员辽阔,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西藏的发展、稳定和安全直接关系到西藏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和国家安全”[10]P504。习近平提出的“西藏是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的战略思想,是对我们党的国家安全战略思想,在新世纪一脉相承地坚持继承、与时俱进地创新发展。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关于维护国家总体安全体系的战略思想,努力把西藏建成我国“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一方面,能卓有成效维护好我国外部安全;另一方面,又能维护好国内安全;进而从外部安全与内部安全的有机结合上,维护好我国总体安全体系中的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社会安全等。
二、把西藏建成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习近平关于把西藏建成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的发展战略,是立足于西藏一方面拥有建设良好生态环境的优势资源,另一方面生态建设又面临严峻挑战的两重性,而对西藏生态建设作出的战略设计。
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保护生态环境作出我们这代人的努力。”[1]
西藏在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全局中具有两重性。首先,西藏拥有建设良好生态环境的优势资源:一是拥有建设良好生态环境的江河水源。地处雪域高原、冰川众多的西藏,成为流经我国及东南亚地区的多条河流的发源地,西藏因此赢得“亚洲水塔”“万水之源”的赞誉。发源于西藏、在西藏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0000平方公里的河流多达20余条,其中被称为西藏母亲河的雅鲁藏布江,在西藏境内流域面积达24万平方公里。此外,水力资源充沛丰富的长江和澜沧江上游的多条支流,也发源于西藏。二是拥有建设良好生态环境的湖泊资源。与河流众多、水力资源充沛丰富相匹配,西藏成为我国湖泊最多的地区之一,西藏湖泊多达1500多个,湖泊总面积约2.38万平方公里,占我国湖泊总面积的近1/3。三是拥有建设良好生态环境的草原资源。西藏是我国天然草场面积排首位的省级行政区,截至2012年底有可利用天然草地面积6910万公顷[11]。四是拥有建设良好生态环境的植物和动物资源。在植物资源方面,西藏目前已被确认命名的植物有9600多种,其中有6400多种属于高等植物,39种更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在动物资源方面,西藏境内生活生存着2300多种陆生无脊椎动物,其中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的有123种,占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的1/3以上。[12]P33-37
其次,同我国其它地区一样,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也面临新的严峻挑战。西藏地处高严寒、高海拔地区,形成其独一无二的高原气候和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十分严酷,生态系统非常脆弱,树草生长缓慢,植被一旦被破坏,短时期内很难恢复。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和人为活动影响,西藏一些地区生态环境出现草地退化、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加剧、冰川退缩、冻土消融加快、天然湿地干涸等问题,这就对西藏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提出新的挑战。
在此基础上,习近平站在全国生态建设大局的战略高度,提出必须把西藏建成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的战略思想。
锁定把西藏建成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的战略目标,国务院批准的《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精准分析西藏不同地区的不同生态资源优势,以及西藏不同地区生态建设面临的挑战,规划在西藏三个不同地区、建设三个各具特色、各有重点建设目标的生态安全屏障区。其一,锁定以加强草原牧场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为主要建设目标,满足西藏发展畜牧业对优良草原牧场的生态需求,建设好藏北高原和藏西山地生态安全屏障区。其二,直面藏南及喜马拉雅中段目前出现的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加剧的生态建设挑战,实施以治理水土流失、遏制防治土地沙化为主要建设任务,建设好藏南及喜马拉雅中段生态安全屏障区。其三,实施以保护天然草地、保护野生动植物,治理水土流失、适度发展西藏特色经济为主要建设目标,建设好藏东南和藏东生态安全屏障区。
《规划》根据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工程的资金需要和建设周期,国家计划分期分批向西藏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工程,投入金额总数为155亿元的工程建设资金,以此确保到2030年高质量建成《规划》设计的西藏生态安全屏障。[13]P213-214
西藏自治区为确保《规划》提出的建设任务落地生根,近年来陆续颁布实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农牧区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等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对西藏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各个领域的各项建设工程,分门别类地逐一作出规划。截止当前,西藏已建立各种不同类型的生态自然保护区47个,各种不同类型的生态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到41万平方公里,生态自然保护区在全区国土面积所占比例高达33.9%,占比之高居全国第一。目前西藏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与保护已取得的成就,甚至获得国际有识之士的认可,近年来关注世界范围内生态建设的美国前总统卡特,在对西藏的环境保护与建设作出实际考察后,发出如下由衷地赞叹:“在过去的20年中,世界上还有哪个地方可以将40%的面积划出用于自然保护?要扭转一个濒危物种不断减少的数量又谈何容易?然而勤劳的西藏人做到了。”[11]
2015年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在西藏高原环境变化评估报告中,从气候、水体、生态系统、陆表环境、人类活动影响等六个方面,综合评估了从过去2000年到未来100年高原环境的变化。报告指出西藏仍然是生态环境最良好的地方之一。[14]
三、把西藏建成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
习近平关于把西藏建成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的发展战略,是立足于西藏在多个资源领域具有的优势资源区情,而作出的战略设计。把西藏建成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对全面建设我国的总体安全体系,特别是对建设好作为我国经济安全体系的支撑体系——资源安全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越来越意识到资源在国家未来生存和发展中的关键作用,特别是具有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矿产及原油等资源,已成为世界各国激烈争夺的核心资源。国际敌对势力策划“藏独”活动的目的之一,是争夺西藏未来的资源战略储备。西藏在矿产、能源、林业等资源领域,拥有资源战略储备优势。
首先,在矿产资源储备领域,西藏拥有资源战略储备优势。西藏地处世界上最大的成矿带之一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成矿带的东段,地质构造独特,成矿条件优越。经国家组织技术勘探,西藏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上百种之多,已发现各种类型的矿产地1885处。铬、铜和盐湖锂矿3种矿产资源,储藏总量在全国各省区排名第一;硼和锑的矿产资源,储藏总量也位居全国各省区前列,分别排名全国第四、第六位。[15]P851-852铬、铜是我国目前现代化建设需求量大、需要花外汇从国外进口的紧缺矿产资源。2015年西藏铜矿年生产能力超过30万吨,产能占全国比例22%。2015年在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领域,西藏碳酸锂年生产能力超过5万吨,产能占全国比例38%。西藏储藏丰富的一些非金属矿产资源,同样在我国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中占有重要战略地位。如作为国防建设和电子工业重要资源的白云母,西藏的储藏总量位居全国第三;建材工业中使用量很大的石膏、陶瓷土,西藏的储藏总量排名全国各省区第二、第五位。[16]P13
其次,在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四大清洁能源储备领域,西藏同样拥有资源储备战略优势。被称为“世界屋脊”的西藏,是地球上离太阳最近的第一世界高地,由此而来获得世界其它地区无法获取的得天独厚的丰富太阳能资源。在地面和地下的水能资源领域,西藏水能蕴藏量年均2亿千瓦,在我国水能蕴藏总量中占比高达30%;西藏地表水资源约3548亿立方米,在我国地表水资源总量中占比为13.5%;西藏可开发水能资源约5659万千瓦,在我国可开发水能资源中占比为15%。西藏地热能蕴藏量同样居全国首位,已发现的沸泉、温泉、间歇喷泉、热水河、放热地面有600多处,总热流量为每秒55万大卡[16]P12-15。在能源资源中的风力资源方面,西藏有两条大的风带,其中藏北高原年有效风速时数在4000小时以上,西藏推测年风能储量为930亿千瓦,居全国第七位。[12]P39
再次,在林业资源储备领域,西藏目前保持着原始森林的完整性。2016年公布的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结果显示:西藏现有森林面积1491万公顷,森林蓄积228254万立方米。与2011年清查数据相比,森林面积增加19万公顷,森林蓄积增加2047万立方米,实现了森林面积和蓄积总量在发展过程中“双增”的目标,这表明和预示西藏在全国林业资源储备领域的战略地位,将持续得到巩固和发展。[17]
西藏独有的以上优势资源储备表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把西藏建成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的战略思想,既能满足当前及今后我国现代化建设对矿产、能源、林业等资源储备的战略需求安全,又能增强我国在国际资源市场上的话语权,最终能从国内资源产地和国外资源市场两个方面,有力维护好我国总体安全体系中的资源安全。
四、把西藏建成我国“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
习近平关于把西藏建成我国“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的发展战略,是立足于西藏在发展高原特色农产品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作出的战略设计。
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1]而对西藏来说这一问题尤为突出,西藏农牧区占全区总面积的90%,全区人口80%是农牧民。直面区情,实施兴藏富民政策,使西藏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同全国人民一道基本实现现代化,就要大力发展作为西藏基础产业的农牧业。而西藏发展农牧业的根本出路在于:大力发展具有“优势区域、优势产业、优势资源”的农牧业产品——西藏高原特色农牧产品,把西藏建成我国重要的高原特色农牧产品基地。
西藏高原特色农牧产品,是指在得天独厚、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高原气候和生态环境下,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人工培养选育,形成的适应高原气候、生物特性明显、具有高原特定的生产区域、特殊的产品品质、独特的市场竞争优势,符合现代农牧业的无公害、绿色和有机产品要求的农牧产品,包括高原特色家畜、家禽、农作物、蔬菜、水果及藏医药等产品。
贯彻落实习近平把西藏建成我国“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战略部署,“十二五”时期西藏重点加快建设发展高原特色农牧业基地的“七区七带”。“七个生产区”是:藏西北、羌塘高原南部、藏东北、雅鲁藏布江中上游、雅鲁藏布江中游拉萨河、尼洋河中下游、藏东南林下资源和藏药材生产区等七大农牧业生产区。“七个生产带”是:藏西北绒山羊生产带、藏东北牦牛生产带、藏中北绵羊生产带、藏东南林下资源和藏药材生产带、藏中优质粮饲生产带、城郊优质蔬菜和藏中藏东藏猪藏鸡生产带。[18]
2013年以来拉萨市着力打造新兴的“净土健康产业”。所谓“净土健康产业”,是指以高原有机农牧业生产,作为“净土健康产业”的发展基础,瞄准开发高原有机健康食品、高原有机生命产品、高原保健药材的产业发展目标,用现代科技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聚合西藏多种独特生物资源,实现产业升级和效益倍增的地域型、复合型产业。[19]拉萨净土健康产业包括高原养殖业、高原种植业、藏医药、绿色食(饮)品和民族(手)工艺5个建设方向。
西藏高原特色农产品,广义上包括具有西藏高原特色的藏医药产品。西藏有药用植物1000多种,占全国药用植物比例高达65%~70%,其中具有特殊风格和用途的藏药植物有300多种,近年来西藏坚持藏医与藏药并举、生产与流通并重,走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藏医药发展道路,同时注重藏医药材资源的合理保护与科学利用,建立藏医药材生产、繁育和研发基地。
五、把西藏建成我国“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
习近平关于的把西藏建成“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发展战略,是立足于西藏在传承中华民族特色文化领域具有的优势区情,而作出的战略设计。
具有创造精神的西藏人民在长期的发展中,在与我国各地各族群众创造的各种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吸收、相互融合过程中,创造出内容极其丰富、民族特色鲜明、文化形态多样、风格独具一格、地域特色明显的西藏文化。由西藏各族同胞创造的西藏文化,既是由多种多样文化构成的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同样是多姿多彩的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习近平提出把西藏建成“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发展战略目标,具有实现的可行性。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提供的权威数据,目前西藏经普查已确定的不可移动文物有4283处,其中在第三次普查中新发现登记的文物点有3019处。目前西藏的拉萨、日喀则、江孜3个城市,被国家文物管理部门确认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驰名中外的拉萨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在联合国公布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旁上有名、享誉世界。另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西藏在文学、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美术等14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名录中,皆有众多文化遗产项目入选名录。[20]西藏档案馆收藏有藏文、汉文、满文、蒙文等文字的300多万件记载西藏历史的原始档案,这些极其珍贵的原始档案,无可辩驳地证明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为中国政府和人民反对“藏独”斗争,提供了历史根据。[21]
为把西藏建成“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近年来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西藏投入很大的人力、财力、物力,整理编辑西藏文化中的重要典籍。目前《中国戏曲志·西藏卷》《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西藏卷》《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西藏卷》等十大文艺集成志书,已陆续问世出版。西藏文化中的不朽史诗《格萨尔》,获得联合国的认可,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藏族唐卡、藏族造纸技艺等75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1]
六、把西藏建成我国“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
习近平关于把西藏建成我国“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发展战略,是立足于西藏在发展现代旅游业方面具有的优势区情,而作出的战略设计。
西藏这块古老而神秘的土地,旅游资源独特全面、丰富神奇。既有古朴壮丽的自然景观类旅游资源,又有神秘奇特的多样性人文景观类旅游资源,无论是自然风景类旅游资源、还是人文景观类旅游资源,皆独具一格、异常丰富、绚丽多姿,使人们神奇向往,留恋忘返。旅游业成为西藏21世纪最具后发优势、最有地方特色、最有内生发展潜力、最能拉动地方产业发展的产业 。
首先,在自然风景类旅游资源方面,被誉称为“雪域圣地”的西藏,拥有从高山深谷、高原冰川、皑皑雪峰、茫茫林海,到地热、草原、湿地、草甸、湖泊、河谷等多姿多彩的立体式的奇特自然景观。就高山而言,西藏境内有50多座7000米以上的险峻高峰,有5座8000米以上的世界顶级山峰,世界各国的绝大多数登山爱好者和旅游者,往往选择从西藏攀登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
西藏现有珠穆朗玛峰、藏北羌塘和藏东南雅鲁藏布大峡谷等3处世界级自然保护区,目前已建成自然风景旅游景区有:以喜马拉雅山脉为主的雪山风景区域;以藏北羌塘草原为主的草原风光区域;以藏东南森林峡谷为主的自然风光区域;以阿里神山圣湖为主的高原湖光山色风光区域;以纳木错为代表的草原湖泊风光区域;以巴松湖为代表的高原森林湖泊风光区域等。
其次,在人文景观类旅游资源方面,西藏拥有独步于世界文明之林的藏传佛教文化,有驰名中外的3座历史文化名城。西藏以藏民族为主的古朴浓郁的民俗风情,已形成如下5个各具特色的人文景观旅游区:集中展示藏民族政治、经济、宗教、历史、文化的西藏特色旅游景观,以拉萨布达拉宫、大昭寺作为主要景点的人文景观旅游区;集中展示藏文化发祥地历史的西藏特色旅游景观,以山南雍布拉康、桑耶寺、昌珠寺、藏王墓群作为主要景点的人文景观旅游区;集中展示后藏宗教文化的西藏特色旅游景观,以日喀则扎什伦布寺、萨迦寺作为主要景点的人文景观旅游区;集中展示藏西北“古格王朝故都遗址”文物古迹的西藏特色旅游景观的人文景观旅游区;集中展示以昌都康区文化为代表的“茶马古道”历史文化的西藏特色旅游景观的人文景观旅游区。根据旅游资源的分布情况,西藏已开辟出拉萨——日喀则——江孜为环线的“金三角”历史、宗教、文化游览区。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近年来西藏在发展旅游业中坚持旅游与文化娱乐、旅游与体育健身,融合发展、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开发出诸如拉萨雪顿节、雅砻文化节、羌塘赛马节、珠峰旅游文化节、林芝桃花节等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的旅游产品。
习近平提出把西藏建成我国“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战略思想,是推进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大举措,有利于促进西藏经济实现快速、跨越式发展;有利于增加西藏各族群众的就业岗位、全面改善西藏各族群众的民生;有利于促进藏族文化与中华民族其他文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交往交融;有利于促进西藏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思想认同、对中华文化的思想认同;有利于加强西藏各族人民与全国各族人民的民族团结;有利于向全国各族人民、向世界各国人民展示西藏的新发展、新变化、新成就。
近年来西藏提出要按照“高端、精品、特色”的超前发展原则来创建世界旅游目的地。“高”,就是高定位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标准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精”,就是世界旅游目的地布局要精准、景点要精彩、管理要精细;“特”,就是世界旅游目的地要兼顾体现中华文化特色、西藏藏族民族特色、西藏高原地域特色、现代旅游产业特色。在上述一系列新理念指导下,近年来西藏旅游业迈上了标准化、法制化发展轨道,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实现“超常规、井喷式”发展。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19.
[2]习近平.在庆祝西藏和平解放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7-20.
[3]新华社.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N].人民日报,2014-04-16.
[4]为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新贡献[N].人民日报,2014-07-24.
[5]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西藏的成功实践[N].人民日报,2015-09-07.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西藏工作文献选编[Z].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7]邓小平军事文集:第2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
[8]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9]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0]胡锦涛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11]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西藏的发展与进步[N].人民日报,2013-10-23.
[12]安才旦.中国西藏:数字与事实2009[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9.
[13]杨时民.西藏“三农”政策体系研究:上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14]王菲.绿色发展接续坚守[N].西藏日报,2017-08-07.
[15]杨时民.西藏“三农”政策体系研究: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16]王晨.西藏知识干部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17]常川.倾情绘就美丽西藏新画卷[N].西藏日报,2017-08-15.
[18]巴桑次仁.“七区七带”构建农牧业新格局[N].西藏日报,2011-04-08.
[19]邹雅婷.西藏发展中守住生态红线[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07-28.
[20]益西加措.西藏正成为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N].光明日报,2011-03-06.
[21]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西藏发展道路的历史选择[N].人民日报,2015-04-16.
XiJinping’sStrategicThoughtontheDevelopmentofTibet
LUO Jun ZHAO Bao-yun
(EngineeringUniversityofCAPF,Xi’an,Shanxi710082,China)
As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mentioned,Tibet is an important protective screen for national security,an important protective screen for ecological security,an important reserve base of strategic resources,an important bas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of highland characteristics,an important preservation area of the culture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inese nation,and an important worldwide destination of tourism.This statement is based upon the strategic position of Tibet in comprehensively building the overall security shield,ecological security shield,strategic resource reserve base,highland agricultural product base,preservation area of culture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inese nation,and destination of worldwide tourism.It has a very important strategic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the leap-forward development of Tibet and comprehensively building the overall security system of our country.
Xi Jinping;development of Tibet;strategic thought
D60
A
1674-0599(2017)06-0121-07
2017-08-10
罗军(1972—),男,陕西扶风人,武警工程大学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赵宝云(1951—),男,陕西扶风人,武警工程大学理学院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研究方向民族学、西藏历史。
本文系2015年度武警部队军事理论立项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邱明)